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反射

刘绍禹

「镜面反射」(Specular)是一档谈话节目,邀请不同的人讲述行业、生活、过往,让观点反射回弹。 人类交谈是两面镜子互相照镜子,观点像光线,虽无法触摸却近乎实体,我们通过对话看见一切。 「镜面反射」与国内中坚青年创作者有密切合作,以线上播客与线下讲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观众、读者和青年作者以当代最便捷的方式达成连线。 当我们彼此是对方的镜子,诉说是为了更好地聆听。 "Specular" is a talk show hosted by film critic Liu Shaoyu, which invites different people to talk about their industries, lives, and past experiences, allowing viewpoints to bounce back and forth like reflections. Human conversation is like two mirrors reflecting each other, with viewpoints serving as rays of light that, though intangible, are nearly solid, and through dialogue, we see everything. "Specular" has close cooperation with backbone young creators in China, using a combination of online podcasts and offline lectures/seminars methods to facilitate connections between audiences, readers, and young authors in the most convenient way contemporary society allows. When we are mirrors to each other, we speak in order to better listen.

  1. Vol.24 陆源×安殿荣×李潇潇×刘绍禹:燃丧的狂作家写出宇宙奇观级别的窝囊废

    1D AGO

    Vol.24 陆源×安殿荣×李潇潇×刘绍禹:燃丧的狂作家写出宇宙奇观级别的窝囊废

    作家陆源今年出版了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瀛波志》,五月底我在南京出差,夜里刚走到夫子庙前,陆源发来微信,我们决定录制这期播客。当晚望着头上的星空和面前的夫子庙,我向孔夫子发誓一定要做好这期节目,以匹配《瀛波志》已抵达的浩瀚与曾穿越的知识广度。 陆源找到两位了解他创作的好朋友,资深编辑安殿荣与作家李潇潇,九月初的秋夜,我们四个人连线在线上录制了这期节目,痛快地聊陆源新长篇小说《瀛波志》。从书的结构到读者反馈,大家分享了对这部作品的不同解读和感受。陆源讲述了非线性叙事的读者接受度问题,现实经验与创作的关系,“欣快”是怎样一种创作激情等话题。安殿荣和李潇潇分析了书中复杂的思想体系与叙事手法,试着找到解锁《瀛波志》的钥匙。 《瀛波志》像黑格尔所说的,在规定自身时,将自己规定为不被规定的东西。这本小说跨学科、跨时空,里面的知识内容、人间趣味如天上星星纷繁众多却被像造物一样设计逻辑与秩序,一部包揽万物的历史图,机械图,狂想曲,狂作家眼中的现实与脑中的记忆,册页上记载的人类全部知识的微缩沙盘。 陆源:作家,1980年生于广西南宁,现居北京。著有长篇小说《祖先的爱情》《瀛波志》和中短篇小说集《南荒有沛竹》等,译有中短篇小说集《苹果木桌子及其他简记》和长篇小说《骗子的化装表演》等。 安殿荣:80后,文学编辑。 李潇潇:青年作家,评论家。著有小说集《现代生活手账》、《我是一条80后的狗》等。 刘绍禹:播客「镜面反射」主播 时间轴: 00:00:50 在南京夫子庙定下的约 00:02:49 从“新东西”变成“老朋友”,这三个月从没离开手边的书衣和书的组合 00:04:29 这本书面世后,来自读者的反馈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艰困 00:10:40 写作有一种近乎狂妄的发心,就是将不同门类的学科结合在一起 00:12:30 读这样一本长篇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繁难的感觉 00:13:59 小说的叙事是围绕着思想体系来的。很少有人察觉我们的生活笼罩着神话的重重阴影 00:27:13 多种文体综合的小说,出这样一本书,就像一口气出了五本书 00:29:37 理解庞大的世界,需要既精确又具体,要是整合的创世的,精神力集中的 00:34:07 文学魔法是从无数角度去描述。既感性又理性,只有文学能做到 00:44:00 文学需以凡人为组建。写完如此瑰丽华丽细密缜密的大书后的感受 00:49:25 写作达到极致体验后,下山有一种氧过剩的感觉 00:55:50 燃丧和郁勃。文学的秘宝是动态叠变。狂作家原来是工作狂的狂 00:59:00 和人的脑袋过不去的狂作家,写了无头、方头、大头 01:01:32 一部后现代北京南郊启示录。在现实中刻意去获取写作经验是苍白的 01:09:45 无意识去经历的体验才是真正的生命体验,才是身世感的东西 01:12:44 文学就是你本身,就是你整个人生过程,需要深刻的直觉 01:19:30 只有在这一刻才写出《瀛波志》,而不是上一刻或者下一刻 01:21:21 现在的生活里,生僻是非常珍贵的。书里的生僻字连deepseek都答不出来 01:29:50 人的审美是无限上升的,对一个东西进行审美时就会对它们无限分类和排序、制定层级 01:32:50 识读出半个甲骨文的诗人。多国核对更新字库 01:36:00 宇宙奇观级别的窝囊废。生僻字是隐藏在手机里永远也不启用的内容 01:39:10 兴趣让不相干的各类人走到一起,兴趣又让人谢绝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人连接 01:48:40 文学赐予文学家的权力是让人物安顿在文本里,宣布它是合理和真实的,比贫乏的现实更真实 01:56:28 要你命三千,身上有几百把刀,一把锋利的都没有 02:00:03 喜欢举重若轻的东西,是自己天生性情使然,也是被文学唤醒的 02:03:58 陆源的小说和译作。阅读陆源的路径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瀛波志》陆源 唐诗人 李松睿 《零的编年史》霍香结 《诺兰变奏曲》汤姆·肖恩 《记忆碎片》 《黑暗骑士》 《盗梦空间》 《祖先的爱情》 《范湖湖的奇幻夏天》 《魔戒》 《美国队长4》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罗杰·加洛蒂 普鲁斯特 王羲之 《敦刻尔克》 博尔赫斯 赵兰振 海德格尔 《昨晚,妈妈打来电话》 《国产凌凌漆》 《审判》《城堡》卡夫卡 《肉桂色铺子及其他故事》布鲁诺·舒尔茨 《骗子的化装表演》《阳台故事集》赫尔曼·麦尔维尔 《童年兽》 《南荒有沛竹》 本期音乐: Godzilla-Eminem feat. Juice WRLD 题图:刘彦湖作品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视觉设计,声音剪辑:刘绍禹

