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1. 1 HR AGO

    【视频】游湾区 享全运 | 去茂名定向越野,持图穿越千年渔港!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 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与城市的深度互动。广东秉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理念,将赛事筹备与文旅发展紧密结合,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融合模式,推动“文体旅”共振共兴。 羊城晚报近期推出“畅游大湾区 享受全运会——用运动的方式打开一座城”系列融媒体报道。该系列以“一场赛事·2大主题带·19种湾区生活样本”为框架,聚焦“岭南文化带”与“滨海运动带”,为大湾区19座城市分别定制“1项运动IP+1条非遗链+1味城市记忆”的视频内容。 本报主持人作为“全运使者”,深入各大赛事承办城市,体验代表性体育项目,探访运动场馆与训练基地,并串联地方文化、景点、美食与非遗传习,打造出一条条“可运动、可观光、可品味”的文旅新路线。 这一次,我们走进茂名——这座承办十五运会群众赛事定向运动决赛的城市,奔跑于山海之间,聆听咸水渔歌,品尝地道捞粉,感受“中国定向之城”的别样魅力。 茂名文旅体融合精华路线推荐: · 博贺渔港定向越野,穿梭“千年渔港” · 学唱疍家咸水歌,对话水上人文 · 品尝茂名捞粉等地道风味 奔跑山海间:手持一张地图,解锁一座城 定向运动,被称为“奔跑中的国际象棋”。参与者凭借地图与指北针,依次抵达预定点位,既考验体力,更挑战智慧与应变能力。它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打开城市的方式。 5月8日至11日,十五运首项群众赛事——“定向项目决赛”在茂名举行。自2017年天津全运会首设群众组别以来,这类赛事已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茂名以“山海为赛场,好心迎宾客”为主题,将地域文化深度植入赛事设计。 本期,主持人在享有“千年渔港”美誉的博贺渔港挑战30分钟定向穿越。这里每年八月举办的开渔节,祭海巡游、头鱼拍卖、百桌渔宴,热闹非凡。 咸水歌起:渔港深处的非遗回响 定向途中还藏有文化彩蛋——找到疍家阿姐,学唱一曲咸水歌。 咸水歌,是“海上吉普赛”疍家人的声音记忆,是他们耕海牧渔、情感抒怀的鲜活见证。要不要也亮一嗓子,看能不能赢得阿姐们一个赞? 冲过终点,最实在的奖励莫过于一顿地道小吃。主持人首选一碗茂名捞粉——薄滑透亮、米香浓郁,拌上酱汁,瞬间恢复元气。 而这,只是茂名美味的开始。 体育,正成为广东文旅新线索 通过“一场赛”激活“一座城”,广东正在摸索“文旅体融合”的新路径。茂名依托山海地形,借全运东风打造“中国定向之城”,从森林到海岸、从城市到古村,皆可成赛场。 体育不再只是观赛,更是一种沉浸式的旅行方式——用奔跑的脚步阅读城市,正成为湾区文旅一道动感的新风景。 总策划 | 任天阳 统筹 | 邓琼 孙朝方 区健妍 策划 | 赖书香 拍摄 | 陈晨 出镜 | 邓振淳 剪辑 | 陈晨 邓振淳 文字 | 记者 刘星彤 图片 | 全良波

