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episodes

这是一档由「星野学社」出品的谈话类文化播客。
在这里,我们聚焦日常生活,力图以声音发问,既谈论世界各地的象牙塔生活,也回望我们居住的闽南城市——泉州,在家和远方之间寻求新的可能性。

星星堆满天StarCollege 星星堆满天StarCollege

    • Society & Culture

这是一档由「星野学社」出品的谈话类文化播客。
在这里,我们聚焦日常生活,力图以声音发问,既谈论世界各地的象牙塔生活,也回望我们居住的闽南城市——泉州,在家和远方之间寻求新的可能性。

    网络热潮下,清醒地相信MBTI和认识自己 | 星星堆满天

    网络热潮下,清醒地相信MBTI和认识自己 | 星星堆满天

    | 本期星青年安坭:苏州家里蹲大学在读;雨晴:上海新传准毕业生; “好奇驱动拿起MBTI做实验”秋玲:传播学大二在读;“不被设限的自定义人格”蓝岚:华南师范大学在读;“乐观主义小狗永远爱你”周璐:四不像新媒体在读;“想寻求突破却总是畏葸不前的高敏女士”| 本期主播王婧:编辑出版专业大二在读;“新人格持续开发中”| 收听指南04:10 MBTI人格图鉴:enfp快乐小狗、高敏型人格infp、对待外界反馈、机器人intp......16:05 流动的人格和不真诚的选择:混沌的自我、非正常状态下的测试结果、外界评价与自我认知、理想人格......28:23 为什么我们既相信又不相信MBTI测试?:在自我认知和规划基础上保持中立的态度,将其视为分析自我和他人的工具之一......40:32 MBTI测试结果的影响:之于人际关系、个人成长与情绪处理......58:45 对待MBTI测试的心态:佛系对待、娱乐生活调剂、了解测试体系满足求知欲.....01:07:41 抛开玄学,我们还能怎么更好地认识自己:寻找映射与接收他人反馈,自省与自洽……

    • 1 hr 25 min
    在大学里,“水课”和“好课”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星星堆满天

    在大学里,“水课”和“好课”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星星堆满天

    乔治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约瑟夫·赫曼诺维奇在《博雅教育的命运及可能的未来:美国大众高等教育的经验》一文中指出一种现象:选择性上课。“学生不上课,但获得及格的期末分数、课程学分以及最终大学学位。谁能说这是什么类型的课程,又有什么教学完整性[1]?”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并不少见,分高、事少的“水课”日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选课热门。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很多事情:写作业、准备各种活动、打游戏、睡觉……除了上课,但仍然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而再回首,这些不错的分数除了成绩单上好看的数字外,并没有留下其他痕迹,我们似乎“上了个假大学”。本期播客请到了人文、社科、理科、工科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多位嘉宾,想从另一个角度聊一聊“那些让自己觉得真正上过大学的课”,从中反思“水课何以为水课”。收听指北 02:55 当代大学生选课图鉴|“分多事少”至上、代课市场流行……我们在大学学什么? 12:10 专业内外,那些印象深刻的“好课”|大中华经济圈、专业英语、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比较文学、合唱课、光学……“好课”的共同密码是什么? 28:00 学生如何定义“水课”?|干货与创造、短期利好与长期回报……我们想在课堂上得到什么? 35:06 老师的成就感来源|大学老师真的只关心科研和职称吗? 43:44 不得不吐槽的“水课”丨说好的临时抱佛脚,你却偷偷考了97分?! 48:08 大学大学,大不了自己学|在“水课”上摸鱼后,我选择B站大学…… 55:19 大学不仅有上课|一周八门课真的有必要吗?本期星青年:心诚星野学社创始人“对人类历史上所有值得尊敬的学校都感兴趣。”思琪华东外语技校在读 “我想学好这门课和我从来不听讲有关系吗?”静楠北京大学日语系在读“卷但不完全卷。”东升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本科在读“要硬啃知识,更要探索兴趣。”尚哲香港计算机+某商科本科 英国计算机视觉博士生“好像没怎么上过大学的博士生,总算在成绩单的一串(编码:数字)里找到了大学课程的一点蛛丝马迹。”本期主播:安坭苏州家里蹲大学在读“缓慢受锤的黄金时代”⛳️本期精选我上学期上了一门光学课,对它印象之所以深刻,主要还是因为老师,‌‌他给我们传输的理念比较先进。‌他‌‌一开学的时候就跟我们强调一句话说,我考试从来不考计算,‌‌因为我觉得计算只要交给计算机来就行了,你们要学会它干嘛?‌老师更注重我们对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然后所以上他的课非常轻松,包括他自己布置的作业和考试题,几乎都没有计算,完全‌‌考验我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最新的前沿的物理科学发现。这门课打破了我之前对一些传统课程的观念,‌‌老师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参与度‌‌,真的非常重要。‌——东升 如果你很在意投入和回报,那些比较‌‌功利性的回报,可能就会觉得花时间在这种,比如说‌‌需要比较高的参与度和你自己有很多创造性东西的课程上,你就会觉得有一点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刷一点题,多背一点东西,反而可以在期末得到更好的回报。‌但如果你希望在大学里面,除了那些很干货的知识之外,有更多的思考和收获,你可能就会‌不觉得它们是水课,反而很喜欢这些课程,我觉得这个和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选择分不开。‌——安坭以我选的古琴课为例,其实我们实际上只有一篇期末不超过2000字的论文,‌‌期中你可以选择去学古琴,弹一首曲子,也可以另外再写一篇论文

