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22 min

“旧质”生产力不work了, “新质”生产力如何来拯救‪?‬ 墙裂坛

    • Philosophy

新浪微博、微博财经邀请《墙裂坛》做了一场直播,聊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还没熟悉几天,书店里都已经有了不少《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书——可见大家是多么渴望理解新概念。可能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大家现在关心经济支持政策的程度之高,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当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转型变革阶段到底会走向何方?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恢复,甚至再次腾飞?到底该怎么实现呢?金融该怎么使劲儿?
讨论内容:
1、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果有“新质”那“旧质”是什么?“新”在何处?
马克思的生产力公式:
·      生产力 = 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      旧质生产力 = 便宜的体力劳动者+土豪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劳动对象
·      新质生产力 = 高水平高技术的产业工人+科学技术和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元宇宙
新质生产力公式研制人王羽老师的公式:
·      生产力1.0 = 劳动力 + 劳动工具 + 劳动对象
·      生产力2.0 = 科学技术 x (劳动力 + 劳动工具 + 劳动对象 + 生产管理)
·      生产力3.0 = (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x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2. 为什么旧质生产力不work了?或者换个问法:为什么“好日子”不能一直好下去?为什么经济不能无限膨胀下去?为什么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生产力一定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      似乎一切都是大自然设计好的。我们对大自然发展方向的解释是有矛盾的,别忘了“进化论”(演化论);还有 “退化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走向热寂。
·      其实有个挺简单的类比:为什么我们长到一定高度就不长了?为什么人类不能一直生长成大象的尺寸?为什么我们还会衰老和死亡呢?
·      杰弗里·韦斯特(Geoffrey West)在《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Scale):人类和机器一样:都是从外界获取能量,转化为身体内部机能所需,然后身体内部器官一起运转,最后让我们长大。而且这个长大的过程,并不是线性的。如果身体长大将近一倍,比如从一米长成二米,体内的细胞数量会增加一倍;或者体重增加一倍:但是我们需要吃两倍的饭和能量,才能保证身体机能的运转?并不用。只需要大概七成的能量增量,剩下的三成是“节省”下来的。这就是“克莱伯定律”(Kleiber's law):规模的经济性。
·      但人体是个封闭体,容量有限,所以规模效应一旦触达能量消耗的极点,我们就必然会进入“边际效益递减”的过程。熵就是“磨损”,对身体的磨损,要修复磨损,恢复秩序,我们就要投入更多的能量,如果能量投入跟不上“磨损”的速度,我们就停止了生长,进入了纯损耗的“衰老”过程。
·      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企业、经济体:发展—成熟—衰退:和人一样也有新陈代谢。“初创公司”和“发展中经济体”可以爆发式增长,而变成了“集团”和“发达经济体”之后的增长,只会越来越慢,开始内耗,并大概率走向减速。
·      但是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理论上容量是无限的。当经济体发展“飞龙在天”,眼看着要“亢龙有悔”时,可以通过创新、颠覆式创新,再上一个台阶。几千年来,已经通过各种不可思议的创新做到了这一点:工业革命蒸汽机,电话电脑互联网,人工智能——每次技术发明,都给经济这架机器重新加了油。
·   

新浪微博、微博财经邀请《墙裂坛》做了一场直播,聊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还没熟悉几天,书店里都已经有了不少《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书——可见大家是多么渴望理解新概念。可能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大家现在关心经济支持政策的程度之高,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当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转型变革阶段到底会走向何方?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恢复,甚至再次腾飞?到底该怎么实现呢?金融该怎么使劲儿?
讨论内容:
1、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果有“新质”那“旧质”是什么?“新”在何处?
马克思的生产力公式:
·      生产力 = 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      旧质生产力 = 便宜的体力劳动者+土豪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劳动对象
·      新质生产力 = 高水平高技术的产业工人+科学技术和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元宇宙
新质生产力公式研制人王羽老师的公式:
·      生产力1.0 = 劳动力 + 劳动工具 + 劳动对象
·      生产力2.0 = 科学技术 x (劳动力 + 劳动工具 + 劳动对象 + 生产管理)
·      生产力3.0 = (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x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2. 为什么旧质生产力不work了?或者换个问法:为什么“好日子”不能一直好下去?为什么经济不能无限膨胀下去?为什么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生产力一定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      似乎一切都是大自然设计好的。我们对大自然发展方向的解释是有矛盾的,别忘了“进化论”(演化论);还有 “退化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走向热寂。
·      其实有个挺简单的类比:为什么我们长到一定高度就不长了?为什么人类不能一直生长成大象的尺寸?为什么我们还会衰老和死亡呢?
·      杰弗里·韦斯特(Geoffrey West)在《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Scale):人类和机器一样:都是从外界获取能量,转化为身体内部机能所需,然后身体内部器官一起运转,最后让我们长大。而且这个长大的过程,并不是线性的。如果身体长大将近一倍,比如从一米长成二米,体内的细胞数量会增加一倍;或者体重增加一倍:但是我们需要吃两倍的饭和能量,才能保证身体机能的运转?并不用。只需要大概七成的能量增量,剩下的三成是“节省”下来的。这就是“克莱伯定律”(Kleiber's law):规模的经济性。
·      但人体是个封闭体,容量有限,所以规模效应一旦触达能量消耗的极点,我们就必然会进入“边际效益递减”的过程。熵就是“磨损”,对身体的磨损,要修复磨损,恢复秩序,我们就要投入更多的能量,如果能量投入跟不上“磨损”的速度,我们就停止了生长,进入了纯损耗的“衰老”过程。
·      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企业、经济体:发展—成熟—衰退:和人一样也有新陈代谢。“初创公司”和“发展中经济体”可以爆发式增长,而变成了“集团”和“发达经济体”之后的增长,只会越来越慢,开始内耗,并大概率走向减速。
·      但是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理论上容量是无限的。当经济体发展“飞龙在天”,眼看着要“亢龙有悔”时,可以通过创新、颠覆式创新,再上一个台阶。几千年来,已经通过各种不可思议的创新做到了这一点:工业革命蒸汽机,电话电脑互联网,人工智能——每次技术发明,都给经济这架机器重新加了油。
·   

1 hr 22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