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袋上标签字太小,食品生产日期找不到?想了解更全面的产品信息,却受限于包装空间?未来,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包装袋上的数字标签“二维码”,这些信息将会出现在屏幕中。甚至,有些信息还能听、能看。9月8日,我国发布相关公告,对电子标签有关事项进行细化。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一些食品已经悄悄增加了电子标签。
数字标签不可篡改
2025年是我国“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年”。9月8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在今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数字标签的应用要求。这也标志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相对于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目前,超市出售的绝大部分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但不包括初级农产品,比如蔬菜、鲜鸡蛋、生鲜肉等。数字标签则是将预包装食品实体标签通过数字化技术或手段展示的相关信息。在预包装食品外包装上增加一个“二维码”,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查看产品信息。相对于实体标签,数字标签信息更丰富。根据《公告》,数字标签可以展示配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地信息、食用方法、产品追溯、食品安全与营养等受实体标签版面限制的信息。
数字标签虽便利,但内容真实性、准确性不容忽视。有消费者担忧扫码后被强制看“广告”。《公告》明确,严格禁止设置弹窗、飘窗等可能对消费者阅读数字标签造成干扰的元素,企业要完整记录标签初始版本和历次更新版本内容,建立翔实操作日志,日志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表示,使用数字标签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要满足真实、清晰等要求,要在一级页面显示,不能有飘窗等干扰因素。
不可使用“零添加”
“零添加”曾是食品行业吸引消费者的热门标签,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数字标签中能否使用“零添加”呢?
答案是:不可以。
《公告》明确,数字标签内容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的规定。今年3月发布的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提到,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值得关注的是,新规中,致敏物质信息由推荐性标注变为强制性标注。也就是说,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有过敏问题的消费者,可重点关注上述信息。
有食品已使用电子标签
8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场,在天河区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乐事旗下多款袋装薯片已使用数字标签。扫码后,可以看到“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抬头,标签内容涵盖商品信息、原料信息、企业信息、生产批次。点开批次信息后,还可以看到这包薯片是由哪家分厂生产、生产日期以及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信息等。
正在选购燕麦片的张女士告诉记者,由于母亲有糖尿病,每次买食品都要仔细看配料表。但包装上的字实在太小,如果燕麦片也有数字标签就方便多了,扫码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数字标签仍处于推广阶段。目前,市面上有上千款食品已进行应用,主要包括乳制品、粮油、焙烤食品、肉制品、饮料等大宗食品类别。
在网购平台上,网友也有新发现。评论区中,有网友晒出所购买的一款金龙鱼小磨香油,其发现瓶身上多了一个“数字标签”二维码。网友称,扫码不仅能看到商品信息还能看到视频,跟着视频学做煲仔饭。
金龙鱼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回应,这是电子标签中的“增量信息”,向消费者展示了产品食用方法。该工作人员表示,作为传统实物标签的补充,允许部分在数字标签中展示的强制标识内容免于实物标签上标识,有利于减小实物标签的材料面积,降低后续包材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蒙牛、君乐宝、新希望等乳制品企业也在奶粉等产品中试水了“电子标签”。
文、图、视频 | 记者 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