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1. HACE 1 H

    行家看门道!粤沪媒体团提前探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排演现场

    行程紧凑却绝非走马观花,这是一次“行家看门道”的艺术采风! 9月10日至11日,主办方组织来自上海的媒体团与羊城晚报记者等本地新闻媒体,围绕即将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有关内容,在广州进行采访调研。 为期两天的行程安排十分丰富,媒体团先后走访了广州芭蕾舞剧院、广州粤剧院、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遗馆等多个岭南文化地标和创作机构。 实属少见:全方位多维度呈现地域文化 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媒体团先后探访广东美术馆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率先领略即将亮相上海的岭南艺术盛宴。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特别向上海媒体团介绍了黎雄才的巨幅画作《迎客松》。面对这幅气势恢宏的作品,记者们不禁驻足良久,纷纷感叹其尺幅之巨,沉浸于岭南画派磅礴的艺术感染力之中。 步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蓝海红陪同记者一行,细细欣赏了象征人丁兴旺的千角灯、工艺精妙的象牙雕刻作品《湾区同心》,以及轻盈飘逸的香云纱。每一件展品,都生动诠释着岭南非遗的深厚底蕴。 SMG电视新闻记者章海燕,多年来持续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报道。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岭南美术所蕴含的独特气质,与海派艺术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次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两地艺术家和学术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不仅是对过去历史脉络的梳理,对两地未来的艺术创作也会有很大启发。” 两天的时间里,上海媒体同行通过观摩排练、与主创主演座谈交流、实地参观,全面领略岭南文化在多个艺术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章海燕与其他上海媒体记者都有着相同的感受:在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平台上,像此次从演出、展览到非遗展示,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某一地域文化的案例,实属少见。 诚意答卷:从世界视角看湾区 本次文化周精选了七台粤港澳近年的原创舞台剧目,涵盖舞剧、粤剧、话剧、芭蕾、杂技等多种艺术类型,将在上海市多个场馆集中演出,展现岭南艺术守正与创新并重的格局。 其中,广州芭蕾舞剧院原创芭蕾舞剧《家园》将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当天上演,这部作品选择唯美的西方芭蕾舞作为载体,讲述了一对海外华侨恋人回归祖国、投身湾区建设的故事。 广州芭蕾舞剧院艺术总监、芭蕾舞剧《家园》制作人邹罡表示:“这不仅我们在外省巡演的第一站,更在艺术节开幕当天演出,为大湾区文化周打响头炮,我们倍感自豪。” 北京歌剧舞剧院编导、芭蕾舞剧《家园》编舞王圳冰则表示,《家园》这部作品亮相上海,不仅是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对话,更印证了作品立足世界视角看湾区的艺术表达。“从剧中的建筑、科技元素,从粤剧水袖、南拳、英歌、舞龙等岭南文化元素到国外唐人街景观,这些符号都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体现。” 由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演的当代杂技剧场《站台》将传统杂技概念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以“新马戏”的形式,引领观众踏上一场别开生面、惊心动魄的当代杂技剧场冒险。 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主席、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吴正丹是《站台》的艺术总监。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杂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观众的审美正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让这门古老艺术与当下接轨。技术的追求始终是杂技的核心与根本,这一点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艺术层面的探索也同样重要。