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羊晚带你燃情北京!

2月,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双奥之城”北京成为世界的焦点。羊城晚报多名特派记者深入现场,带您“听”冰雪运动的魅力和门道,一起为中国健儿加油!

  1. 20/02/2022

    冬奥·我在 | 在“双奥之城”,你对这届冬奥会的感觉如何?TA们这样说…

    文/羊城晚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郝浩宇 柴智 付怡 王莉采访拍摄/羊城晚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郝浩宇 梁喻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陶奕燃 17天前,当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在“鸟巢”国家体育场点燃,北京就此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17天后,北京冬奥会的大幕缓缓落下,全世界顶尖运动员奉献了一场场足够精彩的表演。而对于生活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人们来说,每个人对于冬奥都有不同的感受。 “冰墩墩”成为绝对“顶流” 北京冬奥会不仅成为了全世界顶尖运动员展现自己的舞台,还让一只披着冰雪外壳的可爱熊猫火出了圈。如果问这届冬奥会的“顶流”有哪些,“冰墩墩”肯定是其中之一。从摘金夺银的奥运健儿,到北京街头的市民群众,无一不透露出对这只可爱吉祥物的喜爱。“冰墩墩”的大热不仅展现着北京冬奥会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冰雪运动。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冰墩墩”的形象随处可见,前来和它打卡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因喜欢上了“冰墩墩”关注冰雪运动者。北京市民张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他本对冰雪运动了解甚少,但当看到可爱的“冰墩墩”后,产生了了解冰雪运动的兴趣,也看了不少冬奥会的比赛。“我就是因为‘冰墩墩’对冬奥多了一份感情”。张先生笑着说。 同样是“冰墩墩”忠实拥趸的还有媒体记者。在冬奥会临结束前,北京新闻中心为前来做北京冬奥会外围报道的记者们举办了一场抽奖活动,奖品就包括大火的“冰墩墩”。来自海南三沙卫视的记者曾可欣就是其中一名幸运儿,哪怕是接受采访时,她也抱着“冰墩墩”不撒手。 一个小小的吉祥物,能反映出北京人民对于冬奥会的热情。直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当天,在工美大厦冬奥会特许商店前等待入场的人依旧排着长龙。冬奥特许商品外包装上都有“购买特许商品是对于北京冬奥会的支持”字样,对于“冰墩墩”的渴求就是北京市民对于冬奥最朴素的情感。 冰雪盛会点燃全城热情 2008年,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用自己的热情奉献了一场足以打动全世界的盛会。14年后,当奥运再次回到北京,这里的人们对于奥运的激情依旧未减。 北京日报记者王琪鹏在14年前北京奥运会时就是负责外围报道的记者,在他看来,北京人民对于奥运的热情从未改变。“14年前北京人民对于奥运的热情大家都能感受得到,而如今北京街头的冬奥气氛也是相当浓厚。虽然过去了14年,但大家的激情和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喜爱也没有变”。王琪鹏说。 不仅如此,在冬奥会进行期间,北京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几乎每个雪场、冰场都挤满了参与冰雪运动的市民。 北京市民谭女士说:“在冬奥会开始后明显感觉来滑雪的人多了,大家也是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冬奥会的支持。”北京市民张先生则表示:“从街头巷尾到单位,大家都在谈论和冬奥会相关的比赛和运动员,能很真切地感受到冬奥正在身边发生着。”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全球顶尖运动员的聚会,也是展现中国综合国力和近年来发展的舞台。开幕式的表现精彩纷呈,也让无数国人感到自豪。服务于北京新闻中心的志愿者高志远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生,在学校集体观看开幕式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当时大家在一起看开幕式,真的是非常震撼。我也很高兴能成为冬奥会志愿者,为冬奥会出一份力。”三沙卫视记者曾可欣开幕式时在国家大剧院采访北京市民集中观看开幕式的活动,她说:“当国歌响起全体起立的时候,我有些热泪盈眶,内心真的非常骄傲。” 在北京遇见冬奥的这17天里,运动健儿在这座城市挥洒汗水,冰雪运动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北京冬奥会大幕落下,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依旧步履不停。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郑宗敏

