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換日線。

Missional,me - 彭書睿
國度,換日線。

這是一個嘗試性的對話,聆聽華人處境出發的宣教觀點和國度眼光 。 本節目每週一集的內容,希望深入淺出與中文基督徒閱聽人分享廣大世界宣教的禾場。建立正確的宣教觀念和態度,在教會在目標與數字導向的迷陣之中,提醒宣教的責任與傳福音的使命仍然是信仰的核心。 第三季企劃:#Sisters。書睿向幾位各具代表性的姐妹們邀約,最真實不做作的訪問。從文化人類學到調研,從單身女性的議題到第三文化孩子,從最敏感的創啟地區現況到跨文化團隊的適應,每週針對宣教不同的面向,有著不落俗套,嚴肅又有趣的對話。即將於2024三月登場。 第二季企劃:Brothers。書睿每個月與幾位好友,探討不同處境與事工的第一人稱樣貌。與基甸哥程松兄(CT亞洲編輯)聊今日基督教雜誌亞洲觀點和北美教會最新的議題探索,與譚安維牧師(華僑,韓國洛桑青年領袖,咖啡教會牧師)共同探討韓國宣教運動的真實挑戰,與來自東亞大國的弟兄在近代教會與宣教運動最敏感的議題上彼此對話聆聽,還有其他幾位正在邀約的精彩人物,敬請期待。 彩蛋:每一集對話的對象既是受訪者,也會是共同主持人,不定期會邀請特別嘉賓參與議題。 第一季企劃:共分非我莫屬 (Africa on my heart),歐洲今日(Europe Today),愛穆能助(Love Muslim),華人調色盤(Diaspora Palette)四種主題。每集邀請訪問對於該議題別有洞見或居住當地的臨場視野的特別來賓,與主持人透過對話,激盪出最直搗核心的「大問題」(The Big Question)。 製作/主持:彭書睿,跨文化工作者/作家/宣教動員者/足跡踏過七十餘國 後製團隊:小我工作室 (Vincent/曾姿婷/Echo Lin) 特別感謝:救世傳播協會 ORTV 場地與技術協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10/21/2024

    滴水穿石。在巨型教會的動員努力 feat. 李曉恩(台北靈糧堂/ I Mission 1)

    今年七十週年堂慶,台北靈糧堂在全世界各地的植堂,已經是華人世界的看板指標(靈糧網絡在台灣、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已有706間堂會)。本集節目,邀請到來自台北靈糧堂宣教植堂處策劃動員部的曉恩主任,從她自身不知不覺開始參與宣教動員的經歷聊起,直到上帝呼召她,並給了她兩句話「讓更多人知道宣教是什麼,讓想要宣教的人有路可走」使她決定全職投入宣教動員。然而,這兩句看似再簡單不過的話,實際執行起來卻比想像中更為困難與複雜。 透過成立I mission1這個推廣平台、策劃更活潑更有創意的宣教年會、舉辦多語言的宣教和敬拜禱告會等等方式,李曉恩姐妹讓我們看見參與宣教的千百種可能性,無論是以教會單位、團契單位,甚至是個人單位,我們都能看見投入宣教的方法。即便沒有受過神學訓練、對於宣教可能仍是矇矇懂懂,但任何人都能透過自己的一己之長,找到自己在大使命計畫中的一片拼圖。無論那項專業是寫作、是美容、是設計、是攝影,甚至是土木工程。 原來宣教不僅僅是前往異國他鄉,更多時候是一種影響力的擴展,讓基督徒在自己的專業與生活中實現大使命。 特別來賓:李曉恩姐妹。台北靈糧堂宣教植堂處策劃動員部主任 如何在台北靈糧堂參與宣教|無邊界宣教|Imission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03RUb-3Eqw IMission1 360度探索宣教 https://linktr.ee/imission1life 聖經裡雖找不到宣教 ( Mission ) 這個字,但聖經裡那些「跟過耶穌的人」,一個一個成了有使命感的人;越是緊緊倚靠祂,生命就越是為祂燃燒綻放。IMission1 期待我們所做的一切,有聖靈的印證,有為神燃燒的「使命感」,有「合一」的心志,然後,有你一起。不論是隔一條街或跨一道海,倚靠主,一起去!就有同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7 min
  2. 09/29/2024