    • 1 hr 1 min
    沿着疫情的缝隙,四个“北漂”决定从职场重返校园 | 星星堆满天

    沿着疫情的缝隙,四个“北漂”决定从职场重返校园 | 星星堆满天

    对于自我的持续追问,让四位在北京认识的好朋友见证了彼此从各自有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到一步步重返校园学习的人生节点。但对自我发现和探索来说,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人生可能就是在不断的探索的过程中往前,或者直到有一天我们觉得不想折腾了就躺平。这期播客,大家可以听到四位“从职场到校园”的伙伴分享他们重返校园后的新变化——不论是抛却功利心、纯粹地获取新知识的兴奋和喜悦,还是为自己夺回了再次选择的机会,都让我们为对未来重新充满了期待。用这期播客纪念那段北京的友谊时光,也期待给正在收听的大家一些勇气。✨本期星青年:越越:“人一般会把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写下来”爱丁堡大学金融科技硕士在读Mia:“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在读️本期主播:Eiffy:“迭代中”哈佛大学教育创新与科技硕士在读心诚:“玩得尽兴就是最好的学习。”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研究博士在读收听指北:4:30 真·四散全球:我们在“等差数列”时区开始这期播客6:22 工作之后重返校园:“谁先动了心思?”11:29 摸索人生:我从未觉得自己会一直在这条轨道上15:16 重回学术的calling:“如果我不再读书,我的余生都会不停地念叨这件事”21:30 课程选择:从“自由而无用”到“知道为何而学”25:46 “大龄”研究生反代沟:我期待一个互相支持的学术共同体31:12 脱离社会时间表:重返校园给了我较安全的试错空间36:28 “拖延症们”的申请季:工作和申请不可兼得?41:27 收offer是什么体验:从喜极而泣到“不过如此”?47:26 从职场到校园:一种新的“驯化”正在生成52:27 季节性抑郁与社会支持体系:出国读书也是孤军奋战1:04:46 跨文化生活:“留学生的吃饭糊弄学也是一门新学问”1:12:07 说在最后:保持少年感,享受纯粹的读书输入

    • 1 hr 19 min
    “职校”比“大学”更精英,法国人怎么做到的?丨星星堆满天

    “职校”比“大学”更精英,法国人怎么做到的?丨星星堆满天

    国立路桥学校、埃塞克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比起美国藤校与英国G5名校,这些法国高校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较为陌生,不明真相的朋友们可能会将它们误解为“wild chicken university”。但这些高校非但不是“野鸡大学”,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号——grande école(大学校,又称精英学校)。大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体制中最具特色的一点。法国高等教育体制为“双轨制”,将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大学(université)和大学校(grande école)两种。和普通综合性大学相比,大学校的学科门类较为专精,课程设置通常针对少数特定领域,因此在量化特点突出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常常表现不如普通大学。然而,大学校的优势恰恰在于“术业有专攻”,而其在各自领域极佳的学术实力与社会声誉,我们在专业学科排名榜(而非综合性的总榜)上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多位在法国不同学校、学科有留学经历的嘉宾为大家带来关于法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手新鲜资讯,也分享法国大学校园里的真实生活。我们还将探讨法国“大学”与“大学校”并行的双轨制的“硬币两面”,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可能带来的启示。收听指北:7:40 国内查无此校?|比起英美名校的big title,我们为什么选择法国留学?14:05 “卷王”精英学校 & “佛系”公立大学|双轨制下,法国大学和大学校究竟有何不同?24:49 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 |双轨制的“割裂”是否固化精英、平民之分野,加剧文化资本垄断?47:36 法国高等教育之长 | 不写毕业论文、不用教科书,法国大学生都是怎么学习的?56:16 “职校”金饭碗,“普大”搞科研?丨 如果不想做研究,为什么要考研究生?01:02:37 会玩的法国大学生 | 冲浪、滑雪、蹦迪...... 大学生活有多少种可能?01:05:33 大兴“合并”风的法国高校 | 提高世界排名还是坚守“金字招牌”,法国大学校何去何从?01:14:47 法国人又双叒叕在游行 |高校合并后对留学生涨学费,抗议的却是法国本地人?本期星青年:静哥“好想吃肉粽、面线糊、扁食、牛肉羹、海蛎煎。”UCL物理天文系博后法棍“想回到斯瓦尔巴定居。”法国国立路桥学校 CS博士生若宇:“Days of being wild.”热爱摸鱼的巴黎乡下商科学生心诚:“对人类历史上所有值得尊敬的学校都感兴趣。”星野学社创始人本期主播:思琪“打算在非洲背动词变位。”想罢工的华东外语女子技校二级技工相关材料:皮埃尔·布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商务印书馆,2004年程猛、康永久:《“物或损之而益”——关于底层文化资本的另一种言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迪迪埃·艾里蓬:访谈节目 “maître à penser - Clique Dimanche - CANAL+”

