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episodes

「學著觀察與感受生命,換言之就是培養想像力。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依然存在著奇蹟;因為生活是,而且永遠都會是一個謎。你要覺察到這點。」 − 約瑟夫.阿爾伯斯



《鏡子》療癒工藝線上展邀請8位藝術家回看自己創作的核心,試著將情緒感官化,以直觀的方式產出。在哲學思辨中更認識自己,在光影中尋找歸屬感,在冥想中紀錄生活的不同情境與狀態,也思考面對關係的修復,如何讓受傷的心走向癒合。在原初、投射和轉化之間來回走動。

過程中藝術家藉由雙手形塑手中的物件和內心的樣貌,專注感受手中的真實感,以重覆的動作和身體的力量,在作品上留下獨有的印記。作品的最終樣貌也表現藝術家的自主性、投注的時間與心力。有趣的是創作中的未知總是帶來許多驚喜,也許是因為信任內在的指引,才能不斷地前行。

藝術創作的本質也就是對於美的探究,以及面對自己的探索,進而從中了解自己。如果能夠把這樣的核心概念帶給觀者,觸發他們的共感,進而願意面對自己的情緒,達到整合,那療癒的真諦也就此發生。

在這個線上展中,我們期望作品就等同於是一面鏡子。當藝術家在面對作品時,作品反映了創作者的內心,以及在過程中的自我成長。當觀眾面向作品時, 除了獲得感官上的體驗外,也期待可以反射出觀者心中最深層的回應。

本次展覽的另外一項亮點則是著重在「聽覺」的感官體驗,觀/聽眾可點選線上展廳中的「閉著眼聽展覽」進入體驗。不同於一般的語音導覽,「鏡子」使用的是所謂的「口述影像」,每一項展出作品都會透過口語描述,為無法接收影像訊息的觀眾將視覺享受轉換成言辭符號,將在線上展廳中能被「看見」的作品,用言語「說」出來。


策展人|洪秉綺
藝術家|
王筱璦/ 王筱璦金工藝術
林秀蘋(思良)/ BONTE好物金工
陳向榮/ 向榮水果行
康雅筑/ 織物地圖
張博傑/ 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
黃虹毓/ 土星工作室
潘子村/ 村 碟樂
賴信佑/ 光山行漆器工藝

展覽執行|冉挹芬、許絲婷
口述影像專案執行|趙欣怡、複耳工作室、洪秉綺、陳佳蘭
配音師|陳彥鈞
口述影像諮詢顧問|趙欣怡、許家峰、曾允凡
行銷宣傳|譚如芳
影片製作|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翻譯|陳宜艷
網站設計|有点文化


指導單位|文化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辦單位|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
策展協力|自己人策展團隊
媒體協力|典藏Artouch、Arttime藝術網
場地協力|或者工藝櫥窗、節點、了了空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鏡子》療癒工藝線上‪展‬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

    • Arts

「學著觀察與感受生命,換言之就是培養想像力。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依然存在著奇蹟;因為生活是,而且永遠都會是一個謎。你要覺察到這點。」 − 約瑟夫.阿爾伯斯



《鏡子》療癒工藝線上展邀請8位藝術家回看自己創作的核心,試著將情緒感官化,以直觀的方式產出。在哲學思辨中更認識自己,在光影中尋找歸屬感,在冥想中紀錄生活的不同情境與狀態,也思考面對關係的修復,如何讓受傷的心走向癒合。在原初、投射和轉化之間來回走動。

過程中藝術家藉由雙手形塑手中的物件和內心的樣貌,專注感受手中的真實感,以重覆的動作和身體的力量,在作品上留下獨有的印記。作品的最終樣貌也表現藝術家的自主性、投注的時間與心力。有趣的是創作中的未知總是帶來許多驚喜,也許是因為信任內在的指引,才能不斷地前行。

藝術創作的本質也就是對於美的探究,以及面對自己的探索,進而從中了解自己。如果能夠把這樣的核心概念帶給觀者,觸發他們的共感,進而願意面對自己的情緒,達到整合,那療癒的真諦也就此發生。

