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episodes

我们在这里建立公共与私密的联结,试图用声音延展世界。

保湿森林HydratedForest Ziweiiii

    • Society & Culture

我们在这里建立公共与私密的联结,试图用声音延展世界。

    Kpop追星行动,是自我拯救,也是实践爱|保湿森林20

    Kpop追星行动,是自我拯救,也是实践爱|保湿森林20

    本期节目聊追星。起因是阿绿近期有机会第一次到线下见到了隔空互动久矣的idol,在整个追星的过程中,她感觉自己重新活了过来,有种完成了「自我拯救」的感觉。
    「自我拯救」成为追星实践中核心概念的缘起是现实困境。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阿绿度过了生命中的艰难时刻。正是偶像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一张张「模糊的脸」投出的饱满的爱,给了她好好生活下去的安慰。
    除了自救,爱是另一个必须要提及的词。
    对我们来说,爱是一种稀缺品。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与现实中的人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洞察到对方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令人难以忍受,且出现频率高至让我们很难不将其粗略归结为人类的某种特性。于是相对成熟的韩国造型体系为人们提供商品,即偶像,满足了人们对爱的需求。当然,前提是你还相信爱。
    如她所言,「当我爱一个人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是真正作为一个人活着的,有那么强烈的情感充斥在我的身体里,那么让人心跳加速,那么迫切地想要去见一个人,并对Ta说些什么。」
    无论是现实困境,还是爱稀缺,在我们的讨论中,追星或作为一种抵抗的力量存在,或将我们引向爱的体验。哪怕人们可能会经历原本觉得可能会“很蠢”和“有失尊严”的瞬间,追星之于生命的意义,依旧无法被消除。
    甚至连「不理智」,也会成为特定生命阶段中无法复制的奇妙体验。
    「长大后对任何事物的爱都会变得理智,但我觉得爱本来就是一个很不理智的存在。所以趁我还留存有一部分不理智的爱,就多多见面。」
    阿绿深知这是一次关于爱的实践,但在行动背后,她也担心偶像会像剂药一般,随着时间流逝,药效会慢慢消失。这让我们思考,这份混杂着真实和虚拟的爱,究竟会把人的心绪带向何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偶像既是商品,也是人,这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张力?
    【注:本期节目提及死亡和用药,可能引起不适。如在收听过程中感到情绪波动,请停止收听。】
    【时间线】
    02:59 我近期的线下追星经历
    10:45 屏幕相处成为常态后,面对线下“真实的”偶像实在是让人恐慌
    13:00 塑造偶像的产业体系并非“完善”,作为商品的偶像和作为人的偶像之间存在张力(这个部分的讨论有点长,中间虽然好像有点跑掉,但其实还是在探讨这个复杂的话题)
    26:30 偶像背后是情感供给,当他满足不了我时,则弃之
    36:53 在追星这个接受与付出爱的过程中,“我真正作为一个人活着”
    39:34 异性恋直女在偶像(一个男的)后面狂奔追逐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吗?有失去尊严的感觉吗?
    46:46 我不愿暴露“粉籍”是因为有失尊严吗?
    【主播】
    Ziwei(@CrunchingZiwei)
    阿绿(@请不要跳下蓝天大厦)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Bubble Gum(Instrumental)-NewJeans
    【封面】
    阿绿
    【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
    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s|小宇宙APP|Spotify|Pocket Casts
    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email:hydratedforest@163.com

