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电台 abecedarian Radio

abC艺术书展

art book in China - abC编辑部的音频节目。我们希望帮助你从头开始做一件事,并鼓励大家在任何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实践。 节目相关笔记,请关注abCofficail 网站:radio.artbookinchina.com 欢迎听众来信:hi@artbookinchina.com 微博: abC艺术书展  - 开场音乐得到授权 Matmos - “Spondee” -  网站: artbookinchina.com

  1. 14.06.2022

    初学者电台Live版:一场听过都说好的对谈(关于艺术、关于书…

    本期播客是线上直播的abC艺术书奖颁奖典礼的主题对谈部分,我们邀请到了书奖的评委们一起来聊聊艺术、书、个人创作……因为在播出完之后,我们收到了不少表扬,说主题对谈聊得太好了!所以我们头脑一热,干脆放播客平台上来让大家可以反复品味(嘻嘻,希望我们没有自作多情)。 本期嘉宾: 罗丹妮(单向空间编辑总监)、马仕睿(设计师、typo_d平面设计工作室创始人)、谭坦(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曾焱(《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张宇凌(艺术史研究者、写作者) 本期梗概: 03:43 书奖评委对于艺术书的困惑和争论 07:25 艺术书的创作方法之一:针对书籍翻阅机制与阅读体验本身展开讨论 “一本书可不可以跑着读?” 19:20 “艺术书”的不同面貌:偏观念的、偏内容或媒介的…… 25:15 标准变得模糊是不是件好事 38:16 创作者应该背负起某种公共责任吗?个人的“小情小趣”是否是有价值的? 44:23 大家一起来拆台:应不应该为自由的艺术书创作设立奖项? “我们不要评奖,直接发钱就行了!” “我现在可以开始看那些被淘汰的作品了吗?” 58:53 艺术残酷的一面:它喜欢强占一切“正在死亡”的媒介 1:06:27 如果一个全新的奖项在探索过程中被评委集体建议取消…… “从来没有过这么不自恋的奖” 1:10:30 给未来创作的建议 提到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1. Alastair Johnston 的艺术书作品《Cafe, Charivari, Charlatan, Chrom》,1975年 2. 书籍艺术家 William Drendel(中文昵称:比尔·戴仁德) 3. 艺术家 Rafael Domenech 4. 艺术家 Michael Duchamp 的手提箱系列 “La Boîte-en-valise(Box in a Suitcase)”,1935-1941年 5.艺术家 Louise Bourgeois 的手工布艺书《Ode à l'Oubli》,2003-2004年 本期主持: 赵阿萌 本期编辑: 陈家心 赵阿萌 本期音乐: Matmos - Spondee 久石让 - Silent Love (Main Theme) The Cure - Close to me

    1 Std. 15 Min.
  2. 31.05.2022

    跟着隐形涂鸦爱好者btr漫游城市 | 初学者电台 × Talk 11

    大家好,这是一期姗姗来迟的节目,也是我们与K11官方播客“艺游未尽 TALK11”合作的系列节目“A Doodle Odyssey”的最后一期。节目录制于3月初,原计划是3月底推出,只是从那之后上海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犹豫,使节目更新一再延宕,为过于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也为与上海城市漫游相关的内容,而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合时宜的味道。随着时间越来越久,能够更新这期节目也几乎成了我们的一个盼头,因为那一定意味着情况发生了一些好的转变。 就在昨天,上海终于传出了要解封的消息,“非必要”的生活也许就要回来了。希望这期节目,可以让大家可以准备好重新穿梭在城市街道的心情——理直气壮地、好奇地、快乐地,东张西望,用自己的方式,走一走。 本期嘉宾: btr :作家、译者及文化评论人。 本期梗概: 03:50 莫干山路一度野生、活跃的涂鸦生态 07:43 “因为发现同一个涂鸦在网络上认识了公司里的同事”——这件奇怪的事情后来成了《上海胶囊》中一则小说的灵感来源 08:58 小心思比较多的上海街道上的涂鸦 16:47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被遗忘的地方,涂鸦和贴纸就像那里长出来的青苔 17:40 写手与“市政清除小组”有趣的合作共生关系 19:40 涂鸦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一部分,与现实的互文 24:50 离题千里环节!联想一些类似于涂鸦的事物——香水、宝丽来相片、很快被删的微博、影子、临时堆在路边的垃圾、当天的健康码、寻人启事…… 33:24 如果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所用,一定暗示着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35:00 “涂鸦就像城市的弹幕,它出现在那里是有一定道理的” 35:15 城市漫游指南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小小的标准:只右转、找一个红毛衣的阿姨…… 39:52 漫游时突破个人惯性的练习:像上海爷叔一样张望——看看别人在拍什么? 44:00 有一次骑完共享单车,有人说“诶?你屁股上怎么有一个‘公积金提取’” 45:05 猜一个谜语:一堵墙遇到另外一堵墙会说什么? 提到的书: 《上海胶囊》 作者:btr 出版: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 《Sorry For Damage Done》 作者:Vincent Wittenberg & Wladimir Manshanden 出版:the Eriskay Connection 本期主持: 赵梦莎 陈家心 本期编辑: 陈家心 本期音乐: 片头 Matmos - 《Spondee》 中场 fishmans - 《新しい人》 片尾 Lizzy Mercier Descloux - 《Corpo Molli Pau Duro》

