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从深山“仙草”到产业融湾,广东林下走出一条“芝”富路

走进梅州市平远县,云雾缭绕,满目翠绿,林农们穿梭于山间,正仔细察看灵芝的生长情况。他们采用阔叶树段木当培养基,把接了菌种的段木在林下排整齐,搭个简易遮阳棚调湿度,林地落叶腐殖质还能肥土。遵循自然规律,每年3月-5月种植,6月-9月采收。

依托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模式,平远县2000多户林农参与其中,产业越做越大,种植面积达1.1万亩,综合年产值近1亿元。小小的灵芝不再是深山里的“小众物产”,而是撑起县域乃至广东林下经济的“致富伞”。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超3241万亩,林下经济产值突破527亿元,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两山”转化路径。

生态优先:

探索林下灵芝种植

平远县山林间,烤房里飘出浓郁香味,一篮篮新鲜采收的灵芝正等着烘干切片。

早在明清时期,当地民间就有采集野生灵芝入药的传统,老一辈人都知道它“性平、味甘,能补气血、安五脏”。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需求增大,人们开始从野生灵芝中筛选优良菌株,探索人工驯化种植,将“靠山吃山”做成规模化产业。如今的平远,已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灵芝产区。

作为“中国绿色名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平远森林覆盖率达77.62%,多是原始次生林和人工阔叶林,土壤有机质丰富,加上山区昼夜温差大、散射光足,还有天然山泉水灌溉,可以说是灵芝的“原生态摇篮”。

当地村民谢文生种植灵芝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灵芝种植面积约200亩,他懂得这片山林的好。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平远县上举镇八社村,跟随谢文生上山察看灵芝生长情况。在茂密的树林中,一朵朵深紫色的灵芝像撑开的小伞铺开在地面上。“我们选用一些树木枝条做成段木,经过高温消毒之后再接种菌种,放在培养棚里培育100多天,就可以移栽到山上种植了”。

如何判断灵芝是否成熟?谢文生向记者介绍,诀窍在于看颜色。“菌盖边缘的白色褪去,伞面颜色变深,背面变成黑褐色,并且开始向外喷射孢子粉,这时候就可以采收了。”他还透露,今年7月中旬刚收完第一轮,等到9月份还能再收一轮,一年能有三四十万元的利润。

“林菌共生”,其实是一步步摸索出的好法子。平远县林业局局长林志鹏表示,当地灵芝产业早期也走过不少弯路。如今,平远县从技术改良、品质认证、加工创新、品牌建设、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发力,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核心是用天然林地的小环境模拟灵芝野生生长状态,完全顺着自然规律来。

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这种模式的天然优势得以充分体现。林志鹏进一步解释:“在生态上,不占耕地,也不破坏林地植被,段木用完能自然降解回林地,形成‘林地养菌、菌渣肥林’的循环,减少污染,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在经济上,林地‘一地两用’,林农不用砍树就能多赚一份灵芝钱,每亩林地综合产值从原来的2000元提到8000-15000元。”

融湾入海: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在古代,灵芝一向被冠以“仙草”的名号。

在平远,栽种多以赤灵芝、紫灵芝、红灵芝为主,经多年驯化,菌株适应性强、有效成分高。活性成分像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能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2023年11月,灵芝被纳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这标志着,灵芝深加工产品也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广东首批灵芝药食同源试点生产单位之一,广东原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打灵芝代用茶赛道。公司总经理吴林现场向记者演示:“我们把灵芝做成颗粒状,用保温杯焖泡2分钟就能喝,刚好贴合年轻人的养生需求。这款产品被评定入选深圳手信,助力平远灵芝‘融湾入海’,走向大湾区、对接大市场。”

在今年南博会上,原本公司更是首发新品——平远灵芝隐茶杯,用新型的制作工艺,将过滤网与纸杯合为一体,灵芝藏于杯底,泡灵芝不上浮方便卫生,节省了传统泡茶的时间。该产品先后获得“粤茶杯”广东省茶叶质量评比创新工艺奖、首届广东林业博览会金奖。

“一朵灵芝带活一片山林”,背后是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力。平远县委书记周小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远县将灵芝产业培育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抓手,坚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菌棒是灵芝种植的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灵芝的生长和产量。“我们依托本地红锥、蕈树、枫香等乡土树种资源,支持灵盈八社专业合作社、好芝意等企业建设标准化菌棒培育基地3个,年产达200万棒。”周小勇进一步提到,全县现有灵芝种植基地1.1万亩,综合年产值近1亿元。结合推进“社村”合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耕林空间治理等省级试点,带动2000多户农户就业增收。

在加工销售环节,平远充分把握灵芝纳入“药食同源”目录的政策利好,推动产业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先后开发代用茶、杯子茶、灵芝酒、破壁孢子粉、灵芝肉丸等产品20多款。同时,谋划投资建设灵芝文化博览园,预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

“两山”转化:

绘就林下经济新蓝图

打好“产业牌”,绘好林下经济发展“蓝图”。

面向未来,平远已找准了发力方向。周小勇表示,当地将紧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相关部署,把灵芝产业的文章做深做实。一方面,筑牢生态本底,推广“灵芝+五指毛桃”立体种植等绿色技术;另一方面,深化链条延伸,并依托“粤林+”平台,提高平远灵芝品牌在大湾区的市场份额。

此外,平远还将创新融合业态,计划投资建设“南台山灵芝康养谷”,联动周边县市打造“梅州灵芝走廊”,探索每年举办“灵芝文化节”,努力实现“富”与“美”的结合与双赢。

依“林”兴业,同样是梅州的生动实践。记者从梅州市林业局获悉,从事灵芝生产、加工的企业和合作社在全市8个县均有分布,梅州全市灵芝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收获灵芝干品达1100吨,产值近10亿元,已成为广东省食药用菌产业的重要产区。接下来,梅州将争取列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扶持南药等林下产业的发展,并借助第三届广东林业博览会搭建产销平台,拓宽林下产品消费新渠道。

放眼岭南,绿意奔涌。广袤的林地不仅是守护一方的“绿水青山”,更是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主战场。今年8月,广东省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林地面积达35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差异化发展,打造林下经济特色县、“六环”森林康养圈等林下经济地标,形成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集群。

据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立足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阶段,主动服务和融入“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引领县区,加快打造千亿元级林下经济产业,切实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绿色力量。

策划统筹|张爱丽

文|记者 黄颖琳 胡彦 实习生 江宇婷

图|戚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