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山河留印,岁月有声:来陈家祠看工艺品与英雄后代的对话

日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举办《山河留印:工艺品中的抗战精神与时代赓续》展览,汇聚众多极具岭南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包括石湾陶、广绣、广州牙雕等。

工艺大师们以写实与艺术加工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的一幕幕经典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华儿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让我们通过展品与英雄后代的对话,一同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追忆他们的英勇事迹。

从潘冬子到红军的抗战记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创作的陶塑作品《潘冬子》,主人公稚嫩的面孔、坚定的眼神、幼小的身躯,让人立刻联想到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像潘冬子这样年纪轻轻就加入革命队伍、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事业抛洒热血的革命战士。

老红军贾献图同志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

贾献图,山西太原人,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向他授予了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勋章、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等多枚荣誉勋章,以纪念他的功绩。

贾献图女儿贾力作为陈家祠的志愿者,向观众介绍此次展览。

她深情地回忆道:“1940年,我的父亲与战友们参加了由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之中的关家垴战役。父亲当时身为决死第一纵队新一编五十九团二营四连的政治指导员,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冲上火线与鬼子拼刺刀,毫不退缩。战役全歼日军山崎大队,但他所在连队160多人阵亡了100多人,自己也身负重伤。新中国成立后当我们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父亲面对阵亡烈士名单老泪纵横。他对战友的姓名籍贯如数家珍,对战友阵亡情景历历在目,我听后感到震撼、痛心。”

贾力激动地说:“父亲来到广州后,把广州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乡。父母特别喜欢来陈家祠参观,重视岭南文化的传承,并把它看作是红军精神传承的延续。今天,我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讲述革命故事,宣传红色精神,展示这些属于全体革命烈士的功勋章,心情格外激动。”

她表示,希望中华民族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代代流传。

父子两代航空人的蓝天誓言

作品中的飞行员全神贯注,两手各握着一架飞机模型,正在演练单机追逐动作,以求在空战中一举击落敌机,虽为陶塑作品,但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该作品以 1976 年上映的电影《长空雄鹰》为灵感创作,生动再现了影片中人民空军飞行员为保家卫国,于艰苦训练中磨砺战斗本领的场景。

循着这件艺术作品,可以追忆刘玉堤中将的真实故事:他孤胆作战、战术精湛,在抗美援朝战争与美军“空中拼刺刀”中,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

刘玉堤是河北省沧县人,1938 年加入八路军,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120师旅侦察参谋等,参加过百团大战,目睹日寇屠杀同胞,他曾立誓:“总有一天,我要飞上天把敌人都揍下来,为战友和乡亲们报仇雪恨!”

1946年我军建立第一所航校,刘玉堤终于成为人民空军第一代飞行员。在刻苦学习飞行技战术的基础上,刘玉堤认真地研究空战战术,不断总结作战经验。

刘玉堤的儿子刘飞保曾来到陈家祠参观,据他讲述:“我爸爸当时有一本专门的战斗记录笔记本,详细记录了美国不同型号战机的特点、活动规律和战术动作,对敌我飞机的性能、作战的战术动作一一进行分析,时刻用飞机模型苦练作战本领。”

机会来了!1951年11月23日,刘玉堤与战友驾驶米格-15战斗机迎敌,他两次开火成功击落两架敌机;其后在单机追击7架敌机过程中,又击落一架敌机。在返航途中,遇到敌人几十架的大机群,他毫不畏惧,单机作战,又一架敌机葬身在他的复仇火焰之下,创造了一次空战击落敌机4架的英雄战绩。

刘玉堤在整个抗美援朝战斗中,共击落击伤敌机8架,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获国家授予的独立勋章、解放勋章等荣誉,他和贾献图都是中央军委第七批航空学校的同学和亲密战友。

“接力守望南天,成为我们家中一代代与父亲心照不宣的约定”,儿子刘飞保曾任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副部长,维护过空军多代战机,曾立下了五次三等功;女儿刘湘香从事招飞选飞体检组织工作16年,为空军和陆军航空兵飞行员队伍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员。

如今,外孙陈刘湘也成为一名通飞歼-10C、歼-16、歼-20先进战机的新时代试飞员。

传承,是对英雄最大的怀念和尊敬。

文|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袁文婷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