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Caixin | 财新周刊2025年第35期导播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陈正雅

音频剪辑|王学武

宣发 商务|孙坤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人民币国际化机遇》,让我们先来看看,人民币国际化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时任行长周小川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了增加特别提款权(SDR)在国际货币储备中比重的建议,但种种原因之下,当时IMF采纳有限。当年7月,中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已经走过了16年。2025年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现任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计算的数据都显示,过去十几年,总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稳步上升、略有起伏,目前与主流国际货币相比仍有差距。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一般看其在国际贸易使用、储备货币地位、计价单位功能、投融资国际接受度等方面的表现。

中国人民银行构建了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最新数据是《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披露的:2023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为3.26,同比上升10.2%。同期,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指数分别为57.68、22.27、7.66和5.48。

根据美联储计算的国际货币国际化指数,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为2.6,较2023年的3.1略有下降;在其他主要货币中,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指数分别为66.6、23.8、6.4和7.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曾提出汇率改革应优先于资本项目开放的改革次序。现今距离上一次汇率改革已过去十年,不少专家认为目前的改革条件比十年前更为成熟,理由主要有二:一是资产价格泡沫较十年前显著收缩,为推进改革提供了更稳健的环境;二是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美元趋弱、人民币走强的中长期预期,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时间窗口。

多位专家也指出,自中美关税战以来,金融安全成为优先目标。如何按照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思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题中之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对财新表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或突然崩溃,或维持现状,或是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首先应该努力实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与此同时,中国需为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创造必要条件,但不必“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应顺势而为,等待水到渠成。

在余永定看来,这些必要条件既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汇率稳定等宏观经济条件,也包括庞大且流动性强的资本市场、健全的法律法规等市场基础设施条件,还要包括资本账户可兑换这样的制度性条件,以及为地缘政治盟友提供安全保证的能力等。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丁锋、王石玉、王小青、张宇哲、刘冉,文章当中除了系统回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外,还详细分析了未来应该如何扩大人民币的“朋友圈”,拓宽离岸市场。

《“寒王”出世》

A股最贵股票短暂易位。8月28日,国产人工智能(AI)芯片厂商寒武纪(688256.SH)股价大涨15.73%,当日收盘股价超过“茅王”贵州茅台(600519.SH),短暂成为A股最贵股票,“寒王”之名不胫而走。

寒武纪是目前国内惟一规模化量产AI芯片的上市公司,中美科技“脱钩”为它打开了想象空间。一位二级市场分析师称,此前诸如“寒武纪收到大量载板订单、2026年营收达250亿元”的传闻甚嚣尘上,叠加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提到采购国产芯片,让市场浮想联翩、情绪强化,资金抱团冲向寒武纪。他还指出,寒武纪俨然成为二级市场“科特估”,也就是科技特色估值的锚定标的,是情绪发泄口和“牛市标签”,近期进场资金主要是加注AI。

寒武纪的千元股价是否高估?有券商高管指出,市场近期对寒武纪的追捧以及迅猛推高的估值,是以国产替代的潜在需求规模来测算的:按照英伟达每季度40亿美元、全年约160亿美元H20销售额计算,如果寒武纪在这部分国产替代市场中的占有率达到10%,折合人民币即为120亿元;英伟达净利率50%,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保守估计寒武纪净利率为20%,其未来全年利润就在24亿元左右。“按这个利润额计算,寒武纪目前股价也就没那么离谱了。”

也有观点认为,寒武纪此轮行情不乏炒作,不少跟风的投资者缺乏对芯片产能的正确认知,盲目相信互联网厂商对寒武纪下了巨量订单等“小作文”。振芯荟首席分析师张彬磊指出,寒武纪的AI芯片出货量中短期看供应能力,长期看需求。目前,寒武纪能够拿到的晶圆产能为1000片/月,若未来能拿到3000片/月,考虑到当前20%的良率以及后道工序损耗,一片晶圆能够产出10颗芯片,寒武纪的月产能也就每月3万颗,全年最多36万颗。

