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episodes

曾国藩是离我们最近的圣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出生底层农民家庭,资质平庸,28岁才考取进士,却立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志向,最终成为与孔子、王阳明比肩的圣人,是成大事者学习的典范。

处世哲学|曾国藩家书白话精读‪版‬ 令扬读书会

    • Society & Culture
    • 5.0 • 1 Rating

曾国藩是离我们最近的圣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出生底层农民家庭,资质平庸,28岁才考取进士,却立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志向,最终成为与孔子、王阳明比肩的圣人,是成大事者学习的典范。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二十二篇:致纪泽、纪鸿儿:饱看山水,以养身心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二十二篇:致纪泽、纪鸿儿:饱看山水,以养身心

    第一百二十二篇:致纪泽、纪鸿儿:饱看山水,以养身心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二十六日接到纪泽二十日由驿站用排单递送来的禀帖,初六舢板带来纪鸿禀帖、衣物、书籍,今天已经派人去接应了。李老太太病势相当严重。近日来稍好些了吗?我非常挂念。
    泽儿的肝病是不是也好了?你不该有肝气郁结之症。也许是由于元气不足,容易得病,身体本来就虚弱,加上用心太多等原因。上次去信告诉你节俭之道,用心也要俭省,你体验过了吗?
    张文端公(英)所著的《聪训斋语》,都是教育孩子的话。其中讲的养身体,选择朋友,观赏山水花竹,纯粹显现的是一片太平祥和的生机,你应该时时阅读反省。鸿儿身体也单薄瘦弱,也应该经常看这本书。我教导你们兄弟不在于要看多少书,只用圣祖的《庭训格言》(家里还有几本)、张公的《聪训斋语》(莫家有这书,申夫又曾在安庆刊刻)两种来教育你们,书中句句都是我心中想说的话。
    以后在家就种竹养花,出门就尽情欣赏山水,环绕金陵城百里远近,可以到处游览。算学的书不能再看了,读其他书也要以半天为限。每天未刻以后,就应休息或者外出游览。古人把抑制愤怒、堵塞邪欲作为保养身心的诀窍。抑制愤怒就是我日前信中所说的少恼怒,堵塞邪欲就是我以前信里所说的知道节俭。因为追求名声、争强好胜而太过分地用心思,也属于欲望之类。药物虽然有利,但害处也随之而来。不可轻易服用。切嘱。
    这里派兵于二十八日出营剿敌,初一、初二可以开战。十九日的奏折朝廷没有批复,奉旨留在宫中,暂时没有寄谕。你可先告诉李宫保,其他不多谈。
    涤生手示,九月晦日。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解读】
    沉情于山水花竹,修养身心,是曾国藩养生观中重要的一条。他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在书信中叮嘱儿子:“在家则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以花竹来养情,以山水来悟性;花竹因人而风雅,山水因人而灵秀。曾国藩也算得上一个旅游家,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仅在其日记中记载的就有近两百处。
    实际上,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山水文化。在中国哲学中,向来讲究天人合一,即人类就是在山山水水中孕育出来的,自始就与山水相依存。山水,是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所,是构成生态环境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了生活资源,就像母亲的乳汁养育着她的儿女;山水,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从事着多方面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人有生存、发展、享受等多种多样的需求,适应这些需求而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也就是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积累起丰富的山水文化。
    而在中国诗歌中无不描述着山水之美,诗中春则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夏则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诗中秋则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诗中冬则有“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诗中山则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 13 min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二十一篇:致澄侯、沅甫:总以戒酒为第一义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二十一篇:致澄侯、沅甫:总以戒酒为第一义