    4 min
  2. 1 HR AGO

    雕版之“刀”遇上水墨之“韵”:第三届“亦雅・中国现代水印版画作品展”开展

    9月16日,第三届“亦雅・中国现代水印版画作品展”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开展。 展览展出来自全国22个省份69个市区的82件作品,其中包含10件获奖作品。 水印版画是中国版画艺术体系中极具文化辨识度的重要门类。在数字图像主导视觉生产、快餐式审美盛行的当下,水印版画坚守“纤维吸饱水、时间留晕痕”的创作方式,这种对材料特性的尊重、对创作过程的敬畏显得尤为珍贵。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前两届“亦雅”品牌学术脉络的延续,更以多元创作实践,呈现水印版画这一古老技艺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鲜活生命力。 从创作语言来看,参展作品呈现出两类风格:一类作品聚焦水印版画的“技艺本体”,以精细的刻工、层次丰富的晕染,强化其“形式美”与“视觉张力”,展现这一技艺在细节表达上的独特优势;另一类作品则突破“技艺展示”的局限,将个人情感、文化思考融入创作,通过符号化、叙事性的表达,赋予水印版画“思想深度”与“文化隐喻”,实现从“技艺载体”到“观念媒介”的跨越。 水印木刻自诞生之初,便以“纸水相融、刀韵共生”的独特语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视觉载体。 它发轫于民间实用美术,后在文人书斋中完成审美升华,雕版的“刻”与水墨的“晕”形成辩证统一,既记录山河岁时的自然之美,也承载人间悲欢的情感温度,堪称一部“以版为媒”的流动文化史。 本次展览入选作品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深度融入地域文化基因。北方创作者的作品常带雄浑厚重之气,南方创作者则偏爱清雅灵动之韵。 不同地域的民俗符号、自然景观、文化记忆通过水印语言得以呈现,构建起“地域文化与水印艺术”的关联研究样本。 据悉,展览期间还将同步举办小型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推动水印版画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展览持续至10月17日。 文|记者 李娇娇 图|主办方提供

    2 min
  3. 5 HR AGO

    2小时直达“江南最后的秘境”!国庆假期可“打飞的游丽水”

    9月16日,“飞抵秀山丽水 寻游江南秘境”2025浙江丽水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在广州塔广场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借丽水机场通航及广州—丽水直飞航线开通之机,向广州市民全方位展示丽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记者了解到,自丽水机场7月18日通航以来,目前已正式实现直飞通达“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并实现了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的全面合作,浙西南区域航空枢纽已初具雏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丽水往返广州航线的正式开通,此前动辄近7小时的陆路交通,现仅需2小时左右便可直达。这意味着早晨在广州饮早茶,中午便可飞抵秀山丽水。 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领导均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密客源互送通道,实现两地文旅发展共赢。 “江南最后的秘境”说走就走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是中国生态第一市、长三角生态绿心,拥有近万年人类文明史,历史底蕴深厚,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 近年来,丽水围绕“秀山丽水活力城”城市形象品牌建设工程,高水平建设山水文化名城,全力彰显“秀山丽水”自然禀赋和“千年处州”文化底蕴。 活动在充满航旅风情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入口处行李箱艺术装置成为热门打卡点,象征着“说走就走的丽水之旅”。 丽水县区市集展位以“航站楼”的形式分区陈列,景宁“寻畲纪”、遂昌黑陶、缙云色等非遗文创以及云和雪梨、莲都眉毛酥等风物特产集中亮相,静候“旅客”光临。 活动现场,“打飞的游丽水”之「粤来越好」创意情景推介秀以广东青年视角,分别与景宁畲族公主、遂昌地心探险者、缙云县令李阳冰、云和农耕姑娘、莲都小画仙展开互动对话,生动传递了“秀山丽水活力城”的新形象、新体验。 畲族风情歌舞《跣足娘》《畲秀·千年山哈》选段演绎,展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畲乡景宁的真挚情意。抽奖环节更是点燃全场热情,幸运观众凭借手中的“登机牌”赢得了来自丽水的精美礼品。 国庆主题线路、假期优惠重磅发布 国庆中秋佳节将至,丽水面向广大游客发布多条主题线路。游客可以在景宁当一回“畲族公主”,在遂昌探秘千年金矿,在缙云穿越仙侠世界,在云和俯瞰绝美梯田,在莲都漫步古堰画乡,去龙泉见证剑瓷传奇,去青田喝杯侨乡咖啡,去庆元森林畅快呼吸,去松阳古村旅居躺平……一趟旅程,九种精彩,尽享“舌尖满足”与“游玩尽兴”的双重美好。 活动现场同步推出诚意满满的假期系列主题活动和优惠政策。据介绍,所有乘坐飞机抵达丽水的游客可享受“五大免费福利”,包括免费喝青田咖啡红酒、吃缙云烧饼、饮“丽水山泉”、尝云和雪梨汁等。 全市还推出“天上有礼、地上有赛、全域有戏”三大板块百余场文旅活动,涵盖运动赛事、民俗体验、艺术盛宴等多种形式,各大景区、酒店也同步推出系列优惠,全力迎接广州及八方游客。 本次活动为2025丽水文化旅游推广周的第一站,丽水文旅推介团还将于9月17日赴佛山举办分享交流会,持续扩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影响力。 文|记者 刘星彤 图|主办方提供

