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episodes

關於本頻道:
多讀佛經可以使我們自己向善,人生的目的、學佛的目的、修行的目的,都可以在讀習佛經中參悟得出。歡迎訂閱本頻道,聆聽佛教經典、佛學入門、佛經有聲書與佛經音頻,讓我們利用碎片化時間,一起聽佛經。

若您支持我做的音頻, 可以請我喝一杯咖啡,
您的支持是我努力的動力,讓我繼續為您提供更加優良的節目品質。

贊助連結: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452ed31c-6599-4d77-86e6-3e609fa58ae2

網站:
https://lovebuddha.cc/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起聽佛經 - 佛教經典 佛學入門 佛經有聲書 佛經音‪頻‬ ASAN

    • Music

關於本頻道:
多讀佛經可以使我們自己向善,人生的目的、學佛的目的、修行的目的,都可以在讀習佛經中參悟得出。歡迎訂閱本頻道,聆聽佛教經典、佛學入門、佛經有聲書與佛經音頻,讓我們利用碎片化時間,一起聽佛經。

若您支持我做的音頻, 可以請我喝一杯咖啡,
您的支持是我努力的動力,讓我繼續為您提供更加優良的節目品質。

贊助連結: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452ed31c-6599-4d77-86e6-3e609fa58ae2

網站:
https://lovebuddha.cc/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
    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麁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
    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
    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
    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
    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
    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佈;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復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讚法。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三、世所稱嘆;
    四、妻莫能侵;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
    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
    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是為
    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復次,龍王!若離惡口,即

    • 14 min
    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將來之世,當有比丘,因有一法不從法化,令法毀滅,不得長益。何謂為一?
    不護禁戒,不能守心,不修智慧,放逸其意,唯求善名不順道教,不肯勤慕度世之業。是為一事,令法毀滅。」
    佛告比丘:「復有二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二?一、不護禁戒,不攝其心,不修智慧,畜妻養子放心恣意,賈作治生以共相活。
    二、伴黨相著憎奉法者,欲令陷墮故為言義,謂之諛諂;內犯惡行外佯清白。是為二事,令法毀滅。」
    佛告諸比丘:「復有三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三?一、既不護禁戒,不能攝心,不修智慧。
    二、自讀文字不識句逗,以上著下、以下著上,頭尾顛倒,不能解了義之所歸,自以為是。
    三、明者呵之不從其教,反懷瞋恨,謂相嫉妬。識義者少,多不別理咸雲為是。是為三事,令法毀滅。」
    佛告諸比丘:「復有四事,令法毀滅。何謂為四?一、將來比丘,已舍家業在空閑處,不修道業。
    二、憙遊人間憒閙之中,行來談言,求好袈裟五色之服。三、高聽遠視以為綺雅,自以高德無能及者,以雜碎智比日月之明——畜已!
    四、不攝三事,不護根門,行婦女間,宣文飾辭多言合偶,以動人心,使清變濁;身行荒亂,正法廢遲。是為四事,令法毀滅。」
    佛告比丘:「復有五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五?一、或有比丘,本以法故出家修道,
    廢深經教十二因緣、三十七品,方等深妙玄虛之慧、智度無極、善權方便、空無相願至化之節。
    二、反習雜句淺末小經,世俗行故。王者經典,亂道之原,好講此業,易解世事,趣得人心令其歡喜,因致名聞。
    三、新聞法人、淺解之士,意用妙快;深達之士,不用為佳。四、天龍鬼神不以為喜,
    心懷悒慼口發斯言:『大法欲滅,故使其然。』舍妙法化,反宣雜句。諸天流淚,速逝而去。
    五、由是正法稍稍見舍,無精修者。是為五事,令法毀滅。」
    佛告比丘:「吾滅度後,有此邪事十五之亂,令法毀滅,一何痛哉!
    若有比丘欲諦學道,棄捐綺飾、不求名聞、質樸守真、宣傳正經。佛之雅典深法之化不用多言,
    桉本說經不舍正句,希言屢中不失佛意。麁衣趣食,得美不甘;得麁不惡。衣食好丑,隨施者意,不以瞋喜。
    攝身、口、意守諸根門,不違佛教。念命甚短,恍惚以過,如夢所見,覺不知處。三塗之難,不可稱計,勤修佛法猶救頭然。
    五戒、十善、六度無極,四等、四恩、智慧、善權咸可精行。雖不值佛世,出家為道,學不唐捐,平其本心,愍念一切,十方蒙恩。」
    佛說如是,諸比丘悲喜前自歸佛,作禮而去。