    大山與大河的喜樂哀愁 feat. 思溫格與老酒 特輯 with 彭書睿

    本集同時邀請到兩位大家熟悉的來賓——思溫格和老酒,帶我們走進「大山與大河」,與我們分享「女性」的身份帶給她們在跨文化服事過程中的各種經驗與挑戰。 在「大山」地區,那裡的傳統文化對女性領導者有著根深蒂固的抵抗。老酒曾經作為一名女性隊長,卻面臨到本地同工的抗拒和情緒反彈。但卻也因為自己女性的身分,反而讓她更容易接觸到當地婦女,甚至能夠打破文化屏障,成為這些婦女心中的依靠和朋友。 而在「大河」邊的中東地區。思溫格宣教士作為一位亞洲女性,她面臨的挑戰與老酒不同,但同樣充滿層次。因為她遇到的挑戰並非來自當地人的異樣眼光,反而是在團隊內部被自己人所傷。但同樣的她也觀察到了,相較於其他白人同工,自己身為亞裔女性在當地服事的便利性。 思溫格和老酒的分享帶我們看見女性的身份在宣教工場上猶如一把雙面刃,而很多的挑戰與處境是我們難以想像與理解的。然而她們兩位卻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神在這些傷害中大能的作為,讓她們如何去理解不同文化處境中的侷限,經歷饒恕、被神醫治。而她們的分享也再一次的提醒我們,當我們的身份認同建立在「神兒女」的這個身份上,不管是「女性」或是「亞裔」等標籤就再也不能定義自己,這也是從神而來最大的自由與喜樂。 特別來賓簡介 思溫格為宣教士與宣教研究者,芝加哥三一神學院文化學博士。曾為工程師與譯者,現與夫婿居住中東,服事中東難民。著有Mission through Diaspora: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hurch in the USA 一書。目前也在洛桑Global Diaspora network (普世散居事工網絡)執行委員會服務Global Diaspora Network 老酒姐妹。台北長大,年輕的時候想要到處流浪,擔心自己無法穩定工作,好好待在一個地方,卻在上帝奇妙帶領之下,到太平洋上的離島教書,找到了自己畢生最愛的職業「歷史老師」。在小島的生活當中,第一次體驗跨文化,有許多衝擊和眼淚,重新思考信仰的核心內涵。離開小島後因為短期服務的邀請去到大山,接觸另一個民族,經過五年的探索,清楚呼召,開始在大山長期的服務,以老師的身分繼續在學校教書,成為跨文化的工人,目前在大山的服事已滿11年。 延伸閱讀 可以差派女性做宣教士吗?(9Marks) https://tc.9marks.org/article/can-women-be-sent-out-as-missionaries 早期,很多人的確顧慮是否差派未婚姐妹,但是到19世紀中期也已開始差派未婚女士。那麼現在,問題主要不是在於「是否可以」,而是「如何」差派。 【宣教小學堂】我們渴望看到,女性能自由發揮恩賜服事神——關於單身女宣教士,教會應該知道的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6 min
  3. 09/10/2024

    呼召我的神會預備 feat. 資深宣教士周芷芸(Betty)阿姨 (傳仁基金會)