    4 min
  4. 7 HR AGO

    于作品中记录人民心声:第五届优秀网络短视频征集活动落幕

    9月15日晚,“热爱和平云迎十五运”——第五届优秀网络短视频征集活动颁奖典礼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举行。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郎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演出行业协会有关领导以及广州市有关区、各网络平台、MCN机构、文艺院团和网络主播出席了颁奖典礼。 短视频作品传递正能量 本届短视频征集活动由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委员会、广州市网络直播行业生态治理基地主办,广州大剧院与广州爆燃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征集活动历时6个月,共收到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件网络短视频作品。 经评委会评审,最终评选出组委会大奖15件、一等奖20件、二等奖22件、三等奖23件、青少年“小红星奖”17件。此外,26人分别获得主播奖、表演奖、编导奖、制作奖及特别奖;有10个机构获得优秀组织奖。 据省演协直播委主任、广州市网络直播生态治理基地负责人徐彬介绍,本届征集活动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传递正能量。作品紧扣“热爱和平云迎十五运”主题,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传递了对和平的珍视与向往,如:沈阳杂技团制作的反映沈阳抗战的短视频作品《先声》;广东省文化艺术行业协会悦读专业委员会、大湾区美育发展协会的《和平之光》;广州粤剧院的《拳力以赴撑全运》以及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的《跑过山海 礼赴全运》等,无不体现了创作者们对和平的深刻理解和对“十五运”的向往。 二是拍摄精湛,艺术水准高。与往届相比,本届征集活动的作品在拍摄水平和艺术水准上均有显著提升,如广州芭蕾舞剧院的《湾区——家园的建设》、南方歌舞团的《黑凤梨》、义乌市婺剧传承中心的《掌声响起》、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酷狗大咖说》以及神起网络集团广州新虹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云端红潮2025》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创作者们的专业素养,也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三是参与广泛,汇聚多方力量。本次活动的参与范围广泛,涵盖了7个国家、国内8个省市、27所大中小学以及3位优秀主播,还有来自社区及网络平台的众多网民。 这种广泛的参与性不仅丰富了短视频的内容与形式,也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了短视频艺术的无限魅力与潜力。 中外艺术家表演精彩纷呈 在颁奖典礼上,中外艺术家们还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李白、张朝夕原创短视频《网络空间竞风流》为颁奖典礼拉开帷幕;美国百老汇璀璨巨星布拉德·里特尔先生特意调整行程,献上了音乐剧《剧院魅影》中的经典主题歌《夜之乐章》;来自中国香港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叶幼琪演唱了粤曲《红荔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南方歌舞团青年歌唱家李泽楷、黄晓婕带来的原创歌曲《为你喝彩,十五运会》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主办方表示,本次征集活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旨在记录人民心声,展现新时代社会各界奋发强国、人民幸福安康的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文|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黄靖殷 图|主办方提供

