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树根科技工业智能生态日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题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活动汇聚院士专家、领军企业、生态伙伴、院校代表等产学研力量,共同聚焦工业智能领域的前沿动态、关键技术与发展机遇。
工业互联网企业如何引领工业智能浪潮
活动现场,树根科技发布全新战略。迈入工业智能时代,树根科技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大脑”和“机器人大脑”,“企业大脑”让制造和管理更加智能,“机器人大脑”让产品更加智慧。
“工业互联正在快速向工业智能快速演进,工业智能的崛起和爆发离不开工业互联打下的良好数据基础,所以工业互联始终是工业智能核心的底座。”树根科技副董事长杜锦程表示,树根科技基于海量的数据资产构建了“企业大脑”与“机器人大脑”,推动企业组织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通过移动大模型、作业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突破传统机器人智能化面临的数据采集难、算力成本高、算法模型难等瓶颈,实现泛化性突破,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创新速度,让智能惠及各行各业。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谭建荣认为,工业大模型具有十大发展趋势,分别为工业模型参数增长快速化、工业多领域大模型通用化、工业模型能力的端侧化、工业大模型平台的发展开源化等,为工业智能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指引。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务委员、智能算法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世光探讨了视觉智能技术的未来升级路径。他认为传统的计算机视觉还是停留在表观语义的识别和理解,而反观人类,70%以上的信息也是通过视觉获取,但通过视觉观察和推理,能得到客观世界的物理属性和规律。“为了实现知行合一,计算机视觉需要实现从‘知书’和‘表观’到‘达理’的跃迁。”
“工业互联网企业一定是未来工业大模型的领军企业,因为他们在工业的机理、工业的算法、工业的机制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积累。”在赛迪研究院工业大模型研究中心所长袁晓庆看来,接下来,工业互联网企业还要在高质量数据集和机器人大脑端侧推理芯片的能力方面发力,同时提供“工业大模型+工业软件+工业装备+工业互联网”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工业领域智能体从设备、产线、工厂到行业的应用落地。
化身“工业医生”实现故障精准定位
当天,树根互联发布两款工业智能最新产品——售后服务Agent和柔性智能焊接生态平台,为工业数智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售后服务Agent深度融合工业知识、多模态生成式AI与全球服务场景,打造智能诊断、专家翻译与智能检索三大核心引擎,可精准跨越语言、技能与数据三大鸿沟。
智能诊断引擎具备多角色、多模态和长对话推理能力,可像“工业医生”一样实现故障精准定位与维修指导;专家翻译引擎支持技术文档秒级翻译,术语准确率超98%,显著降低跨国沟通误差;智能检索引擎实现10万份文档1秒内精准定位,支持图纸、视频、工单等全域跨模态检索。目前,该产品已助力三一集团海外实现故障诊断时长缩短50%、维修效率提升30%,有效减少客户非计划停机损失1亿元。
智能焊接平台旨在破解高端焊接领域长期被国外封闭系统“卡脖子”的困局,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柔性化、智能化转型。该平台以“AI+数据+生态”为核心,构建柔性智能算法与开源开放接口两大支柱,实现焊接工艺的自适应、自学习和持续进化,支持设备接入与数据自由利用,真正实现“无需被绑定,只需被赋能”。
平台深度融合工业知识、AI技术与真实场景数据,依托树根科技与三一制造场景的深度打磨,形成系统性技术壁垒。它实现了从项目定制到标准化产品的跨越,可帮助企业将产线切换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超15%,生产成本降低最高达15%,显著增强企业柔性生产与市场响应能力。
活动现场,工业智能生态建立启动仪式同步举行。树根科技携手三一集团、应流集团、凌玮科技、健力宝等企业、生态伙伴、高等院校共15位代表共同上台,以开放协同的姿态,共建共创工业智能生态体系。
文 | 记者 黄婷 实习生 列绮童
图 |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