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episodes

Podcast by 有感把拔

有感授把拔的育兒日‪誌‬ 有感把拔

    • Kids & Family

Podcast by 有感把拔

    EP1 序篇 有感授把拔:Vic - 養成從感受開始,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搭建溝通橋樑

    EP1 序篇 有感授把拔:Vic - 養成從感受開始,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搭建溝通橋樑

    大家好!歡迎收聽有感授把拔的育兒日誌,我是大寶。有一個八歲的兒子叫寶弟,一個六歲的女兒叫晴晴。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國中二年級就出國留學,先到新加坡四年,所以有機會在國際學校接觸世界各地來的同學,其實我以前是一個閉俗的宅男,後來在國外的環境接受到許多鼓勵,最後,變得比較開朗,而且在畢業典禮舞會上獲選為prom king。

    後來,我移民到加拿大🇨🇦然後在那邊唸完大學和研究所,也是那段時間讓我自己克服上台做簡報的恐懼,然後也意識到化繁為簡的重要。社交上,我體驗到如何與不同文化的人互動,了解如何融入外國人的生活圈。我透過不斷觀察和練習,努力讓自己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回台後,我曾擔任成人幼兒英文老師,在外商企業中,歷經十多年人資學習與發展經驗,透過教練技巧幫助人覺察潛力並自主成長。擁有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證照,可透過對話協助找出需求,自我探詢生涯價值。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情境式領導」兩套經典理論活用在育兒路上,證明只要有正確正向思維就能養成好習慣,只要認知「沒有最好的領導方式,只有最適合的領導方式」就能與孩子靈活互動,打造像朋友般的親子關係。

    還記得「The Sound of Music」經典電影真善美中,老師和那幾位不同年齡孩子的故事嗎?她怎麼從一開始被排斥,透過共同語言「音樂」破冰,從感受切入進而建立彼此信任,到最後被孩子簇擁喜愛?

    太多父母在帶領孩子的路上,不自覺做了太多反效果的事情。最後搞得孩子可憐父母也痛苦。因此,想要透過這個Podcast每次邀請一位身為家長的朋友一起分享交流,幫助彼此,期望可以讓孩子們更快樂的成長,有個回味無窮的童年。

    談論主題用迪士尼卡通、電影、時下流行動漫聊親子關係,情緒管理,教養陪伴。我的三大教養目標就是「知足」、「大方」、「同理心」。透過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搭建溝通橋樑,讓孩子聽得懂父母說的,也讓父母認識孩子心中想的。重點會放在,所有的養成都是從感受開始。溝通當然很重要,但很多人都忘了「溝」和「通」之間,少了分享,少了感受,少了陪伴是不會通的。

    預計一週一集,讓家長在孩子上床睡覺後,睡前有個小空檔花一點時間聽一下、充電反思

    音樂: Balloon
    音樂家: @iksonmusic

    • 18 min
    EP2 有感授把拔:Kira - 當孩子用激烈的情緒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怎麼辦?情緒真的可以管得住嗎?

    EP2 有感授把拔:Kira - 當孩子用激烈的情緒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怎麼辦?情緒真的可以管得住嗎?

    人是情感的動物,不過,往往我們很多時候都太急於處理事情及問題,而忽略了感受。到最後,我們對情緒越來越陌生,然後變成無感。當人與人之間,少了感受的溫度,誤解和代溝就會相應而生。因為,同理不見了。

    我們都知道,情緒需要出口,如果孩子不習慣說出情緒,就沒辦法認識情緒,不認識就不會懂,當然就會管不住、管不了、管不著。所以,情緒一來,就會不知所措,亂了陣腳。

    想知道怎麼讓孩子感同身受嗎?
    想知道怎麼讓孩子認識情緒嗎?
    想知道怎麼讓孩子學會同理嗎?

    這次節目邀請到Kira媽咪來跟我們分享,育兒路上的轉變

    她如何在工作與家庭之前抉擇,是什麼事件打醒曾經是個工作狂的她呢?
    她如何以身教和陪伴讓孩子不只看到父母努力的一面,也讓孩子發現父母也有脆弱面?
    她如何理性地處理孩子情緒崩潰的狀況,並且認知與孩子對談的重要性呢?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Kira媽咪和她兩個寶貝,法寶哥哥🧍‍♂️和米果妹妹🧍‍♀️的故事吧!

    音樂: Balloon
    音樂家: @iksonmusic

    • 31 min
    EP3 有感授把拔:Laura - 當孩子情緒激烈程度已經傷害到自己怎麼辦?情緒失控真的可以透過早療改善嗎?

    EP3 有感授把拔:Laura - 當孩子情緒激烈程度已經傷害到自己怎麼辦?情緒失控真的可以透過早療改善嗎?