    4 min
  5. 8 HR AGO

    “数字”睇年会,亮点抢先看!“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澳门年会即将开幕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9月18日至20日,“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2025澳门年会将在澳门举行。 此次年会由中国文联、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指导,广东省文联、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主办。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年会以“共生 共建 共融——新时代湾区文艺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品牌的机制动能、平台功能和孵化效能,持续在建机制、谋项目、树品牌、扩影响上下功夫。 较前三次年会本届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创新性更强,通过一组数字就可以感受2025澳门年会的精彩亮点—— 连续举办四届,构建“1+7”活动矩阵新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是经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文联指导,广东省文联和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及珠三角9市文联共同设立的工作机制。 本次即将开幕的2025澳门年会为第4次会议,共有120多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单位负责人、湾区艺术家、学者等出席活动,共同打造湾区文艺交流合作盛会。 在会议中,多位领导、专家作主旨发言和对话交流,共同探索湾区文艺交流合作新路径,擘画湾区文艺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与往年有所创新的是,本次年会以1场主旨发言和交流对话为核心,辅以7个配套活动,构建“1+7”活动矩阵新模式。 包括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艺术展演及文艺惠民活动、“听见湾区”系列活动、粤港澳青春版粤剧《白门柳》演出、京昆折子戏演出等。 活动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彰显湾区文艺创新创造的磅礴活力和交流交融的强劲动力。 发展3家新成员单位,吸纳6家共建单位 年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将吸纳3家新成员单位与6家粤港澳文艺交流合作共建单位。 新成员单位包括永利文化、广东粤剧院、荣宝斋拍卖有限公司。 新增共建单位涵盖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广州珠江钢琴文化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招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樵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岭南画院、广东中山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 峰会机制成员单位总数将扩展至17家,共建单位将达19家,“朋友圈”越扩越大,辐射力与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文 | 记者 何文涛 图 | 主办方提供

    3 min
  6. 9 HR AGO

    花地 | 陈伟武:曾师忆趣

    文/陈伟武 曾师宪通,号经法。2025年8月19日中午,他打来电话,要我为其《九十忆趣》学术与书法展览写序,我说,写序不敢当,写几句话权当鸣锣开道,却是赏心乐事。 此次展览,既有曾师的学术著作,也有书信、手稿和书法作品,从若干侧面反映了曾师的学术成就和书法造诣。 曾师担任过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创会理事及理事长等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学术活动甚为活跃。 曾师一向重视学术史研究,所书条幅多有语言文字学史珍贵资料,如23号《关于如何“考文释字”》、36号《楚帛书的影片》、57号《续貂》关乎古文字学史;76号述马来西亚槟城为“第二故乡”,可以略知其个人成长史;又如数件作品转录了学术界有关曾师的评价;101号《批注本跋》考述张为纲和李新魁两位先生的关系;105号《与李新魁论学书》论学内容颇为丰富。94号“大跃进,战东莞”,则可视为中山大学校史的宝贵资料。 1959年曾师本科毕业留校,在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担任秘书和容庚先生助手,在书法上也下过一番功夫,就像容、商二老要求研究生做的一样,临写《甲骨文编》《金文编》和《说文》小篆。在19号中曾师自称“六十岁前不写字”,并非全是实情。 曾师后来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钻研学问上,但曾经长期在容、商二老和饶宗颐先生身边工作,浸淫既久,古文字书法造诣日高。尤其是对楚帛书和楚简心摹手追,点画必较,书写起来自是得心应手,形神兼备。桂园张桂光先生曾有过中肯的评价:“曾宪通先生……所书战国文字,浑厚质朴,饶有古意。” 前年,澳门汉字学会在南海西樵山为曾师庆祝米寿而举行学术研讨会,会前,友生吴晓懿君精选精印了一本小册页——《曾宪通书法作品集》,陈永正先生翻阅之后,感叹道:“久未见曾先生书法,没想到已写得这么好。”曾师古文字功力深厚,率性挥毫,作为学者书法,古雅典重又不失理趣,神韵意态更是耐人寻味。 曾师年轻时颇为幽默。幽默感在此次展览中犹如灵光乍现,时见毫端。 86号的《日课》说:“阳台练腿,书房习字,乃天天必修课也。”我说过,曾师哲嗣立纯小时候要完成曾师布置的作业,时光轮回,曾师现在每天都要完成立纯布置的作业。练腿是像少林武僧站桩,另外还要绕着客厅的沙发慢走十五圈,锻炼脚力和耐力。 再如今年6月25日,曾师书一短笺,说:“喜兄如晤:感谢您将二千年前难得的藏品留传给后人享用,功莫大焉,谨志谢忱!经法谨记。”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简牍1155枚,有大量秦律及相关文献,极大地改写了中国上古法制史研究的面貌。墓中还出有类似墓主人生平大事的记录,整理者原称为《编年记》,近年学者改称《牒书》,由之可知墓主人叫做“喜”。曾师与两千多年前的秦人阿喜称兄道弟,自然有趣。 《九十忆趣》中琳琅满目的这些书法作品,文趣、诗趣、联趣、墨趣,实在值得我们慢慢品味。 有诗为证:叠翠康园秋日晴,曾师九秩忒聪明。临摹古籀如蝌蚪,学问之河水正清。 本文系作者为《九十忆趣》曾宪通学术与书法展览所作。该展览将于9月20日在广东财经大学文化艺术中心“正空间”开幕。