    2h 19m
  2. AUG 29

    Vol.23 阮夕清×朱学东×刘绍禹:被意义卡住的生活,被写作打开的人生

    结束了闷热的夏天,在舒爽的季节打开一本像这个秋日一样既松弛又充满五彩斑斓的小说。来自江苏无锡的七零后作家阮夕清今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集《燕子呢喃,白鹤鸣叫》,他带着这部作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行走了很多城市与读者见面,结束了上海书展的几场活动后,阮夕清来到北京,和媒体人朱学东老师在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做了一场线下沙龙,本期播客就是这次在单向空间活动的现场录音。 这本《燕子呢喃,白鹤鸣叫》书写了大量九十年代集体工厂将颓未颓时,卡在那个时空里的普通人。近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普通人已经是退休的、不会上网的老年人,典型的“上一辈”。当我们想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时,最后总会说:“算了,那一代人不都是那样吗。”他们是被放弃探究的一代人。 阮夕清在这本小说集里的写作正是用鲜活的人物群像,为那代普通人记录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朱学东老师用他媒体人的经验,为读者讲解文学在社会和历史中的作用。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02:21 给这本书做活动的路上,在读者那里面对面遇到的故事 00:08:38 读者让作家给自己死去的朋友签名,你在天堂还好吗 00:12:37 上班的路上,在走了无数年的路上看到地上有一个完整的番茄 00:15:23 书籍作为纸制品,人们会把自己的心情寄托在上面 00:17:34 我们都是生活的幸存者,不能因为生活卡住我们就放弃寻找意义 00:28:40 在普通话写作中,通过“关亡人”写出的方言写作部分 00:39:38 小说时空背景是马上颓废却还未颓废的工厂。磁铁从河里吸起的铁皮人 00:50:05 记录和表达是一种责任。时代记忆和当时畅销品牌是互为背书的 01:01:00 书写个人记忆。保健品狠掏工薪阶层的腰包,因为普通人对自己的躯体有强烈的担忧 01:07:24 短篇小说非常适合讲普通人在他们微观生活里一两次的相逢和一种处境 01:09:28 哪怕没有任何题材可写,也希望上一辈人生活得好好的 01:16:50 只要真实记录自己的感受,里面必然包含着所处时代的特点 01:19:50 被意义堵住的生活,被写作打开的人生 01:23:50 工友讲述的他和一线女明星谈恋爱的故事 01:30:00 没有堕落是因为每天坚持记流水账。写的过程中一定会反省自己 01:32:45 被堵住是生活,疏通堵住是工作 01:35:20 生活中不能只剩下意义。个体的意义有时是“我是谁”的哲学问题 01:40:35 被血栓堵住的肺部,被大风拯救的生命 01:46:47 将颓未颓的工厂。工人忽然返回的精气神 01:55:00 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焦虑,天无绝人之路 01:59:00 自我与历史的关系,人并不是与历史割裂的生物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 余凯 王苏辛 黄守昙 三三 庞培 郑恩柏 《鲟鱼》邱兵 《被侮辱与损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祝福》鲁迅 《讲苏州话的人》 海子 赵松 王小波 《漫长的季节》 刘欢 《小灵通漫游未来》 福柯 《自然权利与美国想象》凯瑟琳·祖克特 特尔斐神谕 《三叶虫与其他故事》布里斯·D’J·潘凯克 《乡下人的悲歌》J.D.万斯 《阿包》阿包 《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扎十一惹 《在菜场,在人间》陈慧 蔡依林 翁美玲 米沃什 《蒲宁回忆录》 《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理查德·大卫·普列斯特 金庸 柏拉图 莎士比亚 殷子墟 本期音乐: Down By The River-Neil Young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视觉设计,声音剪辑:刘绍禹