    大家還記得迪士尼的經典卡通「冰雪奇緣」中,Elsa如何從一開始試圖壓抑自己的魔法,甚至把自己與外界隔絕。到後來,她高唱主題曲Let It Go,放掉束縛但卻冷凍了世界。最終,她意識到自己對魔法不認識而造成的恐懼和不安,才是造成一切失控的主要原因。一路上,因為Anna不斷的鼓勵和支持,用愛融化了冰。

    其實,Elsa駕馭魔法的過程,就像是我們孩子在學習駕馭情緒一樣。在生氣的時候,孩子會試著壓抑它或把自己關起來生悶氣。在玩瘋的時候,會得意忘形的大叫亂跑而影響別人。慢慢地,透過不斷練習與情緒相處,加上父母愛的鼓勵和支持,才能更有機會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學會掌控情緒。


    想知道我們身為父母,怎麼像Anna一樣,幫助孩子跟情緒當好朋友嗎?
    想知道怎麼降低孩子情緒失控的因素嗎?
    想知道怎麼透過專業評估和早療改善孩子情緒問題嗎?



    這次節目邀請到Laura媽咪來跟我們分享,育兒路上的心路歷程

    她如何意識到孩子情緒需要幫助呢?然後採取哪些行動呢?
    她如何透過評估、早療課程幫助孩子駕馭情緒呢?
    她如何藉由按摩和感官刺激的調整來降低情緒失控的機率呢?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Laura媽咪和她兩個寶貝,NN姐姐🧍‍♀️和品維弟弟🧍‍♂️的故事吧!

    音樂: Balloon
    音樂家: @iksonmusic

    • 33 min
    EP4 有感授把拔:Vic - 該如何讓孩子願意聽、聽得懂、然後長大懂事並獨立自主?如何讓耳邊風變得悅耳動聽?

    EP4 有感授把拔:Vic - 該如何讓孩子願意聽、聽得懂、然後長大懂事並獨立自主?如何讓耳邊風變得悅耳動聽?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總是忙於照顧基本需求,把屎把尿,餵奶哄睡。當下,我們總是會閃過一個念頭,期盼他們可以快點長大,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理所有事情。這樣我們就出運了!但是,殊不知,孩子越來越大,生理上可以自理,心理上確需要更多關注。行為和思想上,也需要利用生活中每一次的事件,花時間和心力多溝通,建立親子關係的心理安全感和信任基礎,才能讓孩子願意找你談心事。

    你是否覺得孩子學校有什麼事情都不會跟你說?
    你是否覺得孩子總是把你的話當耳邊風?
    你是否覺得孩子過於依賴父母導致無法獨立思考、判斷對錯?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獅子王」在戲院上映,我永遠記得爸爸帶著我去看這部電影🎬。不知道是單純喜歡這部片,還是因為是爸爸陪我去看的關係,我打從心底覺得這是迪士尼最好看的作品,前前後後看了十次吧。現在回想起來,可能真的是因為小時候爸爸常常忙於工作,大部分時間都是媽媽陪伴,難得會有跟爸爸獨處的時間,加上電影情節是描述父子關係,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特別感動,也特別羨慕有木法沙這樣的爸爸。後來看了許多文章,證明父親在孩子心理成長的路上,其實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那種「安定」和「安穩」的感覺,會讓孩子更有信心面對挑戰。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辛巴因為把爸爸的話當做耳邊風,闖入鬣狗窟,差點害死自己和好朋友娜娜。木法沙爸爸後來跟辛巴在星空下的對話。那個畫面和字字句句深深刻在我心中。
    一開始,木法沙雖然對辛巴很生氣,但是,完全沒有情緒失控。他用堅定嚴厲的態度和語氣告訴辛巴他感到多麼失望。也告訴他犯錯的後果及影響是什麼,讓他去反省檢討自己的行為。談話過程短短兩分鐘卻足以記得一輩子⋯

    辛巴:「爸爸,我想像你一樣勇敢!」
    木法沙:「我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勇敢,勇敢並不代表你要到處闖禍。」
    辛巴:「可是你什麼都不怕啊。」
    木法沙:「今天我就害怕了,我怕自己會失去你。」
    辛巴:「原來國王也會感到害怕喔?但你知道嗎,我覺得那些鬣狗比你更害怕」
    這段對話談了什麼叫做「勇敢」,木法沙也讓辛巴去練習「同理」父母的感受。父母雖然看起來勇敢,還是會有恐懼和害怕的事情。把脆弱的一面讓孩子知道,父母才不會顯得那麼遙不可及,孩子也不會覺得自己過於渺小。適當的挪出一些「可以再更好」的空間,才能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接著,辛巴問爸爸說:「我們會永遠在一起吧?」
    木法沙溫柔地回答:「辛巴,讓我跟你說我父親曾對我說過的,看夜空中的星星,國王過世之後都會到上面看著我們。所以任何時候你感到孤單,要記得這些先王都在星空中領導著你,包含我也是。」

    孩子總有一天都會長大,會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世界。父母不可能隨時隨地跟在孩子旁邊,幫他做完所有事情。最終,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成為獨立自主的人。遇到問題,會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把問題丟給父母。所以,平時訓練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很重要。透過問題,讓他們自己理出頭緒,勇於嘗試,接受錯誤,從不斷地失敗中,學習成長。父母該做的就是「放手」和「相信」。過程中,陪伴他們、傾聽他們、引導他們、鼓勵他們,就足夠了。

    • 11 min
    EP5 有感授把拔:Gloria - 當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該如何在教導和支持之間拿捏分寸並適時放手?在放手同時,要怎麼維繫並調整親子間的互動呢?