    4 min
  7. 21 HR AGO

    单人舞台剧《年龄是一种感觉》在穗上演,探讨“年龄焦虑”议题 | 大湾区艺术节

    9月16日晚,单人舞台剧《年龄是一种感觉》在广东省话剧院·竹丝岗小剧场上演。 该剧由上海贯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青年导演鲁伊莎执导,实力演员孙书悦主演,为湾区观众呈现了一部探讨“年龄焦虑”议题的独特舞台作品。 单人舞台剧《年龄是一种感觉》是由加拿大作家和演员海莉·麦克利自编自演的作品,于2022年在爱丁堡艺穗戏剧节首演。该剧讲述了一位女性从25岁开始,由青年、中年、晚年的故事线而展开的人生12个片段。与众不同的是,在剧场的正式演出中,每一场演出都由现场的观众来决定当日的演出中哪6个故事被呈现在舞台上,以其“永远不会重复第二次”的表演形式,如同打开人生的盲盒。 作为把这部剧本引进国内的人,同时也是该剧的导演鲁伊莎,她在机缘巧合之下读到了剧本并在伦敦观看了原版的演出,被剧本中温柔且有力量的故事和人物所吸引。 剧中主人公的一生都在尝试体验、观察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如何生活。鲁伊莎说,希望这部戏能给观众带来些许启示和鼓励,“因为让我们成长的,有挫折,更有理解与爱”。 孙书悦介绍,这部戏在演出过程中,需要观众即时参与才能达到它的完整性。所以,她每天的演出都是唯一的,且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特殊性使得每一场演出都需要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是非常让人兴奋的地方。”她说:“我想要通过这部剧带给观众一些启示,希望他们能够在角色的身上看到他们自己,得到一种关照,能更多地去爱——无论是自己或是他人。”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精品剧目以及第二届广东黑匣子戏剧周演出剧目,单人舞台剧《年龄是一种感觉》将在广州演出两场。 为何选择引入这部作品?广东省话剧院院长鞠月斌表示,引入该作品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包括:这部作品契合大湾区艺术节“创新与探索”的精神;打破了传统的“你演我看”的被动观赏模式,赋予了观众参与叙事构建的权力。此外,作品内容引发广泛共鸣,“年龄焦虑”是现代人尤其是都市年轻人普遍面临的心理状态,这部剧以温暖、治愈的方式探讨这一议题,极易引发大湾区都市人群的情感共鸣。 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梁钰玲 图 | 演出方提供

    3 min

About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More From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