    2h 14m
  3. Vol.22 孟小书×阿乙×刘绍禹:写作的出发与回归,生活的平凡与危险

    JUL 17

    Vol.22 孟小书×阿乙×刘绍禹:写作的出发与回归,生活的平凡与危险

    在「镜面反射」的启动之初,我为节目想要对谈的嘉宾略定了两个方向:有趣的生活经历,有益的创作经验。带着这个设想我询问了身边很多朋友和作家编辑,想让他们为我推荐些适合邀请来做节目的创作者。去年很早的时候,作家阿乙听了我的节目定位,毫不犹豫说出一个名字:你可以请孟小书来啊。 忙过了二十来期节目和十来场线下活动,终于和去年就写在计划册里的作家孟小书聊天了。雍和书庭是一家开在地坛公园的东墙外的书店,我早就发现是这一个录制播客的最佳场所,这次托雍和书庭的福,我和孟小书、阿乙的聊天小队就组成了。本期节目是七月份一个雨天里我们在雍和书庭的一次线下节目录制,从孟小书写的小说《猎物》出发,聊了聊离开自己安稳的家,去到经验之外的地方会对写作产生什么影响。 孟小书的小说里写到一名化身为完美先生的骗子,在社交媒体用虚拟身份欺骗一位从事视频节目制作的网红女孩。作家阿乙在写作前的职业是警察,他多部作品中都写到了各种各样的骗子及受骗人的心态,我们就骗子及社会上遇到的新型骗术,聊了很多当今安全生活下可能遇到的危险。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写作,与周遭环境中暗藏的未知,结合起来发生全新的张力。欢迎大家收听这期节目,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古怪、危险,看到生活中的差异、平凡。经验是保护自身的最好手段,交流故事即获取经验。 时间轴: 00:01:22 有趣的生活经验及有帮助的写作经验 00:03:48 出发的困难,世界从越走越大到越走越小 00:07:11 穿州过府,跋山涉水。写作的基因突变,从城镇写作到城市写作 00:13:38 北京的乡村离市区很近,但稍微一走进北京的乡村,常谈论的那些AI就和这里没关系了 00:17:15 假期的后厂村空空荡荡,忙碌的IT产业恍然是一场从未发生的梦 00:19:38 生活在北京,并不代表一定现代化,中关村的衰落迎面贴在脸上 00:24:18 一周建好的过街天桥,一年多也没有通,反应了两种速度 00:28:31 衰落的时候恰恰能感到超常的稳定。从电影院出来像玩密室逃脱00:32:23 朋友消失的两种方式,离开人世,离开北京 00:35:55 曾经假死的店面才是最火的店面。当年被星探相中 00:38:45 为自己搭建安稳的生活后,突然被危险环伺 00:46:56 诈骗呈现工业化,大量试错得出来的最有效率的话术 00:50:35 从前一边谈恋爱一边学谈恋爱,现在连怎么哄对方开心都有话术 00:53:00 退休的人创收能力下降,容易成为骗子狩猎的对象 00:55:05 人为了执行一个话语,而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00:59:05 骗子在网上已经不需要一个真实的肉身,符号化的骗子 01:01:59 在酒店大堂见到的杀猪盘骗子,长得斯斯文文 01:06:30 网上有人发来邮件假装发错了,问是不是Jennifer 01:11:37 人阅读和出发,是为了获得自己经验边界之外的东西 01:20:00 嫁到也门的女孩。特别干净的阿拉伯洗手间 01:29:44 新一代作家对全球化经验的获得和书写 01:34:39 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同时又被更窄的绩效控制 01:38:50 现代社会是单方面互动。在科技改变生活的框架下,尽量找回自然主义 01:46:30 从巴塞罗那出发到北京,变成从三里屯出发到地坛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红与黑》司汤达 贾平凹 陈忠实 苗炜 冯唐 老舍 陈建功 王朔 石一枫 《阳光灿烂的日子》 《绿皮火车》周云蓬 本雅明 钱钟书 《骗子来到南方》 《堂吉诃德》 《花样年华》 《敖鲁古雅》顾桃 《完美的日子》维姆·文德斯 《猎物》孟小书 杜梨 冯小宁 冯小刚 姜文 本期音乐: Bullet With Butterfly Wings-The Smashing Pumpkins 「镜面反射」:节目制作,视觉设计,声音剪辑:刘绍禹

