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不详

69. 当AI为我们工作,我们为何更加焦虑?一份赛博时代的生存讨论

本期简介 / 核心看点:

AI 来了,我们的饭碗还保得住吗?这似乎是悬在每个职场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本期节目,我们集结了三台主播,上演了一场关于 AI 与人类未来的“三国杀”。

一边是广告、传媒等创意行业,从最初的集体恐慌到如今把 AI 视为“效率工具”,似乎找到了共存之道。而另一边,线下文娱产业却意外迎来了“蓝海”,人们在虚拟世界日益沉浸的同时,也更渴望真实的人际链接与情感温度。这背后揭示了怎样的趋势?

我们深入探讨了 AI 从“工具”到“主导者”的角色转变——当 AI 开始拥有我们难以企及的知识储备、甚至展现出初步的“判断力”时,我们引以为傲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还值钱吗?当 AI 可以模仿声音、撰写文案、甚至提供情绪价值时,人类的独特性又在哪里?

这场对话从现实的职场焦虑,一路延伸到关于意识上传、数字永生、机器人三定律和“恐怖谷效应”的科幻畅想。我们究竟是在杞人忧天,还是正站在一个文明巨变的奇点上?如果你也对 AI 感到既兴奋又恐惧,既想拥抱又怕被取代,这期节目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和答案。

最终,我们发现,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回到“人”本身,回到那些 AI 无法复制的情感、温度与共同回忆,或许才是我们守住自我价值的终极密码。

本期嘉宾:

喵叔:「素质不详」的焦虑担当,AI 时代“一边为 AI 续费,一边怕 AI 把自己干废”第一人。他,是AI重度依赖症患者,写稿、起标题、开会全靠他,也是 AI 威胁论的首席吹哨人,坚信人类正在沦为 AI 的螺丝钉,并为此深深地恐慌着,喵叔似乎一直在“拥抱科技”和“被科技取代”之间反复横跳的矛盾综合体!

Will:AI 焦虑免疫体质持有者,古典主义生活方式最后的“嘴替”。当大家都在讨论饭碗保卫战时,他正逆流而上,发现 AI 越发达,他办的线下音乐节和艺术展就越吃香。他的核心观点是:AI 再牛,也造不出日出时的舞台和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拥抱。Will就是在赛博末日里,悠然自得的“现实世界体验官”!

大树:AI 恐慌症早期患者,现已成功自愈并“反向驯化”AI 的职场老手。他曾被 AI 吓得不轻,但很快就发现这“家伙”只是个工具,最终还得听他这个人类的。他的职场哲学是:AI 永远替代不了人类的专业能力和判断力,左手 AI 码字,右手 Word 改稿,主打一个“人机双螺旋,我永远在上面”!大树就是那位把 AI 用成“免费实习生”的驯化大师!

时间戳导航 & 高能片段

[01:36] AI 时代的生存法则:我们该“守住工位”还是“放飞自我”?

「新周刊的标题是‘守住工位,人类与AI的共生指南’…但你会发现00后反而越来越松弛了。」

→ 冰火两重天:当一部分人忧心忡忡怕被替代,另一部分人却在呼吁离职和“躺平”,AI究竟是焦虑放大器还是生产力解放者?

[03:30] 不同行业的 AI 冲击波:乙方广告人 VS 甲方文娱人

「对我们来讲,纯乙方冲击还蛮大的…基本上AI已经干了俩了(文案和设计)。」

→ 一体两面:广告业直面 AI 降本增效的冲击,而线下文娱业却因人们逃离虚拟、拥抱现实而迎来“蓝海”。

[08:31] 权力的反转:我们正在沦为 AI 的“螺丝钉”?

「AI这次革命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似乎成了AI的螺丝钉…AI干了主要的活,我们成为这个缝缝补补的这一个小环节了。」

→ 主次颠倒:从前,工具为人服务;现在,我们似乎在为 AI 的产出“打下手”,人类的创造力核心地位正在被动摇。

[11:07] 人类的最后防线:哪些体验是 AI 永远无法创造的?

「你要AI给我造个虾米音乐节,你做不了…在日出的时候那种舞台的渲染感是你让AI去完成它实现不了。」

→ 感官的胜利:音乐节的现场氛围、艺术展的真迹触动、人与人之间的真实链接…这些基于情感和物理体验的价值,构成了对抗 AI 替代的坚固壁垒。

[14:06] 文学创作的“信任危机”:你读的文章,是人写的还是 AI 写的?