在這個線上展中,我們期望作品就等同於是一面鏡子。當藝術家在面對作品時,作品反映了創作者的內心,以及在過程中的自我成長。當觀眾面向作品時, 除了獲得感官上的體驗外,也期待可以反射出觀者心中最深層的回應。

本次展覽的另外一項亮點則是著重在「聽覺」的感官體驗,觀/聽眾可點選線上展廳中的「閉著眼聽展覽」進入體驗。不同於一般的語音導覽,「鏡子」使用的是所謂的「口述影像」,每一項展出作品都會透過口語描述,為無法接收影像訊息的觀眾將視覺享受轉換成言辭符號,將在線上展廳中能被「看見」的作品,用言語「說」出來。


策展人|洪秉綺
藝術家|
王筱璦/ 王筱璦金工藝術
林秀蘋(思良)/ BONTE好物金工
陳向榮/ 向榮水果行
康雅筑/ 織物地圖
張博傑/ 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
黃虹毓/ 土星工作室
潘子村/ 村 碟樂
賴信佑/ 光山行漆器工藝

展覽執行|冉挹芬、許絲婷
口述影像專案執行|趙欣怡、複耳工作室、洪秉綺、陳佳蘭
配音師|陳彥鈞
口述影像諮詢顧問|趙欣怡、許家峰、曾允凡
行銷宣傳|譚如芳
影片製作|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翻譯|陳宜艷
網站設計|有点文化


指導單位|文化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辦單位|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
策展協力|自己人策展團隊
媒體協力|典藏Artouch、Arttime藝術網
場地協力|或者工藝櫥窗、節點、了了空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展覽介紹

    01 展覽介紹

    請點擊進入線上展網站 :《鏡子》療癒工藝線上展


    策展人|洪秉綺
    藝術家|
    王筱璦/ 王筱璦金工藝術
    林秀蘋(思良)/ BONTE好物金工
    陳向榮/ 向榮水果行
    康雅筑/ 織物地圖
    張博傑/ 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
    黃虹毓/ 土星工作室
    潘子村/ 村 碟樂
    賴信佑/ 光山行漆器工藝

    展覽執行|冉挹芬、許絲婷
    口述影像專案執行|趙欣怡、複耳工作室、洪秉綺、陳佳蘭
    配音師|陳彥鈞
    口述影像諮詢顧問|趙欣怡、許家峰、曾允凡
    行銷宣傳|譚如芳
    影片製作|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翻譯|陳宜艷
    網站設計|有点文化


    指導單位|文化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辦單位|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
    策展協力|自己人策展團隊
    媒體協力|典藏Artouch、Arttime藝術網
    場地協力|或者工藝櫥窗、節點、了了空間

    • 3 min
    02 探究自我過程的金工藝術家_王筱璦

    02 探究自我過程的金工藝術家_王筱璦

    「 一個剎那是0.018秒,九十剎那為一個念頭。」

    請點擊進入藝術家線上展頁面 : 探究自我過程的金工藝術家 王筱璦

    【 創作概念 】

    明夢
    療癒一詞,在人類歷史中經常使用於神秘學與宗教學之間,人們透過超自然的力量作為治癒患者的載體,然而當今社會則將療癒一詞廣泛用於形容減緩痛苦的事物。
    種子,在佛教概念中描述人的念頭與習性,呈現出相異的善與惡,於不同狀態之中萌生。這些種子是穿梭時間與空間,不斷地影響霎那間的作為。
    「真正的療癒是看見被療癒的原因。」一段自我的發現過程,旁觀著自我的創傷與內心底層的難題,回溯傷痛的根源,探索的、抽絲的、赤裸的…。
    系列作品之中,作為種子的藍色星體,運行於相異的載體上,觀照內心深層的念頭,發覺被療癒的原因。