    1h 55m
  4. JUN 17

    Vol.21 顾拜妮×宥予×刘绍禹:有益而精彩的女孩,平凡不等于没有价值

    夏天的南方之旅,我从杭州录完节目后来到上海。在我刚逛到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下面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给我发来信息,问我要不要和青年作家顾拜妮录一期节目。抬头望着九十年代我童年时在小朋友心中象征世界中心的东方明珠塔,我发现这是个美丽的时刻,我当即就答应了和我早就想对谈的顾拜妮做一期节目。 过了几天,我去上海最有名的大光明影院的一号厅看动画片《幽灵公主》,刚看完走出这个千人影厅,顾拜妮发信息告诉我,她找到了作家宥予和她一起聊这期节目。接二连三的神奇时刻陪伴着我的上海之旅,宥予也是这两年我最关注的青年作家,这期的聊天小队组成得太美妙了。 回京后我们在线上录制了这期节目。宥予说他生活的广州来到了雨季。剪完音频后,我听到我们三人快乐的聊天声音背后有隐隐约约的汽车声、市井声和断断续续的雨水洒下的声音,我喜欢这种鲜活的背景声。顾拜妮介绍了她的小说集《乳酸菌女孩》,为我们讲述都市女性的多样生活。我们也从宥予的小说集《证明》出发,探讨了青年换城市后的生活转变。现代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中面临的挑战,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重要性,都是两位作家关注的话题。他们的小说中写到的不同职业的平凡人,既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拼搏,同时也勇敢追求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时间轴: 00:00:30 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约定的这次节目,走出大光明影院立刻组成小队 00:03:48 写十六年小说,做了八年编辑,养了空气凤梨,新书是送给自己的三十岁礼物 00:06:22 每天上午十点出来写作。二零二五年远程办公的受益者 00:09:00 做保险业的女孩,感到自己绝对不适合做这行 00:12:55 当初有一种恐惧感,所有工作都不想做。对职业的斗志被消磨到了谷底 00:20:21 模糊地感受到一种命运的时候,特别需要一个精确的词句来定义它究竟是什么 00:22:29 有益的、微小的乳酸菌女孩。平凡并不等于没有价值 00:25:25 上一代人年轻时要违背父母想让自己成为的人。这代人把自己安放在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里 00:32:00 应该在可以和任何一个陌生人击掌的心态下生活在茫茫人海的城市里 00:37:29 合租产生新型的社会关系跟生活方式 00:42:50 如何从现实中拿到素材细节。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互相能感受到 00:44:35 写作的职责,是写不是非写不可的人的生活。要观察和自己无关的人 00:51:45 写海洋馆的美人鱼表演者,问相关从业者可以获得真实的细节 00:58:55 浪漫是带给你的意象和故事,它是一种情境和效果,需要人的介入浪漫才存在 01:03:29 广州盛大的云和窗外的旧楼,落花时节又逢君,当代人在城市之外没有其他寄托 01:11:15 对人物有悲悯是作家珍贵的特质。