    Betty,傳仁基金會會長。今年77歲最愛說故事的周媽媽,最喜歡說的是神的故事。 「只要我的心臟還在跳,我就可以繼續事奉、傳福音」 事奉逾四十年的周姐,即便眼睛也不好、膝蓋也不好,傳福音的工作卻片刻不停歇。因為她的心,仍為著還未得救的靈魂而著急。 雖然心裡迫切,但她明白這條大使命的道路是急不得的,因為基督徒要做的不單單是介紹耶穌,也要以實際行動幫助人成為耶穌的門徒,與耶穌的生命聯合。正如周姐提到,傳福音與社會關懷是相輔相成的,而「觸摸生命,傳遞使命」是傳仁基金會,也是她服事的核心思想。無論是扶貧工作、教育工作,目的都是要領人來到耶穌的跟前。如同歌羅西書1:28說的:「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 本集節目,讓我們一同聽聽神在周姐的生命所寫下的故事,而77歲的她,如今仍繼續著這個故事。 嘉賓簡介: 周芷芸教士為傳仁基金會負責人,曾在拉丁美洲開荒植堂,多年在創啟地區,透過教. 育、醫療服務與社區發展等不同的平台見證主。透過訓練及教導,激發當地人的潛能,使其所處社區得以發展,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全人健康得以改善,貧困得以舒解。 延伸閱讀:永不後悔 ___ 沒有人逼我走上全職宣教的道路!正如主的老僕人邊雲波弟兄在他「給無名的傳道者」的短文中寫到:「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相反地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所以,寧可叫淚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湧流,遙望著各各他的山頂,就是至死也絕不退後!」 在宣教的道路上曾經面對種種的困難,有從人來的,也有從環境來的,有如經過水火、死蔭的幽谷。但是,無論何遭遇都有神的美意,深信祂必引領我到豐富之地。「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1:2-4) 傳仁基金會:基金會聚焦於三個主要事工:社區發展、人的發展和醫療發展。我們的使命是藉著重建基礎建設、投資弱勢群體兒童、提供急需的醫療幫助,使得物質及精神層面缺乏的社區獲得持續性的發展改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1 min
  4. 08/10/2024

    有這樣的隊友還需要什麼OO~工場團隊的浮世繪 feat. 思溫格博士 芝加哥現場特輯

    趁著來到美國,知道他們今年從工場回來述職。特別給聽眾福利,直接來到思溫格宣教士的家裡作客,享受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後,直接在餐廳錄音聊起來。這次仍然不閃躲,我們就來講講跨文化團隊的種種,分享在宣教工場上各種光怪陸離的故事.......當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教會、不同的民族碰撞在一起,產生的可能是很多的傷害,卻也有可能因著在耶穌基督裡的合一,結出美好的果子。 無論在這集聽到了什麼鬼故事,要記住:神的工作在一團混亂中仍從不曾停止。 當我們跟隨耶穌的腳蹤,效法耶穌的榜樣,神必會與我們同在使我們能面對這一切挑戰。 特別來賓簡介 思溫格為宣教士與宣教研究者,芝加哥三一神學院文化學博士。曾為工程師與譯者,現與夫婿居住中東,服事中東難民。著有Mission through Diaspora: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hurch in the USA 一書。目前也在洛桑Global Diaspora network (普世散居事工網絡)執行委員會服務Global Diaspora Network 延伸閱讀 多元世代裡的多元團隊 (華傳特輯) 跨文化傳播學者Craig Storti提 到,跨越文化的過程中,大部分經歷都 來自於一些文化事件/衝突(Cultural Incident)和我們的負面回應1。追根究 底,它的問題在於我們對外在環境不切 實際的期望。我們大多以為別人的行為 反應,應該與我素來熟悉的文化表達方 式一致,卻忽略了在不同文化處境中, 所表達出來的行為就是不同。此苦惱現 象會一直存在,直等到我們發現原來 問題的癥結,是在於我們自己的行為反 應——畢竟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唯一能改 變的是我們自己。 中東難民事工——憐憫困苦流離者(思溫格) 整本聖經從舊約到新約,有許多關於憐憫貧苦者的教導。耶穌更是極大地憐憫受苦者。祂不僅對困苦流離者宣講天國的福音,也關心他們實質的需要,醫治他們各樣的病症(參《太》9:35-38)。 這種事工原則,當然也非常適用於難民事工。當我們看到中東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是否也注意到,過去一千多年以來,該地區一直是抵擋福音的營壘? 這20年,世界各地穆斯林國家裡的基督徒,數量呈現爆炸性的增長(註2)。上帝顯然在伊斯蘭世界動工。如今藉著戰亂,上帝把這些飽經苦難的中東人帶到有信仰自由的國家,甚至成為基督徒的鄰舍,這不正是我們回應主耶穌大使命的機會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5 min
  5. 07/24/2024

