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episodes

【客座教授!安烈炫】是2024年開始的Podcast節目,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張維安教授、羅烈師副教授、國立聯合大學林本炫教授三位重量級學者,透過貼近日常生活的聊天方式,帶著聽眾走進客家學術界!#客家 #hakka

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 講客廣播電臺Hakka Podcast

    • Society & Culture

【客座教授!安烈炫】是2024年開始的Podcast節目,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張維安教授、羅烈師副教授、國立聯合大學林本炫教授三位重量級學者,透過貼近日常生活的聊天方式,帶著聽眾走進客家學術界!#客家 #hakka

    EP23|社會調查與客家研究

    EP23|社會調查與客家研究

    節目筆記︰


    0’00”量化研究方法和質性研究方法的差別。量化研究法就是大家熟知的問卷調查法。田野調查法就是質性研究方法。質性研究方法還發展出許多其他方法。


    4’20”不稱「質化」而稱「質性」研究方法,因為人的現象和社會現象本來就是「質」的。把「質」的人的行為和社會現象轉化為「數據」、「數量」來研究,所以稱為「量『化』研究」。量化研究不完全等於民意調查和簡單的百分比呈現,有嚴謹的問卷設計、抽樣和統計推論分析。問卷調查最重要的是「自變項」和「依變項」,探討這兩者的關係。


    14’00”抽樣是嚴謹的過程。在時間和經費考量下,1,200個受訪樣本是最划算的樣本數,所以常見各種面訪或者電話調查都是抽樣1,200人,此時的抽樣誤差是3個百分點。


    17’30”網路問卷調查尚未能解決隨機抽樣問題,無法進行統計推論,因此不具有嚴謹學術價值,只能供參考。電話調查剛出現時,也有這個問題,電話調查的抽樣問題解決之後,電話調查很常被採用。但目前出現新的問題是,在1,200個樣本中,家用電話和行動電話要各抽取多少個樣本才合理?目前尚未有定論,因此造成爭論。


    20’00”即便是透過嚴謹的抽樣過程,最後完成訪問的1.200份樣本,仍必須和全國人口的特性,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通常是用性別和年齡來檢定。


    21’30”二十世紀中期後社會科學裡的量化研究方法快速發展,加上近年客家研究議題不斷擴展,量化研究方法才進入客家研究。譬如臺灣客家人口有多少,這一類的議題,必須仰賴抽樣的問卷調查方法。失業率調查是最典型的抽樣調查,以此推論全國的失業率是多少。


    28’00” 客委會成立後,客家人口抽樣調查是很重要的施政項目之一。民國105年客委會執行「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民國110年也做過一次,抽樣調查6萬多人,認同自己是客家人的比例增加,但是會說客家話的人口減少。為什麼要調查6萬多人,抽樣誤差可以大幅減少。並且因為要進行各行政區,包括各縣市、各鄉鎮區的比較,樣本數也就必須夠大。


    34’00”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簡稱「國科會」)」支持,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執行,已經有40年歷史的「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是臺灣最重要的問卷調查資料庫。有一些客家研究是使用這個調查資料完成的。使用調查資料進行研究,可能顛覆既有的一些想法。


    46’00’’量化研究在客家研究仍較少人從事,運用大型調查資料庫進行客家研究,是相當執行鼓勵的方向。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EP22|敘事分析與客家研究

    EP22|敘事分析與客家研究

    深度訪談是質性研究的重要方法,深度訪談所強調的不是如何取得資料;而是將訪談的資料視為說話者的自白,對之批判反思,以延伸出更多新的問題及論述,這也就是所謂的敘事分析。


    簡單說,敘事分析就是分析別人說的話語。


    同時,由於深度訪談敘是在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對話中完成,所以這個敘事過程其實是雙方互為主體而建構出來的。


     


    節目筆記︰


    4’00” 敘事分析以文化心理學為理論的基礎,文化心理學者對於特定文化塑造個人之認知的過程,會以「逆向工程」或「解構」的方式,分析說話者的敘事,從而解讀出文化的社會實踐與他的認知之間的關係。