    • 1 hr 18 min
    我们,五个闽南女孩,选择“去远方”上大学 | 星星堆满天

    我们,五个闽南女孩,选择“去远方”上大学 | 星星堆满天

    家还是远方?大多数人第一次面对这个选择题,是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时候。在众多小镇青年的心中,“远方”这个概念与宏大相适,同荣光相衬。我们渴望,又望而却步。拨开所有飘渺的幻想,真正的远方存在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中。 这期节目,选择了“去远方”的几位“小镇青年”畅聊了各自的“远方故事”,从选择远方、抵达远方,再到从远方归来,我们分别探究了不同的心境,试图找寻“出走”的意义和答案,期待给大家在“去远方”的选择上带来一些启发和勇气。收听指北:03:21这会是一个改变自己的契机丨我是怎样选择“远方”11:51我想通过逃离一个地域,从而逃离一种人生模式丨当我们说“我要出省!”21:23来到远方,然后呢?丨城市印象与离家经历30:33“二”到底该怎么念!丨物理距离带来的不同体验感35:15或许是“家乡为我做点什么”丨对家乡的改观43:44我们不必如此害怕“遥远”丨远方给予我们的本期星青年:思琪:“神明让我别去北方读大学”上外法语系昀霏:“把人自身当作目的,而不仅仅视为工具、手段。”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芷宁:“闲逛才是正经事”还站在门口的新闻系学生婧仪:“对焦不完全的我”正在探寻自己想要什么的普通大学生本期主播:冰缘:“自我流放者视归如死。”华政在读法师

    • 49 min
    明明可以“刷简历”,我们为什么做起“非主流”实习?| 星星堆满天

    明明可以“刷简历”,我们为什么做起“非主流”实习?| 星星堆满天

    2020年4月9日 ,第一批实习生加入「星野学社」。此后,背景多元的实习生们在星野邂逅,又去向各自的远方。对于每个实习生来说,星野都承载着独特的记忆与感受。在星野八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星野的往期、现任实习生们,与大家分享他们在星野的收获与感动。这期节目,你将从实习生的第一视角体验星野的“非主流”实习,也将与星野合伙人一起重忆星野共同体的构建之路。欢迎“解密”星野的世界!收听指北:05:38 星野的面试是双向奔赴丨不一样的感觉12:24 我们关心真诚与纯粹的求知欲丨合伙人说20:28 关于念地的台阶记忆丨实体空间Becoming27:59 我高考完最大的意义就是准备加入你们丨我们为什么选择星野36:32 星野更多是一个支持者丨“非主流”和“主流”实习46:10 从此我的人生轨迹与星野重叠丨星野带给我们的✨本期星青年:心诚“脑海里那片星野幸运地被你们看见,并让它具体。”星野学社创始人Nikki“满地都是六便士,星野却让我抬头看见月亮。”星野合伙人安坭“人生苦短,老子又懒。”心在人文社科的经管生李丹“爱具体的人。”想试试的新闻系学生冰缘“自我流放者视归如死。”华政在读法师王婧“我不转弯。”编辑出版专业大二学生️本期主播:钰滢"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找地发疯的一枚实习生

    • 51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The Interview
The New York Times
Inconceivable Truth
Wavland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The Happiness Lab with Dr. Laurie Santos
Pushkin Indus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