《站台》正是我们在这方面态度的一种体现。” 吴正丹提及,杂技剧《化蝶》此前获得了上海观众的认可,她本人也凭借该剧荣获白玉兰戏剧奖,成为一次突破。“这次《站台》登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高规格平台,我们深感荣幸,此次观众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这一国际平台极大拓展了艺术家的视野,它如同一个宽阔的码头,借此机会,我们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作为杂技人,我们非常珍惜,并且也将带着我们的诚意给上海观众呈上一份答卷。” 互动碰撞:充满温度的情感交流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名片。本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上,“梅花奖”双旦李嘉宜和吴非凡将将联袂登台上海宛平剧院,演绎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 记者在排演现场观看了《双绣缘》的快闪表演,短短两分钟就让记者们、尤其是来自上海的媒体朋友沉浸其中,体会到粤剧艺术的特色与活力。 《双绣缘》传统粤剧戏服采用广绣技法,而这部剧创新融合粤剧艺术与广绣技艺,借助三件主要绣品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双生双旦”结构,讲述大唐元和十年淮西战乱时期,两对男女因“绣”结缘的爱情故事。剧情将个人命运置于时代洪流,呼唤观众情系乡愁、心怀祖国。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双绣缘》女主角卢眉娘扮演者李嘉宜说:“把《双绣缘》带到上海,和上海的观众朋友见面,可以说是一种双重的共鸣:在剧中,是传统与青春的对话;在剧外,更是广州与上海两座城市之间一次充满温度的情感碰撞。” 《青年报》记者陈宏感慨道:“粤剧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在上海,我们常接触沪剧、昆曲,而这次能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欣赏到粤剧《双绣缘》,我格外期待。” 陈宏表示,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国家级重要艺术平台,吸引众多国际演艺界人士前来遴选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出项目。此次广东作为主宾省,将实现岭南与江南的文化交流。“刚才有人提议,希望未来能看到上海越剧与广东粤剧同台演绎、互动碰撞,我个人非常期待这种创新形式的出现,这会为两种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陈宏说。 乡土情怀: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很动人 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是舞剧《英歌》今年的第三次上海之行。该剧于4月26日在上海文化广场完成上海首演,随后于8月15日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参与荷花奖评选。此次再度回归,登上国际艺术节的舞台,充分展现了这部作品热度的延续。 舞剧《英歌》总编导王思思告诉记者,潮汕英歌近年来在网络上热度很高,创演团队也始终在探索如何既保持英歌的精神内核,又能让这一传统文化被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所喜爱和接纳。 舞剧《英歌》总编导钱鑫认为,环境的好坏并不直接决定作品的质量。“我们真正想做的,是通过《英歌》这样的作品,把岭南人拼搏向上的劲头传递给全国观众,这就是我们当代岭南文艺工作者的决心和情怀。”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深深吸引了前来调研的上海媒体团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他们尤为关注岭南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当代艺术创作,如何从传统中汲取灵感与养分。 文汇报记者宣晶认为,广东非遗的显著特征,就是许多民俗至今仍然保持着“活泼”的状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推动下,这些传统内容正顺应当下年轻人对文化自信的追求,吸引更多人深入了解并爱上本土文化。 “近几年广东的艺术创作中,对岭南文化乡土气息的挖掘和呈现的热情令人印象深刻。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主创人员发自内心的创作,那些非遗元素本来就是他们从小接触的文化习俗,是生活的一部分。”宣晶对广东原创的舞台艺术作品颇有触动:“他们为自己的家乡而创作,充满乡土情怀,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欣赏”。 文 | 记者 朱绍杰 周欣怡 实习生 李雅慧 图 | 记者 周巍