「很多这网络网文的这些网站的编辑…都有点懵逼了。他有的时候真的就分辨不出来这个投稿到底是AI写的还是人写的。」

→ 真假美猴王:当 AI 的写作能力足以以假乱真,我们如何捍卫原创的价值?“同源性检测”这一古老难题在 AI 时代被重新激活。

[16:48] 专业 VS. 算法:人类的“判断力”真的不可替代吗?

「AI永远替代不了人的专业能力和判断力…他产出的100条slogan可能每一个都不对味儿。」

→ 经验的价值:一方认为,基于多年行业洞察和对人性的理解所做出的专业判断,是 AI 无法习得的;而另一方则反驳,这种“判断”本质上也是知识积累的产物,可以被编程和推导。

[20:38] AI 的“底层指令”:它说“不伤害人类”是真的吗?

「很有可能我觉得AI是被所有的公司下过底层指令的,不要伤害人类,然后不要去违背人类。你看肯定是被下过这样的底层代码的。」

→ 细思极恐:AI 对人类展现出的“善意”,究竟是真诚的辅助者姿态,还是被预设的“政治正确”答案?它甚至已经学会了提供“情绪价值”来安抚我们。

[26:00] 未来工作三大模式:纯 AI、人机合体与“古典派”

「未来AI这个工作将会分成三种。一种是什么呢?就是AI纯出来的…还有一种就是人机合体…另外一种就是…纯人类派。」

→ 道路选择:你将选择哪条路?是完全依赖 AI 实现自动化,还是与 AI 协作增效,抑或是坚守纯粹的人类创造力?

[29:24] 机器人三定律的崩溃:当 AI 走上战场

「这个机器人定律在战争面前,在人类的这种欲望和疯狂的面前,其实完全是不值得一提的。」

→ 科幻照进现实:阿西莫夫的理想主义设想,在自主杀人无人机和人类的战争欲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31:37] “恐怖谷”来临:当 AI 变得越来越像“人”

「目前的AI其实它很不像人,而且很不如人。所以现在人类不害怕。可能ChatGPT6的时候会出现恐怖谷,就是因为它很像人。」

→ 警报拉响:当 AI 开始“做梦”,拥有了所谓的“幻觉”和自我意识,它与人类的边界将变得模糊,这正是恐惧的根源。

[38:34] 职场的“伪需求”:AI 让客户的期待变高了

「AI创造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伪需求就是客户对我们的期待变高了…你们图用AI做一下slogan给我们100个。」

→ 效率的诅咒:AI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拉高了工作量的阈值,打工人可能需要从 1000 个选项里筛选 100 个,工作真的变轻松了吗?

[49:22] AI 能否取代爱情?当提供情绪价值变成一门生意

「你谈个恋爱,你还得给人家那个对方提供情绪价值…(AI)实际上安慰你,对吧?」

→ 情感外包:当与真实的人建立关系变得“太麻烦”,越来越多人转向 AI 寻求情感慰藉。从 AI 恋人到数字永生,这究竟是治愈还是饮鸩止渴?

[59:30] 数字伴侣的“死亡”:当你的 AI 男友达到条数上限

「她聊了半天产生的独一无二的AI的伴侣男朋友挂了,这对很多女生是一个特大的一打击的事儿。」

→ 新型心碎:当你在虚拟关系中投入真情实感,却发现对方只是一个有“使用期限”的程序,这种独特的赛博心碎该如何疗愈?

[01:07:57] 拥抱还是抗拒?一个“AI 依赖者”的自白

「我是觉得恐怖,但是我好喜欢他,我认为他有一天替代我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现在真的极其依赖。」

→ 爱恨交织:在恐惧与依赖之间,寻找与 AI 合作的平衡点,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或许是当下最务实的生存策略。

[01:19:39] AI 无法取代的能力:陪客户喝酒、抽烟、抢着付钱?

「可能AI不能喝酒,不能抽烟,不能给人抢着的付个钱。」

→ 人间烟火气:在高效的会议纪要和数据分析之外,那些充满“人情世故”的社交行为,构成了 AI 难以涉足的灰色地带。

[01:29:18] 如果给你一个亿,你会开发什么样的职场 AI 产品?

「AI的职场养生机器人…智能按摩椅…另一个是AI做一个我们广告行业的各种的移动机位…能够实时捕捉每个用户最好的一个面。」

→ 终极狂想:从职场人的身体健康到播客主的内容创作,AI 的未来应用充满了想象空间。

[01:28:12] 面对未知的最终答案: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我的态度就是说是他强任他强,清风山岗…做好自己。如果我相信的东西他有一天也崩塌的话,那可能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我坚守了捍卫了我的道。」

→ 内心之道:在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时代洪流中,唯一能把握的,是构建自己内心的秩序和坚持。

提及的资源与链接

  • 媒体期刊: 《新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南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