发表前的修改 01:25:50 男性作家对女性角色遭遇的尽可能书写 01:31:00 男性半夜可以随意出门,而女性太晚不敢室外跑步的不安全感是男性带来的 01:35:00 各种广告不希望把女性和“力量”联系在一起,但力量是可以属于女性的,尤其是眼界带来的力量 01:42:10 能看到他人情绪的实体化 01:51:08 从故乡这个地区出发,对自己写作的影响 01:58:30 故乡是一生都无法摆脱的东西,它也在未来,会时不时洒一些东西给你 02:01:25 书籍推荐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范维哲 《乳酸菌女孩》顾拜妮 《幽灵公主》宫崎骏 《撞空》《证明》宥予 王家胜 《合租女孩》 《水形物语》 《狂犬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塞里史龙洞》 《任逍遥》贾樟柯 约瑟夫·罗特 《族长的秋天》加西亚·马尔克斯 《文学空间》莫里斯·布朗肖 《献灯使》多和田叶子 《绿光》埃里克·侯麦 本期音乐: The Chains-Fleetwood Mac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视觉设计,声音剪辑:刘绍禹

    2h 12m
  5. Vol.20 丝绒陨×亚述×昆鸟×刘绍禹:在诗中关注普遍命运,用诗意对抗现实空虚

    JUN 5

    Vol.20 丝绒陨×亚述×昆鸟×刘绍禹:在诗中关注普遍命运,用诗意对抗现实空虚

    年初在南昌的陆上书店和“独立书店阅读节”的策划人董晶菁聊过一期节目后,五月份等来了筹备多时的今年的“独立书店阅读节”杭州站。我从北京飞到提前入夏的杭州,经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海蛇推荐,在这届阅读节现场的播客录制间里,以“这样,你就能真实地醒着”为题,和三位诗人丝绒陨、亚述、昆鸟做了一期现场活动,聊诗意在当今藏在哪里,及诗歌和非虚构写作的关系等话题。 三位诗人分享了在忙碌与琐碎的现实经验中,如何捕捉灵感,创作出诗作。讨论中,诗人们反思了现代城市生活的空虚感,以及在这种状态下寻找诗意的挑战,在对谈之后,诗人和现场读者朗读了三本最新诗集——丝绒陨《阿兹海默兽》、亚述《晚安早晨》、昆鸟《乐园》当中的诗篇。本期节目是这场活动的现场录音,欢迎大家收听。 时间轴: 00:01:30 诗隐藏在现实的哪里。聊天中诞生诗的雏形 00:05:00 在激流中有一块石头可以歇个脚 00:06:40 剪掉沉默的诗。上班太久了,补偿性的情绪要出来的时候 00:12:00 在诗歌中出现诅咒式的对抗。明确的见解也可以变成诗意 00:14:12 你哪有你的诗那么聪明。诗总能展现它的辽阔高远 00:18:50 反诗意的东西之一是空虚。地铁形成的甬道 00:22:30 不认为诗歌在公共话题上有优先权 00:25:45 肋骨骨折是最环保的骨折。比原先更多关注自然和阳光 00:31:40 在“镜中书店”当轮值店长的村路奇遇,所有意象像从古代平移过来 00:36:07 路过犬吠的村庄,主客体互换 00:39:00 我是一个宁愿不花钱,也不去勉强挣钱的人 00:44:01 在诗中要关注普遍命运。作品在往极端化走的时候也要在大家的情绪中去发展 00:47:15 非虚构写作中的语言俗套完全笼罩互联网内容 00:58:08 “巧合诗丛”收录三位诗人的新作 01:06:25 进入了一个好的创作状态。当你决定把自己毁灭时所产生的东西 01:10:00 诗人朗读环节 01:23:28 读者朗读环节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江涛(阿克梅书店) 约翰·凯奇 荷尔德林 “译文纪实” 《阿兹海默兽》丝绒陨 《晚安早晨》亚述 《乐园》昆鸟 《年轻人,请忍受一下》丝绒陨 《球体之诗》 《早晨已经不多了》 《航船》 《两座房子》 《偷火车》 《回忆赋格》 《我的灵魂是一座迷宫般的房子》 本期音乐: People of the sun-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刘绍禹 海报设计:独立书店阅读节