    5 min
  2. 20/02/2022

    花滑双人滑力克三对俄罗斯组合夺金 隋文静/韩聪赛后拥抱落泪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苏荇 昨晚,北京首都体育馆,隋文静/韩聪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滑双人自由滑上重启《忧愁河上的金桥》,最终并肩通往心目中的最高殿堂,为中国代表团揽下第九枚金牌。 从四年前平昌冬奥会的0.43分之差错失金牌,到四年后的0.63分优势登顶,漫长的等待,漫长的煎熬,两人浴火重生。 一日前的短节目竞逐,“葱桶组合”便陷入三对俄罗斯组合的包围圈,最终凭借领先0.16分的优势突围而出,排名第一,所获的84.41分也是他们一周内第二次刷新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不过三对俄罗斯组合紧随其后,双人滑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昨晚决战,隋文静/韩聪与三对俄罗斯组合分在最后一组,压轴登场。三对俄罗斯组合均高水平发挥,尤其两届欧锦赛冠军组合塔拉索娃/莫洛佐夫跳出职业生涯最高分155.00分,总分高达239.25分。这也意味着隋文静/韩聪双人滑得分必须达到154.85分,才能实现超越,容不得出现一丝差错。 在掌声中,隋文静/韩聪踏上冰面,他们带来的是2017年世锦赛夺冠时使用的曲目《忧愁河上的金桥》。在轻柔优雅、庄重古典的音乐声中,隋文静冰蓝色的衣裙在冰面上如蝶般飞舞,韩聪一袭黑衣伴随左右,捻转、抛跳、滑行一气呵成,轻重缓急处理得浑然一体,激昂处荡气回肠。 两人将四年来遭遇的伤痛、相互扶持、共同努力的故事融入曲中,正如歌词所言:“我愿俯身做你的桥梁,为你赴汤蹈火助你渡过难关”。 他们又将家国情怀寄托在曲目中,“在当前这样的时刻,可能有很多人相隔遥远不能见到彼此,希望可以通过我们这个节目带给大家‘桥’的力量。” 他们也如赛前所言,突破自我,贡献了唯一捻转四周的双人滑,达到了艺术和技术的双巅峰。一曲终了,隋文静哭倒在韩聪怀里,只不过这一次是幸福的泪水。 最终分数打出,155.47分,总分239.88分,比第二名的塔拉索娃/莫洛佐夫高出0.63分,继平昌冬奥会获得银牌后,“葱桶组合”实现了长久以来的夙愿,拿到一枚含金量十足的金牌!另一对中国组合彭程/金杨以214.84分排名第五。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郑宗敏