    12’50”研究者在深入訪談時,會使用「主敘述」、「回問」與「平衡整理」三階段,獲得說話者的敘事。


    18’20” 提問(形式的分析)、內容的分析、批判反思是敘事分析的三個原則,舉例說明:以宋文里用自己從前的生命故事,進行自我的敘事分析。


    30’20” 這樣的方法也可以拿來討論例如義民廟的一些近乎神話的傳說故事,例如拉骨骸的牛車即是。


    33’30” 不同的研究視框與書寫位置,都會影響客家知識建構的樣貌;因此我們必須反思研究者自身的生命樣態如何影響研究進行,甚至在研究歷程中,研究者如何被解構以及重新建構。


    46’45” 從文化心理學的視角切入,透過生命主體的敘說,以及進一步的分析詮釋與批判論述,並把人的故事放置在社會文化處境脈絡中看待,才能更了解敘事的意義,也進而能建構多元複數的客家知識與論述。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EP21|田野調查與客家研究

    EP21|田野調查與客家研究

    田野調查是客家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基本上是蒐集資料的重要手段;又更進一步以成為當地人為目標,獲得當地的觀點;而對於客家籍的客家研究者而言,這更是置身事內的研究。


     


    節目筆記︰


    3’30” 田野調查是一種蒐集資料的方法,例如地理學者施添福、歷史學者吳學明、文學家李喬、文史工作者黃榮洛、劉還月、都是到當地或者現場,找到研究資料。


    14’45” 對於採取田野調查作為研究方法的學者而言,田野就像自然科學學者的實驗室,研究者往往要以一整年的時間,在研究地點蒐集資料。


    17’02”參與觀察、訪問與文獻是田野調查的三項主要的方法。


    18’40”在現場將資料立體化,才能完全了解當地,例如施添福、黃卓權以及影像工作者彭啟原等。


    對於人類學式的研究者而言,自己就是研究工具,努力「成為當地人」,完成民族誌。但是當代則轉向特定主題,例如姜貞吟的宗族研究,呂玫鍰的信仰研究。


    人類學以對特定村落或部落的知識,面對整個世界的議題,例如黃應貴的布農研究與新自由主義。


    32’50”海外客家的研究方面,人類學式學位論文會花半年乃至一年的時間在當地社區生活,例如在砂拉越新生村的研究。


    但已在學院任職的研究者礙於工作,通常只能密集地前往當地,例如羅烈師的新堯灣研究。


    36’15”置身事內的研究者以自己作為研究對象,會產生研究者對被研究者的影響。


    45’00”置身事內的客家研究者對客家文化有其使命感,價值中立不是唯一信條,但是仍然要明確地區分自身的研究者與行動者的雙重身份。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5/24/visiting-professor-ann-yeohyun-field-survey-and-hakka-studies/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EP20|本土運動與台灣客家意識的形成

    EP20|本土運動與台灣客家意識的形成

    中原客家記憶受到擠壓、強迫失憶的社會脈絡,雖是台灣客家人隱形化的困境,在本土化運動過程中,卻成為新的台灣客家意識發展的空間。


     


    節目筆記︰


    4'45"本土社會運動與客家意識的關係。從原住民族正名、還我土地運動開始,原-漢、本省-外省、閩-客人群分類,及其牽涉到的的內涵乃逐漸成為重要的議題。1988還我母語運動即是該時代的產物。


    10'00"各族群(包括客家)意象、語言、傳播、公民文化權,分別受到強化。


    13'30"(早期)建設寶島客家電台募款案例說明。


    15'30"客家文學與本土意識之案例討論。


    21'30"客家族群媒體是客家社會運動的產物,同時也強化了客家運動的力道與內涵(包括客家語言景觀)。


    33'00"地方實作與客家記憶:雜誌、客家社區報,浮育了本土台灣客家意識的內涵與認同,強化了本土客家意識的論述。


    40'00"客家族群的傳播權、詮釋權的爭取。


    42'00"客家博物館案例。


    45'00"臺客家意識的產生,與臺灣Holo人的張力有關,從客家人對Holo人獨佔「台灣人」、「台語」的不悅可知。


    48'00"本土運動和客家族群的在地記憶喚醒,反映在客家在台灣歷史和文化中的角色與貢獻上。透過實作,公部門、學術研究和社會文化活動,形塑新的客家文化和記憶。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5/17/visiting-professor-enliota-localization-and-the-formation-of-hakka-consciousness-in-taiwan/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EP19|中原客家記憶的學習、壓縮與遺失