    46 Min.
  3. 24.04.2022

    【上海特别节目】末日初学者们(中)

    在剪辑的过程中,我们又陆续联系到了一些朋友,他们有些是志愿者、团长,也有些是民间的自组织,每天花大量甚至全部的时间扑在“封控期限定”的工作上。也许就是他们,让很多人封控期间的日子变得好受了一些。所以在本期节目之后,我们会再继续更新上海特别节目的最后一期,听听实践派们的工作日常,以及他们私人的内心的动荡。 本期梗概: 0:35 小老虎  “此刻我真的丧失了去诉说任何与此无关的东西的念头,内心已经再没有任何余地去躲避这件事情,再去说点别的。” 15:47 喻涵  “我朋友说我可以去还愿了。过年的时候我许愿说今年要瘦十斤,现在超标完成了。方舱减肥法,yes!” 31:27 赖非  “每隔几天我就会和我家小区的志愿者视频,看她帮我喂猫。这种通过一个手机镜头来照看猫的方式,渐渐变得可接受了。” 46:18 杨南舒 “‘应做尽做’那些口号让我觉得还活在老一辈的集体主义的社会里,可能以前的很多东西都是幻觉。” 50:56 陈晓宇  “我们打过街道、居委会、公安、市长热线,都用处不大,最后发现还是媒体曝光来得快一些。” 52:43 小南 “封控期间我和女朋友吵架分手了,但我们还要继续被关在一间屋子里不知道多久。很尴尬,现在我每天睡沙发。” 56:20 负二 “志愿者不管饭啊,工作时不可能允许脱下防护服,在室内吃饭也太危险了。” 1:02:42 邱瑞 “我把家里的书都读了,之前买的网课都看了,一想到童漠男在北京还能天天演出我就焦虑。” 1:18:20 梁爽 “我爸妈(长春)的小区来了一批猪肉没有切,最后是小区里住的一个外科医生去切的。” 本期采访者: 赵梦莎 王紫薇 陈家心 赵阿萌 本期编辑: 陈家心 本期音乐: 明天的盐 - 《老虎机》 小老虎 -《为了你,说一段》 清醒乐队 - 《好极了!?》 Lizzy Mercier Descloux - 《Tumour》 周爷叔克瑞斯 -《金针菇侬屏牢》 王菲 -《末日》 细野晴臣 -《住所不定無職低収入》 顶楼的马戏团 - 《上海童年》 雞蛋蒸肉餅 - 《Why Don't You Kill Us All》 Wu Tang Clan -《Tearz》 The Molds - 《乡愁》 海朋森 -《新都人》 延伸阅读: 国家卫健委防护服穿脱标准流程 https://mp.weixin.qq.com/s/AgcvIfeQQcuT74k94rV-1Q 报道《51户上海独居老人的现状》和《在上海方舱的19个日夜》 https://mp.weixin.qq.com/s/_8EeMYE1eZZKO-qcl97YFg 《邱瑞:我的县城》 https://mp.weixin.qq.com/s/9NbPvBLjWOeIf4ZivHALlg

