1 小時 32 分鐘

S2EP5 | 從古蹟藝術修護到使用者體驗 (Feat. Alice Wu‪)‬ HCI Insiders

    • 設計

這次我們邀請到的是在德國柏林的設計師Alice!

Alice現在任職於歐洲最大的一間時尚電商平台Zalando,擔任Senior Product Designer的角色。

HCI Insiders也是第一次嘗試橫跨四個時區錄制,要找到一個身處西雅圖、匹茲堡、北京和柏林四地的我們都清醒的時間錄制,經歷了多番協商,好在最後的成果非常圓滿!

這次節目中,Alice詳細分享了自己如何從古蹟藝術修復賺到使用者體驗領域,在職場的打怪升級和磨練技藝的過程,還有在台灣和歐洲兩地工作的體驗、文化和生活差異,以及在Zalando具體負責的項目、全設計流程,事無巨細,帶給我們很多啓發。除此之外,Alice還毫不吝嗇地分享了許多面試和溝通薪水的方法,在面試的小夥伴們可以馬上用起來了!最後,Alice也分享了她對職業規劃和年齡焦慮的看法,積極正向但又十分愜意的心態,或許會給大家一點不一樣的視角。

歡迎關注Alice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mmmmmmyw?igsh=MXU1ZXQyY2MyeDJ0aw== ⁠

廢話不多說,那麼就來看今天的節目~



時間線:

1:41 進入Zalando的過程,目前部門的主要職責

4:12 如何選擇現在的track並進入到的現在的團隊

6:12 Zalando設計部門組成

8:56 在德國感受到的語言和文化衝擊

14:13 在德國和在台灣工作的文化和生活上的差異

18:28 歐洲普遍的氛圍很重視設計師,相比其他地方,設計師更有話語權

20:34 印象深刻的項目分享

- 廣告改善項目,打造更適合消費者的廣告體驗,團隊會不斷反問自己有沒有足夠瞭解使用者,在沒有用戶研究員的情況下,Alice要獨立負責用戶訪談和研究

- 經過很多輪A/B testing,項目時長雖然冗長,但是會仔細考慮到消費者體驗的每一個細節

- 數據驗證,確定metrics來決定是否要上線某個feature,來爭取品牌方的協助

30:55 產品上線後用戶(品牌方)的反饋,用數據說話,也要提前定義好每個百分比的重要程度

35:55 想要去歐陸工作的小夥伴應該有什麼準備

38:25 為什麼選擇去德國工作,還有面試乾貨!

- 問清楚合作方,公司/team/產品的影響力,掌握越多信息就會有越多談薪水的籌碼

- 每一場面試都會列出問題、答案,進行SWOT分析,想清楚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幫助公司解決眼下的問題

- 面試官的表現真的可以有效展示企業文化,在面試的過程中也要在意自己的感受,是否喜歡面試官所代表的企業文化

42:27 在台灣的工作經驗,教育產品的多語言和跨文化設計;怎麼協調設計師資源

51:52 擔任manager和IC的差別

56:58 職業生涯轉換:從古蹟修復到視覺設計和產品設計

- 因為不想下工地,而且手非常容易受傷於是想要轉行

- 在做視覺設計的時候也接了很多前端開發的案子

- 但是發現自己更渴望瞭解設計如何符合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於是開始投入用戶體驗設計的學習

68:00 作為產品設計師學習編程的必要性?

71:39 談薪水的技巧乾貨

- 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籌碼、自己能帶來的價值大概在哪裡

- 面試的時候一定要問幾個問題:這個角色的“內憂外患”是什麼?評估自己的技能能否覆蓋這件事,有沒有一個成功的故事說服對方...

75:10 職業規劃,升遷以及年齡焦慮

- 歐洲更重視生活,斜槓,重視leisure time,對年齡非常寬容

- 目前的狀態更注重在讓自己經手的方案給團隊帶來正向的發展,追求那個“Wow Moment"~

82:11 對新入行設計師的建議 & 什麼樣的心態適合UX

- 不要想太多,有興趣就要嘗試。在嘗試中瞭解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

- 想要成為產品設計師,有一個很大的特質是想要解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

這次我們邀請到的是在德國柏林的設計師Alice!