    1h 36m
  6. Vol.19 郑恩柏×刘绍禹:在书店写作,过单向人生

    MAY 7

    Vol.19 郑恩柏×刘绍禹:在书店写作,过单向人生

    从去年入冬开始,我每天都去家附近的酒店大堂看书和工作,变成了雷打不动的生活规律。觉得在公共空间写东西可以不至于偷懒,要的就是他人的目光和不如家里舒服的椅子,让自己在至少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打起精神以完成当天的工作效率。我听说在北大元培学院毕业的青年作家郑恩柏有一本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整体就是在杭州的单向空间写的,想听听他每天出门写作的故事和写作经验。 我们约在北京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做了一场郑恩柏这本新书《蛮与痴》分享活动,在单向空间写完的书,也在单向空间聊它的生成过程。 郑恩柏每天规律劳动阅读写作的结果就是这本长篇小说《蛮与痴》,我每天看书记笔记的结果就是能和恩柏这样的好作者聊文学与生活。人生果然是单向的,不畏寸进,日复一日,日常写字,然后隔一大段就交流交流日常写字这件事,再在文章里把人类的交流这件事写进去。如此自然的循环,自己每天强制自己按规律劳作也是不辛苦的。漫长能一定程度消耗掉艰巨,日常化能减轻自我监督带来的负累,自己每天给自己一些责任,写作和阅读最终是解决生活意义的困扰。每天早上拉开窗帘就去接着走那唯一的路,这不也挺好。 恩柏在这场活动也聊到了他对方言写作的理解、高考状元身份对写作的困扰、青年如何处理自己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等话题,欢迎大家收听。 时间轴: 00:02:43 二分之一的方言小说,文理科的分类不合理 00:05:29 在单向空间杭州店写完的小说,在书店写作需要生活成本 00:12:10 在签订出版合同之前开始的写作,被刊物约稿打断的创作 00:17:40 把写一个长篇小说当成是自己的毕业论文 00:23:01 整本小说是在解构情节而不是建立情节 00:29:00 对常见俗套情节产生尴尬的感觉。本书写到的人物的介绍 00:47:09 能将情绪感知扩大化。类似演员方法派表演的写作手法 00:53:44 代词“伊”成为激发反应的开关,语言认知的哲学 01:03:03 忧伤是当今共通的情绪。写作时有机会变得很自私 01:18:00 不上幼儿园。有人让自己做某件事,就不做 01:22:05 在写字楼和老板面对面假装忙是对人生巨大的消耗 01:29:00 读者提问环节 01:34:15 高考不是分数比赛,而是在一个具体的人生阶段迎接别人向自己投来的为难 01:42:06 通过读者反馈验证方言段落写得行不行,对方言的感受不可能得到共识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黄建树 《穹顶之下》斯蒂芬·金 《我的左脚》 丹尼尔·戴-刘易斯 鲁迅 加缪 《八百万种死法》 《布洛克小说写作手册》劳伦斯·布洛克 《野棕榈》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詹姆斯·乔伊斯 颜歌 周恺 《神宫桥下》 本期音乐: There There-Radiohead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2h 5m
  7. Vol.18 胡彬彬×邓安庆×刘绍禹:买房后,再出门远行,生活与经验各自重要

