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episodes

以女性视角,和世界对话。探讨自身存在,权利与自由,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所能达到的远方。

THE Woice THE_Woice

    • Business

以女性视角,和世界对话。探讨自身存在,权利与自由,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所能达到的远方。

    一个女性的时刻03 |Iphie:看见复杂,连接光芒

    一个女性的时刻03 |Iphie:看见复杂,连接光芒

    这是「一个女性的时刻」系列节目的第三期。这次的主人公iphie和我们讲述了自己从东京到纽约一路的所见所闻,如何接触和理解社会议题、不同的群体、以及社会创新的现状和未来。
    在iphie制作的《有光计划》第一期节目中,志愿者群体、公益机构、康复中心、基金会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了ta们在照护他者的过程中经历的自我疗愈,以及当下的社会医疗卫生系统对此的疏离与缺失。
    Ta们如我们一般平凡,但持续地在系统层面、政策层面、文化层面试图弥合分裂、试图反抗并纠偏系统性错误。正如哈佛教授凯博文在他的回忆录《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所写,“照顾好他人,并得到他人的照顾,这就好像是某种交换人生礼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给出了自己的,也得到了他人的关注、肯定、帮助、情感支持与道德鼓励,以及实实在在的意义感——一种本应复杂多变且支离破碎的意义感。”
    她的故事,或许让我们得以思考,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里自己究竟是谁,怎样能有不一样的活法,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 嘉宾介绍 -
    Iphie,社会企业及公益机构的独立咨询顾问,自媒体人,播客《打个电话给你One Call Away》主播,声音纪录片《有光计划 unhidden light》系列正在制作中。她长期致力于推动公益、商业、设计、媒体、城市及乡村建设的跨界和融合,帮助企业实践商业向善,提升公益机构专业化转型。
    - 内容提要 -
    [03:21] 在东京求学的所见所闻
    日语课通常都是早上最早的第一节课。我那天起晚了,就没有化妆。去上课的时候老师问我,你是不是病了?后来我就发现,她们对于女性在穿衣打扮上得体的程度,要求是很高的。[13:37] 在美国读公共行政的故事,毕业后在美国和国内找工作经历了什么?
    在美国的时候,我从来不觉得因为我是一个女性声音不被听见,或者是有一些差别对待。我常常觉得,因为是中国人,所以会有一些差别对待的一些行为。
    [31:03] 职场女性的“集体潜意识”
    偏支持或服务性的杂活,其实并不是女性既定的,是社会化的过程给女性分配了固定的一些角色。但这种集体的意识,让女生潜移默化地觉得,这就是我的工作。
    [38:15] 接触残障群体、服务难民和留守儿童的经历
    我当时是那个义工联里面年纪最小的,其他哥哥姐姐都是上班族之类的。我就发现,他们跟那些特殊群体关系都很熟,称兄道弟的,而且很固定,每隔几个星期都要陪他们做康复。[44:53] 国内外社会创新发展的现状
    [55:56] 为什么要制作声音纪录片《有光计划》?
    上面的决策层带着一种观念,他很难去颠覆原来的观念,因为传统文化的意识还是很强的。所以现实跟决策会存在这样的 gap,当这个 gap 发生的时候,可能就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堕胎、人流甚至人口贩卖等等。社会问题里面其实存在非常非常多的细节,如果你不深入去看,是看不到的。但是这些细节之间又是有逻辑的,一层一层地去勾连。关键是要怎么样去设计一种新的体系、新的解决方案,去打破这个其中的这个复杂的勾连当中的一环--既不是居高临下地让对方感觉被论断、被评价,又同时能回应现实的需求。对于很多有心智障碍儿童的家庭来说,经济负担是非常重的。因为国家在医保这一块,其实并没有涵盖这么多的领域,所以他们每天要花很多的钱投入在这个康复领域。基本上如果家里面有一个心智障碍的小孩,很难有双职工的。[01:08:01] 二十多岁时,最大的焦虑是什么
    可能一直以