    9 min
  2. HACE 2 H

    当岭南遇上海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首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最新发布

    一场承载千年岭南文脉、诚意满满的跨区域文化盛会即将亮相上海。 9月11日,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主办方和相关机构向社会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整体情况及特色亮点。 岭南与海派真诚相见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今年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上海面向世界传递的文化名片。”据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首先介绍,本届艺术节预计举办演出、展览及相关活动超500项、1200余场,其中汇聚55台129场精品演出,境外节目占比近60%,上海首演率超90%,其中11个境外项目为上海唯一一站。 广东省作为本届艺术节的主宾省与组委会共同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将于10月18日在沪启幕。精选舞台力作、百年美术经典、活态非遗项目与优质文化产品将以“文化周”为平台登陆上海,全方位展示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推动与海派文化真诚相见、深度交融。 李明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将通过7台14场精品演出、岭南画派大展、非遗展示和艺术教育等活动,搭建区域文化交流平台。“我们期待以艺术为纽带,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共创与人才共育,共同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助力大湾区文化圈的建设与发展。” 发布会上,主办方公布了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主视觉设计,图案上有广州塔、香港中银大厦、澳门大三巴牌坊等大湾区代表性建筑,同时海湾波浪让这些形态彼此穿插交融,象征着湾区各城市之间的文化共鸣与艺术协作,传达了“融合共创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多元先锋的大湾区文化基因 “文化周期间,将有七台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原创舞台剧目亮相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涵盖舞剧、粤剧、芭蕾舞剧、杂技剧、话剧、多媒体偶剧等多个艺术类型。”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唐国华介绍,粤港澳大湾区舞台精品展演将集中亮相上海,让观众感受到大湾区的文化基因与创新探索。 由广东出品的剧目有:广州歌舞剧院的舞剧《英歌》,以创新舞蹈语言重塑潮汕英歌文化,让传统民俗在现代舞台上焕发新生;广州粤剧院的古装粤剧《双绣缘》,由“梅花奖”得主李嘉宜、吴非凡联袂主演,以经典唱腔与细腻表演展现粤剧艺术的深厚底蕴; 广州芭蕾舞团的《家园》,以芭蕾这一西方艺术形式为载体,诠释“湾区人共建家园”的奋斗精神,实现东西方艺术的巧妙融合;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杂技剧《站台》,突破传统杂技边界,融合现代舞、戏剧、肢体剧元素,以“站台”为意象讲述人生故事,展现湾区艺术的先锋性。 此次舞台精品展演还有来自港澳的三台精品剧目。其中香港话剧《唔讲得》由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叶童领衔,以本土化叙事聚焦现实议题,传递香港文艺的独特视角;香港芭蕾舞团与香港管弦乐团逾百位艺术家将联合演绎芭蕾舞剧《布兰诗歌》,将芭蕾的优雅与交响乐的恢弘结合,呈现高水准的艺术协作。 近年来,澳门致力打造“演艺之都”的城市文化品牌,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推动中华文化从澳门走向世界。澳门文化局演艺发展厅厅长郭妙瑜介绍,澳门将组织优秀演艺力量,深度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其中,结合戏偶与音效探讨生命教育的多媒体偶剧《虫虫的仓鼠》,将向内地乃至世界展示澳沪合作成果。 岭南美术传统的当代弘扬 文化周核心活动之一“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将在上海世博园中华艺术宫举办。“本次展览从作品品类、规模来看,当属为迄今广东美术展览之最。”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介绍,本次大展展区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展厅20个,展出将持续3个多月。 展览将汇集350多位从近现代到当代的岭南美术名家代表作品,共700多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装置及美术科技等领域,亮点纷呈。在策展上,展览因应科技融合艺术的新趋势,把沉浸式的策展理念落地在中华艺术宫。王绍强现场展示了展览效果图,他说:“如国画、油画、版画等平面画作,通过人工智能科技生成立体动态视觉效果,让广大观众能够有更好的观感和体验。” 本次展览上,观众不仅可以欣赏高剑父、关山月、林墉等几代宗师的经典原作,还特别设置了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学个案研究,系统展现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精神。王绍强表示,本次策展团队充分因地制宜,巧妙利用中华艺术宫的建筑特点,将300米展厅走道转化为文献时光长廊,辅以详实的文献展和珍贵影像展示,讲述百年广东美术的故事。 回顾历史,知鉴往来。展览特别展出广东美术界近年的多幅主题创作大作,如《大美天山》《盛世珠江》《南国的风》等,突显岭南美术传统的当代弘扬,呈现新时代以来广东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上的探索实践。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12场岭南文化艺术名家大讲堂,由何镜堂、葛剑雄、陈春声、李劲堃等当代岭南文化大家领衔,为上海观众深度挖掘和分享岭南文化纵深。 本次展览还将设置岭南非遗体验区,多维度展现岭南文化生活。王绍强特别提到:“我们特别在展览中安排了岭南的非遗美食和点心,让观众可以在观赏之余坐下来品茶,亲身了解和体验岭南的美食文化。” 传递岭南文化的温度与诚意 为让上海市民近距离感受岭南文化,文化周特别策划了岭南非遗艺术街头展演,组织醒狮、英歌等极具岭南辨识度的非遗项目,深入上海各大展馆、核心商圈、学校美育空间、社区文化广场、周边古镇等公共文化旅游区域,与市民零距离互动。 “这些充满南国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将以最亲切直接的方式与上海市民相遇,传递岭南文化的温度与诚意。”唐国华表示,主办方精心遴选了来自广州的“赵家狮”南国醒狮团和来自揭阳普宁的南山英歌队赴沪展演,这两支队伍均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领衔,相信地道、火热的非遗表演能为上海市民带去浓浓的岭南味,为两地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桥梁。 艺术节期间,还将在国际演艺大会设“粤港澳大湾区特展展位”、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推介会”。届时,将会有10余家粤港澳具有代表性的演艺机构,向海内外推介大湾区代表性剧目及品牌文化活动,举办项目签约仪式,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优质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本届艺术节期间,广东还将整合岭南特色非遗项目,赴浙江南浔分会场举办岭南文化歌舞专场演出,拓展岭南文化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唐国华期待,以此次文化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广东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大湾区,感受大湾区的独特魅力。 文 | 记者 朱绍杰 周欣怡 实习生 李雅慧 图 | 记者 张瑞柠