    • 55 min
    依海为生的维佐人,疗愈了我的身份焦虑|保湿森林19

    依海为生的维佐人,疗愈了我的身份焦虑|保湿森林19

    一群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西海岸的维佐人,依海为生,栖海而居。他们拒绝用血缘、语言和社会关系来定义自己的身份,而是经由当下实际的行动形成对自我身份由衷的认同。
    《依海之人:马达加斯加的维佐人,一本横跨南岛与非洲的民族志》是一部由英国人类学家丽塔·阿斯图蒂(Rita Astuti)写的民族志,它描述了维佐人的生活,以及维佐人讲述自己究是谁的过程。
    【时间线】
    02:07 我们(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对海的印象
    05:49 飞至印度洋:认识马达加斯加岛依海而生的维佐人
    10:52“最后的山神”:大兴安岭靠山吃山的鄂伦春族
    18:15 独特的身份认知方式形成“流动”的维佐人
    22:57 非与生俱来的习得身份——浅谈海女
    26:15 “流动”的维佐人V.S.我们的“身份焦虑”
    35:04 拒绝牵绊的维佐人和他们不登记的婚姻观念
    42:15 本质性的身份是一种包袱:我们的抗争
    45:01 当死亡不得不固定身份:维佐人的葬礼
    53:14 在祖先的坟头跳舞!?
    01:01:44 拒绝固定身份,拒绝历史,拒绝被书写
    【节目主播】
    Ziwei(@CrunchingZiwei)
    阿绿(@阿绿的小树)
    【本期节目的封面】
    Rita Astuti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Operator(DJ Koze's Extended Disco Version)- DJ Koze/Lapsley
    【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
    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s|小宇宙APP|Spotify|Pocket Casts
    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email:hydratedforest@163.com

    • 1 hr 7 min
    2023年度拷问:我们能选择成为平凡人吗?|宝森番外

    2023年度拷问:我们能选择成为平凡人吗?|宝森番外

    hi,新年好啊。是的,我们也录了一期2023年终总结。这是一期番外节目,是两位主播对过去一年的经历总结,话题聚焦两名当代普通大学生对考研和职业发展的思考与困惑,主打一个情绪输出。我们的观点不一定对,但是足够诚实,所以如果有让你不舒服的地方请勿恶评,我们还是想要为自己保留一些表达空间。如果你好奇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或者你也是我们中的一员,那么建议收听,如果你是爹,那建议不要收听。
    【节目主播】
    Ziwei(@CrunchingZiwei)
    阿绿(@阿绿的小树)
    【本期节目的封面】
    Ziwei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MAMA'S EYES- METTE
    【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
    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s|小宇宙APP|Spotify|Pocket Casts
    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email:hydratedforest@163.com

    • 1 hr 30 min
    她在考研,也在医院陪护|保湿森林18

    她在考研,也在医院陪护|保湿森林18

    Yihan今年大四,考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她这一代人的生命历程,而家人生病住院急需陪护——用她的话讲,家庭健康状况在今年“滑坡式”下降,于是Yihan承担起了考研和照料家人的双重任务。她今年到医院分别陪护了奶奶、妈妈和爸爸3人,一共4次。本期节目邀请到Yihan,来跟我们讲述她的陪护经历,以及她在陪护过程中的观察。此外,我们还聊到照护工作中的性别差异,如果照护这一工作有「性别」,那它是男性还是女性呢?男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担照护的责任呢?
    【时间线】
    01:31 今年3次到医院陪护的经历
    07:37 照顾妈妈和爸爸的区别
    12:02 面对从爸爸身上切下来一部分身体,Yihan开始面对家人的脆弱
    15:58 「在亲人的健康面前,考研也不是最重要的了」
    18:06 考研和陪护的冲突
    20:40 Yihan的观察:护工服务机构门口排起了长队——一类是上班族,另一类是来自省内农村的人
    25:53 当女性作为照护者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Bunga dan Tembok--Fajar Merah
    【本期节目的封面】
    Credit: Helena Coyl
    【本期节目的主播】
    Ziwei(@CrunchingZiwei)
    【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
    📮hydratedforest@163.com