    第一百二十一篇:致澄侯、沅甫:总以戒酒为第一义
    【译文】
    澄侯、沅甫两弟左右:
    闰月一日彭芳四来我这儿,接到两位弟弟的信及纪泽一信封,一切都知道了。
    澄弟移居新居,听说光彩焕发,有王侯气象,我很欣慰。沅弟的新房以前听说不太光亮,但最近来我这里的长夫都说极好。我那两副对联所祝愿的,将来必如愿以偿。沅弟为叔父写的祭文也是琅琅上口,四字句本来很不好作,但沅弟情深,所以句法虽然差些但韵味还好。我置办了一些木器送给澄弟,就请澄弟自己妥善办理。女方家的钱已经交给盛四带回。就仿照咸丰七年的先例,在县城里办好,到家后再刷漆就可以了。
    这里自收复浙江后,人心很稳定。驻太湖的各营在二十四五日拔营,宿松的吉中、吉左四营也在二十六日拔营,都到石牌会合,初五将进围安庆。朱惟堂一营初二到达江边,距宿松只有七十里了。营中一切平安,我身体也好。只是军饷短缺.如果四川不迅速平定,一天天缺亏下来,必然会十分窘迫。
    澄弟的病已渐渐好转,我非常欣慰。以后应该以戒酒为第一大事。早起也是养生之法,并且是保家之道,早起的人,向来没有不长寿的。我近来有两件事效法祖父:一是早起,二是勤洗脚,这对身体大有好处。希望澄弟在戒酒之外,再增添这两件事。至嘱至嘱,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闺三月四日。
    【解读】
    曾国藩在听说其弟身体逐渐康复之后,很高兴,并一再告诫要遵循早起、勤洗脚的养生要求,还让弟弟将戒酒作为一件大事,至嘱至嘱。可见,对于养生之道,曾国藩特别注意戒酒的重要性。
    对于酒,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自从杜康酿酒以来,它就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缺一不可的“饮品”,甚至还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首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而文学艺术的创作,也无不有酒的身影。“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中医对于酒是很推崇的,据考古人员发现,在甲骨文的医学著作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三人晨行触雾,一人健,一人伤,一人亡。亡者空腹,伤者食粥,健者饮酒。这“三人”在出门“晨行触雾”之后,一人不幸身亡,一人受伤,只有一人安然无恙,而后者,正是饮酒之人。
    还认为:酒具有通行经脉,舒筋活血、祛寒暖胃、消肿止痛等功效。酒通常也是被用来做引经药的,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有一剂名方叫做当归四逆汤,该药可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而这个方子就一定要用到酒。当归四逆汤主要治的是厥阴肝经的病变,而酒是走肝经的,所以酒是引经药,通过酒把药带过去,酒在这里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而且,历史上还有很多人因喝酒而喝出成功、喝出胜利,这些人的代表莫过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史书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不断地有节度使起来反叛,虽然都被赵匡胤镇压平定了,但消耗

    • 16 min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二十篇:禀父母:述治疗睡眠方法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二十篇:禀父母:述治疗睡眠方法

    第一百二十篇:禀父母:述治疗睡眠方法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二月初五日,我收到家中十一月上旬所发的信,从信中得悉一切。儿子及家人等在京城,一切都好。儿子的癣疾已经痊愈了,六弟的身体气色也恢复了,纪泽兄妹身体都还康健,儿媳妇又有身孕了,身体平安,不用吃药。同乡各家也都平安无事。
    陈本七先生来京城的事,儿子自有处理安置的办法,大人尽可放心。其实也不过是款待从厚,而打发从薄,但是儿子的光景比较窘迫,恐怕他来了也一定会后悔的。
    九弟来信说母亲经常睡不好,儿媳妇也犯这种毛病,用熟地、当归蒸母鸡吃,很有效验,九弟可以经常这么做给母亲吃。乡下的鸡肉猪肉最有营养,如果经常和黄芪、当归等蒸着吃,稍微有点药性,又没有药味,堂上五位老人吃了,一定大有益处,希望弟弟用心照顾。
    老秧田背后的三角丘,是竹山湾到我家的大路,儿子曾对四弟说过,要把路改到坎下,在檀山嘴那边架一座小桥,由豆土排上面横穿过来,在三角丘多栽竹子,上可接新塘的大枫树,下可接檀山嘴大藤,包成一圈,完整紧密,我家的兴旺气象,就更加聚合了。希望叔父大人在明年春栽竹种树,如果不同意,请叔父大人来信指示。
    儿子等二十日便期限已满,敬谨亲祭,二十九日又祭告一次,其余下次再行禀告。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解读】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得知,母亲经常睡不好,而且媳妇也犯这种毛病。他便告诉弟弟一种治疗失眠的养生药方:用熟地、当归蒸母鸡吃,或者经常和黄芪、当归等蒸着吃,稍微有点药性,又没有药味,这对老人有一定的好处。可见,曾国藩十分重视睡眠养生,而且自己也经常用此方法来治疗自己的失眠症状。
    睡眠养生,从古至今都是人体养生的重要活动。古人常说:“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譬如战国时期,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的确如此,睡眠是人的大脑休息的一种方式。当身体出现疲劳的时候,睡眠是最好的解乏环节。它可以帮助缓解疲劳,保护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稳定神经系统的平衡,还能巩固记忆,对正常精神活动也起积极作用。事实证明,晚间睡眠好的,第二天精力旺盛、体力充沛、思维敏捷。而且充足的睡眠还有预防疾病的功效。人体细胞分裂的高潮是在夜间入睡以后,如果睡眠不好,人体就很难控制住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所以说,保持良好的睡眠,对于养生健身、延年益寿非常重要。
    中医养生学也认为,“劳则气耗”。其意思是说人如果长期过度劳累、疲乏,就会致使人体精气大量消耗。而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精神思维意识,都是以精气为源泉和动力的。所以说,人体病变必然伴随着精气的病变。正如“精气虚则邪凑之,邪势猖獗则精损之,如此恶性循环则病留之。”这就需要我们要正气存于体内,也就是说精气不虚,就必须消除疲劳,而消除疲劳最好的方法就是良好的睡眠。
    在中医上,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以前上床休息,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

