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episodes

        上海,又称“上海滩”,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国际大都市。由于其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是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百余年来,上海一直是中国商业的中心、财富的汇聚地,是中国仅次于香港的著名“购物乐园”,更是和世界联系最紧密的那根纽带。 上海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
        昔日的上海烙印着 “十里洋场”的繁华,讲述着旧上海滩的浮华旧梦。今日的上海,则以浦东开发开放为代表,日新月异的都市面貌使上海成为展示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成就的窗口。

非常旅‪行‬ 看远山如黛

    • Society & Culture

        上海,又称“上海滩”,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国际大都市。由于其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是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百余年来,上海一直是中国商业的中心、财富的汇聚地,是中国仅次于香港的著名“购物乐园”,更是和世界联系最紧密的那根纽带。 上海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
        昔日的上海烙印着 “十里洋场”的繁华,讲述着旧上海滩的浮华旧梦。今日的上海,则以浦东开发开放为代表,日新月异的都市面貌使上海成为展示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成就的窗口。

    转身后的新十六铺

    转身后的新十六铺

    漫步南外滩的亲水平台,彼岸是不断刷新高度的城市天际线,身边则是故事说不完的“万国建筑群”,举步之间,玻璃钢构的“浦江之云”姿态飘逸,使人一眼就认出了“新十六铺”的所在。

    在这片遮阳避雨的“云朵”之下,正是以文创主题乐园著称的“十六铺水岸”。乘坐“时光弄堂”里的“时光机”,重返20世纪30年代经典的老上海,伴随着“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的吟唱,不经意间便与叱咤上海滩的中外历史名人亲密接触,那种感觉真是妙极。

    ——节选自《非常旅行》

    • 55 sec
    十六铺,见证上海前世今生

    十六铺,见证上海前世今生

    雨打桂花簌簌落的初秋,黄浦江东岸的制高点上海中心,在蒸腾云雾之中时隐时现,西岸的“万国建筑”则因一场秋雨愈显厚重。黄浦江畔的南京路步行街如同一条“自动传送带”,即便是第一次来上海的外地游客,只要顺着人流的方向,都能轻松邂逅久仰大名的“外滩”。不过,在这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当中,很少有人知道,沿江南下不到两公里的“十六铺”,早在150多年前便是堪与南京路比肩的“人气”集散地。

    这座当年远东最大的码头,不仅是商贸物流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商旅客南下北上的水路要道。在浦东的天际线尚是“一”字的年代,“十六铺码头”作为水路抵达上海的第一站,对于追梦而来的外乡客来说,意义丝毫不亚于自由女神像所代表的“亚美利加”。商船汇集的码头,催生了鳞次栉比的商铺,十六铺,见证了上海从一座小渔村晋升为繁华大都市的百年传奇。

    ——节选自《非常旅行》

    • 1 min
    思南公馆:名流汇聚的人文之地

    思南公馆:名流汇聚的人文之地

    作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思南路依旧保存着“原生态”。

    由北向南行,从复兴中路开始,马路两旁出现整齐的褐色洋房群。它们大多为三层结构,鹅卵石墙面,红色瓦顶,红色窗棂。不少洋房还有宽敞的户外楼梯,直通二楼正门,一楼则被设计成半下沉式,正对中心广场。

    这里是思南路53号——思南公馆。

    思南公馆始于1920年,那一年,沿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南面的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首批花园洋房拔地而起。之后十年,马路两侧陆续建起样式不同的花园洋房,成了当时上流人群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后来周恩来、程潜、梅兰芳、柳亚子、薛笃弼、李烈钧等人也曾住在此处。

    穿梭于青青砖墙之下,抬头可望高树天空、百年洋房的阳台,低头可见海派的旧时光、新时尚。岁月向未来默默流去,又裹挟着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代一起生长,使思南公馆成为衔接未来上海城市空间和人文风范的代表之地。

    ——节选自《非常旅行》

    • 1 min
    公馆的静止与生长

    公馆的静止与生长

    仔细观察会发现,上海人喜欢的马路都不宽,比如武康路、思南路、复兴中路、淮海中路……“马路太宽,步行的意义就没了,因为你只能享受单边马路,或会着急赶路。大马路和人的生理尺度是违背的,身在其中,你会显得特别渺小。”一位老上海感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思南路上常常有美院学生来写生。一群年轻人踩着自行车,带着油画框,在林荫小路上穿梭,看到入画的景就停下,一边谈恋爱一边画画:夏天的树冠繁茂,秋天的落叶金黄,冬天的枝干戴雪,春天的鸟语花香,而深藏在梧桐后的老洋房如歌如乐一样在历史的斑驳中沉思和憧憬。

    ——节选自《非常旅行》

    • 1 min
    文静的思南路

    文静的思南路

    上海的秋天如约而至。

    立秋后的几周,早晚温差渐大,清晨出门会被路边的落叶“敲”到,唔……真的开始换季了。每年此时,全上海种着茂密梧桐的马路都会变成最美的街道,落叶缤纷。历经炎夏的上海人,喜欢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出门逛逛小马路,坐在露天的咖啡座喝一杯下午茶。与淮海中路相交的文静的思南路,便是这样一个别致的去处。

    思南路,原名马斯南路(Rue Massenet),1912年,上海法租界第三次扩张时修筑了这条马路,并用同年8月13日在巴黎去世的法国作曲家Massener的名字命名,以兹纪念。

    当时的思南路,不通公交,没有各式晃眼的霓虹招牌,路灯老式而昏暗,马路不宽,两侧的漂亮洋房前,植满了法国梧桐。

    午后斜阳下,树影斑驳,历史的痕迹似乎也在这里斑斑驳驳。

    ——节选自《非常旅行》

    • 1 min
    漫步武康庭

    漫步武康庭

    毗邻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的武康庭,是游走武康路必会停驻的一站。这条并不起眼的小弄堂,在梧桐掩映下,透着庭院深几许的幽然。

    沿着376号的弄堂深入,一排法式红砖小楼里,传统的上海民居与先锋的艺术画廊前后相邻。一方别有洞天的小巧院落悄然藏在深海蓝基调的彩绘铁门之后。骑着自行车风扬裙摆的丰腴女人《迎风》而来,带着知名雕塑家许鸿飞标志性的夸张喜感,使人会心一笑。

    精致的咖啡馆、碳烤Pizza店、各种葡萄酒琳琅满目的酒廊,荡漾着时尚界网红词“Chic”这般只可意会的美妙观感。从小而美的原创家居店到欧风时尚的精品服饰店,同样传递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出没于此间SPA、Salon、Yoga馆的时髦女子,成就了自带光环的一道风景。

    ——节选自《非常旅行》

    • 1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Disrespectfully
Katie Maloney, Dayna Kathan
Fail Better with David Duchovny
Lemonada Media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What Now? with Trevor Noah
Spotify Stud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