    • 36 min
    清莱生活日常:白天咖啡晚上酒,骑着摩托去赶夜市|保湿森林17

    清莱生活日常:白天咖啡晚上酒,骑着摩托去赶夜市|保湿森林17

    清莱之于曼谷,相当于昆明之于北京。在这一期节目中,我邀请在泰国清莱的朋友@Qintong,来聊聊他在清莱的见闻。在聊天的过程中,昆明和清莱两地反反复复碰撞、牵连。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相似的。我们聊到一次发生在昆明地下通道里的演出,它刻意在城市最不显眼的边角发声;我们还聊到昆明、清莱和普洱的咖啡小馆,它们给予了故事发生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Qintong常以摩托车为出行工具,几乎每日去赶赴那流动的夜市……这一切小生活之所以能在清莱发生,似乎和它边地的角色有关:清莱,泰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小城平静的背后,Qintong也跟我讲述了他在今年3月遭遇的一次枪击事件,而就在这个月月初,位于曼谷市中心的暹罗百丽宫商场同样发生了一起枪击事件,造成多人死亡。这也不禁让我们思考,在枪支管控十分严格的中国,我们又如何处理和枪有关的议题?纯净的环境下,中国的孩子们如何感知枪支的危险?
    【时间线】
    07:02 一次发生在昆明地下通道的乐队表演
    11:37 清莱是一座鼻炎友好城市
    15:02 昆明那些神神奇奇的咖啡馆
    18:07 清莱白天咖啡晚上酒:除了上课和睡觉,其他时候Qintong都在咖啡馆
    21:27 一个人经营的面包店,一天做50个面包已经是极限了
    27:10 把摩托车停到咖啡店后院喝咖啡
    29:57 清莱夜市是流动的
    38:22 清莱很像之前的昆明——作为一个中转站
    40:13 大理云龙的诺邓
    46:00 10月3日,泰国曼谷市中心的暹罗百丽宫商场发生了一起枪击事件
    48:17 Qintong讲述自己遭遇枪击事件的经历
    51:56 持枪的手势成为唤起痛苦记忆的trigger
    01:00:30 纯净的环境下,中国孩子们如何感知枪支的危险?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文影音】
    《晒后假日》(Aftersun),Charlotte Wells执导
    《绿洲》(오아시스),李沧东执导
    【本期节目的封面】
    Credit: Qintong
    【本期节目的主播】
    Ziwei(@CrunchingZiwei)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Forest Nativity-- Francis Bebey
    【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
    📮hydratedforest@163.com

    • 1 hr 11 min
    《过往人生》:oh dear!承诺了那么多,人生有变得更好吗?|保湿森林16

    《过往人生》:oh dear!承诺了那么多,人生有变得更好吗?|保湿森林16

    《过往人生》探讨的亲密关系在我们的语境里具有一种超越性。影片中,Nora和Hae Sung经历了童年时期的离别、青年时期的网络重逢与破碎,以及中年阶段的肉身相见,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块钟表里的两粒指针,随「因缘」的节律暗自潜伏在线性的漫长人生当中。Nora对关系的反应和处理,向我们呈现了面对复杂关系的一种可能——既不完全排他,又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关系里「承诺」的内涵也不一定是固定的、非此即彼的,它随着关系的缔结、打破和重建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也让我们怀疑,如今我们说的承诺还是我们当初说的那个承诺吗?
    【时间线】
    03:06 《过往人生》故事的开始
    07:06 谈暧昧与承诺
    08:42 Nora的两次“对不起”:一个女性直面自己选择的时刻——人生其实不是一个编写代码、跑程序的过程
    11:40 《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提到,《过往人生》是一个「what-if」story: 如果___,我现在就___。
    14:09 正在过我眼下的生活,This is where I'm supposed to be.
    16:54 《过往人生》探讨的「承诺」是一种与人生相伴相生的、哲理式的信条
    18:00 传统的「承诺」具有虚假性
    20:35 没有一种「承诺」能实现自我保全
    23:13 我们还相信承诺吗?你呢?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文影音】
    《过往人生》,Celine Song执导
    ‘Past Lives’ Review: Longing for a Future-The New York Times【本期节目的封面】
    Credit: Past Lives
    【本期节目的主播】
    Ziwei(@CrunchingZiwei)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Album: Past Lives Soundtrack(2023)| Official Playlist
    【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
    📮hydratedforest@163.com

    • 28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Where Everybody Knows Your Name with Ted Danson and Woody Harrelson (sometimes)
Team Coco & Ted Danson, Woody Harrelson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The Unplanned Podcast with Matt & Abby
Matt & Abby | QCODE
Call It What It Is
iHeartPodcasts

You Might Also Like

不把天聊si
我要WhatYouNeed
不止读书
魏小河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来都来了_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