Alice現在任職於歐洲最大的一間時尚電商平台Zalando,擔任Senior Product Designer的角色。

HCI Insiders也是第一次嘗試橫跨四個時區錄制,要找到一個身處西雅圖、匹茲堡、北京和柏林四地的我們都清醒的時間錄制,經歷了多番協商,好在最後的成果非常圓滿!

這次節目中,Alice詳細分享了自己如何從古蹟藝術修復賺到使用者體驗領域,在職場的打怪升級和磨練技藝的過程,還有在台灣和歐洲兩地工作的體驗、文化和生活差異,以及在Zalando具體負責的項目、全設計流程,事無巨細,帶給我們很多啓發。除此之外,Alice還毫不吝嗇地分享了許多面試和溝通薪水的方法,在面試的小夥伴們可以馬上用起來了!最後,Alice也分享了她對職業規劃和年齡焦慮的看法,積極正向但又十分愜意的心態,或許會給大家一點不一樣的視角。

歡迎關注Alice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mmmmmmyw?igsh=MXU1ZXQyY2MyeDJ0aw== ⁠

廢話不多說,那麼就來看今天的節目~



時間線:

1:41 進入Zalando的過程,目前部門的主要職責

4:12 如何選擇現在的track並進入到的現在的團隊

6:12 Zalando設計部門組成

8:56 在德國感受到的語言和文化衝擊

14:13 在德國和在台灣工作的文化和生活上的差異

18:28 歐洲普遍的氛圍很重視設計師,相比其他地方,設計師更有話語權

20:34 印象深刻的項目分享

- 廣告改善項目,打造更適合消費者的廣告體驗,團隊會不斷反問自己有沒有足夠瞭解使用者,在沒有用戶研究員的情況下,Alice要獨立負責用戶訪談和研究

- 經過很多輪A/B testing,項目時長雖然冗長,但是會仔細考慮到消費者體驗的每一個細節

- 數據驗證,確定metrics來決定是否要上線某個feature,來爭取品牌方的協助

30:55 產品上線後用戶(品牌方)的反饋,用數據說話,也要提前定義好每個百分比的重要程度

35:55 想要去歐陸工作的小夥伴應該有什麼準備

38:25 為什麼選擇去德國工作,還有面試乾貨!

- 問清楚合作方,公司/team/產品的影響力,掌握越多信息就會有越多談薪水的籌碼

- 每一場面試都會列出問題、答案,進行SWOT分析,想清楚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幫助公司解決眼下的問題

- 面試官的表現真的可以有效展示企業文化,在面試的過程中也要在意自己的感受,是否喜歡面試官所代表的企業文化

42:27 在台灣的工作經驗,教育產品的多語言和跨文化設計;怎麼協調設計師資源

51:52 擔任manager和IC的差別

56:58 職業生涯轉換:從古蹟修復到視覺設計和產品設計

- 因為不想下工地,而且手非常容易受傷於是想要轉行

- 在做視覺設計的時候也接了很多前端開發的案子

- 但是發現自己更渴望瞭解設計如何符合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於是開始投入用戶體驗設計的學習

68:00 作為產品設計師學習編程的必要性?

71:39 談薪水的技巧乾貨

- 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籌碼、自己能帶來的價值大概在哪裡

- 面試的時候一定要問幾個問題:這個角色的“內憂外患”是什麼?評估自己的技能能否覆蓋這件事,有沒有一個成功的故事說服對方...

75:10 職業規劃,升遷以及年齡焦慮

- 歐洲更重視生活,斜槓,重視leisure time,對年齡非常寬容

- 目前的狀態更注重在讓自己經手的方案給團隊帶來正向的發展,追求那個“Wow Moment"~

82:11 對新入行設計師的建議 & 什麼樣的心態適合UX

- 不要想太多,有興趣就要嘗試。在嘗試中瞭解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

- 想要成為產品設計師,有一個很大的特質是想要解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

1 小時 32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