    我懂你的明白:貼近神心意的社群藝術 feat. 朵拉博士與潘凱玲傳道

    「民族敬拜工作者就好像助產士,用自己的知識、經驗陪伴福音對象,幫助他面對各種不同的情況,陪他生出福音的果子,並且能有生命力可以延續下去。」 邀請任教於達拉斯國際大學世界藝術系的孔祥寧老師(Dora)以及她的博士研究生凱玲師母,以「Creating Local Arts Together:Seven Steps for Facilitating Arts in Community」(中文版:貼近神心意的社群藝術)這本書為基礎,更多的與我們分享民族敬拜工作者的實際工作內容與步驟,也讓我們更加具體了解民族敬拜學(Ethnodoxology)的內涵。 「Creating Local Arts Together」中所提及的許多實際內容和步驟,已由GEN(Global Ethnodoxology Network )在世界各地舉行工作坊「Arts for a Better Future」(ABF)帶領許多有興趣的弟兄姊妹們實際投入操作。透過Dora與凱玲師母的分享,我們也再一次的的看見:我們的福音對象是主體,宣教士是學習者,透過認識與對話來看見對方的天國目標,協助他們用自己的藝術題材去達到這個目標,追求這個「Better Future」,也就是上帝的國。這才是真正的道成肉身。 孔祥寧教授(Dora Kung) 大家喜歡稱呼她朵拉。成長於台灣,自幼習樂。於東吳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前往海外深造 ,2008年取得曼哈頓音樂學院 (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 鋼琴演奏碩士,此後轉而修讀民族音樂學,在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 完成博士學位。Dora自2010年投入國際學生事工,專注於中國、印度學生的福音工作。如同「得人漁夫」,神以「Heavenly Musician」呼召Dora投入全時間服事,盼望各國、各族、各民、各方得以認識主,圍繞寶座前敬拜真神羔羊。 Dora自2017年加入校園事工組織International Friendships Inc. (IFI) 至今,現於達拉斯國際大學(Dall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世界藝術系擔任助理教授,教授民族藝術(Ethnoarts)。致力透過民族音樂/藝術實踐萬國敬拜的宣教異象。 潘凱玲傳道 建道神學院跨文化部兼任及儲備講師,前德國宣教士。建道神學院神學碩士(主修跨文化研究)及道學碩士(教會音樂),正修讀美國達拉斯國際大學世界藝術(哲學博士)課程,為全球民族敬拜學網絡(Global Ethnodoxology Network)成員。現在教會、差會及神學院從事教學及訓練工作,致力推動「忠於聖經,文化適切,轉化生命」的藝術宣教事工,建立有跨文化藝術視野的宣教人。 延伸學習: Global Ethnodoxology Network (GEN) https://www.worldofworship.org/ 《貼近神心意的社群藝術》William Carey出版社 《貼近神心意的社群藝術》強調「共創本地藝術」(Creating Local Arts Together,CLAT)中的七個步驟,啟發與當地音樂家、舞者、說故事者、演員和視覺藝術家等進行藝術創作和協作。在本手冊中,藝術被視為特殊的溝通系統,與特定的時間、地點和社會背景相關聯。當本地群體運用在他們獨特文化中發展起來的創意天賦,來敬拜上帝並延伸祂的國度時,這會展現出上主那綜合藝術之美。 Creating Local Arts Together Seven Steps for Facilitating Arts in Community https://www.missionfrontiers.org/issue/article/creating-local-arts-together #民族音樂學 #DallasInternationalUniversity #DIU #民族敬拜學 #Ethnodoxology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1 min
  6. 07/14/2024

    五歲抬頭?宣教士養成記 feat. 葛欣如(Brenda Carter, 客家庄資深宣教士)

