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高调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同时向世界发出战略信号,引发法国媒体高度关注。4日出版的《费加罗报》和《回声报》分别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出“习近平以实力挑战特朗普”和“中国的军力展示”的报道标题,并分别配以阅兵式的画面,同时分别发表多篇报道,从不同角度针对这场大阅兵及其相关消息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中国打造独立新秩序
首先,《费加罗报》报道指出:北京阅兵和外交布局展现了习近平打造独立于西方的新秩序,同时强化对全球、尤其对欧洲的经济与战略影响力。中国军队全面展示了其军事实力。此次力量展示既有数量上的,也有质量上的,展示的武器库令人瞩目,凸显了其不断现代化的庞大军事实力,包括核三位一体、远程导弹、无人机、激光武器等新型装备,向世界释放出战略信号。虽然解放军缺乏实战经验,但正在加快建设具备全面作战能力的世界一流军队,尤其在核武库扩张、导弹技术、无人作战和海军投送能力方面进步显著。
该报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阅兵式上发表了奥威尔式的讲话,他在普京和金正恩等多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宣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该报还发表社评指出:北京阅兵展示了中国军力和外交联盟的壮观布局,凸显习近平以理性、稳定的形象对比美国的混乱,并通过经济和战略手段强化对欧洲及全球的影响力,同时支持俄罗斯与朝鲜,显示中国正塑造一个独立于西方主导秩序的新世界格局。
阅兵式上,士兵整齐迈步,独裁者逍遥自在
《解放报》则在报道中强调:习近平在阅兵式中努力塑造中国为全球强权的同时,也对美国及邻国发出警告。该报指出: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将持续数日的外交和军事盛会推向高潮,习近平借此机会展示中国军力和外交影响力,同时彰显中国为新国际秩序的先锋,并与美国争夺全球事务的主导权。处于这场博弈中心的中国,力量雄厚,显示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与美国对抗。
在精心策划的阅兵式中,习近平试图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强大力量。报道指出:自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军队迅速重组重建,在台海和南海局势紧张之际,其物质、人力和技术资源得到了充分展现。北京不惜一切代价。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数据,到2024年,北京的官方国防开支达到2350亿美元(2010亿欧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习近平政权也力图展现其凝聚力。北京利用其影响力促成了普京和金正恩的会面。这是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以来,中、朝、俄三国领导人首次同时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上。不过,报道认为,这场高调的军事与政治展示,无法改变解放军缺乏实战经验的现实。自1979年对越战争以来,解放军就再也没有参与过战斗。
北京籍阅兵式发出威慑信号,却并未展示更尖端武器
《回声报》刊出两篇报道,分别关注北京阅兵式展示的强大军事装备,以及未予公开亮相的更为尖端的新式武器。
该报指出:在周三的阅兵式上,中国展示了大量包括核武器、远程导弹、激光和无人作战等在内的最新军备,旨在向西方发出威慑信号,但依然有多项尖端装备未公开亮相:隐形战机、航天器和电磁武器仍处于保密状态。这些装备或被视为技术敏感,或尚处于研发阶段。报道强调,中国在人工智能、空间军事化及电磁打击等领域正投入大量研发,显示其军备现代化的广度远超表面展示。
习近平在大型阅兵式上强化权力和联盟
《回声报》还在另外一篇报道中,揭示习近平与普京、金正恩等并肩出席阅兵式,以大规模军力展示和外交排场巩固国内权威并强化对外影响力。这场活动不仅旨在提振中国民众的信心,也借助多国领导人参与,凸显中国主导“替代性国际秩序”的意愿,同时转移外界对中国经济放缓和军队内部整肃的关注。
此外,《费加罗报》在另外两篇报道中,分别介绍了斯洛伐克与匈牙利领导人出席北京阅兵,凸显部分欧洲国家“向东开放”,在对华、对俄立场上背离西方主流;以及台湾抵制北京的抗战庆典,凸显两岸在历史叙事与身份认同上的深刻分歧。
《费加罗报》也注意到在北京阅兵期间,习近平、普京和金正恩交谈时,被拍到谈论生物科技与长寿,甚至“永生”的可能,似乎暗示三位长期执政者对权力延续和未来掌控的意愿。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Chaîne
- FréquenceTous les jours
- Publiée4 septembre 2025 à 11:31 UTC
- Durée6 min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