    3 min
  3. 19/02/2022

    好看还好听!花滑“歌单”有啥讲究?冬奥热门款、经典款都有哪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本剑 詹淑真 实习生 敬茵子 花样滑冰被誉为“冰上芭蕾”,它是运动员在音乐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跳跃、旋转等高难度动作以及舞蹈动作的冰上运动项目。花样滑冰的音乐至关重要,它不仅让“冰上芭蕾”的动作立体丰满,也体现着运动员的性情和内心世界。历届冬奥会,都不乏经典的花样滑冰音乐。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的赛场上,金博洋的《卧虎藏龙》、羽生结弦的《天与地》、金杨/彭程的《夜宴》......这些氛围感十足的冰之歌给花样滑冰带来了更多的艺术性与美感。 电影配乐深受运动员喜爱 纵观北京冬奥会的花滑选曲,电影音乐的比重相当大。中国选手金博洋选择了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美国选手贾森·布朗选择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配乐、俄罗斯选手谢梅年科选择电影《1492天堂征服者》配乐,意大利男单达尼埃尔·格拉斯尔选了电影《白乌鸦》和《星际穿越》的配乐等。 花样滑冰集体育与艺术为一体,音乐的选择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节目的主题和风格,体现选手的个性与能力。花滑音乐的经典结构是“快-慢-快”三段式。运动员以几个精彩的跳跃动作开场,接着是相对抒情的音乐,最后进入高潮,在短时间内展现技巧、力量与美。 本届冬奥会花滑赛场,金博洋选用的《卧虎藏龙》就体现了这样的规律。“夜斗”音乐主题充满紧张感,与他高难度的“勾手四周加后外点冰三周”十分契合。当音乐来到“永恒的誓约”,大提琴悠扬婉转,金博洋完成后外点冰四周跳。最后,“夜斗”主题再现,他在冰面上展现刀光剑影的锋芒毕露。 金杨和彭程在比赛中的选曲,是张靓颖为电影《夜宴》演唱的主题曲《我用所有报答爱》。彭程身穿缀以苏绣的白裙,与一袭红衫的金杨出色地完成比赛。央视评论员称赞道:“这是极具表演张力的一套自由滑,观众完全沉浸于两位选手所带来的、电影中所表达的爱恨情仇,他们的表演有一种史诗感。” 电影配乐有丰富的故事和情感,花滑选手可以根据音乐,对动作编排、服装设计、形象设计等进行再创造。在音乐的烘托下,选手通过肢体语言,将一个完整的故事传达给观众,让饱满的情感直击人心。 音乐剧和歌剧仍是热门选择 在北京冬奥的花滑选曲上,《卡门》《图兰朵》和《红磨坊》等经典作品仍是热门选择。很多音乐剧和歌剧都有强烈的风格和戏剧性的主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示精彩的故事。 比如俄罗斯奥委会、乌克兰和意大利三支队伍都选择了巴兹·鲁赫曼执导的歌舞电影《红磨坊》配乐。《红磨坊》的音乐中不乏浪漫、挑逗等元素,十分适合双人节目选用。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加拿大运动员特萨·维楚/斯科特·莫伊尔就凭着《红磨坊》中的《El Tango De Roxanne》一举夺冠。 这段音乐前半部分曲风热烈,之后旋律放缓,结合西班牙斗牛舞、佛拉门戈舞,一个层次丰富、述说了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音乐的最后,随着女主人公的离世,宣告“终究要和世间的美好告别”,也代表了特萨·维楚/斯科特·莫伊尔两人与自己的冰舞生涯依依不舍的告别。 韩国选手车俊焕在北京冬奥会的男单自由滑中表演了《图兰朵》的选段。作为花滑经典名曲,《图兰朵》也曾被我们的冬奥会冠军申雪/赵宏博、名将韩聪/隋文静以及韩国花滑奥运冠军金妍儿演绎过。 在解释为何音乐剧和歌剧会成为花样滑冰比赛的热门选择时,好莱坞知名导演巴兹·鲁赫曼曾这样说道,“音乐剧与歌剧是高度情感化的,有着非常高尚的情感,非常适合在花样滑冰上呈现。”与此同时,花样滑冰在编舞中独具匠心,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就能把复杂的人物关系精彩呈现,“能把电影的整个关系压缩成一个三分钟的片段,剪辑得非常好。” 选手亲自参与音乐改编 不少选手为了能够在比赛中完美呈现作品,也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表现与音乐更为契合,会选择参与音乐的改编。日本奥运冠军羽生结弦在本届冬奥会上冲击阿克塞尔4A的比赛配乐《天与地》,就由他本人参与了编曲,注入了自己对这个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情感。 《天与地》讲述的是日本战国时期北陆之雄上杉谦信的成长故事,其配乐雄浑而厚重。据记载,上杉谦信虽生于越后国守护代的尊贵之家,但幼年失母,少年丧父,又被兄长敌视、迫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他一生磊落坦荡,吸引了一批豪杰谋士和他一起打天下,并与当时的一代豪杰武田信玄爆发了日本战国史上最激烈、最悲壮的战争——川中岛合战。 表演之前,不少人认为这应该是“杀气腾腾、锋芒毕露”的节目,但羽生结弦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把这个节目演绎成了刚柔并济的作品。在表演中,他致力于表达人物与作品背后的情感,饱经苦痛后却仍旧坚持原本的自己的那一点柔情。 赛后,羽生结弦阐述了这一节目的理念:“这个节目背景是上杉谦信。我喜欢竞技,喜欢战斗,很享受集中,无法抵抗战斗给我的刺激,但是,战斗也有不能赢的时候,很痛苦的苦恼,我获得胜利的同时就会有别人输掉比赛,这也就是胜利所带来的牺牲。我一边感受着这些,感觉到和上杉谦信的‘战斗’的价值观相呼应的地方。” 羽生结弦一直用“一生悬命”来描述自己对花滑的态度。在过去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他确实在用这样的态度挑战着阿克塞尔4A这个“终极目标”,即便一次次重重地摔在地上,即便膝盖长期肿胀淤青,他依旧不停尝试。正是这样的羽生结弦,才能与这曲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就了赛场上一曲《天与地》的悲壮。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主播 | 武佳恬责编 | 梁劲松

    7 min

About

2月,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双奥之城”北京成为世界的焦点。羊城晚报多名特派记者深入现场,带您“听”冰雪运动的魅力和门道,一起为中国健儿加油!

More From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