    • 14 min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九篇:致沅弟:以自养自医为主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九篇:致沅弟:以自养自医为主

    第一百一十九篇:致沅弟:以自养自医为主
    【译文】
    沅弟左右:
    厚庵到安徽后,坚决要辞去督办这个位子,他去不去江西,我不能代他主持。至于奏折,那要他亲自陈奏,我决不能代他辞职。厚帅现在准备在这里办折,拜疏后仍旧回金陵水营。听说春霆、昌岐几日内能到。春霆回家的事,却不能不代他恳请。
    弟弟的病现在好些吗?肝病我很了解,腹痛则不知道是什么病?多次看《朗山脉案》,说要以扶脾为主,不要求速效,我很赞同此说。然而,心和肝的病,要以自养自医为主,不是药力可以挽回的。今天偶尔从裱画店经过,看见弟弟所写的对联,光彩焕发,精力好像很充沛。如果能认真调养,不过于焦急,一定可以慢慢复原。
    同治三年五月初十日
    【解读】
    在肝病治疗方面,曾国藩认为要自养自医,平时要多加注意,不要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医药。在分析曾国藩的养生观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医对肝病是如何认识的。
    在中医看来,肝病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引起的,外因是因为侵染了湿热疫毒的邪气,吃饭没有规律所导致,内因是因为身体虚弱,内伤不足。医书经典《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里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意思就是因为风雨寒热不定,但这种邪气还不能达到让人身体受到伤害的程度,而那些遇到恶劣天气而不生病的人,也是因为身体强壮,这种邪气也伤不了人。但是如果外在的邪气和身体内在的虚弱结合在一起,就会使人病倒,这些无不说明了正气盛衰与发病的密切关系。
    熟悉辩证法的人都知道,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任何变化都要通过内因方能达成。所以治疗肝病,还是要从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抓起。
    中医历来都有“情志内伤”的说法,也就是人的精神情绪活动过度,就有可能引发相关器官的疾病。肝主要的作用就是疏泄,它有调畅气机的功能,只有气机通畅,才会让人的精神状态舒畅开朗,所以肝与情绪活动关系很密切。在人体病理情况下,如果是因为人的情志方面导致生病,都会使人的气机变得紊乱,从而影响血液的循环,所以情志活动过度可能妨害到肝的疏泄功能。
    情志内伤与肝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志过于亢奋致使肝的疏泄太过,如果肝气有余,肝火就会上逆,从而引发气血逆乱的病症。二是忧思抑郁,致使肝的疏泄不利,气机阻滞就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发为各种郁症。三是悲哀、惊恐、思虑过度也能损伤肝气,导致肝气过于虚弱,从而引发肝魂不藏或饮气不行的病症。
    曾国藩在书信中说:“肝病余所深知,肤痛则不知何症。屡观《朗山脉案》,以扶脾为主,不求速效,余深以为然。然心肝两家之病究以自养自医为主,非药物所能为力。”由此可见,如果得的肝病时间太久,曾国藩认为是元气已亏,不能轻服大黄。虽然这一良方不一定管用,也还是有他的道理。他说:大凡肝病患者,如若不是因为传染而得,大都抑郁憋闷或怒怨甚重,皆由心火太烈所致。自己调养的方法,便是静处,保持愉悦心情和安宁的神情。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自医自养”实际上就是让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在精神方面做到安神。
    对于心态,它不仅和人的健康有关,还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甚至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命运和价值的取向,那么我们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呢?
    首先要学会自信。自信也是快乐的秘诀。拥