    1 Std. 34 Min.
  4. 06.04.2022

    初学者电台S03E02 再聊“艺术家书”:是麻烦,也是礼物

    【️时长提醒】本期节目超过一个半小时,但也非常值得你花些时间来听听看。 对于期待了解“艺术家书”的朋友,或许这又是一期不具建设性的入门指南。——到底“什么是艺术家书?” 是我们工作中的永恒问题,在以这个话题开启的讨论中,我们的对话就像不断跳着脚走路,努力绕开分类学的陷阱。我们试着去为某一事物下定义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想象力?那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归类与具体的标准,是不是我们的讨论又会变得鸡同鸭讲呢? 我们曾经通过组织abC艺术书奖的主题圆桌论坛,在abC2021年上海站书展的现场以展示入围作品的方式来回应这个“元命题”,希望建立与创作者交流的场域,而非树立权威。在第二届abC艺术书奖因为疫情延期的这段时间,这次播客的对话也是我们的阶段性思考,相信在未来也会一聊再聊,一直持续下去。也随时欢迎你一同加入我们的对话与讨论。 ○ 本期嘉宾: 常羽辰:常羽辰的工作方式是游离的——如纺织般写作,如翻译般绘画,如梦呓般经商(见:使用价值),也以待客之道去教书。她进出于不同的材料和领域,她在劳动分工的边缘散步。 顾虔凡:写作、艺评、翻译、编辑之余,和St. Jiu一起缓慢地做“弓出版”,和羽辰一起缓慢地做「录音整理」播客。 ○ 本期梗概: 05:05 “艺术家书”在创作过程中常常是一个后置的、被追认的定义 15:00 从William Blake的《纯真与经验之歌》的到Ed Rusha的《26个加油站》:艺术家书的开始 21:51 假如把艺术家书形容成一个光谱——一端是普通、便宜、民主,另一端可能就是可以携带的展览,或是精致的、独一无二的,需要很大的注意力来欣赏的东西。 29:30 每一个创作者都有逃离分类和框架的野心,但后来它会变成一个麻烦 40:00 聊聊《梦十夜》这本书的合作:卷轴一般“麻烦”的实体与电子版pdf的并行 44:28 当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从书本的翻阅到了滑动屏幕,艺术家书为什么还可以活下去? “在某个话语系统里,手工书这种沉湎于物质的美是非常反革命的” 55:00 书就像一个驿站,是不断绵延的思考的阶段性集合 1:01:15 在身份、类别中不断地溢出,量变累积成质变后是否可以反过来重新定义这个分界? 1:03:40 abC艺术书奖评奖过程常常遭遇的问题:一本书的创作主体是谁?除了艺术家/作者,设计师和编辑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1:18:00 艺术书奖不是提供一个权威,大家都可以“自以为是”地来交流一下 1:22:52 艺术家很多时候就像信息中间的一个小偷 1:27:45 Printed Matter建立的的替代性出版和分销网络是基于友谊的逻辑 1:31:45  为什么艺术家想要做书——这是一项身心整合的劳动 1:39:06 如果你开始做一本艺术家书,最建议和最不建议做的一件事 ○ 节目中提到的艺术家&作品: 1.《梦十夜》by 常羽辰,弓出版GONGPRESS出版,2018 2.《纽约钓鱼日志》by 童义欣,弓出版GONGPRESS出版,2019 3.《书书》by Myungah Hyon(玄明娥)& 常羽辰,夢廠DREAMER FTY出版,2017 4.杜尚的《手提箱》(Boîte-en-valise)是最著名的多版限量艺术作品之一,1935-1941年制作完成。这可以看作一个便携式虚拟博物馆,杜尚选择了69件能够代表他艺术生涯的重要作品,制作为微型复制品并精心排列. 5.