    【 藝術家介紹 】

    現居南投埔里。
    作品以多媒材作為創作語彙,經由探討內在精神與生命軸線的演繹,呈現創作中所理解及自我的覺知。

    點擊前往藝術家個人網站

    口述影像專案執行|趙欣怡、複耳工作室、洪秉綺、陳佳蘭
    配音師|陳彥鈞
    口述影像諮詢顧問|趙欣怡、許家峰、曾允凡

    • 3 min
    03 以天鼓傳遞正向波的藝術家__潘子村

    03 以天鼓傳遞正向波的藝術家__潘子村

    「用理型純粹卻溫柔的奇異輪廓,波波振送著天籟之鳴,運載、轉譯著天來之音。」

    請點擊進入藝術家線上展頁面 :以天鼓傳遞正向波的藝術家 潘子村

    【創作概念】

    聲音,是官能對比最強烈的一種感受
    而對比,是世界組成的真相
    動靜、呼吸、內外、生滅、終始…
    藉由彈敲點奏的動作,與自己互動
    藉由金屬反映的鏡像,與自己相識
    藉由倍率和諧的音頻鳴響,與自然之法共在
    外形如飛船的天鼓
    如凝縮宇宙體般的橢圓腔體
    用理型純粹卻溫柔的奇異輪廓
    波波振送著天籟之鳴,運載、轉譯著天來之音
    與之,暫卻時空
    持續平衡,找回自我。

    請點擊下方作品清單欣賞每一支天鼓所發出的聲音:

    1.恆生罄(One) - 始。
    萬物初始,無中生有,有道為一,一元復始。
    材質:黃銅
    尺寸:166mm*66mm
    重量:1.7kg

    2. 迷你(Mini) -空間。
    六個音符,是構成音樂風格的最低限度,藉由將最常見的音階組合設計,濃縮成為在掌中的
    音樂文化與世界風景。
    材質:不鏽鋼
    尺寸:165mm*65mm
    重量:1.5kg

    3.四季(Season) - 時間。
    忠實設置碟樂20年歷史最常用的音列設計與音階,以四種風格代表四季樣貌,作為探索樂音
    宇宙的開始。
    材質:不鏽鋼、鈦
    尺寸:270mm*100mm
    重量:2.5kg

    4.天來(Celestial) - 結合物理拍頻現象的雙層結構,及倍頻泛音的音片設計,創造出打破制
    約,綿延無盡的聲感新體驗。
    材質:不鏽鋼、鈦
    尺寸:370mm*110mm
    重量:5kg

    5.初心(Orgin) - 一顆顆廢棄瓦斯桶的改造與再生,是天鼓的開始與初心。
    材質:碳鋼
    尺寸:260mm*120mm
    重量:2.5kg


    【藝術家介紹】

    潘子村(阿丹)・村 碟樂
    台灣宜蘭人。
    2013年10月,經網路自學,創立台灣第一家天鼓 (steel tongue drum)自造品牌Sine. Studio,融合體驗設計、工藝美學,賦予樂器製作更多生活與休閒的詮釋空間。
    曾獲2020年台灣金點設計獎標章,2021台灣文博會最佳文創精品獎。
    2021年 6月,亦經自學自造,製作出台灣第一只手碟(Handpan),同年8月以實驗與精進為目標,草創村手碟Tzun’s Handpan,開啟台灣第一批自造手碟之歷程。
    2022年1月,以"碟樂"一稱統合天鼓與手碟之製作經驗、文化背景,工作室更名「村 碟樂 Tzun’s Pan Sound Sculptures 」。

    點擊前往藝術家個人網站

    口述影像專案執行|趙欣怡、複耳工作室、洪秉綺、陳佳蘭
    配音師|陳彥鈞
    口述影像諮詢顧問|趙欣怡、許家峰、曾允凡

    • 4 min
    04 以土紀錄生活樣貌的陶藝創作者__黃虹毓

    04 以土紀錄生活樣貌的陶藝創作者__黃虹毓

    「 看著土的狀態,就像看著自己走過的路程。」

    請點擊進入藝術家線上展頁面 :以土紀錄生活樣貌的陶藝創作者 黃虹毓

    【創作概念】

    陶對我來說最療癒的,其實是燒結成陶瓷前的那些「過程」。以往我通常只能給別人看到結果,但這次展出的作品讓我放肆地、回到最初被療癒的狀態。
    我將我所收集的土,分成五個階段:原土、塑形、低溫燒(還可吸水的狀態)、高溫燒(燒結),試圖呈現在這些過程中我感受到的療癒,像是土的生命狀態,也如同我生活的樣貌。
    我以「life」作為這次的作品主題,我不想以太嚴肅的方式來敘述,life 指的是生活的過程。土是有記憶的,記錄著我用了多少時間以及力量去捏塑調整,土記錄了我每個時刻的狀態。看著土的狀態,就像看著自己走過的路程。

