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3日星期三,吸引全球目光的中国大阅兵在北京举行,相关消息继续受到法国媒体热议。另外,法国各报开篇新闻各有侧重,前总统萨科齐在一次独家采访中针对法国迫在眉睫的政治危机发表看法认为:解散议会似势在必行;巴黎检察院要求将2021年10月在敦刻尔克被捕的13名涉嫌参与巴西贩毒团伙,向欧洲运送大批毒品的菲律宾水手交由巡回法庭审判,这将是一场非同寻常的国际调查;一场备受期待的庭审今天在意大利展开,主要对象是曾在2022年9月涉嫌炸毁波罗的海海地(链接德国与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线的主要嫌犯,这名49岁的乌克兰人于8月中旬抵达意大利,在今天庭讯后可能被引渡到德国;经过马拉松式谈判以及长时间的悬念之后,欧盟委员会周三最终将公布与南方市场达成的备受争议的贸易协议。
中国今天以盛大的阅兵式为本轮充满魅力的外交攻势画上句号。多份日报继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习近平集聚“混乱轴心”出席历史性阅兵
首先,《十字架报》以“习近平集聚‘混乱轴心’出席历史性阅兵”为题,发文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展示中国军事实力,强调“反西方联盟”的凝聚力。邀请包括普京、金正恩、伊朗总统和缅甸军政府领导人在内的二十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中国(将)在阅兵中展示新式导弹、战机和无人机,表明其军事实力持续快速增长。
这场阅兵不仅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更是一次面向西方的力量展示,凸显中国既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已成为一支决心与美国抗衡的领先军事力量。北京同时打算通过此次活动表明:中国与被外界称为“混乱轴心”的俄罗斯、朝鲜、伊朗、缅甸等国结盟,共同形成一个反西方阵营。
报道引述专家观点指出: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中俄关系的缓和并非仅仅是一场“权宜之计的联姻”,这种关系将会持续下去。
关于朝鲜及其领导人金正恩,该报认为:北京并未对平壤与莫斯科的和解感到不满。中国仍然是朝鲜不可或缺的主要经济支柱。
在远东地区因台湾、南海、日本有争议的钓鱼岛以及朝鲜半岛等问题而紧张的背景下,中国也希望向韩国、日本和美国发出明确信号,一旦发生军事冲突,中国有实力回应挑战。
“峰会在中国:欧洲在哪里?
《十字架报》还以“峰会在中国:欧洲在哪里?”的提问方式发表社评,对欧洲在俄乌、伊核以及巴以冲突中声音微弱且分裂提出批评。社评指出:中国正通过上合峰会和天安门阅兵,展现自身领导“全球南方”对抗西方的雄心,并与俄、伊、朝等国结盟,强化对美国的战略对抗。在这场带有冷战色彩的对抗中,世界两大经济强国-中国与美国正在直接交锋,而欧洲则显得暗淡无光,尽管欧洲竭力想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社论最后呼吁欧洲万万不得错过9月中旬联合国峰会的良机,应重新发声,尤其是通过具体举措(如承认巴勒斯坦国)来提升其外交影响力。
金正恩在北京与习近平和普京一起发起反西方的抗衡活动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乘坐被称为“移动堡垒”的装甲列车,于周二在中国大阅兵活动开始前夕抵达北京。《回声报》指出:这是金正恩首次参加大型多边峰会,他与习近平、普京及其他反西方国家领导人一道,出席北京天安门阅兵。这些国家领导人带着自己独特的策略,登上了由中国精心搭建的舞台,意在展示一个对抗西方主导秩序的“反西方轴心”。他们在共同反对美国和欧洲制裁的立场上表现出团结,强调推动“多极化世界”,并通过军事、经济与技术合作互相支撑。
报道同时指出,尽管习近平主持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活动,但专家们并不期待北京的领导人会做出任何具体承诺。各国领导人主要是为了向公众展示他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性,而没有能力真正实现世界格局的重大转变。
中俄两国决定展开全方位合作
《回声报》还刊出另外两篇报道,分别强调中俄两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宣布重启早已搁置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以及两国首脑在北京会晤并签署了约20项双边协议,以深化两国在涵盖能源、科技、核能、航天、农业和旅游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Chaîne
- FréquenceTous les jours
- Publiée3 septembre 2025 à 10:56 UTC
- Durée6 min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