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episodes

長期以來NPO所追求的目標,是更廣義的公共利益。例如:環保組織、人權組織、婦女權益保護組織,以及形形色色的扶貧、慈善、弱勢關懷、公益基金等。目前台灣的NPO組織,已經超過七千個。這些組織各有不同的服務面向,在許多方面也補足了公部門的不足,填補許多社會缺口。

《NPO傳愛列車》節目透過第一線人員,分享組織及個人經歷的動人故事,讓大家認識、瞭解他們的服務工作和成果,也成為NPO組織經驗交流與分享的平台。期待他們的故事,喚起社會大眾的關懷和參與,不論是出錢或出力,一起支持NPO組織,並為他們打氣加油!

本節目由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贊助播出。

IC之音|NPO傳愛列‪車‬ IC之音,你的隨身談資庫

    • Society & Culture

長期以來NPO所追求的目標,是更廣義的公共利益。例如:環保組織、人權組織、婦女權益保護組織,以及形形色色的扶貧、慈善、弱勢關懷、公益基金等。目前台灣的NPO組織,已經超過七千個。這些組織各有不同的服務面向,在許多方面也補足了公部門的不足,填補許多社會缺口。

《NPO傳愛列車》節目透過第一線人員,分享組織及個人經歷的動人故事,讓大家認識、瞭解他們的服務工作和成果,也成為NPO組織經驗交流與分享的平台。期待他們的故事,喚起社會大眾的關懷和參與,不論是出錢或出力,一起支持NPO組織,並為他們打氣加油!

本節目由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贊助播出。

    成為兒童的好鄰居,社團法人台灣好鄰居協會

    成為兒童的好鄰居,社團法人台灣好鄰居協會

    台灣好鄰居協會楊國正秘書長(左)、高級兒少培力專員葉書瑋

    好鄰居(Good Neighbors)是一個國際救援及發展的非政府組織,自1991年成立迄今逾30年,多年來致力於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四大基本權利,包括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及參與權,並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來努力。亦獲得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UN ECOSOC)全面諮詢地位。好鄰居的使命為朝向建構一個沒有飢餓、人民和睦相處的世界,而全球好鄰居服務據點已分佈約44個國家。



    台灣好鄰居協會於2019年成立,在國內關注兒童人權教育與倡議,推動台灣邁向兒童友善城市家園;在國際,則重視國際扶貧與社區發展,特別是守護兒童,並積極協助各項災害與緊急狀況。透過不同的付出形式,為世界帶來美好的改變!請聽協會 楊國正秘書長、高級兒少培力專員葉書瑋的分享。

    (內容轉自社團法人台灣好鄰居協會官網)

    • 25 min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安道社福基金會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安道社福基金會

    天主教會嘉義教區深耕嘉義地區社會服務多年,對於地區的關懷與努力不遺餘力。1990年,由89歲高齡瑞士籍蒲敏道神父在嘉義縣海線東石鄉創辦嘉義縣第一所收容教養極重度身心障礙者的聖心教養院。自此,到2009年天主教會嘉義教區透過參議會決議設立基金會,在最需要服務的地方,以基督的「愛」,陪伴弱勢者看見希望,協助其過有尊嚴與品質的生活。

    基於『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服務理念,回應老人照顧需求,特別是經濟弱勢長輩,109年3月開始,基金會成立安納家園老人長照服務機構提供嘉義縣偏遠聚落弱勢失能長輩便利性社區照顧服務,支持長輩在熟悉原鄉自立生活。並為重度失能長輩規劃安納家園陪伴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請聽基金會吳敏華 執行長分享安道的故事。

    (內容轉自安道基金會官網)

    • 25 min
    減法照顧的日照中心-錸工場

    減法照顧的日照中心-錸工場

    「錸工場」日照中心是由國內第一家光碟廠、製造全台第一張CD、DV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錸德科技所成立。他們引進全新「減法照顧」模式的日照中心;打造出凡事盡量讓失能者「自己來」,鼓勵老人家自己決定、動手做,不剝奪長者自理能力,創造全新型態的「錸工場」日間照顧中心。

    打破以往日照中心就是讓老人家接受無微不至照顧、打發時間的場所,主張凡事盡量讓失能者「自己來」,門口張貼的減法宣言,強調「絕對不剝奪您可以自理的能力」。與一般機構集體行動照顧模式不同的是,長者要做什麼,自己決定,長者一早抵達,走到貼有自己名字的白板前,分時段貼上自己想要的行程:看報紙、聽音樂、用電腦、木工、做麵包、洗衣服、種菜,也可以小睡或什麼都不做。