    MAY 2

    Vol.18 胡彬彬×邓安庆×刘绍禹:买房后,再出门远行,生活与经验各自重要

    新年前后我去南方过了二十天,在北京租的房子也就闲置了二十天。为何按月支付着不便宜的房租,还必须在一年的某段时间里甩开这个房间行走在外?在本期节目中,我找到了两位“家也重要,旅行更重要”的朋友,女性访谈节目「光和盐」主持人胡彬彬,和作家邓安庆,连线邓安庆在苏州的家,聊聊他们的旅行与写作生活。 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出门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这个热循环已经分别给我们三个人提供了目前的人生模式。胡彬彬和邓安庆本着他们“生活和写作都必须真实”的准则,用具体细节和直观可感的描述为我们细究这个准则的必要。我们都是以观察、采写他人的生活为职业的人,日子久了,自己的职业经历也成为真实的好故事。 两位好友分享了买房、通勤、择业等实际问题,也讨论了西方理论术语与传递真实触感之间的关系,我们也聊到个人成长、女性主义、霸凌、图书行业等话题。生活和创作一样,我们在当中享受的乐趣绝对包括迎接挑战。追寻梦想的决心与漫漶无边的生活现实永远会交织在一起,欢迎大家收听这期节目。 时间轴: 00:01:45 来作家邓安庆在苏州的家做客 00:03:22 在苏州买房,去上海上班的通勤奥德赛 00:06:50 步入人生创作的巅峰时期,不应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通勤上 00:11:00 写作到了兴奋状态,下班后还能饱满地创作小说 00:18:00 用现实主义思维去清晰表达一件事,像干净整洁的房间 00:21:39 概念和大词去形容一个鲜活的事,像隔着钢盆摸猫 00:23:42 社会回到了“读书有用”,人们对西方理论重新感兴趣 00:28:39 对女性主义的关注,不是研究架空理论,更重要是讨论和关注事件 00:33:50 理论把事情变得光滑,现实总是沟沟坎坎、漫漶无边的 00:37:00 现实中的人是弹簧,有压力也有松弛,而不是被制造出的无限压力 00:44:00 给自己搭建书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00:48:50 防止霸凌首先是不能认同霸凌者那种愚昧的想法 00:52:00 人生里最无法选择的两个地方,家庭,学校 01:00:01 一部待出的访谈类书稿,出版太过艰难 01:03:17 没有成本去做事,很容易拖延犯懒 01:10:00 只是自己幸运没有用,行业必须得健康 01:18:50 时间总会给坚持的人回馈的,但回馈之前怎么办 01:21:30 作家光是拿写作素材也是要成本的,行旅的意义 01:30:00 活动已经做得很频繁了,但仍觉得不够 01:35:33 今年的展望,邓安庆的写作计划,“光和盐”的访谈计划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奥德赛》荷马 《暂别》 《望花》 《永隔一江水》 《摇落》《凝神时刻》邓安庆 吉尔·德勒兹 朱迪斯·巴特勒 上野千鹤子 王朔 《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 《我爱阳光》许佳 《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 余秀华 周婉京 马尔克斯 莫言 余华 王安忆 毛姆 卡尔维诺 杜拉斯 《遣游人》吴纯 《天边一星子》 《山中的糖果》 星星的插图 本期音乐: It Was You-Norah Jones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1h 47m
  8. APR 15