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纯真与经验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1794 6. 美国艺术家爱德华·若夏(Ed Ruscha)《二十六个加油站(Twentysix Gasoline Stations)》,1963 7.小野洋子《葡萄柚》,1964 8.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四种基本直线(Four Basic Kinds of Straight Lines)》,1969 9.陈佩之(Paul Chan,美国艺术家、作家、出版人)《假日(Holiday)》,2012 10.Badlands unlimited 项目:由 Paul Chan 于 2010 年创立,在扩展领域(extended field)制作和出版书籍;电子书、纸质书以及数字和印刷形式的艺术家作品。Badlands 畅销书位于唐人街一元店,与卫生纸、花瓶、五颜六色的塑料花等共享零售空间——所有这些都以无与伦比低的价格出售。 11.舞者Yvonne Rainer的诗集《Poems》,Badlands unlimited 出版。 12.“New Lovers”系列丛书:一系列由女性为新一代的性幻象而写下的情色小说,Badlands unlimited 出版。 13.Printed Matter于2019年策划的展览:Steven Leiber Catalogs (1957–2012) 。1992 年至 2010 年间,Leiber 从他的书店和画廊“Steven Leiber Basement”制作了总共 52 份经销商目录,目录本身是雄心勃勃的实验性艺术项目,每一个都以独特/非传统的形式出版——剪贴簿、卷轴、标签文件夹、投资组合、卡片目录…… 14.《诗三首》by 常羽辰,夢廠DREAMER FTY出版,2021 15.收集了辛普森一家中所有的书的艺术书:《A FINAL COMPANION TO BOOKS FROM THE SIMPSONS》,Yellow-pages & Rollo Press出版 16.《奥威尔的玫瑰(Orwell’s Roses)》:由丽贝卡·索尼特(Rebecca Solnit)撰写的传记和文学批评著作,讲述了乔治·奥威尔对园艺的兴趣。 17.《Gerhard Richter. Books》(2014出版):是2013年德文版的英译本。在与里希特的采访中,他与他合作编写了多本书的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按时间顺序讨论了他的艺术家书,小汉斯对里希特所有出版物的发展和背景提出了详细的问题。 18.小说《每一天都是为了小偷(Every Day Is for the Thief)》by 美籍尼日利亚作家泰茹·科尔(Teju Cole) 19.Wolfgang Tillmans于2014年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展览“Book for Architects(建筑师之书)” 20.鞠婷“鳞”个展的画册《鞠婷:洋葱》,设计师:高晗 21.《戊子集》by邵琨,夢廠DREAMER FTY出版,2018 22.“figure/field(形象/场域)”:加拿大写作者Lisa Robertson在她的论文《Disquiet》中用“形象/场域”辩证法论证了城市与国家的关系,或是噪音与富有成效的、象征性整合的声音之间的审美、经济和社会划分。https://journals.openedition.org/caliban/1716 本期主持: 赵阿萌 周玥 赵梦莎 本期编辑: 周玥 陈家心 本期音乐: 片头 Matmos - Spondee 中场 Laurie Anderson - Let X=X 片尾 Laurie Anderson - Speak My Language