    • 2 hr 4 min
    SP1. 串台|女性平权,德国是榜样但不是天堂

    SP1. 串台|女性平权,德国是榜样但不是天堂

    本期是与“派森路口”播客的特别串台节目。我们与三位华人女性聊了在德国的工作和生活体验,德国女性平权制度性变迁的历史,以及她们心中的独立女性。
    - 嘉宾介绍 -
    梦圆,欧洲气候基金会研究员,前财新世界说国际新闻记者,现居德国柏林,“派森路口”第1期嘉宾
    贝希,正念饮茶品牌Mind Vacations联合创始人,现居德国汉堡,“派森路口”第15期嘉宾
    伊琳,B.Telligent咨询助理,前华为德国,现居德国慕尼黑
    - 本期主播 -
    Arthur,派森路口 Co-host
    高媛,THE Woice Co-host
    - 内容提要 -
    [03:10] 三位嘉宾的留德经历
    [15:20] 2006年通过《反歧视法》: 在德国的30+女性没有太大焦虑感
    我在上学的时候,负责辅导求职的老师说,就算女性在面试的时候得知怀孕,如果她真的被问到,她其实是有权撒个谎的,因为本身是公司违法在先。
    [18:47] “不交流工资”的潜规则导致男女同工不同酬?
    我在汽车行业工作过几年,开会的时候我就是唯一一个女的,我确实在一个男人的世界工作了好几年,虽然也靠性别优势尝到了一些甜头,但是会觉得挺可惜的,因为的确有很多跟我年纪相仿的、或者比我大几岁的女性在有了小孩之后回归家庭,她们只能做半职的工作。这个对于想要在职场上有追求的女性来讲,几乎就是职业的上升通道基本宣布关闭了,你的另外一半承担养家糊口的义务,你更多地承担家庭的责任。
    [21:03] 已婚已育的女性朋友求职困难。男女平等是世界性问题。
    [24:30] 德国是榜样,但不是天堂: 宗教传统和不同的家庭税制组合。
    [27:23] 1977年前,德国女性不能自由外出工作。
    如果她的老公不同意她外出工作,这个女性就不能外出工作,只能待在家里,这是法律,1977年才废除。看来女性的所谓觉醒也好,女性权利的解放也好,它的历史在德国也就才40年左右,那么多所谓的传统在现在还有迹可循。
    [31:22] 德国职场的“消极对抗”(passive-aggressiveness)
    很多人有一种偏见,觉得德国的女生特别不好惹,觉得她们在职场上特别刺儿,相比亚洲的女生来说更不好相处。但如果你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作为女性你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充实你的证据和逻辑。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你的表现和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你的论据起包装的效果。
    [36:49] 对族裔配额平权的看法
    在德国的公共卫生领域,最有名的之一是社民党的Karl Lauterbach,众望所归,很多人认为卫生部长一定是他。当时好像是绿党提议说应该让一个女性来当卫生部长。我有一个医生朋友是典型的中年白男,他听了这个事情之后非常生气,讨伐了女性比例这个事情。他认为这个事情非常荒谬,因为Lauterbach就是卫生和医疗方面出身的,是最合适的人选。我通过这个事情侧面发现,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争议和反对性意见。
    [45:40] 华人女性在德国职场的“冒充者综合症”?
    [49:49] 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独立女性?
    [53:01] 嘉宾推荐
    - 嘉宾提到的书籍与相关链接 -
    德剧《坏账银行/Bad Banks》
    政治讽刺类节目《Heute Show》
    实时评论节目《Jan Böhmermann - Neo Magazin》
    手机app:德语助手
    Netflix电影《慕尼黑: 战争边缘/Munich: the Edge of War》
    - Staff团队分工 -
    内容策划 | 高媛、Arthur
    后期 | 麦子
    欢迎希望加入woice大家庭,添加Woice小助手(vx id:woice007 )并备注 [姓名+了解woice的渠道],结识一群有趣的正在奔跑的灵魂~
    【关于THE Woice】
    我们相信,当代女性的姿态,不是在凝视之下的自省和完美,而是拥有多元选择和多元价值、以觉醒的自我意识和成年人的姿态与世界进行对话、