    EP5 有感授把拔:Gloria - 當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該如何在教導和支持之間拿捏分寸並適時放手?在放手同時,要怎麼維繫並調整親子間的互動呢?

    迪士尼的經典卡通「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爸爸Marlin因為Nemo從小右鰭發育不良,深怕兒子受傷,所以從小到大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過度保護。直到有一天Nemo意外被捕走了!Marlin踏上尋兒之路,為了一絲希望,鼓起勇氣跨越整個海洋,也跨出自己的舒適圈。最終,找到Nemo後發現,原來兒子已經有能力照顧自己了。

    Marlin就像許多父母的寫照,從小看著孩子長大。小的時候怕他們吃不飽睡不飽,進學校怕他們被排擠被霸凌,再大一點怕他們交到壞朋友學壞,許多的擔心,就像是一個防護罩把孩子保護在我們認為的舒適圈裡。但是,當我們不得不踏出去時,才猛然發現我們所謂的威脅可以讓孩子學到「勇氣」,未知對孩子來說是「新奇」,糾紛是學習「互賴」的機會。孩子,其實早就已經準備好去探索這個世界。父母只需要給他們一句加油和一個擁抱,就夠了。

    Gloria媽咪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環境,毅然決然的從臺灣搬到澳洲🦘。這一次聊了很多,所以拆成兩集跟大家分享,前半集會聊到⋯

    怎麼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建立同理心?
    怎麼有原則又靈活地與孩子約法三章?
    怎麼讓孩子「教」出自信心?
    怎麼適時的放手讓孩子展翅飛翔?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Gloria媽咪和她的寶貝兒子,麥麥🧍‍♂️的故事吧!

    • 29 min
    EP6 有感授把拔:Gloria - 當孩子遇到事情時,總是要父母出馬解決怎麼辦?有時候又害怕被罵不敢說實話該如何是好?

    EP6 有感授把拔:Gloria - 當孩子遇到事情時,總是要父母出馬解決怎麼辦?有時候又害怕被罵不敢說實話該如何是好?

    👨有感授把拔的育兒日誌,第六集上線囉!這次接續EP5越洋訪問澳洲的朋友,收音品質還請見諒。重點會放在「放手」、「誠實」和「負責任」

    還記得我的兩個小孩第一天去幼兒園和小學🏫,第一次學游泳🏊‍♀️,第一次去海灘踩浪花🌊,第一次學直排輪,他們從一開始緊張興奮,到突破恐懼。每個小小成果都會大叫:「爸媽,你們看!」,每次目標達成都會等不及說:「我成功了,你有看到嗎?」一路上孩子非常需要父母不斷地鼓勵建立信心,而父母也要認真地給予肯定,讓孩子感受到 I’m proud of you。

    放手是每個父母都要學習的課題,如何忍住不介入,不預設立場。放下心中的捨不得,放掉腦中的「萬一」,在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賦予自由,賦權自主,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學習面對錯誤。透過每次事件的跌跌撞撞,了解「我遇到困難或搞砸時,我有什麼選擇?可以做什麼?需要什麼幫助?」習慣自我思考後,才會慢慢開始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有了責任感後,也才會自行判斷對錯並承認錯誤。有正確思維去面對錯誤,自然就不會選擇說謊矇騙。

    Gloria媽咪跟孩子時常聊天溝通,讓孩子有話不隱瞞,也知道孩子在不同階段,應該要放多少,幫多少。下半集會聊到⋯

    怎麼建立孩子心理安全感,讓他敢說真話?
    怎麼培養孩子自主性,獨自面對問題?
    怎麼讓孩子不害怕誠實跟你說?
    怎麼把規則講清楚並落實,讓孩子知道界線和分寸?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Gloria媽咪和她的寶貝兒子,麥麥🧍‍♂️的故事吧!

    心理安全感 自主性 誠實 分寸

    「收聽平台」
    SoundCloud: https://reurl.cc/3Nzmd0
    Spotify: https://reurl.cc/NXWD56
    Google: https://reurl.cc/a53zp4
    KKBOX: https://reurl.cc/WE691x

    音樂: Balloon
    音樂家: @iksonmusic

    • 30 min

Top Podcasts In Kids & Family

Calm Parenting Podcast
Kirk Martin
Good Inside with Dr. Becky
Dr. Becky Kennedy
Disney Magic of Storytelling
ABC11 North Carolina
Greeking Out from 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Raising Good Humans
Dear Media, Aliza Pressman
Circle Round
WB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