    Vol.17:董晶菁×刘绍禹:从个体阅读走向场所精神

    这期是「镜面反射」去到过的最美的线下录制场所,我受几位朋友热力推荐,前往南昌的陆上书店,惊叹书店的选址-空间打造-公共开放性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必须知道这么完美的书店是怎么做到的。我在书店二楼的一间装潢着古典家具的会客室里,与“独立书店阅读节”发起人董晶菁,探讨九零后青年创业、独立书店的品味定位及“独立书店阅读节”的发起过程。 董晶菁分享了作为九零后创业者的经历,讲述如何从金融行业转型到文化领域,她强调青年创业者的激情和独特视角。我们聊到书店空间的设计理念时,我的意念穿梭于我在南昌去到的省美术馆、滕王阁、陆上书店这几座目眩神迷的场所空间,感知到空间设计与人精神的高度连接。我们还着重聊到“独立书店阅读节”的意义,让书籍、书店、作者在阅读节这样的公共活动中找到彼此的温暖。 时间轴: 00:01:00 从“陆上书店”聊聊在地书店与青年创业样态 00:04:00 八零后九零后创业激情比前辈相比稍后,可一旦来临会汹涌而至 00:06:25 好的行业刹车也快,迎来拐点后,选择换行业创业 00:11:50 “仓房”外形的陆上书店,打造空间的想法 00:18:00 这代人左脚和右脚踩中了社会的两次变化 00:22:00 希望建筑和物件共振产生场所精神 00:24:20 人对空间的依赖性,像婴儿在摇篮里 00:28:05 陆上书店的书架和书籍选品设计。儿童新年音乐会 00:37:50 独立书店阅读节,联合同行业的人互相温暖 00:49:10 在ABC书展偶遇的神奇经历。图书活动推动宅人有神奇偶遇 00:53:50 个体是书店的最小单元。给读者带来了私人化的美好阅读体验 00:59:00 “果然畅销榜”和“居然滞销榜” 01:02:59 独立书店阅读节推荐书目和作者 01:08:06 作家观察世界的机会就是给上一本书做活动路上得到的 01:12:00 书籍设计分类的图书奖项。书籍设计水平提升是一代人美育的结果 01:28:20 一年看过太多好东西,榜单能给人提醒看过哪些 01:41:39 独立书店阅读节在2025年内的短暂期许 本期提到的作者和作品: 海蛇/贺宇轩 郑在欢 黄建树 《捉住那只发情的猫》淡波 《激情耗尽》 东来 丝绒陨 《冷水坑》金特 《大地中心的人》童末 《明亮,明亮的日子》塔可夫斯基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周慧 《试探黑夜》胡安·赫尔曼 《诗歌的坏时代》布莱希特 《梦蝶66首》周梦蝶 《必要的角度》黄灿然 《再度唤醒世界》詹姆斯·赖特 《遣游人》吴纯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汪民安 《文学之冬》 《过渡劳动》孙萍 《本雅明书信集》 《昨晚,妈妈打来电话》陆源 《格》随机波动 《夏宇诗集六种加一》夏宇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吴为 《森林如何思考》 “轻读文库” 《橡子之谜》 山川 汐和 高熹 《四开01:工作,就要不拘一格》 《碧山》 《远方之地:吃酸》 《东京八平米》吉井忍 武汉跳星星书店 温州盘菜生书店 张爱玲 弗吉尼亚·伍尔夫 普鲁斯特 本期音乐: Come Together-The Beatles 「镜面反射」: 节目制作,声音剪辑,视觉设计:刘绍禹

    1h 57m

About

「镜面反射」(Specular)是一档谈话节目,邀请不同的人讲述行业、生活、过往,让观点反射回弹。 人类交谈是两面镜子互相照镜子,观点像光线,虽无法触摸却近乎实体,我们通过对话看见一切。 「镜面反射」与国内中坚青年创作者有密切合作,以线上播客与线下讲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观众、读者和青年作者以当代最便捷的方式达成连线。 当我们彼此是对方的镜子,诉说是为了更好地聆听。 "Specular" is a talk show hosted by film critic Liu Shaoyu, which invites different people to talk about their industries, lives, and past experiences, allowing viewpoints to bounce back and forth like reflections. Human conversation is like two mirrors reflecting each other, with viewpoints serving as rays of light that, though intangible, are nearly solid, and through dialogue, we see everything. "Specular" has close cooperation with backbone young creators in China, using a combination of online podcasts and offline lectures/seminars methods to facilitate connections between audiences, readers, and young authors in the most convenient way contemporary society allows. When we are mirrors to each other, we speak in order to better lis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