    • 57 min
    一个女性的时刻02 | 李亚姣:在日本做性别研究

    一个女性的时刻02 | 李亚姣:在日本做性别研究

    在你漫长的一生中,是否有过被边缘、无法发声的体验?边缘人群,通常是被社会发展所遗忘的群体。但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在隔阂与孤独中的挣扎的经历,试图突破幽暗、找到光亮的可能。边缘,其实每个人是自我无法切割的一部分。
    这一次,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特殊的群体:农嫁女。她们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当中的权益,是个体的困境,也映射出城乡剧烈变化的纽结状态下复杂的社会、经济、体制问题。如何让她们的经济权益得到保障,是共同富裕里的半边天的议题,也是一条漫漫的长路。
    注:“农嫁女”是指被村、地方政府以“从夫居”为由,排除在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之外的一部分女性。
    本期嘉宾李亚姣(花小磨)长期关注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性别的交叉议题,博士期间在中国农村进行了多年“农嫁女”问题研究。
    自改革开放起, “农嫁女”问题如同幽灵一般笼罩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 。长期以来,她们由于法律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被流放、被驱逐,化成村庄最浑浊、沉重的底色。这背后的利益关系和法律困境是什么?性别研究与我们的经济和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在我们刻板印象中女性地位低下的日本社会,研究和推动性别平等的行动是如何开展的?
    本期节目中,花小磨讲述了她在日本的求学生活、实习工作经历和感受,分享了在日本和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期,女性地位、家庭角色分工、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深入剖析了长期寄生在中国农村的“农嫁女”问题背后,镜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法律困境。
    - 本期主播 -
    高媛、Maggie、Flow
    - 内容提要 -
    03:52 选择去日本留学的动机和经历 
    “2020 年开始,日本相关的社会研究被大量介绍到中国,这其中的背景是90 年代的日本和现在中国社会的焦虑是有相似性的: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入了新常态。这两个时代相对应,‘上野千鹤子热‘在这个时间段的中国掀起,而这本书在日本掀起争议,是三十年前的事情。”10:00 用女权经济学分析女性类型和恋爱对象的男性气质 
    16:30 求学期间经历日本大地震,如何面对外部环境剧变
    “如果社会或者企业给你更多资源做家庭和职场发展支撑,不会只问女性‘生活家庭平衡‘,而不问男性。女性或者说是母亲,无论是在家务劳动还是工作双方面,都承担了太多的责任,而这个责任没有很好的被分担。所以我当中也有很多的教训。”25:30 在东京联合国人口基金委员会实习,感受到无法根除的性别偏见 
    “我们女生会被叫去跑腿、买饭,做一些资料器械的保管工作,但同时实习的男生不需要,他会被安排去做一些技术性的活。在日本企业中专门有一个名词叫‘倒茶的’--女性职员负责沏茶、倒水,同级的男性职员不需要做这些事情。”“以性别平等为使命的机构应该更具有性别视角地给予女性更多的期望。其实这种期望就预设着你的能力有可以伸展的范畴。如果你对这个人的预期就很不高的话,她本身的能力也没办法施展。”29:41 NGO和联合国的社会影响力差别
    30:56  日本的女性地位究竟如何
    “虽然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修订的宪法中,女性地位得到了大大改善,但是明治维新以后,无论是民法延续的一些户的制度或者是父权的制度,也还是以传统的世俗法的形式深深地留在社会当中。”“一批女性在运动当中成长、觉醒,学术自由、社会民主有一定保证,传统或思想结晶得以很好地保留下来。除了我们学校以外,日本还有一些女子学校,性别的课程

