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落户河套

9月17日,国际咖啡巨头星巴克在其“咖啡重镇”深圳落下关键一子——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正式迁入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新址,同时集中发布其成立两年来的核心数字化成果。此举被视为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以数字化驱动行业创新的又一重大战略落地。

选择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SITC的新家,星巴克的意图明显。该合作区是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享有深港协同、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领域,与SITC的使命高度契合。

事实上,星巴克重仓大湾区早有伏笔。2023年8月,星巴克宣布在深圳创立SITC,并计划首笔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不到两年时间,该中心便从蓝图变为驱动星巴克中国数字化创新的核心引擎。

前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此前曾表示:“深圳是中国数字化创新的热土,更是大湾区发展的先行示范区。”落户河套,正是看中了这里汇聚的科技人才、创新氛围及政策红利,旨在“通过科技解锁人文联结的无限可能”。

在9月17日的发布仪式上,星巴克中国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罗金鹏阐述了过去两年的成果。他表示,未来,星巴克将在AI科技的赋能下,在更多场景开辟“科技融合人文”的创新机遇。

举例来说,SITC在星巴克全国门店投资建造电子菜单板,除极少部分受条件限制的门店外,绝大多数门店目前已完成升级改造。以近期在深圳测试的早餐项目为例,SITC通过大数据洞察本地消费者习惯,推出了优化咖啡产品及食品组合,并调整定价策略,形成了“洞察-研发-测试-推广-反馈”的快速创新闭环。

SITC还通过技术为门店伙伴减负增效。自动化库存管理“彩虹系统2.0”将需求预测覆盖至上游供应商;AI排班与多店协同系统简化了人员管理;基于IoT的智能物联网系统已覆盖全国超7500家门店,全年节省能耗费用超过5000万元。

星巴克选择深圳,绝非偶然。这座“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咖啡市场之一。资料显示,仅福田区就有超过1300家咖啡店,每万人拥有约8家咖啡店,浓厚的咖啡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在此交织。

然而,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除了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快速扩张并掀起价格战,还有众多本土连锁品牌在深圳强势崛起。在此背景下,星巴克的应对是推动SITC的落地:通过深耕数字化,在质量、文化、供应链和技术结构上建立长期优势。这一定位与深圳这座城市创新、高效的特质高度融合。

文、图|记者 孙绮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