    • 4 min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不損。」
    佛言:「人持飯食施人,有五福德令人得道,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則獲五福。何等為五?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辯。
    「何謂施命?人不得食時,顏色燋悴不可顯示,不過七日奄忽壽終,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命。其施命者,世世長壽生天世間,壽命延長而不夭傷,自然福報財富無量,是為施命。
    「何謂施色?人不得食時,顏色憔悴不可顯示,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色。其施色者,世世端正生天世間,顏華煒曄人見歡喜稽首作禮,是為施色。
    「何謂施力?人不得食時,身羸意弱所作不能,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力。其施力者,世世多力,生天人間力無等雙,出入進止力不耗減,是為施力。
    「何謂施安?人不得食時,心愁身危坐起不定不能自安,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安。其施安者,世世安隱,生天人間不遇眾殃,其所到處常遇賢良,財富無量不中夭傷,是為施安。
    「何謂施辯?人不得食時,身羸意弱口不能言,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辯。其施辯者,世世聰明,口說流利無所躓礙,慧辯通達,生天世間,聞者歡喜靡不稽首聽採法言。是為五福施食之報。」
    佛言:「若族姓子、族姓女,若發道意,施一切飲食衣被,在所生處見現在佛諮受三法,四意三脫致十種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進止十方猶如日出,暉暉有光遍照十方教化一切,般泥洹後經法續現,奉之得度與佛無二。」
    佛說是時,天龍鬼神、世間人民,帝主大臣、四輩弟子,靡不歡喜,為佛作禮。

    • 2 min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
    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 1 min
    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菩薩眾,及大諸天、帝釋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無量百千大眾,前後圍繞,恭敬供養,尊重讚歎。爾時,世尊為諸大眾宣說妙法。
    時,尊者舍利弗即從坐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合十指掌,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演說十方現在世界諸佛名號。所以者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現在諸佛名者,生大功德,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轉,亦當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今為欲利益安樂諸大眾故,覆護憐愍諸眾生故,令諸眾生所求滿故,欲令一切生歡喜故,亦為未來諸菩薩等增善根故,善哉,善哉!生善覺觀,作如是問。如是問者,皆是如來威神之力。舍利弗!汝今諦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現在諸佛名號,能受持者,一切魔眾於是人所不得其便,一切惡人亦不得便,獲得無量無邊甚深功德,隨所生處具菩薩行,得宿命通,顏容端正、眾相具足,常得親近、供養諸佛,乃至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聞是諸佛名號,受持讀誦、恭敬禮拜、書寫供養、展轉教他,所得功德無量無邊。」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能持此佛名者, 此人不為刀所傷,
    毒不能害、火不燒, 亦不墮於八難中;
    得見大智金色光, 三十二相諸法王,
    既得見於諸佛已, 無量供養彼諸佛。
    其目不盲、不赤黃, 身不傴曲、不一眼,
    得那羅延大力身, 受持佛名報如是。
    常得天龍及夜叉、 乾闥婆等所供養,
    怨家惡人不能害, 受持佛名報如是。
    汝今諦聽,舍利弗! 如我所說微妙語,
    若有聞此佛名者, 則得近於菩提道。
    是故汝今至心聽, 十方世界大法王,
    能拔眾生煩惱刺, 譬如藥樹除眾病,
    愚癡盲瞑凡夫等, 施與菩薩智慧眼;
    又如行施勝菩薩, 無量千億恆沙界,
    於中悉滿閻浮金, 晝夜六時無休息,
    施與大悲大導師; 又以栴檀滿百剎,
    幡蓋衣服如恆沙, 無量千萬億劫中,
    一心而以用佈施; 復於一佛國土中,
    滿中建立諸佛塔, 於十劫中而供養,
    如恆河沙等諸佛; 又造高塔如須彌,
    其塔悉以七寶成, 如是遍滿十千剎,
    其數三十有六億, 以赤栴檀及真珠,
    造作傘蓋供養具, 一一傘蓋能遍覆,
    百佛世界等諸國, 真珠、旒蘇齊佛剎,
    其數猶如恆河沙, 於空復造金傘蓋,
    其數亦如恆河沙, 色如紫磨真金像,
    各各遍照三千界, 一一塔中設供養,
    無量無邊無數劫。 如上所作諸功德,
    不及能發菩提心。 如是能發菩提心,
    住不放逸清淨戒, 不及能持此佛名。
    如是能持此佛名, 又能憐愍諸眾生,
    所在諸方廣流佈, 教令受持佛名者,
    彼於一切眾生中, 為作福田猶如來。」
    爾時,佛告舍利弗:「若有一心受持、讀誦、憶念不忘此佛名者,所生貪慾、瞋恚、愚癡諸怖畏等即得除滅,未生貪慾、瞋恚、愚癡諸怖畏者能令不生。」
    爾時,世尊即說佛名:
    「南無月光佛 南無阿閦佛 南無大莊嚴佛 南無多伽羅香佛 南無常照曜佛 南無栴檀德佛 南無最上佛 南無蓮花幢佛 南無蓮華生佛 南無寶聚佛 南無阿伽樓香佛 南無大精進佛 南無栴檀德佛 南無海佛 南無巨海佛 南無幢德佛 南無梵德佛 南無大香佛 南無大生佛 南無寶輞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施德佛 南無大金柱佛 南無大念佛 南無言無盡