    • 1 hr 24 min
    一个女性的时刻01|郭兆凡:如何走向独立的自我?把思辨作为方法

    一个女性的时刻01|郭兆凡:如何走向独立的自我?把思辨作为方法

    大家好,我们是THE Woice,用女性的视角和世界对话。「一个女性的时刻」是THE Woice的一个新系列。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里、书籍中、影视上看见过自己想要成为的人。那些瞬间或许会鼓舞你,帮你获得勇气,踏出自己的一步。一个女性在学习、工作、成长的人生路上,会经历哪些困境、自我探索与觉醒?为什么我们需要自主意识?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如何一步步获得人生的掌控感,发现自己的意义与自由?在「一个女性的时刻」系列播客中,我们讲述每位女性榜样的人生故事,那些不为人道的、沉闷的、曲折的、奇妙的故事,分享她们在实现经济独立、精神独立、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中所经历的困惑,以及支持她们的内在力量,以及,分享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实用心理学工具与思维方法。希望你和我们一起,探索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书写什么样的人生故事,成为更好版本的自己。本期节目中,Grace和我们分享了她接触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经历。批判性思维不是单向否定的“批判”,而是关于好奇心、想象力、信息素养和建设性的逻辑分析。在世界顶尖大学和企业中,批判性思维早已经被视为人才的核心能力。然而,在当下中国的内卷环境和海量信息带来的信息茧房里,人们常常陷入从众、迷茫、受害者心态,把自己走进小小的死局里。一路从学霸到精英,但Grace将自己抽离了主流定义的“优秀”。名利诱惑、他人的不认可,都未曾使她动摇。她如何找到自己的道路?是什么时刻促使她发生转变?做自己的路上,会遇到什么阻碍?蛰伏在内心的价值如何帮她直面黑暗、坚持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我们每个人又能如何建立自己的主体性、接纳自己的局限并用批判性思维处理切身问题?听完Grace的故事,相信你也会觉知到自己故事里那些的时刻,将这些领悟一点点变得清晰。- 本期主播 -Lady M清华金融系毕业/投行+投资+创业/自媒体作者/单身女性电影主角关注创业/职场的女性价值与主体性、生育力保存Flow心理学出身的AI语音产品设计/电商创业者关注女性在科技行业的发展,关注科技赋能女性,关注女性创业、社会创新高媛经济学硕士在读 / 播客爱好者关注女性的成长性心态、自我认知和领导力- 内容提要 -03:28 嘉宾自我介绍04:11 为什么从投行转行,做批判性思维教育?07:00 思辨训练对个人的意义是什么?“思维决定选择,选择决定人生。”12:39 如何理性看待社会议题:从吴亦凡事件说起批判性思维的四个步骤:是什么(信息素养:多信源交叉印证);怎么样(价值判断的边界);为什么(结构性原因);怎么办(自身和制度改善)20:49 “信息茧房”环境下,思辨教育推广的困境33:00批判性思维如何改变了Grace的人生和创业决策?“批判性思维不限于理科的形式逻辑”40:25什么动力让你克服创业面临的种种阻力,坚持下来?46:16 在社会企业与商业化之间的抉择54:08 对于不认可你的人,怎么处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59:58 如何养成内驱力和真正的自主?“我想要去研究这些问题,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声,参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1:07:07 如何一步步摸索自己的职业路径,走得专注和笃定?“学生时期一些非功利的探索,可能会影响人更长的时间”1:14:08 成长的隐痛:学校与社会的隔绝1:19:29 Grace的阅读习惯1:26:39 教育创新实验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对本期节目议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本期快闪群参与内容讨论。你可添加小助手(vx id:woice007 )协助你入群

    • 1 hr 32 min
    后疫情时代,女性创业者如何转危为机

    后疫情时代,女性创业者如何转危为机

    大家好,我们是THE Woice,用女性的视角和世界对话。疫情过半,人们从洞穴中渐渐苏醒。世界变了。数字化加速,经济换挡,世界格局重新分割,人们重新看见外部性、人的完善、长期主义的深远价值...对洞穴外那道光源的体认,也更加完整和深刻。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创造。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世界的逻辑中,刻板印象里不属于女性的领域,开始被重视和赋值。新技术带来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创业队伍里。创业维艰,女性创业尤甚。这是一个既平凡又独特的群体。生育期撞上职业发展的两难抉择、家庭事业难以平衡的考验、创业融资的艰辛、自我实现和各方压力的冲突…这些困难不只属于女性,但对于女性,特别是女性创业者来说,又有独特的意义。我们可以把握的新机会有哪些?女性创业者如何互相支持、走出困境?这次对话是一次开始,也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阵列。- 本期对谈嘉宾 -Lady M清华金融系毕业/投行+投资+创业/自媒体作者/单身女性电影主角关注创业/职场的女性价值与主体性、生育力保存Flow心理学出身的AI产品设计/电商创业者关注女性在科技行业的发展,关注科技赋能女性,关注女性创业、社会创新等话题Yuki英国创新局全球挑战基金研究员/伦敦帝国理工博士在读关注全球危机下科技创新+数字化+女性创业韧性/挑战/机遇- 本期精华 -“一种叫 survival driven,生存型创业,另外一种叫opportunity driven机遇型创业,因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看到了潜力大的新赛道,所以选择去创业。还有第三种,自我价值实现型,她终于可以去追求自己最开始的人生梦想,这时候驱动力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女性创业者具有感性、敏感的特质,对商业、对人、对事的观察力会和男性视角不同,女性独特的商业洞察力能捕捉男性难以察觉到的一些潜在商业机会。”“女性创业者身上独有特质比如同理心、耐力,让她有更多的心理弹性去面对逆境、稳定团队和扭转最糟糕的情况。但商业投资人更看重创业者的冲劲,女性创业者稍微有些劣势,因为女性快乐和幸福感的来源比男性更丰富多维,它不完全来自于事业或商业的成功,容易所谓的“半途而废”。但女性对社会外部的关注和长期思维,更符合后疫情时代的ESG的投资理念,这也是属于我们姐妹们创业的良好时代。”“在基础科研领域或者相关的创业赛道里,女性的耐力非常重要。比如生物制药、罕见病诊治、航天航空科技、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领域,它们的研发周期非常漫长,就更需要有长时间的坚守和默默坚持钻研的韧劲。”“研究表明,在sunny days 经济状况好的情况下,往往是大企业在引领就业和创新。但在rainy days,危机之中,不管是经济危机还是自然灾害,创业型和小型公司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疫情加速了数字平台的完善,也加速了用户去接受数字化模式。很多中小型企业家利用数字化把疫情的危机转化成机遇,我们叫做它the baptism of fire,火的洗礼。”“在疫情后的数字化转型新时代语境之下,女性所代表的价值在更多地被认可,我们有更多机会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科技来展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挥长板,创造机会,获得价值和话语权。比如通过数字化融资方式把产品直接放在众筹平台或互联网上,人们只能看到你的产品、看不到性别,以项目来论英雄。”“我们可以从红海转向寻找新的蓝海,利用女性自身的创造力、独特视角实现商业创新,以及基于研发实现科技创新