    • 13 min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八篇: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八篇: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第一百一十八篇: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译文】
    沅、季弟左右:
    许久没有接到来信了,不知道季弟的病好了吗?各省都平安吗?东征局专门解送沅弟军的五万两,上海答应解送的四万两,到现在还没有到安徽。看报纸,上面有一条说:何根云六月初七正法,读后真有点惧怕和惆怅。我去年十二月底,买了一架鹿茸,花了一百九十两银子,感觉太贵了。
    今年身体较好,没有吃补药,也没有吃丸药。现在把这架鹿茸送到金陵,沅弟分配处置以后,与季弟分了。中秋以后天气渐凉,可以慢慢吃了。但如果只是偶然伤风感冒,那还是不合适吃。
    我阅历很多,觉得有病时,决不要轻易吃药。没有病时,可偶尔吃点补药调理,但也不可多吃。吴彤云大病二十天,竟能不吃药而好了。邓寅皆终身多病,未尝吃过一次药,季弟病时喜欢吃药,并且喜欢换方子。沅弟吃补药,过多。所以我告诫你们的,千万牢记。弟弟的军营起床极早,吃过早饭才天亮,我很高兴。我们兄弟要遵家训四条:早起,务农,疏医,远巫。尤其迫切和必要。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五日
    【解读】
    曾国藩认为,没有病时,可偶尔吃点补药调理,但也不可多吃。所谓补药,是指能够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正气以及治疗虚症的药物。有人说,补药不是药,只是保健品。向来讲究药食同源的中医,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习惯,就能达到“补”的效果了。
    其实传统的中药保健,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不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健药物,而且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延年益寿方药。
    《山海经》收载药物达124种,其中动物药66种、植物药51种、矿物药2种。有不少药物具有补益抗老的作用,如“欀木之实,食之多力;枥木之实,食之不忘;狌狌,食之善走;蒗,食之不夭”。这里所说的“多力”、“不忘”、“善走”、“不夭”,就是指使人增强脑力,强壮身体,延年益寿。
    汉代《本草经.序录》中说“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可知列为上品者,为延年益寿之品。在365种药物中,记录了延年、不老、耐老、益气、轻身、增寿等药物共165种,某些药物后面还直接注明“颇利老人”。
    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里面记述了黄芪建中汤、薯蓣丸、金匮肾气丸等著名的补养抗衰老方剂,尤其是肾气丸,时至今日仍在国内外使用。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延寿药物研究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不少道家方士、医家烧炼金丹,研究和推行秦汉方士的炼丹服石法,就连著名医家陶弘景、孙思邈的著作中亦有许多炼丹服石的内容。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并记载了不少延寿中药,如服地黄方、乌麻散、琥珀散、熟地膏、枸枸根方、孔圣枕中丹等。宋金元时期,有关延寿药物的理论有了重要的发展,著名医学家陈直、邹铉就明确指出,老年药物保健,应着眼于培补先、后天之本。观其书中常用之品,比如首乌、菟丝子、人参、茯苓、山药、地黄、枸杞、狗脊、胡桃肉、陈皮、木香等,都是补肾益精、健脾理气的药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其所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具有抗衰老延年作用的药物有253种,并选录延寿方剂89则。清代就有了长生不老方药,比如益寿膏、补益资生丸、菊花延龄膏、百龄丸、松龄太平春酒等。
    中医益寿延年的药有很多,并且都很有针对性,但补药并非人人都可吃。如果身体没有任何疾病,而大补特补,就会影响健康,弄不好会起相反

