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营销行业。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普及,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改写营销的运营逻辑,催生新的产业生态。
本期播客为《生成:AI生产力重构营销新范式》新书解读第五章,聚焦营销运营的重塑历程:解析大数据、可寻址、云计算如何构成数字营销的技术基石,探讨广告技术(Adtech)与营销技术(Martech)的生态演变,揭示技术平权化带来的行业变革,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营销生产关系的重构。
共谈嘉宾:
谭北平 — 营销科学家 MSAI联合主播 / 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
钱峻 — 营销科学家 MSAI 联合主播 / 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SHOWNOTES:
1:13 《生成》第五章:营销运营的重塑,不断涌现的营销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2:26 大数据、可寻址和云计算在数字营销中的应用与发展。
4:43 可寻址的在中国市场上也有非常多的应用,但可寻址技术和隐私是密切相关的。
7:55 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按需提供可扩展计算资源的服务模式。
8:54 数字化技术发展首先影响的是广告产业。
17:27 中国的营销技术生态是一个多元化和深层次的过程。
21:25 生成式人工智能将给营销带来了营销的变革,改变了营销的生产关系。
23:22 从效果型营销,到电商营销,再到社媒营销,中国从追赶者变成并驾齐驱。
25:25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平权化可能会更加的走向极致。
29:06 一定不要走到技术的对面去,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潮流。
一、数字营销的三大技术支柱:重构营销的 “基础设施”
数字营销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大数据、可寻址与云计算三大技术的协同之上。这三大技术如同营销的 “水电煤”,为精准化、智能化运营提供了底层支撑。
1. 大数据:让营销从 “模糊猜测” 到 “精准洞察”
大数据并非简单的 “数据量大”,而是涵盖数据采集、预处理、分析的完整技术体系,其 “大量、多样、高速、真实” 的特性,彻底改变了营销的决策方式。
- 在营销场景中,企业通过社交媒体、用户日志、交易记录等多渠道采集数据,经清洗后挖掘出用户偏好、行为规律等关键信息,进而实现用户画像绘制、精准推送等应用。例如,电商平台通过分析用户浏览轨迹,能在毫秒级时间内推送其潜在感兴趣的商品。
- 更重要的是,大数据让 “用户行为可追溯” 成为可能,为后续的广告归因分析、营销策略优化提供了数据依据。
2. 可寻址:实现 “人与设备” 的精准连接,但暗藏隐私博弈
可寻址技术的核心是为用户或设备分配唯一标识符,让企业能跨场景识别同一用户,是 “千人千面” 营销的前提。
- 其应用早已渗透到生活中:手机号作为最基础的标识符,通过加密和用户授权机制,支撑了短信营销、会员体系等场景;智能电视则通过广告可见度、完播率等指标,实现了跨设备的统一测量。
- 但这把 “双刃剑” 也引发争议:微信生态中,同一用户在不同小程序的 ID 被隔离,正是平台为平衡精准营销与隐私保护的妥协,反映了技术发展中 “效率” 与 “伦理” 的永恒博弈。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按需提供算力和存储服务,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巨头级的数据处理能力。
- 阿里云为商家提供的市场趋势预测、腾讯云的个性化推荐,本质上都是通过云计算将大数据能力 “普惠化”。企业无需自建复杂机房,即可快速部署营销自动化工具,大幅降低技术门槛。
- 更关键的是,云计算与大数据、AI 的融合,推动营销从 “事后分析” 转向 “实时响应”,例如直播电商中,系统能根据实时成交数据动态调整推荐商品。
二、广告技术与营销技术:构建营销的 “产业生态网”
技术的落地催生了庞大的产业生态。广告技术(Adtech)与营销技术(Martech)的崛起,分别从 “流量交易” 和 “用户运营” 两个维度,构建了营销的新型协作网络。