    • 44 min
    通往性别平等的算法世界

    通往性别平等的算法世界

    大家好,我们是THE Woice,用女性的视角和世界对话。算法,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隐形,而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享受其便利的同时,很少会思考:数据和算法的生产过程是否中立客观?算法是否在有意识地引导或诱导人们?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是否被算法等科技手段所影响和塑造?我们每个人能否参与到改善算法的生产过程中?本期podcast,我们邀请了关注科技行业的投资人Maggie、设计人工智能产品的从业者Flow、关注消除性别数字鸿沟的研究者Ellen,一起聊一聊,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科技产品和信息流媒体中存在哪些隐秘的性别偏见?它会怎样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判断?希望我们通过不同专业视角分析算法偏见的现象、案例和成因,能从企业、从业者、消费者用户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些有效方法,来减少算法偏见、促进性别平等。同时,我们也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考,算法是智能世界的上帝,它用看不见的手决定每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决定我们认为的“正常”和“不正常”、塑造着人类未来社会的形态。算法的生产者,就是未来数字世界的造物者,我们可以怎样做,能让世界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本期对谈嘉宾-】Lady M清华金融系毕业/投行+投资+创业/自媒体作者/单身女性电影主角Flow心理学出身的AI产品设计/电商创业者Ellen Yip性别数字鸿沟公益项目/人工智能性别平等研究项目/ 性别+科技+公益【-Timeline-】01:01 社交媒体中个性化推荐算法对女生身材容貌焦虑的影响及现状04:30 算法会加固性别刻板印象,以搜索程序员图片、语音助手为例09:15 算法到底是客观现实的呈现还是性别偏见的加深?09:16 算法是抓取用户数据、学习客观世界的中立技术10:44 算法开发存在隐藏性偏见:开发者本身、原始数据集、模型优化中的性别偏见12:48 “词向量”知识科普14:21 欧盟人工智能研究:100年来形容男性与女性不变的词汇16:28 商业视角:盈利性导向让企业更偏好用算法等科技工具推动商业牟利18:36 技术视角:算法开发人员男女性别比例的不均等致使算法工具缺乏女性视角20:36 行业现状:性别意识的缺失是算法偏见的重要因素21:20 我们该如何应对算法中的性别偏见?21:22 企业:性别平等作为社会责任应纳入公司战略发展的考量22:39 用户:提高个人独立思考和信息交叉分析能力及搜索技巧25:08 从业人员:多元化数据取样、算法模型改善、性别意识培养27:26 算法偏见和性别意识的薄弱,更需要多加交流与传播29:59 倡导大家在算法领域共同推动性别平等对本期节目议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本期快闪群参与内容讨论。你可添加小助手(vx id:woice007 )协助你入群交流【关于THE Woice】我们相信,当代女性的姿态,不是在凝视之下的自省和完美,而是拥有多元选择和多元价值、以觉醒的自我意识和成年人的mindset姿态与世界进行对话、交换、创造。在THE Woice,我们希望创造以女性为主体的话语体系,一起探索女性自我为主体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帮助更多女性获得更高的经济地位和话语权。

    • 32 min

Top Podcasts In Business

REAL AF with Andy Frisella
Andy Frisella #100to0
The Ramsey Show
Ramsey Network
Money Rehab with Nicole Lapin
Money News Network
The Money Mondays
Dan Fleyshman
Habits and Hustle
Jen Cohen and Habit Nest
Young and Profiting with Hala Taha
Hala Taha | YAP Media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