    1 Std. 43 Min.
  5. 18.03.2022

    和小老虎聊聊不只说唱的街头文化 | 初学者电台 × Talk 11

    本期节目是我们与K11官方播客“艺游未尽 TALK 11”合作的系列节目“A DOODLE ODYSSEY”的第二期。 说唱、涂鸦、街舞、DJ常常被消费话语打包在一个“hip-hop”文化的范畴里,但许多处在文化内部的人对此并不买账。在这里,我们并不打算正本清源来进行一些分类学的讨论,而是回到最初孕生并持续滋养它们的“街头”,体会在场的狂野的生命力,和个体真实的混沌、叛逆与对自由的追寻。 本期嘉宾: 小老虎 | 一个玩说唱的 本期梗概: 03:28 我们给“街头”赋予了太多牛逼的姿态式的东西,但首先最重要的是:它们是好玩儿的 06:03 街头是个诚实的环境——“你有真本事,你就有朋友” 09:33 hip-hop文化中的后现代性:基于现成品的挖掘、解构和重组 13:07 危险的、瞬时的、完全交付的即兴说唱 16:36 街头生活独特的气味:叛逆伴随着自由,也伴随着危险 21:27 不要让传承变成教条,叛逆演变成规则 24:39 街头与自出版的相似之处:更容易地赋予更多人创造的权利和方法 27:07 街头是只属于年轻人的吗?涂鸦少年们“成长”的抉择 33:18 所谓“逃避”和“躺平”也不是件坏事,至少还有一个选择是先说“不” 34:37 涂鸦就像种花草,无法预料它在城市中会对其他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8:05 假设一个城市里只有一件涂鸦作品 39:17 推荐环节:涂鸦纪录片、巴黎地下音乐和独居老人采访录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书/纪录片: 1、李球球:涂鸦艺术家,代号0528,资深街头文化推广人,涂鸦团体(北京喷子)BJPZ成员之一,联合参与创立中国第一个本土滑板品牌:社会滑板。 2、Afrika Bambaataa:嘻哈DJ的三位创始人之一,也是嘻哈文化的“教父”之一。他对电影《Zulu》中祖鲁族勇士在Rorke’s Drift击退了英国军队的场景非常感兴趣。在一次非洲之旅之后,Bambaataa开始发展一个名为The Organization的组织,也就是日后知名的Zulu Nation,该组织由各类有良知的饶舌歌手,B-Boy,涂鸦者和其他一些喜爱Hip-Hop文化的人组成,一直从80年代早期发展到90年代中期。 3、纪录片《流浪北京》:吴文光执导的纪录电影,于1990年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期间五位自由艺术家在北京的生活。 4、美剧《少年嘻哈梦 The Get Down》:讲述一群生活在纽约市南布朗克斯郡青少年,关于街舞和街头文化的故事,小史密斯将饰演马库斯·吉卜林,一名才华横溢的涂鸦画家。这部剧集由巴兹·鲁曼执导,索尼影视和Netflix联合制片。 5、《少年涂鸦梦》:一本以涂鸦写手和说唱歌手为主角的青年成长漫画,发生在印度孟买街头。 作者:[印] 拉姆·V(著) / [印] 阿南德·拉达克里希南(绘) 出版:新星出版社 6、《说唱、唱本与票房——北京民间说唱研究》:本书主要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唱本为中心,研究北京民间说唱的种类、渊源及其地方文化特点。当一种说唱艺术传唱市井、口传心授之际,坊间刻本、抄本亦会随之盛行。这些泛黄的民间小册子承载了本地民众的人文意涵与生命形式。 作者: 崔蕴华 出版: 商务印书馆 7、《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文卡特斯亲自打入黑帮内部,曾冒着生命危险,周旋在由黑帮老大、打手、毒贩、军火贩子、牧师、警察、社工以及各色人等交织而成的地下社会交际网络之中,取得第一手的资料…… 作者: [美] 素德·文卡特斯(美国社会学家,出生于印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城市犯罪组织、毒品交易,以及卖淫等地下经济现象)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8、纪录片《巴黎街头文化二十年》:法国2003年记录片,对巴黎涂鸦文化20年的回顾,尽诉涂鸦文化的兴起、发展到变迁,深入浅出地叙说了巴黎的街头涂鸦文化。 9、《独居老人》:作者采访呈现的16位老前辈,会用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打破世人的这种偏见。他们中有的独身已久,有的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一一送别至亲好友,也有的兄妹子女仍健在于某处。没有压力,没有人际关系的纷扰,也没有对未来的不安,看起来每一天都过得相当愉快。 作者: [日] 都筑响一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本期主持: 赵梦莎 陈家心 本期编辑: 陈家心 声音片段: 小老虎在一席的演讲《我的说唱是篝火》 本期音乐: 片头 Matmos - Spondee 中场 小老虎/精气神制作 -《通宵酒》 片尾 嘿!!!(小老虎&李星宇&雷磊)-《一封信》