    一位宣教士從領受呼召到實際去到工場,需要多少的預備和裝備呢?讀神學院、牧會、植堂經歷是否為標準配備? 5歲就立定心志要成為宣教士的葛姐,大學畢業後來台灣短宣兩年,便待在三義的客家莊服事至今約40年的時間。 從呼召、裝備聊到動員,葛姐笑著說自己沒有神對她說話直接呼召她的奇妙經歷。沒有神學院文憑,動員也做得不好,自己的宣教團隊到現在仍是只有她一人。但她到哪都與人分享「與神的關係才是關鍵」:因為和神有好的關係,神要呼召自己會帶領。論到裝備也是,即便出發前有再多的預備,若沒有聖靈的裝備,這一生的功課是難以持續下去的。而這功課正是「全心的愛神愛人」也就是成聖的過程。 葛姐也提醒:「使萬命作門徒」不僅是神給牧者和宣教士的呼召,是神給我們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 無論是誰,我們都不會因為坐了一趟飛機就變得會傳福音、帶領門徒。無論我們身處何處,我們都不能停止回應神對我們的呼召。 所以這趟「使萬民作門徒」的旅程,對我們每一位基督徒來說,從我們選擇跟隨神的那一刻早已開始,未來也將持續下去。 特別來賓簡介: 一位來自美國,在台灣超過三十八年的宣教士——葛欣如老師。起初作為一名生物老師來到台灣的她,後來卻在苗栗三義這個客家庄落地生根。 透過英語教育、老人、青少及兒童的服事、常拜防好好建立關係等多方面,葛老師與當地社區建立起深厚的連結,協助了開拓教會,並逐步成為社區的一部分。  在節目中,葛老師分享了她如何面對在一個全新文化環境中的挑戰和機遇。她的故事凸顯了宣教士的多重角色——不僅是福音的使者,也是文化學習者、社區服務者和橋樑建造者。葛老師對於客家文化有著深刻理解和尊重。她不僅學習客家語,更深入了解當地的傳統和日常生活,展現了她尊重異文化的真誠態度。 透過她的眼睛,讓我們得以洞察台灣客家社區的美麗與挑戰,以及信仰如何在當地生根發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3 min
  7. 06/29/2024

    平凡卻偉大:一個以「美麗」為名的故事 feat. 陳美汎傳道 唐美麗宣教士 (湖口泰友之家)

    一位來自泰國的移工,命運使然地報名了由德國宣教士夏牧師夫婦開設的中英文學習課程,最終成為了台灣泰友教會的傳道,也成為泰國移工口中的「美麗媽媽」。訪問的時候,多次我必須請她再解釋一次她的內容。因為口音,也因為我們用的是中文,而不是她的母語泰文,受訪者也有時候需要透過翻譯才比較了解我的問題。但若是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就會特別在這個故事裡深深的感動。 美麗傳道在四十歲時信主,五十歲時成為傳道人。從最初認為自己能力有限,到如今不僅帶領泰國移工認識神的話語和福音,更以實際行動接待、照顧、陪伴這些移工。她說:「夏牧師是德國人,他非常愛泰國人;美汎宣教士夫婦是台灣人,他們也非常愛泰國人;那麼,為什麼我們泰國人自己不去愛我們自己的同胞?」正是這份來自神的愛,以及對泰國人的深厚情感,建立了泰友教會這個跨語言、跨文化的教會。 本集節目中,泰友教會的唐美麗(Maliwan Tang)傳道與陳美汎宣教士將透過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帶領我們深入了解在台泰國移工的處境,以及泰友教會如何通過實際行動來服事和支持這群移工。 特別來賓簡介: 美汎生長在傳統信仰的家庭,高中時因著同學的邀請而去到教會並得以決志信主,後又因陸續參與多次國內短宣而被上帝感動,繼而開始尋求全職服事。大學畢業後在母會新竹勝利堂實習一年,清楚上帝的帶領後即報考中華福音神學院道碩,畢業後回到母會服事,十四年中除了牧養青年族群,也動員國外短宣和推動宣教。 2021年與先生巨凡在上帝的感動之下看見在台散聚宣教的契機,經由母會差派成為本地跨文化宣教士,與泰友教會的泰國宣教士一起同工,向來台泰國移工宣教至今。 延伸閱讀 泰友教會接待70多位失聯、被騙來台打工泰國人 牧者:耶穌愛他們,才讓他們找我! (論壇報2023.7) 近年來「假觀光,真打工」事件頻傳,來自泰國的新竹湖口蒙福之家唐美麗傳道,今年陸續協助接待超過5、60名失聯或被詐騙來台的泰國朋友,前往移民署自首、接待他們暫住在教會,並親自送他們去機場,確保他們能順利返回泰國。台中大甲泰友教會主愛之家李文忠傳道說,5、6月先後接待14名泰國朋友。泰友教會的牧者們,期望這些可憐被騙來台打工的泰國朋友能記取教訓,知道耶穌愛他們。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8 min
  8. 06/19/2024