    請點擊下方作品清單欣賞每件作品(部分為無聲影片):

    1.四顆原土 (無聲影片)
    原土,指的是野土,直接在不同地區的土地上採集而來。左至右分別採集自阿里山茶山村、台東都蘭鎮、台東東河、新北林口。收集後用水融化,再將其過篩處理成可以捏塑的土。在這個狀態下土的變化與其實際被使用的狀態也有關聯。

    2.Life (英文單詞,意旨生命)(無聲影片)
    指的也是土的生命。
    水是做陶時主要的互動以及調整的關鍵。水讓我看到土的生命狀態,在過程中柔軟濕潤的土也是最療癒的時刻。

    3.聲音
    聲音是空氣與水的互動,表示燒結之前我還可以改變它很多的狀態。

    4.陶的三個狀態
    我將陶製作過程中最常見的三個狀態,放在水中,由上至下排列,分別是高溫燒結的陶瓷容器、土在常溫下被捏塑完成的容器、低溫燒成還是很透氣的容器。水是製作過程中最常使用的媒介,能最清楚的呈現陶的狀態。

    5.平衡
    滾動撞擊,代表我過去在做實用陶的過程中,試圖找尋一種實用與創作的平衡。

    6.片段
    搖晃的聲音可判斷容器裡的水量有多少,越大聲表示水量越少,裡面是陶球,這個靈感來自之前去居酒屋,他們用的酒器會這樣發出聲音,是我使用器皿經驗的小片段,當老闆敘述使用酒器的實用方式時,我感受到他的生活。
    陶器最終燒製成型後,如何被使用即是一種回歸到生活的狀態。
    用陶杯喝水,以陶碗吃飯,再平凡不過的生活方式,最容易被忘記。在看到其他文化的使用方式,我突然想起被遺忘的生活感。所以敘述了這樣的生活片段。這也是陶在我生活中的不斷循環的生命感。


    【藝術家介紹】

    黃虹毓・土星工作室
    陶藝創作者,現為土星工作室主理人,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2015年至美國Baltimore Clayworks 駐村,2018年至荷蘭Sunday Morning, European Ceramic Work Center,是文化部選送文化人才出國駐村首位至此荷蘭陶藝中心之創作者。回國後投入土星工作室之空間建構、推廣陶藝之創作、藝術家協作計畫等。

    點擊前往藝術家個人網站

    口述影像專案執行|趙欣怡、複耳工作室、洪秉綺、陳佳蘭
    配音師|陳彥鈞
    口述影像諮詢顧問|趙欣怡、許家峰、曾允凡

    • 4 min
    05 著迷於燈光變化的陶藝創作者__陳向榮

    05 著迷於燈光變化的陶藝創作者__陳向榮

    「 在這樣一個小小宇宙,我們可以透過許多角度去觀看光。」

    請點擊進入藝術家線上展頁面 :著迷於燈光變化的陶藝創作者 陳向榮

    【創作概念】

    回應展覽主題「療癒」,我想到小夜燈的「光」,一種製造情境氛圍,或者在黑暗中給予一點方向指引,而非照明用途的光。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盞光纖燈——一個球體底座上插著一束細長的光纖,光纖呈現自然彎曲而散開的樣子,每根光纖頂端因傳導來自底座的光源而發亮,整體看起來就像星空一樣。這盞燈雖然是用很簡單的科學原理和低限的技術製作而成,但其創造出來的視覺觀看經驗,讓我非常著迷,可以一直盯著看好久。此系列作品,我嘗試結合陶作與燈,再現這樣的觀看經驗。利用陶作的結構與造型,加上低流明的燈泡,去形塑光的樣子,並將光收納在一個小小的空間中,觀者能夠透過許多角度去觀看光的不同樣子。

