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episodes

《是个人物》,人物杂志旗下播客栏目。从文字到声音,记录这个时代值得记录的人。

是个人‪物‬ 人物杂志

    • Society & Culture

《是个人物》,人物杂志旗下播客栏目。从文字到声音,记录这个时代值得记录的人。

    一位话剧导演,寻找女物理学家「人生的背面」|群星闪耀时02

    一位话剧导演,寻找女物理学家「人生的背面」|群星闪耀时02

    「世人的眼光或许分男女,微小的原子和核子却不会。」这是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的一句话,也是话剧《春逝》中频繁出圈的一句台词。话剧《春逝》是由话剧九人出品的话剧,讲述了物理双姝顾静薇和瞿健雄(原型为顾静徽和吴健雄)在研究道路上相互理解与扶持的故事。女性科研长路漫漫,相逢尤为珍贵。而时光流转,她们当初所面临的困境,也依旧影响着现在的女性们。
    作为「少数」、面对「成见」,该如何前行?力量又从何处而来?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创立20周年之际,奖项联合主办方欧莱雅中国与播客《是个人物》之「是个女人」栏目联合策划了专题节目,称之为「群星闪耀时」,这是一个关于女科学家的系列节目。
    在这个系列第二期中,主持人张越,话剧《春逝》编剧、导演朱虹璇和《人物》作者李斐然,一起聊了聊话剧《春逝》的创作历程与被遗忘的女性故事,谈谈遇见的曲折与慰藉,共同分享了自己从女科学家故事中汲取力量的经历,以及通过创作和表达传递这份力量的过程,一同探索女性职业选择更多的可能性。
    一家化妆品公司为什么会关注女性科研工作者?其实欧莱雅本身和科学就有着不解之缘,欧莱雅的创始人欧仁舒莱尔就是一名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无公害的染膏,自此关注科学,赋能女性自然就烙印在了公司的基因中。为了让更多女性在科研领域的贡献被世界看到,支持改善女科技工作者的发展环境,1998年,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发起了「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项目,设立了「世界杰出女科 学家奖」。2004年,这一项目被引入中国,设立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唯一一个面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国家级奖项,截止今年19届已经表彰了超过200名中国女科学家。今年,欧莱雅也将目光投向了每—位心里闪烁科学微光的中学生们,发起了「科技女生赋能计划」,携手女科学家启迪科技女生,让科学精神「一代耀一代。」
    【时间轴】
    03:17 以两位女性科学家为原型的话剧《春逝》,讲了什么故事?05:31 为什么座无虚席的观众席里哭声四起?07:31 「人生的背面」让观众找到共鸣15:24 溯源话剧《春逝》,原型吴健雄女士的成长之路——参与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研发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28:20 当行业中只有一种样本,职场女性不得不塑造「演技」36:12 为什么顾静徽的影响在吴健雄的传记中消失了?41:10「我们希望呈现给观众的是:在比较难走的路上,女性是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42:00 隐没在大家背后的妻子常常功不可没50:04《春逝》海报中的旗袍与分光仪:「纤纤女流,不乏青云之志」54:35 在困境中,我们如何把自己变成力量?——斐然:靠着自己热爱的事业,捱过了烧伤的痛和家庭的困境59:15 原来严苛的物理学家也喜欢写剧本01:03:37辞职做戏剧的朱虹璇:理想和同伴有巨大力量01:17:01 女性很多时候需要生存确认,质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环境01:12:29「妹妹们在战斗,姐姐也要站起来」01:25:39 构筑「民国知识分子宇宙」有何意义01:29:26 「时间的尺度是相对的」——如何理解女性的历史

    • 1 hr 34 min
    我们读过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书|《人物》作者聊天局