    「錸工場」強調日照機構不只是提供服務,讓失能者「殺時間」,更要激發長者維持身心的自主生活能力,並提供個別化服務讓長輩每天都自己規劃自己的行程。請聽中心吳炯麟總經理的分享。

    (內容轉自「錸工場」日照中心官網)

    • 24 min
    跨世代共居的理想生活樣貌-玖樓共生公寓

    跨世代共居的理想生活樣貌-玖樓共生公寓

    在高齡化社會長輩的居住樣貌,除了三代同堂大家可能還停留在獨居、住養生村,或安養機構的生活方式。其實,現在國內外也發展跨世代共居、青銀共居的模式,讓不同世代的人共同生活,提升彼此生活品質、互相回饋,讓年輕的租屋族群和長老在生活上有新的選擇。

    本集介紹玖樓共生公寓,他們透過跨領域的共創結合,在國內實現跨世代共居的理念,打造實體跨世代的共同生活空間,如三峽青銀共居宅;也曾與新北市央北社會住宅試辦全台第一個青銀共居的社區。玖樓為自己設定的挑戰是如何打造城市裡更友善、更有趣、更宜居的生活體驗。透過社群經營與串連,讓社區互相支持的概念跨越實體空間,與住民共同實踐理想生活的樣貌。請聽玖樓共生公寓  資深企劃經理楊柏賢及營運經理邱子珊的分享。

    (部分內容選自玖樓共生公寓官網)

    • 26 min
    實踐老有所終願景-新竹縣新埔鎮內立社區發展協會

    實踐老有所終願景-新竹縣新埔鎮內立社區發展協會

    ====線上課程資訊====

    錯過去年的【NPO傳愛列車-受訪密技不藏私】線上課程嗎?

    不用擔心,今年線上密技課程強勢回歸!

    由金鐘獎得主王淑榮和李知昂教你如何受訪,精準表達、充分準備,建立有效溝通橋樑。

    – 課程時間:2024年6月4號(二)上午10:00

    –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Raq5zre8YjxGEDQw7

    給所有想提升公開演說和溝通技巧的公益團隊夥伴,即日起開放報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快點擊上方連結報名本次的線上課程吧!

    新竹縣新埔鎮內立社區和國內許多鄉鎮的居民樣貌相同,面臨人口老化、年輕人外移的困境。這個純樸、以務農為主的鄉村型社區,目前50歲以上的人口過半數,超過65歲的長輩將近三成。雖然社區高齡化,但從2016年當地區民開始發展關懷據點,舉辦樂齡課程、長者共餐、打造友善菜園,並擴展青齡共學,推廣食農教育,進行生態調查等等。

    去年,內立社區發展協會得到有將近30年歷史的全國選拔「建築園冶獎」,這是表揚臺灣具有特色的建築產品和景觀設計,是各縣市政府和民間單位努力爭取的榮譽。上個月也榮獲新竹縣社區規劃師112年度金靚獎殊榮。短短幾年,協會已經成為國內社區共生、友善老化的學習典範。請聽協會  溫文正總幹事分享內立社區和知足園的故事。

    (內容選自內立社區臉書)

    • 25 min
    自己人照顧自己人-竹田樂智友善園區

    自己人照顧自己人-竹田樂智友善園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而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已有6個縣市已經進入超高齡社會,讓原先國發會預估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時程可能會再提前。面對人口老化的衝擊,公部門和民間團體要如何因應?找出符合民情、落實「在地老化」,讓在地的長者能夠選擇留在熟悉的環境就地安老,由社區的人共同照顧?

    屏東縣政府縣府利用各個局處的資源整合,在屏東縣竹田鄉,建置全台第一個失智友善社區。並從高齡長者的生活需求出發,將設計融入長照、交通和產業,讓「自己人照顧自己人」,打造成為樂齡友善社區:竹田樂智友善園區。整個西勢村從住家所在地的社區設施、店家,就是一個友善環境。縣政府也選定竹田國中做為長照教育的示範學校之一,因為下一代也是改變未來高齡環境的重要關鍵。竹田樂智友善園區在2019年也獲得國健署評選為高齡友善城市「金點獎」。

    照顧是全村的事?他們怎麼做到的?請聽屏東縣政府社會處  劉美淑處長的分享。

    (內容選自竹田樂智友善園區臉書)

     

    • 22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Fail Better with David Duchovny
Lemonada Media
Soul Boom
Rainn Wilson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Sixteenth Minute (of Fame)
Cool Zone Media and iHeartPodcasts
Freakonomics Radio
Freakonomics Radio + Stit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