    8 min
  3. HACE 3 H

    广东出台23条举措,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9月11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获悉,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办、省公安厅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旨在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举措》包括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推进航旅深度融合、丰富入境游产品供给、完善入境旅游综合服务、加强融合宣传和精准营销、提升文旅场所开放管理水平等六大方面共23条举措。 推动通关更便捷、旅行更顺畅 《举措》明确,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优化设置境外游客入境查验通道,营造便捷舒适的通关环境,用好用足外国人24/240小时过境免签和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政策。 为了让入境游客在粤旅行更便利,《举措》鼓励采取线上预约或购票的4A级以上旅游景区提供英文预约购票界面。在旅游旺季,通过延长文旅场所开放时间、增加弹性供给等措施,提升旅游景区接待能力。 推动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星级旅游饭店等按照标准完善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指导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无门槛向含入境游客在内的各类群体开放服务,让入境游客更深入参与广东文旅体验。 进一步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 为了让来粤外国游客有更多文旅产品选择,《举措》提出丰富入境游产品供给,打造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全面提升滨海旅游,打造一批“跳岛游”、湾区海上“一程多站”旅游线路。 支持拓展境内外海洋旅游线路和产品,探索开展国际邮轮在港停泊“静态游”等多种类旅游新业态,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国际赛事、品牌活动等是吸引入境游客的重要内容。《举措》明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会赛事,持续丰富国际性体育赛事举办种类;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音乐、艺术、科技等元素的融合,打造系列精品文旅产品和活动,用好粤剧、龙舟、醒狮、英歌、行花街等非遗资源,加强具有岭南特色传统节日、特色民俗文化活动的统筹规划。 完善入境旅游综合服务 近日,广州、深圳市内首家免税店开业迎客,填补了广东省内城市核心商圈免税消费场景的空白。《举措》提出持续推广“即买即退”便利化措施落地实施,鼓励引导更多商户成为退税商店,推动入境客流转化为消费热。 同时,《举措》明确,支持省内国际机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入境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在线预约、导游导览、移动支付、手机卡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针对入境外籍游客在粤实际出游需求,《举措》明确积极推动优化网络服务,提升数字化服务便利度,推动支付便利化,持续扩大重点交通枢纽、大型商圈、重点文旅场所等场景受理境外银行卡商户及受理设施覆盖面。 加强融合宣传和精准营销 《举措》致力于宣传推广方式更多元,提出依托境内外国际性旅游展会开展旅游业交流合作,用好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加强与海外华侨社团、商会、旅游机构的互动合作。 加大线上线下推广力度,邀请境外旅行商、旅游机构来粤参加宣传推广、踩线活动,加强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发布入境旅游攻略、推荐热门线路。 《举措》明确,实施重大文旅交流项目,多种形式进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介;加强与港澳旅游部门合作,组织大湾区城市联合赴海外宣传推广粤港澳“一程多站”线路产品,展示大湾区文旅资源和形象。 文 | 记者 黎存根

