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集)

有的书,只需提纲挈领、抓住核心要义。 而《资治通鉴》却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书。 它是历代君王的必修教科书,是政要、精英的案头参考: 朱元璋、康熙、乾隆对它情有独钟; 曾国藩说它是经世哲学的巅峰之作; 毛泽东读了整整17遍,赞叹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李嘉诚说,经商创业、人生职场,不可不读《资治通鉴》…… 只是它通篇文言、篇幅庞大,并不好读。如果能成为通读这部书的少数人,一定受益无穷。 柏杨的《资治通鉴》,不仅仅是将这部著作译成白话,还有对重大人物、事件的辛辣点评,这些点评汇成60万字的“柏杨曰”,帮你深度理解1362年的家国变迁。是你研读这部经典的不二选择: △不直接为你总结历史规律,而是在人物、事件的解读中,为你理脉络,让你触摸到中国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 △不拘泥于司马光的眼光与观点,柏杨以今人视角,对历史进行大胆质疑,解读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司马光是个偏执“反动派”?荆轲不是英雄;纵横家张仪、苏秦并不值得歌颂…… △不同于市面上的实操类管理手册,《资治通鉴》借助大量的真实案例,为你解读管理之道:为何范雎这样的人很危险;忠心耿耿的吴起为何不能用?…… △不谈空泛的大道理,柏杨结合现实帮你辨识人心、洞察人性,走出职场困境,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学吕不韦抓住机遇;从刘备身上看什么领导靠谱;利和益冲突了怎么办?……

试用期结束后 ¥6.80/月或 ¥48.00/年
  1. 第 1 集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集)| 柏杨序+柏杨再序

    我一直抱着把 《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文的心愿,而今得以实现,非常兴奋。因为,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事实上只有两部史籍,才是最有价值的著作,一是司马迁的 《史记》,另一就是司马光的这部《资治通鉴》。司马光在十一世纪宋王朝时,领导保守党 (旧党),跟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党(新党)对抗,双方都曾一度失势。就在保守党一度失势期间,司马光完成这部巨著。《资治通鉴》本是一部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的中国中古时代编年史,包括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和最苦难的四个时代:战国时代 前四八0—前二二一年三国时代 二二0—二八0年大分裂时代 三0四—五八九年小分裂时代 九0七—九五九年司马光以无比的魄力和高瞻远瞩,而他的编辑群更都是知识渊博的史学专家,所以能使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紊乱如麻的史迹,得以条理分明地呈现于世。连同编年史的始祖《春秋》在内,中国还没有出现比它更明晰更精确的史籍。因为作者的保守立场,有人曾怀疑 《资治通鉴》是不是值得尊敬,更有人把《资治通鉴》比作为“驯服术”,指控它专供统治阶层之用。然而伟大的文化产品,功能是多方面的,史观可能无法使每一个人同意,但史料却是严肃的,司马光已为我们留下宝藏。何况,司马光处理史料...

    14 分钟
  2. 第 3 集

    资治通鉴01【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1 | 姬重耳、智伯、赵无恤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公元前五世纪《资治通鉴》起于公元前五世纪九○年代的前四○三年,止于公元后十世纪五○年代的九五九年,共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迹。在本世纪(前五世纪)中,只有三年篇幅,但却发生晋国被赵、魏、韩三大家族瓜分的大事。司马光认为那是一个巨变,《资治通鉴》即从该年开始。公元前四○三年.戊寅1晋国(首府新田【山西省侯马市】)长期以来,在魏、赵、韩三大家族控制之下,国君不过空拥虚名,只在形式上,看起来晋国仍是一个完整的独立封国。本年(前四○三年),周王国(首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国王(三十八任威烈王)姬午,下令擢升三大家族族长,亦即晋国三位国务官(大夫):魏斯当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国君、赵籍当赵国(首府晋阳【山西省太原市】)国君、韩虔当韩国(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国君。晋国被三国瓜分后,只剩下一小片国土。2最初,控制晋国政府的,不仅是赵、魏、韩三大家族,而是四大家族——另一是智姓家族。开始的时候,智姓家族族长(宣子)智申,指定儿子智瑶当他的继承人。族人智果表示异议,说:“智瑶不如你另外一位庶子智宵。智瑶有五项超人的优点,只有一项缺点。五项优点是:一表人才...