    EP19|中原客家記憶的學習、壓縮與遺失

    族群認同預設了族群意識,族群意識又預設了許多相關的記憶。


    本文把中原客家記憶的學習與遺失,作為台灣客家族群記憶的形成的一個過程。


    台灣客人經學習而具中原客家意識,後因失憶,而在台灣本土化過程中,提供了台灣客家意識形成的空間。


     


    節目筆記︰


    05’15” 族群記憶的來源,可能是後天學習,也可能是直接體驗,台灣客家族群意識中尤為明顯。


    08’20” 台灣客人,從粵人、義民、客人、中原客家、台灣客家的轉變,可說是關於客家記憶的轉變。


    13’00” 台灣客人學習中原客家意識:書、期刊、文獻、會議、社團結社、集會儀式、傳說與故事都曾發生作用。


    33’00” 借用陳其南教授「土著化」理論,可進一步理解台灣客家意識誕生的基礎。


    35’00” 台灣現代化進程中,通過都市化、工業化過程,客家人的中原漢人記憶逐漸被壓縮、遺忘。


    徐正光教授形容「客家人成了隱形人」,鍾肇政先生則說「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


    46’00” 失憶留下新客家意識的形成的空間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5/10/visiting-professor-anlie-learning-compression-and-loss-of-hakka-memory/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EP18|新个客家人

    EP18|新个客家人

    新个客家人是鍾肇政於1990成立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時,所新創的名詞,這20世紀的最後十餘年,確認了「台灣客家」的主體性。


    新个客家人即意謂著臺灣客家之形成,不過歷史更悠久的世界客屬總會在臺灣各地方的客屬或客家崇正會,亦即所謂世界客家,這個趨勢仍然存在。


    這是一個全球化與在地化並存的力量,本來可以並行不悖,只是中國與臺灣兩個政治實體的糾葛下,變得競爭多於合作。


    不過,無論如何,從1988到1997,這十年間,「台灣客家」的主體性可謂正式形成。


     


    節目筆記︰


    05’00”


    1987年《客家風雲》雜誌創刊,隔年萬餘民客家鄉親走上台北街頭,也就是「還我客語大遊行」,1990年「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成立。


    這一系列的客家運動訴求恢復客家尊嚴,當時鍾肇政提出了「新个客家人」口號。


    客協成立後推動了母語、客家文化、青年運動等等活動。


    16’10”


    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在台北市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活動,也使台北市政府成為國內最早積極展開客家事務的政府體制;同時也到大專院校辦理客家社團活動,鼓舞年輕人的客家認同。


    20’35”


    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之成立也正是臺灣解嚴及本土化運動深化的階段,鼓勵客家人積極參與台灣民主化運動。


    在威權/中國相對於民主/台灣這個相對選項中,參與民主等於接受台灣認同,於是新个客家人等於台灣客家人。


    31’02”


    1997年正好香港回歸中國,強化了台灣人對民主與台灣的認同,也因此昇高了臺灣客家之認同。


    34’18”


    鍾肇政在1997年7月「第三屆全美台灣客家懇親會專刊」的文章,篇名〈從「新客家人」到「廿一世紀新客家」〉,闡述了新个客家人觀念。


    身在美國,台灣認同格外強烈,正是在這一年,成立了「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意謂著「台灣客家」形成了。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5/03/visiting-professor-ahn-yeohyun-new-hakka/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The Ezra Klein Show
New York Times Opinion
Animal
The New York Times
Call It What It Is
iHeartPodcasts

You Might Also Like

不良大叔 Naughty Uncles
葉丙成、蘇仰志、Bird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敏迪選讀
敏迪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天下雜誌
欸!我說到哪裡了?
王偉忠|中廣流行網 X 金星文創
法客電台 BY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Radio
法律白話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