    • 15 min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七篇:致四弟:身体必须加意保养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七篇:致四弟:身体必须加意保养

    第一百一十七篇:致四弟:身体必须加意保养
    【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今年以来,贤弟实在劳苦,比我在军营,恐怕要辛苦十倍,万万希望注意保养身体。祁阳的敌人,可能不会流窜到湘乡,万一窜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已经不去挂念它了。我自去年六月再度出山,没有一件不批复的禀告,没有一封不回复的信件,过去的嫌隙今天很后悔,然而现在已经消除十之七八。只是办理军务的时候,仍然不能够十分尽职尽力,可能是因精神不足。
    贤弟听说我近日在外,如果还有过错,不妨写信告诉我。我委派伍华瀚在衡州充当坐探,每两天送信一次,家中如有军情报营,可由衡城交伍华瀚转送。
    咸丰九年五月初六日
    【解读】
    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亚健康状态,人人都渴望健康,然而,疾病却常常与我们不期而遇。在曾国藩看来,只有平时注意身体的保养,才能防止疾病的入侵,在身体保养不佳的状态下,虽然没有疾病症状,但“惟办理军务,仍不能十分尽职,盖精神不足也”,也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
    所以,身体的保养对人异常重要,人的身体和汽车一样,如果平时不注意保养,就会积劳成疾,大病一场,让人措手不及。身体的保养虽然没有太多深奥的秘诀,但却比任何事情都要“难”,其难就难在身体的保养不仅需要注意饮食起居,还要注意心理健康。
    在心理方面,总体来说要慎怒。曾国藩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他坚持用静坐的方式养心,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中医里讲“怒伤肝”,所以当我们生气发怒的时候,肝脏容易受到损伤,肝气一下子就淤滞了。据最新的科学研究,经常生气影响右侧腹的运作而易造成胀气,生气动怒,满脸通红,胃也会分泌大量胃酸,增加胃溃疡的机会。
    还要特别注意的是,生气会令心肌缺氧。每一次生气都会引发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血液变黏稠。大量的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会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脏为了得到足够的氧供应只好加倍工作,一通乱蹦,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也就更致命。
    因此我们要尽量微笑,并回忆一些愉快的事,这样可以令血液趋于均匀,心脏跳动恢复节律。其实,对于身体的保养,还是最好从饮食上入手,因为饮食和人每天相伴、时时相伴,只有将“吃”的精髓、“吃”的道理深深把握了,才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才能全方位地将身体保养在一个较好的状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饮食是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每个人只要活着就要吃,但是,人为什么要吃、应该怎样吃?这却是有着一番讲究和道理的,只有将这番道理弄明白,才能让身体健康无忧。
    首先,吃要有情绪,在吃饭时,一定要心情愉快。因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进食。食欲是人的本能,一个人如果没有食欲,任何美味佳肴,吃到口里也味同嚼蜡,毫无兴趣。现代医学也认为,人的下丘脑有一群专管食欲的神经细胞,学名食欲中枢。食欲中枢在大脑的控制下,通过胃部的反馈信息进行工作,因此也受人的情绪制约。当情绪愉快时,吃什么都有味道。因为愉快的情绪和兴奋的心情都能使食欲大增,胃肠功能增强;相反,人在愤怒、忧郁或苦闷时,茶不思,饭不想,勉强吃下也难以消化,紧张和不安都会破坏食欲,抑制唾液分泌。所以,在进餐时应保持良好安定的环境和舒适愉快的心情,尽量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有些家庭常常利用吃饭的机会,争论

    • 11 min

Customer Reviews

5.0 out of 5
1 Rating

1 Rating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Where Everybody Knows Your Name with Ted Danson and Woody Harrelson (sometimes)
Team Coco & Ted Danson, Woody Harrelson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The Unplanned Podcast with Matt & Abby
Matt & Abby | QCODE
Call It What It Is
iHeartPodcasts

You Might Also Like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333集无删减 带字幕
慧日普照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搞钱女孩创始人小辉
情商管理与自我认知
沙迦笔记_Amway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