    18 分钟
  3. 第 4 集

    资治通鉴02【司马光曰】为什么天子最重要的责任,是维护礼教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天子最重要的责任,莫过于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严守等级(分);等级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匡正名分(名)。什么是“礼教”?礼教就是纲纪。什么是“等级”?等级就是君臣官民,上下有别。什么是“名分”?名分就是官阶大小,身价高低。四海之广,亿万之众,被高高在上的某一个人管辖,人民纵然有盖世武功和高度智慧,都心甘情愿地听从他的指挥,为他奔走服役,原因何在?在于有严格的“礼教”作为“纲纪”。所以天子统御三公,三公统御封国国君(诸侯),封国国君统御国务官(大夫),国务官统御人民。节节相扣,层层控制,权贵支配贫贱,贫贱接受权贵的支配。高官贵爵之驱使小官小民,犹如身体之驱使四肢,树根之支配枝叶。小官小民之侍奉高官贵爵,犹如四肢之保卫身体,枝叶之保护树根。这样,互相配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所以我特别指出:天子的重要责任,莫过于维护礼教。从前,周文王姬昌研究排列《易经》,认为乾(阳)坤(阴)属于第一顺序。孔丘解释说:“天至高至尊,地至低至贱,阴阳定位。高者自高,低者自低,贵贱定位。”是在强调:君王和人民,他们之间的关系位置,跟天和地之间的关系位置一样,绝不可改变。所以,...

    18 分钟
  4. 第 5 集

    资治通鉴03【柏杨曰】司马光是一位狂热偏执的反动派?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司马光从没有一本专书或一篇专文,完整地表达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场,却在《资治通鉴·司马光曰》评语里,陆陆续续、零零星星地透露无遗。(这是写给皇帝看的,所以称“臣光”。)当十一世纪宋王朝宰相王安石正推行政治改革,以图拯救正向死亡之谷奔驰的帝国之时,司马光率领传统保守的士大夫群,坚决抵制。结果改革失败,腐烂加速,半个中国,丧失在北方新崛起的金帝国之手。在《司马光曰》中,可以充分看出司马光的意识形态,他有一种崇古的狂热和一种维持现状的固执。他关心的是官僚群和大地主的利益,远超过关心人民的利益。我们了解他的基本立场后,才能了解他苦口婆心以赴的目的何在。司马光最服膺的是孔丘的正名主义,我们解释正名的意义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当选总统还没有就职,是“总统当选人”;就职之后,则是“总统”;下台摆地摊,则是“小贩”。而孔丘的正名认知,却恰恰相反:“是什么偏不是什么。”具体地说:“曾经是什么,就永远是什么。”楚王国早就是一个王国,身为首领的酋长早就是自称和被称国王,可是《春秋》却咬定牙关,硬称楚国王是“楚子”,你不是说你是国王吗,我偏偏称你五百年前周国王初封你时的那个...

    13 分钟
  5. 第 6 集 • “兵法史书VIP”专享

    资治通鉴04【前403年】善用人才,魏国崛起 | 豫让、田子坊、吴起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柏杨曰:马光把人性当成一个无机体,所以对才能和品德所作的界说,似是而非。“强毅”固是才能,也是品德;“公正”固是品德,也是才能。尤其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判断一个人到底是“才能”胜过“品德”?或是“品德”胜过“才能”?根本无法办到。哪一个君王领袖,不是肯定他的亲信部属,都是天下第一贤明兼天下第一忠心?如果早就知道他是一个邪恶小人,岂会赋予重任a?中国传统上的用人行政,一直绕着这种“才能”“品德”“君子”“小人”的圈圈打转,连诸葛亮都强调要“亲君子”“远小人”。咦,芸芸众生,济济群官,模样都差不多,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结果形成一项“我是君子,你是小人”定律,互相指控。几个著名的王朝,如宋王朝和明王朝,就是在这种互相指控中,使中央政府陷于瘫痪,终于灭亡。而且,纯理论上,“愚人”比“小人”更糟,俗话说:“昏官之害,胜于贪官。”贪官在无赃可贪,或刀架到脖子上不敢贪的时候,他的才能还足以做出有利于人民的事。而昏官,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能运转。司马光这种论调,使历届王朝政府,都拼命强调“品德”,结果大多数都毁于庸才之手。因为人心复杂,二分法既天真而又简单,一个人身上...

