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花地 | 陈伟武:曾师忆趣

文/陈伟武

曾师宪通,号经法。2025年8月19日中午,他打来电话,要我为其《九十忆趣》学术与书法展览写序,我说,写序不敢当,写几句话权当鸣锣开道,却是赏心乐事。

此次展览,既有曾师的学术著作,也有书信、手稿和书法作品,从若干侧面反映了曾师的学术成就和书法造诣。

曾师担任过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创会理事及理事长等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学术活动甚为活跃。

曾师一向重视学术史研究,所书条幅多有语言文字学史珍贵资料,如23号《关于如何“考文释字”》、36号《楚帛书的影片》、57号《续貂》关乎古文字学史;76号述马来西亚槟城为“第二故乡”,可以略知其个人成长史;又如数件作品转录了学术界有关曾师的评价;101号《批注本跋》考述张为纲和李新魁两位先生的关系;105号《与李新魁论学书》论学内容颇为丰富。94号“大跃进,战东莞”,则可视为中山大学校史的宝贵资料。

1959年曾师本科毕业留校,在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担任秘书和容庚先生助手,在书法上也下过一番功夫,就像容、商二老要求研究生做的一样,临写《甲骨文编》《金文编》和《说文》小篆。在19号中曾师自称“六十岁前不写字”,并非全是实情。

曾师后来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钻研学问上,但曾经长期在容、商二老和饶宗颐先生身边工作,浸淫既久,古文字书法造诣日高。尤其是对楚帛书和楚简心摹手追,点画必较,书写起来自是得心应手,形神兼备。桂园张桂光先生曾有过中肯的评价:“曾宪通先生……所书战国文字,浑厚质朴,饶有古意。”

前年,澳门汉字学会在南海西樵山为曾师庆祝米寿而举行学术研讨会,会前,友生吴晓懿君精选精印了一本小册页——《曾宪通书法作品集》,陈永正先生翻阅之后,感叹道:“久未见曾先生书法,没想到已写得这么好。”曾师古文字功力深厚,率性挥毫,作为学者书法,古雅典重又不失理趣,神韵意态更是耐人寻味。

曾师年轻时颇为幽默。幽默感在此次展览中犹如灵光乍现,时见毫端。

86号的《日课》说:“阳台练腿,书房习字,乃天天必修课也。”我说过,曾师哲嗣立纯小时候要完成曾师布置的作业,时光轮回,曾师现在每天都要完成立纯布置的作业。练腿是像少林武僧站桩,另外还要绕着客厅的沙发慢走十五圈,锻炼脚力和耐力。

再如今年6月25日,曾师书一短笺,说:“喜兄如晤:感谢您将二千年前难得的藏品留传给后人享用,功莫大焉,谨志谢忱!经法谨记。”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简牍1155枚,有大量秦律及相关文献,极大地改写了中国上古法制史研究的面貌。墓中还出有类似墓主人生平大事的记录,整理者原称为《编年记》,近年学者改称《牒书》,由之可知墓主人叫做“喜”。曾师与两千多年前的秦人阿喜称兄道弟,自然有趣。

《九十忆趣》中琳琅满目的这些书法作品,文趣、诗趣、联趣、墨趣,实在值得我们慢慢品味。

有诗为证:叠翠康园秋日晴,曾师九秩忒聪明。临摹古籀如蝌蚪,学问之河水正清。

本文系作者为《九十忆趣》曾宪通学术与书法展览所作。该展览将于9月20日在广东财经大学文化艺术中心“正空间”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