    4 min
  4. HACE 6 H

    【视频】明天开幕!不可错过的旅博会逛展攻略来了

    9月12日至14日,2025广东文旅推介大会系列活动将在广州举办,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同期在广州广交会展馆A区举行。 一年一度的广东文旅产业盛事,将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大促销......让大家国庆、中秋假期更加充实,甚至是一个活力满满的秋冬! 千万别错过,广东旅博会逛展指南来啦。 记住!别错过2000万元文旅消费补贴 9月12日,即明天,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启动金秋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活动,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面向广东本地居民、全国来粤游客及入境游客发放文旅消费券,切实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今年的金秋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活动设置两大专场,旅博会专场与线上专场两大惠民补贴专场将同步开启,实现精准惠民。 参加旅博会专场的公众可通过云闪付APP、“广东文旅”微信公众号领取消费券并线下核销,或在旅博会现场刷卡消费,在参展商家购买指定文旅产品可享五档满额立减优惠: 满999元减200元、满499元减100元、满199元减40元、满99元减20元、满49元减10元。 每位用户在各优惠档次中限享一次优惠。消费券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领完即止。 值得一提是:消费券及现场刷卡适用于广东游、国内游、入境游度假线路,省内有关景区门票、文艺演出票、酒店住宿、入境旅游、低空旅游、游艇旅游、赛事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银发旅游、文物主题游等产品和服务,以及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文旅装备等。 此外,参加线上专场公众通过携程旅行、美团、飞猪旅行等平台,购买上述产品和服务,可享8折优惠或满减优惠,单笔消费最高减200元。 爆款!旅博会产品着数加码优惠多 记者了解到,各大参展企业推出旅博会专属产品及优惠,叠加使用文旅消费券更划算! 此次参展旅行社包括: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广州市假日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广东天天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广州市周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深圳招商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广东铁青国际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中旅假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广东研学汇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广州蝉友圈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这些主流旅行社同步推出让利活动,旅博会爆款线路产品囊括省内周边游尝美食叹温泉、国内游赏枫等时令热门线路。 如广之旅“【典】毕节.遵义动车4天*纯玩”原价1999元/人,旅博会现场优惠价999元/人;“【乐】北京经典双飞5天”原价3699元/人,旅博会现场价:同款买一送一,即3699元/2人。 康辉旅游“秋宴龙脊双动3天”,旅博会现场秒杀价:9月999元/人,10月1099元/人。 假日通“华东深坑观潮双飞6天”原价2999元/人,旅博会现场价1799元/人。 天天假期“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原价499元/人,旅博会现场价358元/人。 中旅旅行“南海之梦”邮轮三晚四天西沙航线,原价5980元/人起,旅博会现场价:立减1000元/人。 此外,广州塔、江西安义古村、四川牛背山等景区景点,顶度集团等品牌项目,以及广州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岭南酒店等知名酒店也将推出旅博会专属产品及优惠。 文旅+百业,体验多元产业无限可能 除了旅游爆品,旅博会现场还有众多精彩活动。除了2025广东文旅推介大会暨金秋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还有澳琴“一程多站”文旅推介会、文旅英才汇南粤——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人才供需对接会等重磅活动外,本届旅博会还聚焦“文旅+百业”融合新趋势,打造多元业态融合展示区。 农文旅融合方面,广东主题形象馆聚焦文旅助力“百千万工程”,重点展示始兴、郁南纵向帮扶工作成效;乡村酒店主题展区将邀请一批省内优质乡村品牌和推广平台参与。“文旅+体育”板块借第十五届全运会契机,重点推广体育旅游业态,激活运动消费热潮。 此外,现场还将呈现“文旅+游戏”“文旅+动漫”等跨界融合业态,彰显文旅链接多元产业的无限可能。场景体验方面,将组织“自然共生·城市乐活”文旅派对,融合户外露营、自驾游、森系疗养、房车旅游、咖啡及摄影等潮流元素;多场目的地推介会与群众展演活动将轮番上演,全方位激发市民游客参与热情。 同时,顺应市场趋势,本届旅博会构建全龄友好文旅生活圈。将面向老年群体开设银发服务绿色通道,推出一系列银发专属康养产品及优惠。 铁青文旅集团推介华南地区首趟适老化舒适型旅游专列。羊城晚报携手广东省中医院打造“岭南养生局”主题展区,设置中医药文化主题展览,首发《岭南康养文旅地图》,为银发族提供实用的康养旅游指南。 面向年轻群体,精心打造“文创奇遇记”粤潮生活季活动,展销生活美学、商务礼品、城市伴手礼、潮玩玩具等时尚文创产品;策划“我在旅博会周游列国”主题逛展打卡活动,满足Z世代新鲜体验及社交互动需求。 此外,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字号博览会将与旅博会同期举行。设置全国老字号展区、广东老字号形象展区、广东老字号企业展区、创新成果及特色展区、非遗展区等。其中,非遗展区将带来特色文化体验,展销全国老字号月饼,满足市民游客一站式品鉴与采购需求。 贴士:参观广东旅博会,可展前通过旅博会微信小程序提前登记,凭电子门票二维码进场;也可9月12日至14日直接到展会现场,扫码登记,进场参观。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谭芷欣 图、视频 | 组委会提供

    7 min

Acerca de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Más de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