    46 Min.
  6. 08.03.2022

    涂鸦从街头到白盒子|初学者电台×Talk 11

    本期节目是我们与K11官方播客“艺游未尽 TALK 11”合作的系列节目“A DOODLE ODYSSEY”的第一期。 这一合作的产生是因为《恋爱中的涂鸦先生 / MR DOODLE IN LOVE》,展览于 3 月 2 日开始,在上海 K11 B3 层的 chi K11美术馆举办。这是英国艺术家 Mr Doodle的全球首次美术馆个展,也是他全球巡回展览的第一站。 本期嘉宾: Sammi刘亦嫄:Tabula Rasa画廊主,“艺术有读”主播 时间ZEIT:“晚安编辑部”成员, 涂鸦杂志《无妥协方式》主编 本期梗概: 04:10 北京街道上的涂鸦:车窗外的另类城市风景 06:09 涂鸦人相互尊重认可的标准——风格至上? 07:10 “YTLY作为一个tag简直蠢爆了!” 要成为一个街头制霸的人,一个好的名字(tag)是必不可少的 09:50 在GoogleMap上留下自己的大名,涂鸦也可以作为一种地景艺术出现 10:57 始于帮派、占地盘、做记号……涂鸦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13:00 涂鸦圈的隐形规则,一个燕麦奶广告引发的网络风波 16:00 从最开始在废墟中画下侧脸的张大力,到2008年奥运后诞生的中国涂鸦黄金一代 21:40 涂鸦作为一种精神疗愈方式,素人艺术家的原始创作冲动 24:35 香港“九龙皇帝”曾灶财:清风两袖悠然自在到处走,闹市内挥御笔墙壁电箱灯柱 30:25 市场如何发掘涂鸦艺术家? 33:33 城市管控政策下,涂鸦艺术的“迪士尼化” 37:45 白盒子是否可以作为涂鸦艺术接触社会的一种出路? 节目中提到的专业名词 Tag: 意为“标记”“名字”,tagging是指涂鸦写手将 "自己的名字、首字母或标识喷在公共空间表面 “的做法。 diss:英文Disrespect (不尊重)或Disparage (轻视)的简写,用来诋毁或侮辱其他人或团体。在涂鸦文化中指对某个涂鸦写手或团体表示不尊重和鄙视。 beef:嘻哈常见术语。在涂鸦文化中,beef就是有过节,有矛盾的意思。涂鸦写手间的beef通常表现为相互覆盖作品的行为。 Piece:“masterpiece”的简称,用于描述大型、复杂、耗时且劳动密集型的涂鸦,通常由熟练且经验丰富的写手完成。 地景艺术(Land Art):地景艺术或大地艺术是直接在景观中制作的艺术,将大地本身塑造成艺术品,或利用岩石或树枝等自然材料在景观中制作结构。大地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更广泛的观念艺术运动的一部分。(摘译自 Tate | Art Term) 情境主义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情境主义国际是1957年在意大利的一次会议上形成的欧洲前卫艺术家、作家和诗人的革命联盟,在马克思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该运动的领军人物居伊·德波(Guy Debord)在其1967年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景观社会》一书中把消费社会定义为景观社会。在文化领域,情境主义者希望打破艺术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使文化生产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摘译自Tate | Art Term) “让想象力夺权” (Daydreaming subverts the world.):出自范内格姆 (Raoul Vaneigem)的著作《日常生活的革命》 迪士尼化(Disneyfication):指将(真实或令人不安的)某物或某地改造成精心控制的安全娱乐设施或具有类似品质的环境。 节目中提到的艺术家及作品/展览 杂投:北京常见的涂鸦tag TAKI 183:1960 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活跃于纽约市的希腊裔美国涂鸦艺术家的tag 《Wrapped Reichstag》(包裹柏林国会大厦):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艺术家克里斯托·弗拉基米洛夫·耶拉瑟夫(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与妻子珍妮-克劳德(Jeanne-Claude,1935-2009)开始创作大型装置作品,并因此闻名。在Wrapped Reichstag中,德国国会大厦被10万平方米的银色布料包裹起来,15.6公里长的蓝色绳子在大厦上绑了两个星期。 张大力:身为一位对於在中国北京社会政治艺术运动中有著影响力的重要人物,张大力以涂鸦、雕塑、摄影和绘画的形式来创作社会记录,数十年来不断地挑战社会传统 。他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涂鸦与街头艺术家。 曾灶财:真名曾财,以自号“九龙皇帝”闻名,是香港街头涂鸦者,涂鸦创作均为用毛笔书写之汉字。行文讲述自己以及家族的过往事迹,以及“宣示”对九龙的“主权”。 Dismaland:Dismaland是街头艺术家Banksy在英国萨默塞特郡的海滨度假胜地Weston-super-Mare组织的一个临时艺术项目,于2015年8月21日的周末开幕,并在36天后闭幕。Banksy将其描述为一个“不适合儿童的家庭主题公园”。 Banksy:是一位匿名的英国涂鸦艺术家。他的街头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意味,在旁则附有一些颠覆性、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和警世句子。他的作品富有浓厚政治风格,俨如一种以艺术方式表达的社会评论。 Beyond the Street:BEYOND THE STREETS是一个由艺术驱动的文化和教育全球性运动,庆祝标记制造者和规则破坏者、煽动者和发起者。该活动策划展示当代和新兴艺术家,尤其是涂鸦和街头艺术创作者的作品。 节目中提到的书 《涂鸦鬼飞踢》毕恒达 著 2011年出版 《无妥协方式》:“无妥协方式” 是一个关于涂鸦艺术的周期性杂志,于2018年10月14日在北京黎明曙光俱乐部首次推出。该杂志与 Tabula Rasa 画廊合作推出,它是对亚文化和地下运动调查研究的一部分。 本期主持 赵梦莎 赵阿萌 本期编辑 陈家心 刘小门 本期音乐 片头 Matmos - Spondee 中场 林一峰 -《涂城记》 片尾 24 music - Modern Urban Soul

