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报纸摘要

中国经济面临深层困境

法国新总理入主马提尼翁宫的首日,便须面对全国范围发起的大规模的封锁运动,新任总理承诺改变以求妥协;俄罗斯无人机侵入波兰领空,引发多方反响;这是11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集中关注的两大新闻焦点。另外,《费加罗报》和《回声报》分别载文,揭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费加罗报》也报道了中国计划在南海富有争议的岛礁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消息。

中国深陷通缩和出口双重困境

《费加罗报》在经济版页刊出一篇署名文章,揭示中国经济正面临通缩和外贸萎缩的双重挑战,面对持续的中美贸易冲突,北京被迫寻找外部出路。

报道指出,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滑。而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内需始终低迷。房地产危机与青年失业率高企,都严重打击了国民信心。

贸易战加剧了不确定性,支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对欧洲和亚洲的贸易。虽然这两项出口贸易有所增长,却难以弥补美国市场的缺口。

报道指出:在经济放缓和投资者信心受挫的背景下,当局仍不愿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更不愿进行结构性改革。观察人士对此作出解读认为,这意味着北京将一方面寻求与特朗普政府谈判解决关税战,另一方面扩大在其他市场,特别是亚洲的贸易布局。

《回声报》常驻上海记者也发文,披露中国虽然通过密集的魅力外交攻势,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强大形象,但其经济却面临深层困境。

该报指出:中国在上合峰会和大阅兵期间展现了处于权力巅峰的态势,然而被中国宣传机构精心炮制、并在全球各地电视网播出的种种画面只给中国带来短暂的喘息,因为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放缓、家庭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危机后遗症、年轻人就业困难、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因价格战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竞争加剧和整体经济放缓,外资企业裁员人数正在增加。

尽管如此,中国仍拥有独特的优势。如在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雄厚的物流实力、以及在稀土生产领域的近乎垄断地位,使其占据先机。

报道最后指出:随着明年进入“十五”规划,中国现在必须重振信心,不仅要扶持企业,更要扶持消费者。对于一个完全专注于科技和工业的国家来说,这不仅涉及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意味着意识形态的重大调整。

北京计划在南海富有争议的黄岩岛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

另外,中国周三宣布:将在南海富有争议的黄岩岛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北京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举)的目的建立斯卡伯勒(黄岩岛)自然保护区是“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还表示,将“加强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一切违法、违规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国际上称为“斯卡伯勒礁(Panatag Shoal)”的黄岩岛位于菲律宾海岸以西240公里处,距离中国海南岛东南900公里,长期以来中菲两国围绕该岛主权冲突频繁。自2012年中国占领该岛以来,更成为两国争端的焦点。今年8月,一艘中国海军舰艇在黄岩岛附近追逐一艘菲律宾巡逻艇时与一艘中国海警船相撞。

中国将另行公布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面积以及功能分区等细节。北京声称对南海几乎所有岛礁都拥有主权,并特别质疑国际仲裁法庭关于中国的主权主张“毫无法律依据”的裁决。

俄罗斯无人机侵入波兰引发关注

此外,周二至周三夜间,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一次大规模袭击期间,多架无人机侵入波兰领空,引发多方反响。法国各报均从不同角度对此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费加罗报》指出:普京跨越红线,借无人机入侵波兰,首次将军事挑衅明确延伸到北约领土,这是冷战后北约面临的首次重大历史考验。波兰是北约重要的东部支柱,并在俄乌战争中,在援助乌克兰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俄罗斯此举不仅是对波兰的挑衅,更是普京在有意试探北约。

报道强调:普京发动此一行动的背景是西方国家软弱无力。他深谙如何利用对手的弱点。面对深陷政治、经济困境的欧洲各国以及内部严重分裂的美国,普京发起挑衅,意在重塑冷战后的势力格局。如果北约反应迟缓,将进一步削弱自身威信与安全保障。

《十字架报》报道认为:俄罗斯无人机首次大规模进入波兰领空,迫使北约进行史无前例的军事动员,这是俄罗斯战争升级和混合站的重要一步。此事不仅在波兰国内引发强烈不安,也被盟国视为对北约整体安全的直接威胁。

《解放报》则分析指出:俄罗斯无人机侵入波兰,是一次危险的挑衅,目的是测试北约的反应能力和可信度。乌克兰方面认为,如果欧洲和北约不尽快建立统一的防空体系并采取更果断的回应,类似事件将会愈发频繁,最终可能动摇北约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