    • 12 min
    佛說無量壽經 卷下

    佛說無量壽經 卷下

    佛說無量壽經 卷下
    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燃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佛告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無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不稱嘆。於彼東方恆河沙佛國,無量無數諸菩薩眾,皆悉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眾,聽受經法,宣佈道化。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恆沙,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南西北四維,上下亦復然,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一切諸菩薩,各齎天妙華,寶香無價衣,供養無量覺。
    咸然奏天樂,暢發和雅音,歌嘆最勝尊,供養無量覺。
    究達神通慧,游入深法門,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
    慧日朗世間,消除生死雲,恭敬繞三匝,稽首無上尊。
    見彼嚴淨土,微妙難思議,因發無量心,願我國亦然。
    應時無量尊,動容發欣笑,口出無數光,遍照十方國。
    回光圍繞身,三匝從頂入,一切天人眾,踴躍皆歡喜。
    大士觀世音,整服稽首問,白佛何緣笑,唯然願說意。
    梵聲猶雷震,八音暢妙響:當授菩薩記,今說仁諦聽。
    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志求嚴淨土,受決當作佛。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
    知法如電影,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受決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
    諸佛告菩薩,令覲安養佛:聞法樂受行,疾得清淨處。
    至彼嚴淨土,便速得神通,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菩薩興至願,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名顯滿十方。
    奉事億如來,飛化遍諸剎,恭敬歡喜去,還到安養國。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聲聞或菩薩,莫能究聖心,譬如從生盲,欲行開導人。
    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瞭。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淨慧知本空,億劫思佛智。
    窮力

    • 52 min

Top Podcasts In Music

The Joe Budden Podcast
The Joe Budden Network
New Rory & MAL
Rory Farrell & Jamil "Mal" Clay & Studio71
A History of Rock Music in 500 Songs
Andrew Hickey
Drink Champs
The Black Effect and iHeartPodcasts
Million Dollaz Worth Of Game
Barstool Sports
The Story of Classical
Apple Music

You Might Also Like

佛經 念誦示範(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佛曲
amitofo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吳淡如
大人的Small Talk
大人學
思維槓桿
麥可米克
大雲時堂
MOM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