    我们读过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书|《人物》作者聊天局

    世界读书日就要到了,阅读对于写稿为生的《人物》作者来说,早已是一种渗进日常的行为,这一次,几位人物作者聚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开心的下午,轻松坦诚地聊了聊读书这件事。作为创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偶尔伴随着几分纠结——当阅读成为工作需要,边读边判断某书是否「有用」成为常态,边读边划下书中金句并「为我所用」的念头时常冒出。如此一来,我们是否还能抵达读书自由?可以肯定的是,大家对书的爱曾经纯粹:贴满胶带的童书见证过,包着「练习册」书皮的小说也见证过。我们也曾通过旧书卷起的书页、扉页上的签名和布满全书的勾画,触摸过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阅读时光。当聊起买书和借书的故事,我们发现,我们的记忆、情感以及与他人的连接,早已被糅进了每一本我们曾捧读的书里。幸运的是,读那些因写稿而不得不看的书,也会有意外收获。比如,印着忧郁面庞的明星自传,曾带我们探访过采访对象的另外一面;远超现实经验的潜水理论和攀登指南,曾帮我们在想象中抵达了遥远的山河湖海。散落在书中的钥匙,帮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时间轴】01:47 不做采访绝不会看的书籍:「奇怪」的明星自传与潜水理论07:40 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技术类书籍:金缮、足球和占星术10:44 从采访写作到人生课题,哪些书曾滋养我们18:22 从「闲书」中拾取的幽默与震撼25:48 百看不厌的童话和小说见证我们最纯粹的喜爱29:00 再难开口说爱你:这些书陪我们度过「羞耻」的青春期31:53 旧书中藏着童年记忆、亲友情谊和父母爱情46:55 晦涩难懂的外国名著,原来我们都记不住角色姓名48:38 写稿前的目的性阅读:一目十行的痛苦与享受59:41 创作者的礼物和诅咒:阅读的爽感为何在逐渐消失01:04:11 从《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离婚》到《关于女儿》,我们最近在读什么01:10:06 理解哀伤经历者、照护者和孩子们:这些书籍实在且实用【本期播客提到的书籍】《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活在枪口上:反堕胎恐怖主义不为人知的故事》,大卫·科恩&克里斯滕·康南
    The Secret Piano: From Mao's Labor Camps to Bach's Goldberg Variations,朱晓玫《健身,就能改变人生:刘畊宏的 27 年精炼秘籍》,刘畊宏《我的九条命: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张兰《9314男人与男孩》,言承旭《不一样》,萧敬腾《格调》,保罗·福塞尔《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山者的圣经》,乔恩•克拉考尔《俗女养成记》,江鹅《人行道王国》,米切尔·邓奈尔《编辑部的故事精彩对白欣赏》,王朔 / 冯小刚 等《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盖伊·特立斯《御巣鷹山と生きる 》美谷岛邦子《那不勒斯四部曲》(丛书),埃莱娜·费兰特《迷妹》,Elsa&Monique《在细雨中呼喊》,余华《看见与看不见的女人,你没看懂的后宫甄嬛传》,罗霖《东霓》,笛安《西决》,笛安《一帘幽梦》,琼瑶《梅花烙》,琼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枝裕和《米格尔街》,V.S.奈保尔《离婚》,老舍《关于女儿》,金惠珍《哀伤疗愈》,刘新宪《不情愿的照护》,匿名《女孩们的地下战争》,蕾切尔·西蒙斯《秀场后台》,孟静