“寒王”的二级市场估值并非公司当前基本面可约束,也不是短期波动可断定,未来何去何从?更多内容请看《“寒王”出世》。

《中国车企遭遇海外专利战》

2025年至今,国内两家主流车企接连在海外遭遇无线通信专利侵权诉讼。

美国专利运营机构SOP IP、日本专利运营机构IP Bridge、诺基亚,相继对比亚迪、吉利提起多起通信专利诉讼,并加码“攻势”,追加请求销售禁令。

两家中国车企面临的诉讼方各不相同,但都与一家名为Avanci的专利池有关。“专利池”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专利权人将各自专利打包,通过专利池这一统一平台对外进行许可。专利池运营方通常是第三方机构。Avanci拥有约90%从2G到5G的蜂窝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SOP IP、IP Bridge和诺基亚都是Avanci的专利许可方。

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是指,这些专利已被标准机构采纳为通行标准,其他企业使用涉及该标准的技术需要向专利权利人寻求许可和授权。过去手机行业是标准必要专利诉讼高发区。代表性案例有美国苹果与韩国三星在美国和日本互诉的专利侵权大战,国内企业中兴通讯与华为互诉标准必要专利侵权等。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蓬勃发展,通信行业的标准必要专利纠纷“外溢”到汽车行业。目前大量搭载上车的导航、娱乐和通讯系统都需要蜂窝通信技术支持。Avanci在此背景下推出了4G和5G车联网专利池许可的商业模式。

Avanci将汽车行业视作许可费的首要来源,它从诺基亚等专利权利人收集许可,再打包授权给车企并收取许可费。目前,其4G专利包许可费为20美元/辆,5G专利包许可费为32美元/辆。

中国车企近几年积极“出海”。2023年和2024年,中国连续两年登顶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基石知本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兴培认为,欧美司法机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相对其他司法管辖区更大,中国车企进入这些市场后,专利权利人更容易取得相对有利的司法判决,迫使中国车企达成许可。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来势汹汹,对中国车企“出海”的实际影响有多大?更多内容请看《中国车企遭遇海外专利战》。

《博弈医保创新药目录》

7月中旬,一家跨国创新药企的准入团队紧锣密鼓讨论:今年医保谈判按往常的基本药品目录申报,还是走新开辟的商保通道?

同样面临选择的还有保险行业。一名财险公司从业者表示,内部逐渐分成两派观点:一方希望借此争取到医保部门认可,增加产品吸引力;另一方则认为参与必要性很小,收效不足以解渴。

患者也心怀期待。有罕见病家长们希望能有更多支付办法,让孩子们用上高价创新药。

牵动各方目光的是国家医保局酝酿中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目录纳入基本医保无力支付的高值创新药,拟经商保专家、医保部门代表与药企价格协商后,先推荐保险公司在各地惠民保中使用。

然而各方仍然顾虑重重。对目录的买单方保险公司而言,如果商保覆盖范围扩充导致高风险参保人增加、赔付率上升,可持续性难以维持,参与意愿并不明朗。药企则担忧药品进入目录必然要降价,但狭窄的商保资金池难实现“以价换量”目标。

此外,近年来,医保控费趋严,商保也难以规避。医院不愿意为高昂的原研药开处方,导致患者手握商保但无法用药。商业健康保险承载了拓展医疗保障待遇边界的期待,落地现实还有哪些约束?更多内容请看《博弈医保创新药目录》。

《暑期游结构性调整》

伴随全国大中小学陆续开学,历时两月的暑期旅游旺季结束,亲子游、大学生游、演出经济、出境游火热,民航、铁路客量再创新高,但旅游消费类数据并不亮眼。

一名OTA(在线旅游平台)人士向财新表示,2025年暑期游订单量有增长,但增幅不大。而国内最大OTA携程的总结是:国内游客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