    40 Min.
  7. 18.02.2022

    在暗房里重温旧梦|初学者电台S03E01

    19世纪80年代,乔治·伊士曼身后的柯达公司推出第一台自动照相机“柯达一号”,并向大众喊话:“你只需要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彼时摄影只是贵族所属的消遣,此后40余年,柯达陆续推出1美元布朗尼相机,10美元胶卷和冲洗服务,伊士曼柯达几乎成为了罗切斯特城的代名词。这位重新定义“摄影”的男人最终在家举枪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一个世纪过去,胶片制作工厂相继关闭,胶卷的价格不断攀升,“胶片”成为手机应用里的滤镜氛围,为社交平台平添几缕复古的气味。 假如重读伊士曼当年的宣传语,没有被看见的后半句是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话题。拍完一卷胶片,写上个人信息送往他人手中之后,摄影师和冲扫师都在互相想象对方。拍照时不经意按下的快门,寄送中无意间接收的X光线,冲洗时不小心留下的水渍……不确定创造新的画面,画面篡改记忆,只有胶片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本期初学者电台,我们在视频中跟随Lily进入“冲扫招待所”捉影工作室的暗房,在俞独一的描述中体会徒手建起暗房的乐趣。邀请你与我们一起,在对话里想象她们像运用photoshop般在暗房里修改一张图,实验“过期”的胶片或相纸,配比自己的冲洗“食谱”……在暧昧的红光中开启一场浪漫的劳动。 本期嘉宾: 俞独一:头顶有两个旋涡,容易炸毛,记性较差,靠照片留住大部分记忆。Lily:我叫雷心晴,多才多艺,三心二意,日常拍点照片,打点小鼓,现居深圳。 本期梗概:04:58 最初选择胶片相机的原因Lily:“相比之下,数码相机给我更多选择,反而驾驭不住”独一:“因为便宜”07:05 近期被击中的胶片摄影作品11:45 近几年胶卷价格上涨会劝退一些人吗?13:22  “别浪费胶卷了!”——同一个场景拍两次是不是浪费?16:52 胶片机的型号重要吗?18:01 流明印刷:借用“太阳”印出的照片21:02 暗房是photoshop的前身,底片就像版画的“版”22:22 搭建暗房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工具 25:40 冲胶卷的自制平替“药水”:啤酒、咖啡、茶水……26:37 暗房里的化学实验,发明自己的冲洗食谱!32:56 为什么有电子照片之后还要印到银盐相纸上?相纸本身的纹理也是一种滤镜的叠加33:34 不少人手机里都下载过的模拟胶片滤镜app36:26 过期了也不必担心:过期胶卷/相纸的特殊效果、检验过期药水药效的方法38:10 值得推荐和被高估的相机41:32 日常保存胶卷的tips:冷冻、和食品干燥剂放在一起……?43:30 比较爽的时刻是从暗房出来喝一罐啤酒45:20 给胶片初学者的入坑&劝退理由 本期主持&编辑: 小阳蛋子 陈家心

    54 Min.

Info

art book in China - abC编辑部的音频节目。我们希望帮助你从头开始做一件事,并鼓励大家在任何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实践。 节目相关笔记,请关注abCofficail 网站:radio.artbookinchina.com 欢迎听众来信:hi@artbookinchina.com 微博: abC艺术书展  - 开场音乐得到授权 Matmos - “Spondee” -  网站: artbook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