    • 1 hr 16 min
    在一个电话亭,400位女性录下了她们的人生

    在一个电话亭,400位女性录下了她们的人生

    三月的一个周末,《人物》在北京隆福寺主办了一场「春醒·女性友好市集」,和超过5000位朋友在这个春天相见。在这场活动中,我们推出了「共创播客」活动,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春日电话亭」,录制对本次市集的感受、想对身边女性说的话或是对未来的期待...总之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个小小空间里打开自己,畅所欲言。在将近400条录音里,我们听见了许多强烈的爱意、蓬勃的生命力以及满满的坚定与期待。大家走进电话亭,拿起话筒,得到了倾诉的力量,而我们从听筒中也得到了勇敢与期许的力量。希望将现场的这份鲜活分享给正在收听播客的你,也欢迎没能来到现场的你们在评论区留下想说的话。在这个苏醒的季节,希望大家都充满力量。我们下次见!
    【时间轴】
    01:51 关于职业选择:没有什么职业是女性不可以做的
    09:28 关于家庭:做了17年「长姐」的我,逐渐与弟弟和自己和解
    12:52 关于母亲:我的妈妈,将「力量」注入我的名字当中
    17:01 关于自我认知:长大之后的我,终于从小名「乖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27:29 关于期待:希望我对自我的表达可以不再「慢半拍」
    47:15关于未来:不是「一定」要奔跑,慢一点也可以
    54:29关于祝愿:「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疯人院,大家尽情地去疯玩吧!」
    55:43 关于自我认同:女孩子们,请勇敢接受别人的夸赞

    • 59 min
    当一个女孩想要成为科学家,会经历什么?

    当一个女孩想要成为科学家,会经历什么?

    一直以来,科学的世界中,男性的身影都更加常见。即便女性在科学史上同样做出过卓越贡献,但似乎除了玛丽·居里,普通人很难再说出一位女科学家的名字。当从小身上就被打上「学不好理科」烙印的普通女孩,立志想要成为科学家,会经历什么?怎样才能有更明朗的前路?
    本期播客,是欧莱雅与播客《是个人物》之「是个女人」栏目联合策划了专题节目,称之为「群星闪耀时」,这将是一个关于女科学家的系列节目。我们想从各个维度来探讨女性与科学的关系。在第一期中,主持人张越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土壤科学的冯晓娟博士、《人物》作者李斐然共同探讨女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与女性在科研领域的处境。
    【时间轴】
    01:21 「群星闪耀时」专题节目06:32 「你是个女记者,真是可惜了」11:19 即使成绩好,「女学霸」从小到大一直被唱衰15:26 放弃公费出国留学机会,因为「去了就当不了科学家了」25:15 姥姥、妈妈、「我」、女儿,一家四代女性的精神传承30:33 成长路上,如何突破性别壁垒?31:56 如何面对曾经不友好的女博士论调?33:09 女性成为科学家的过程当中,需要找到一个 role model——优秀的前辈作为参照系,将给女孩们很多勇气38:12 斐然:作为作者,很希望写出一个女性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41:03  科学不枯燥:Ladies Night,全世界青年女科学家们的聚会49:33 科普有多么重要&晓娟博士科普时间:什么是土壤碳循环?01:05:23 当科研工作遇上结婚生子,怎么办?01:09:53 挺到今天这一步,我要感谢二十几岁时没有找到依靠的自己01:13:27 科学领域决策者会议中出现的女性:一个是服务员,一个是速记员01:15:34 女性意识的增强,也许遮蔽了一些更深的问题01:18:15「女人何苦为难自己」:警惕允许女性有退路的习俗和传统01:21:48 女性在统领大科学项目中,独有春风化雨般的包容力01:24:56 女性在科研领域到底有什么优势和劣势?01:26:33 你要敢于成为中心,成为焦点01:48:39 前面的人多走一步,下一代的人就可以走得更远

