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小天地——梁醒生人物画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76幅作品,以“童蒙之态”“旧雨新知”“主题叙事”和“浮生世相”四个单元,集中呈现了梁醒生最近五年的艺术创作成果。
“小天地”取自于梁醒生近年创作的一幅儿童主题的绘画作品。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策展人赖志强认为,“小天地”不仅体现了梁醒生的艺术趣味,也反映了其希望通过艺术创作实现由小我而成大我的艺术观。
梁醒生长期耕耘于中国画人物画科,其作品7次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展,其中《玫红色的回忆》入选2024年第14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玫红色的回忆》用笔墨刻画了一群躲在幕后的少年,他们蹲下或站立,揭开幕布,透过缝隙向里探望。红色幕布的另一头引发观众遐想,观众也和这些少年一道好奇着舞台发生的一切。
近年来,梁醒生创作了一批以孩童为主题的人物画。从自己的孩子开始,延伸到日常生活所见各式儿童的生活状态,这些人类生命初期未被规训的感人样态被细致地观察、描摹与定格。
在梁醒生的画作中,有相当一批作品是描绘师友及个人肖像的。这些作品以现场写生的头像居多,也有群像。梁醒生很早就展现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敏感性,建筑工人、历史名人、地方历史故事等也成为其笔下的题材。通过他的人物画,能够感知当代社会生活的片影与众生百相。
梁醒生系统深入地研究与传承了岭南中国画艺术,并将人物画科的继承与当代转化作为长期的探索研究方向。他的人物画创作,建立在积极借鉴自关山月以来形成的艺术传统之上,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科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面貌。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胡斌指出,梁醒生始终执着于对描绘对象的深刻捕捉,笔墨和色彩也愈加丰富,其对物象的把握早已超越外形的描摹,注重内在意趣与神态气质的体悟。因而作品中偶尔可见的形与色之间的错落参差,反而成就了意态上的融洽与妥帖,甚至有时呈现出一种近乎漫画式的生动情趣。“正是这种对形态与神韵的独到体察,使他的艺术实践突破了我们所习见的所谓学院派的藩篱。”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樊林认为,梁醒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仅是面对国画如何在当代转化的问题,更包含对水墨本身的理解和对当代生活的判断。
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承办,将持续至9月14日。
文|记者 李娇娇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