    請點擊下方清單欣賞部分作品影片(影片為無聲):

    1.迪斯可
    媒材:陶、壓克力、賽璐璐、LED燈泡、電池
    尺寸:15 x 12 x 6 cm

    2.極光
    媒材:陶、壓克力、LED燈泡、電池
    尺寸:15 x 9.6 x 8.2 cm

    【藝術家介紹】

    陳向榮‧向榮水果行
    陶藝創作者,生活及工作於台北。創作靈感來自日常生活,例如:市場、食物、植物等。透過個人創作形式的解構與轉化,試圖再現人們共同的生活經驗,引起觀者共感。雖然主要創作媒材為陶土,陳向榮也將陶作與其它異材質、現成物並置、組合,這些被大量且快速製造的日常生活物件反映當代現下的生活。陶作與其他物件之間的反差襯托了彼此,而陳向榮嘗試在這衝突之間捕捉和諧的可能性。

    點擊前往藝術家網站

    口述影像專案執行|趙欣怡、複耳工作室、洪秉綺、陳佳蘭
    配音師|陳彥鈞
    口述影像諮詢顧問|趙欣怡、許家峰、曾允凡

    • 3 min
    06 以黑膠唱片紀錄一週生活的纖維藝術家__康雅筑

    06 以黑膠唱片紀錄一週生活的纖維藝術家__康雅筑

    「我用7張唱片想像與譜寫一週的節奏,承接著創作者意識的唱盤繼續迴旋撥放。」

    請點擊進入藝術家線上展頁面 :以黑膠唱片紀錄一週生活的纖維藝術家 康雅筑

    【創作概念】

    黑膠唱盤是承接與釋放的載體,我透過唱盤上的曲目想像那旋律曲調,在腦海中譜出一週的節奏,延伸紡線旋轉過程中進入心流狀態的概念,分別以:藝術家的生涯、Sell My soul for you、南國之夜、思潮、夢的流曳&追憶的旅人、Deep in the Dark、星期天你將做什麼,來詮釋關於內在、心境、週期、循環等狀態,藉由編織、刺繡、纏繞等方式,將色彩、光線、纖維與材質交會,讓這些元素彼此重疊、交織、對話與流竄,在放下唱盤的那一刻啟動意識,如血液在腦海與身體裡流動般再次喚醒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資訊,讓承接著創作者意識的唱盤繼續迴旋播放。這是一首關於腦神經、感知、沈靜、冥想與反饋的曲。

    請點擊下方清單欣賞部分作品影片:

    1.當意識流在迴旋的
    單頻道錄像 7分35秒
    媒材:黑膠唱片、唱盤機、多式纖維、線繩、棉花

    【藝術家介紹】

    康雅筑‧織物地圖
    複合媒材跨領域藝術家,以纖維織線的軌跡做為思考的路徑,透過田調、文獻與提問來找尋立足當下的位置,進而回視自身文化背景的特殊性與差異性來認識所處的當下。透過作品質疑全球化與自然環境等課題,探討工藝技能與身體勞動、生活狀態、遷徙移動、經濟貿易與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以全球紡織文化史和當代社會行為表象為基礎,進而審視全球與在地文化的更迭、交織與質疑。作品涉及雕塑、現地裝置、環境藝術、織品、繪畫與聲音錄像等。

    點擊前往藝術家個人網站

    口述影像專案執行|趙欣怡、複耳工作室、洪秉綺、陳佳蘭
    配音師|陳彥鈞
    口述影像諮詢顧問|趙欣怡、許家峰、曾允凡

    • 4 min

Top Podcasts In Arts

Fresh Air
NPR
The Moth
The Moth
99% Invisible
Roman Mars
Glad We Had This Chat with Caroline Hirons
Wall to Wall Media
The Magnus Archives
Rusty Quill
Snap Judgment Presents: Spooked
Snap Jud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