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报纸摘要

黎智英案的漫长司法马拉松即将落幕

特朗普与普京周五在阿拉斯加会晤的消息,是14日出版的绝大多数法国日报头版聚焦的新闻话题。这是一次历史性会晤,目的是“探讨“乌克兰战争,但会晤双方将按照各自目标展开谈判,并无真正和谈迹象。普京凭借近期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的推进,在谈判中占据明显优势;特朗普希望能通过这次峰会达成停火;欧洲和乌克兰则被边缘化。乌克兰的命运似乎掌握在美俄两国总统手中。此外,《解放报》载文披露香港反对派人士黎智英的漫长司法马拉松即将落幕;《回声报》则报道了中国准备抵制美国英伟达 H20芯片的消息。

黎智英案进入尾声,或面临终身监禁

香港传媒大亨、民主派人士黎智英一案的审判8月14日(星期四)进入尾声,进入控辩双方的最后陈词阶段。这场原定80天的审讯已拖至140天,黎智英面临终身监禁的风险。《解放报》报道指出:现年77岁的黎智英自2020年底被捕以来,已被关押长达1685天。他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及“串谋发布煽动刊物,被指违反了2020年6月推出、并于2024年3月进一步收紧的《香港国安法》。此案的最终裁决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悬念。法庭将在庭审结束后判决有罪与否后,综合其年龄、健康状况及已在服的刑期决定量刑,最高可判终身监禁。

报道指出:黎智英案是习近平政权过去五年收紧香港安全与政治控制的典型案例。北京有意将他树立为香港被收紧管控、逐渐与中国内地法律与威权体制接轨的象征。

作为一名直言不讳、敢于对抗、信奉自由主义的民主派人士,黎智英一直深深认同香港的核心价值。中国问题学者白夏(Jean-Philippe Béja)曾在去年11月对《解放报》表示,黎智英在2010年代末,是“唯一一个不向北京低头的传媒大亨”。他的遭遇极端地反映出香港当局在北京授意下对他进行的司法围剿。

无国界记者组织(RSF)一名负责人(Aleksandra Bielakowska)则指出:当局对黎智英穷追猛打,让他承担近年来香港发生的一切的责任,并以此打击独立媒体与公民社会,这一策略也出现在2023年“47名民主派”案中,包括学生领袖黄之锋、法律学者戴耀廷、前立法会候选人何桂蓝等,目的就是“让人闭嘴”。

黎智英多年来屡遭司法打击,除本案外,他已因“欺诈”罪被判入狱 5 年 9 个月(目前正在服刑),并因参与2019至2020年民主示威被判20个月监禁。

国际社会持续关注

尽管此案被拖延,仍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去年11月,联合国批评对黎智英的羁押“非法、武断”,并要求立即将其释放。欧洲议会多次通过决议,呼吁释放黎智英并谴责香港新闻自由恶化。作为英国公民,黎智英获伦敦列为“优先处理”案件,但港府拒绝英方领事探视,称他仅为中国公民。北京甚至被曝曾威胁其英国律师。

今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次电台节目中表示,他希望在对华贸易谈判中讨论黎智英一案。特朗普更在在竞选期间许下诺言:一旦当选,将“百分之百”确保黎智英获释,并声称“这很容易”,与他承诺“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的说法如出一辙。

中国劝阻企业使用英伟达 H20 芯片

另外,《回声报》引述彭博社披露的消息指出:中国政府近日向多家企业发出正式通知,建议不要使用英伟达(Nvidia)H20芯片,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业务中。H20芯片是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型号,其出口许可刚刚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批准。

报道指出:严格来说,这些通知并不构成全面禁令,许多企业依然希望能购买这些性能优异、在某些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中不可或缺的芯片。不过,在官方态度和民族情绪的双重影响下,不少企业可能主动减少采购。

如果这种“非正式抵制”趋势扩大,可能会打击英伟达的销售预期,也会影响特朗普的算盘特朗普在批准出口的同时征收15%的出口税,预计可为美国政府带来20亿美元收入。这一决定引发北京不满,中方随即重申,中国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军事化”。

实际上,北京早在7月底便公开指责H20芯片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包括地理定位和远程禁用功能,担心可能威胁本地用户数据与隐私。紧接着在8月初,《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质问“英伟达,我们怎能信任你?”

上周末,中国官方媒体再度强调对这些芯片的疑虑与批评。尽管就在几天前,英伟达安全负责人(David Reber Jr)在博客中强调,“英伟达芯片中没有后门,没有一键禁用功能,没有间谍软件”。央视旗下“玉渊谭天”仍在上周末再次发文,重申英伟达H20芯片“不可靠”,并呼吁消费者有权选择“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