    21 分钟
  6. 第 7 集 • “兵法史书VIP”专享

    资治通鉴05【前402年】郑国宰相驷子阳被杀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公元前四○二年.己卯周王国(首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国王(三十八任威烈王)姬午逝世,子姬骄继位(三十九任),是为安王。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发生大变故,强盗击杀国王(十六任声王)芈(音mǐ【米】)当。贵族们共拥芈当的儿子芈疑,继承王位(十七任),是为悼王。公元前四○一年.庚辰秦国(首府雍县【陕西省凤翔县】)进攻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大军进抵阳孤(山西省垣曲县东南)。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代始于公元前五世纪二○年代的前四八○年,终于公元前三世纪七○年代的前二二一年,凡两个半世纪。本世纪正是战国时代中期,全中国陷于混战。各强大的封国国君,先后升级,改称国王。西方边陲野蛮落后的秦国,因公孙鞅变法,革新内政,迅速成为强权。国际上第一流的外交家苏秦倡议南北合纵,联合抗秦,张仪则倡议东西连横,分别跟秦和解。国际关系翻云覆雨,纵横捭阖,诡异莫测,是一个斑斓缤纷的世纪。公元前四○○年.辛巳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韩国(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赵国(首府晋阳【山西省太原市】),联合攻击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大军进抵桑丘(《史记...

    12 分钟
  7. 第 8 集 • “兵法史书VIP”专享

    资治通鉴06【前389年】吴起离开魏国逃往楚国,并成为宰相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公元前三八九年.壬辰秦国(首府雍县【陕西省凤翔县】)攻击晋国(首府新田【山西省侯马市】。晋国此时已无地可供攻击,可能仍是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或韩国【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之误)。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国务官(大夫)田和,跟魏国国君(一任)魏斯,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及卫国(首府濮阳【河南省濮阳市】)的特别使节,在浊泽(河南省新郑市西南),举行高阶层会议,田和请他们帮助,使他在名义上取得国君的头衔。魏国国君魏斯,即向周王国国王(三十九任安王)姬骄,代田和请求封爵,姬骄欣然同意。史称田和为田姓齐国的太公。公元前三八八年.癸巳田姓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太公田和,本年(前三八八年)逝世,子田剡(第二任)继位。(原记载只因遗漏田剡一代,遂发生一连串错误。)公元前三八七年.甲午秦国(首府雍县【陕西省凤翔县】)大军南下,侵入蜀国(首府成都【四川省成都市】)领土,占领北部重镇南郑(陕西省汉中市)。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国君(一任文侯)魏斯逝世,子魏击嗣位(二任),是为武侯。(此项记载有误。参考前三九七...

    11 分钟

订阅福利包含的节目

独享订阅专属节目内容

试用结束后 ¥6.80/月或 ¥48.00/年

关于

有的书,只需提纲挈领、抓住核心要义。 而《资治通鉴》却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书。 它是历代君王的必修教科书,是政要、精英的案头参考: 朱元璋、康熙、乾隆对它情有独钟; 曾国藩说它是经世哲学的巅峰之作; 毛泽东读了整整17遍,赞叹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李嘉诚说,经商创业、人生职场,不可不读《资治通鉴》…… 只是它通篇文言、篇幅庞大,并不好读。如果能成为通读这部书的少数人,一定受益无穷。 柏杨的《资治通鉴》,不仅仅是将这部著作译成白话,还有对重大人物、事件的辛辣点评,这些点评汇成60万字的“柏杨曰”,帮你深度理解1362年的家国变迁。是你研读这部经典的不二选择: △不直接为你总结历史规律,而是在人物、事件的解读中,为你理脉络,让你触摸到中国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 △不拘泥于司马光的眼光与观点,柏杨以今人视角,对历史进行大胆质疑,解读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司马光是个偏执“反动派”?荆轲不是英雄;纵横家张仪、苏秦并不值得歌颂…… △不同于市面上的实操类管理手册,《资治通鉴》借助大量的真实案例,为你解读管理之道:为何范雎这样的人很危险;忠心耿耿的吴起为何不能用?…… △不谈空泛的大道理,柏杨结合现实帮你辨识人心、洞察人性,走出职场困境,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学吕不韦抓住机遇;从刘备身上看什么领导靠谱;利和益冲突了怎么办?……

更多来自“兵法史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