    • 1 hr 50 min
    长姐的命运,嵌在人生的细节里

    长姐的命运,嵌在人生的细节里

    去年秋天,人物的「一封信」栏目发起了主题为「长姐的烦恼」 的征集。何为「长姐」?就像编辑槐杨在回信中所说,「姐」是性别的部分,而「长」这件事对应着它的沉重。168封来信和编辑部的回信里,长姐的经历各有不同,但大家相同的境遇却激起了不少共鸣,困惑、委屈、释怀和真诚的爱都在字句里交集。
    信件的篇幅有限,本期「是个女人」栏目,主持人张越与三位性格迥异的长姐一道,以新角色的生活体验,以自我和解的心路历程,讨论自小的疑惑和人生选择,打开那些压缩的角落,分享几种归置和重建自己的方式。我们不为困境作辩,但希望能在反复的辨认中,找到「长姐」前进的力量。
    时间轴
    03:45 「长」和「姐」,俩字意味着俩事儿
    05:08 「流浪」的长姐决定「发疯」,「再也不想委屈自己」
    12:49 自动成为弟弟的第一责任人,「幸灾乐祸」反而挨打
    23:02 一碗水端不平,伤害会在关系中传递
    26:03 主体性很强的非典型长姐:缘分值得珍惜,但请少反思自己
    33:49 长大后明白:重男轻女的环境下,弟弟也是无辜的
    37:57 隐藏在「你不比男孩差」中的性别观念
    41:43农家女公益几十年后的回响:是他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49:00 从琵琶首席到商务高层:「长姐造就了我的性格」
    ——一旦成为长姐,体内「小宇宙」会被激发出来
    56:09 当一个女孩没有退路,凭「想要获得自己人生的冲动」能走多远?
    01:09:05 重建与妹妹的关系:共同经历家庭的伤害后,辨析并拒绝那些遗留的错误方式
    01:20:51「想开了」不代表没有情绪,打钱时有报复性的快感
    01:25:21 成为母亲之后懂得那一份无奈:偏爱有时是分身乏力下的选择
    01:30:07 接纳「长姐」:让我们用适当的分寸感彼此陪伴

    • 1 hr 35 min
    中年人还能更爱吗?

    中年人还能更爱吗?

    不久前,《再见爱人3》播出,傅首尔和老刘的关系引起了诸多讨论。《人物》的「一封信」栏目也发起了关于「中年人能否更爱」的征集,许多读者写信来,分享他们关于爱的思考。 
    看起来,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爱情仍然是人类绕不开的谜题。《人物》的编辑们大多已经步入中年,这一次,三位编辑聚在一起,就「中年人还能更爱吗」,聊了聊他们的观点和体验。有人觉得中年人处于压力最大的阶段,对于爱情中许多琐碎的分歧、深刻的黑暗,只能选择「搁置」,也有人在最初的激情消退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手足无措,但再度出发,用更多的体恤之心去看见伴侣、经营关系。
    到底中年人还能更爱吗,可能仍然没有答案。但在思索与回答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关系中的对方与自我都有了更多体悟,当爱被一层层打开,我们看到了人与关系中的诸多秘密。
    时间轴
    01:37 编辑部真心话:我们为什么笃定地能/不能更爱
    06:21 「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并不是互相深情地望着对方,而是共同凝视同一件事情」
    10:55「强势」职场女性所面对的:家庭平衡柱坍塌之后
    14:18 《职场妈妈不下班》:下班后的家务琐事谁来做?家庭是一段权力关系
    23:01「共同凝视」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达成这种状态?
    27:23 激情褪去之后,靠什么维系关系?
    30:45 幸福不是一步能抵达的,良性的婚姻关系始终处于正在生长的状态
    36:52 每个人都有很多形容词,关键在于能否认同对方
    41:03 怎么道歉才有可能奏效?一份私人「道歉法」大公开
    51:41 论婚姻关系中的动态平衡:两个人一定要同频、势均力敌吗?
    01:01:27 《再见爱人3》适合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人一起看,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01:04:52 婚姻中谁痛苦谁改变?更多时候是女性在不断妥协
    01:07:27 中年人更爱,对很多女性来说是奢侈的
    01:11:55 当生活的重心开始倾斜,将问题搁置成为一种状态
    01:16:59 无论在婚姻内外,保持一个完整的自我最重要

    • 1 hr 19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Conversations
ABC listen
Mamamia Out Loud
Mamamia Podcasts
No Filter
Mamamia Podcasts
What It Was Like
Superreal
Life Uncut
Brittany Hockley and Laura Byrne
Shameless
Shameless Media

You Might Also Like

读库立体声
读库
Talk三联
三联中读
没理想编辑部
看理想新媒体部
声东击西
ETW Studio
忽左忽右
JustPod
问题青年
问题青年Wonder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