1. Adtech:广告产业的 “数字化交易革命”
广告技术的核心是通过程序化交易提升广告投放效率,其生态由需求方平台(DSP)、供应方平台(SSP)、广告交易平台等角色构成,形成了一套精密的 “广告买卖机制”。
- DSP 代表广告主,通过算法在海量库存中锁定目标用户;SSP 代表媒体,负责广告位的最优价售卖;而实时竞价(RTB)机制则让每一次广告展示都能以市场最优价成交。
- 这种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 “排期购买” 的粗放模式,例如 Lumapartner 的广告技术全景图所揭示的,全球广告产业已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数字化交易网络。
与 Adtech 聚焦 “流量购买” 不同,Martech 更强调企业通过自有触点(官网、APP、社交账号)与用户直接互动,其核心是 “客户资产私有化”。
- 营销自动化工具让邮件、社交帖子等内容能按预设规则自动推送,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则像 “客户档案库”,记录每一次互动历史,支撑个性化服务;客户数据平台(CDP)则整合多渠道数据,构建统一的客户视图。
- 中国企业在此领域已展现领先优势:阿里通过 CDP 整合电商、支付数据,帮助品牌实现 “从认知到复购” 的全链路运营;腾讯的社交营销工具则让品牌能在微信生态内完成 “种草 - 转化 - 留存” 的闭环。
三、技术平权与 AI 革命:营销的 “去中心化” 未来
技术的终极意义不仅是提升效率,更是打破壁垒。从数字化到智能化,营销正经历 “权力再分配”,而生成式 AI 将加速这一进程。
1. 平权化:让 “人人皆可做营销” 成为现实
营销技术的普及正在瓦解 “技术垄断”:过去只有大企业能负担的用户分析工具,如今通过 SaaS 化服务向中小企业开放;一线销售、门店经理能通过简单操作,基于本地数据定制营销活动。
- 这种平权甚至催生了 “DToC 品牌” 的崛起 —— 中小品牌无需依赖传统渠道,通过私域运营、内容营销就能直接触达消费者,蚕食宝洁等巨头的市场份额。未来,“一人公司” 运营品牌的场景将不再遥远。
生成式 AI 不止是工具,更是营销生产关系的重构者:
- 它提升了营销的 “生产力”:文案生成、图像设计等基础工作可由 AI 完成,营销人员得以聚焦策略与创意;
- 它改变了 “组织架构”:去中心化的营销模式下,每个员工都能成为品牌传播节点,企业通过知识共享平台让一线洞察快速转化为营销策略;
- 它重构了 “生态博弈”:掌握数据与 AI 能力的平台方话语权增强,但企业可通过私域建设(如餐饮品牌的会员系统)掌握自主数据,避免被平台 “卡脖子”。
技术不是对立面,而是 “进化伙伴”
从电视台时代的 “大众传播”,到互联网时代的 “精准投放”,再到 AI 时代的 “个性化交互”,营销的每一次飞跃都源于对技术的拥抱。
面对不可逆的技术潮流,企业和营销人需牢记:技术的价值不在于 “替代人”,而在于让人的创意与洞察更高效地落地。唯有将技术视为 “进化伙伴”,才能在营销的变革浪潮中始终立于潮头。
TAKEAWAY
1、数字化技术持续重塑营销运营方式,已成不可逆潮流。
2、大数据、可寻址、云计算是数字营销的核心支撑技术。
3、大数据实现用户行为记录与分析,支撑精准营销应用。
4、可寻址技术实现精准连接,但伴随隐私保护争议。
5、云计算助力营销高效化、个性化,降低企业技术门槛。
6、广告技术生态通过程序化交易提升广告投放效率与精准度。
7、营销技术聚焦企业与消费者直接连接,核心模块协同运作。
8、中国营销技术生态呈现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发展特点。
9、技术平权化让更多人参与营销,专业营销人员价值升级。
10、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全面变革营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思考点
1、大数据、可寻址和云计算如何协同推动营销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转型?
2、技术平权化在营销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什么,对行业角色分工有何影响?
3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twice weekly
- Published2 August 2025 at 04:14 UTC
- Length32 min
- Episode2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