    錯過的拿什麼換?這次就來談遺憾 feat. 山上的老酒(國際機構支教)

    你是否曾經想過,作為宣教士在工場服事,可能會留下什麼遺憾?想到宣教士,多數人看見的是宣教士的熱情與信心,渴望聽見的是來自工場的見證與好消息。然而在宣教士付上的代價背後,我們是否看見,那些他們可能錯過的人事物,會在心裡留下什麼樣的痕跡? 「到了工場服事,才發現自己有一些很脆弱的地方會被觸動」老酒說。 離開家鄉,與差派教會的關係越來越疏離,與親友漸行漸遠,不僅少了共通話題,想連法也越來越難以彼此理解。過往的熟悉在每次久久回來述職的過程越顯得陌生。甚至找不到合適的對象結婚都可能成為一種遺憾。 本集節目,再次邀請老酒與我們分享,在過去十多年服事的歲月裡,曾經的遺憾,如今的看見,以及未來的盼望。 「如果你的心裡很肯定神的心意原是好的,你的眼睛會不知不覺一直看到讓你生命更豐富的事情,看見上帝的作為,看見每一天的意義都是那麼深厚。如果內心與神的連結不夠,那麼我們每天看到的,都可以有千萬個抱怨,覺得留在家鄉有多好。」 「我相信我所愛的上帝更愛,我所擔憂不能參與的事,祂已都眷顧都照顧好了。有一天當我退休回到家鄉,這一些漸漸疏遠的關係也會在上帝的愛中從新建立。」 特別來賓簡介: 老酒姐妹。台北長大,年輕的時候想要到處流浪,擔心自己無法穩定工作,好好待在一個地方,卻在上帝奇妙帶領之下,到太平洋上的離島教書,找到了自己畢生最愛的職業「歷史老師」。在小島的生活當中,第一次體驗跨文化,有許多衝擊和眼淚,重新思考信仰的核心內涵。離開小島後因為短期服務的邀請去到大山,接觸另一個民族,經過五年的探索,清楚呼召,開始在大山長期的服務,以老師的身分繼續在學校教書,成為跨文化的工人,目前在大山的服事已滿11年。 延伸閱讀: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3 min

About

這是一個嘗試性的對話,聆聽華人處境出發的宣教觀點和國度眼光 。 本節目每週一集的內容,希望深入淺出與中文基督徒閱聽人分享廣大世界宣教的禾場。建立正確的宣教觀念和態度,在教會在目標與數字導向的迷陣之中,提醒宣教的責任與傳福音的使命仍然是信仰的核心。 第三季企劃:#Sisters。書睿向幾位各具代表性的姐妹們邀約,最真實不做作的訪問。從文化人類學到調研,從單身女性的議題到第三文化孩子,從最敏感的創啟地區現況到跨文化團隊的適應,每週針對宣教不同的面向,有著不落俗套,嚴肅又有趣的對話。即將於2024三月登場。 第二季企劃:Brothers。書睿每個月與幾位好友,探討不同處境與事工的第一人稱樣貌。與基甸哥程松兄(CT亞洲編輯)聊今日基督教雜誌亞洲觀點和北美教會最新的議題探索,與譚安維牧師(華僑,韓國洛桑青年領袖,咖啡教會牧師)共同探討韓國宣教運動的真實挑戰,與來自東亞大國的弟兄在近代教會與宣教運動最敏感的議題上彼此對話聆聽,還有其他幾位正在邀約的精彩人物,敬請期待。 彩蛋:每一集對話的對象既是受訪者,也會是共同主持人,不定期會邀請特別嘉賓參與議題。 第一季企劃:共分非我莫屬 (Africa on my heart),歐洲今日(Europe Today),愛穆能助(Love Muslim),華人調色盤(Diaspora Palette)四種主題。每集邀請訪問對於該議題別有洞見或居住當地的臨場視野的特別來賓,與主持人透過對話,激盪出最直搗核心的「大問題」(The Big Question)。 製作/主持:彭書睿,跨文化工作者/作家/宣教動員者/足跡踏過七十餘國 後製團隊:小我工作室 (Vincent/曾姿婷/Echo Lin) 特別感謝:救世傳播協會 ORTV 場地與技術協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