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正本清源”CIPS:它真的是SWIFT的替代吗?

· 小跑对话 · 

刘晓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最近俄乌战争引起的金融制裁备受关注。目前为止,俄罗斯已经创造历史,成为有史以来受制裁最多的国家。2月27号,美国及其盟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部分银行使用SWIFT系统。之后出现大量文章开始讨论CIPS、并把CIPS和SWIFT进行比较。

今天我们就请刘院长帮助大家“正本清源”一下CIPS。CIPS到底是什么?它对我们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是什么?它真的是SWIFT的替代吗?

· 本期提纲 · 

1)CIPS到底是什么?它真的是SWIFT的替代吗? 

2)除了CIPS,世界还有其他清算体系吗? 

3)我们建立CIPS最重要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

4)全球跨境支付竞争情况:各自开花,并不是一家独大? 

5)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和使用的真实情况? 

6)下一步CIPS战略发展建议? 

7)数字人民币将来和CIPS之间该怎么配合?

· 对话文稿 · 

小跑(00:00):最近大家都很关注的俄乌战争,特别是其中金融制裁的部分。到现在为止,俄罗斯已经创造历史,成为有史以来受制裁最多的国家。

2月27号,美国及其盟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部分银行使用SWIFT系统。我记得当天早上的朋友圈被这个消息刷屏了。除了这个消息之外,还有很多银行的朋友在发表意见,比如“没关系,我们早有准备,因为我们有CIPS”等等。之后也出现大量文章开始讨论CIPS、并把CIPS和SWIFT进行比较。

今天想请刘院长帮助大家“正本清源”一下CIPS。首先,CIPS到底是什么?它是不是真是SWIFT的替代?

刘晓春(02:08):确实这两年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比较多,前两年因为中美贸易战,大家也讨论到了这个问题。今年是因为这次战争。

SWIFT也好、CIPS也好,或者银行内部的国际结算业务也好,这些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的操作问题。如果不是亲自操作,而只看文字表述,即使是最专业的文字表述,看后也很难推断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也是导致很多讨论走偏的原因——大家都是根据文字去推想,也许不切合实际的。另外,无论是CIPS也好、SWIFT也好,又牵涉到一些技术问题。SWIFT本身也有很多技术介绍,但它依然是为业务服务的,所以只讲技术依然不能看到业务真实情况;而且如果随便乱推,会造成很多夸大的宣传。

我们先来解析一下SWIFT。SWIFT不是美元清算系统。很多专家说它是美元清算系统,或者至少是美元清算系统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银行的清算是指在账户规则下进行的银行之间资金往来划拨、账户之间的划拨和记账——这叫清算。

而跨境支付、跨境结算是什么概念呢?是指企业和个人汇款、支付时,银行帮你做的资金划拨——我们一般叫国际结算。所以这是不同的层面,一个是银行间的层面,一个是银行为企业、为个人操作的层面。这又是一个概念。

这些都是指账户层面的数字转来转去。但要做这些,必须要有相关业务凭证或者指令。因为是跨国,还牵涉到凭证或指令的跨空间传输问题。最早是通过邮件或运输邮轮,后来随着技术进步,开始用电报,现在用互联网。

所以,“清算”是银行账户之间的转账结算,SWIFT只是起到传送这些业务信息、业务报文的作用。但是它不是仅仅为美元清算服务,而是为所有银行之间的业务服务,任何币种的信息都可以在上面走。另外,所有银行业务信息,不仅是支付清算,包括开保函、信用证、后续的修改、议付、通知、银行之间的一般的往来交流,包括改名字、增加机构、甚至于两家银行希望互访——都可以在SWIFT上面走。所以它是一个全面的信息服务系统。

它为什么可以做到?原来银行靠邮局或者电报等等途径,一个是成本高,第二个效率慢,第三因为你要按照人家的要求做,所以很难覆盖银行自身的特殊要求,这就带来标准不一样的问题。所以几家大行就自己搞了一个电报系统,把电报机放到自己行里互相发报。这样成本低了,安全性也强了。此外,因为专门制定了符合银行业务处理的报文标准,大家处理业务的效率也提高了。

就这样,全球只要做跨境交易的银行,基本上都加入了SWIFT的系统,全球银行跨境信息交流基本上都通过SWIFT。SWIFT不是唯一的信息渠道,但它确实是受大家欢迎的,如果你被它剔除出去,在信息传输中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效率、成本、安全、准确性都会降低很多;要通过其他渠道,可能要七拐八拐,效率要差好多。

从美元清算的角度来讲,因为所有跨境清算中80%以上是用美元,所以大家感觉好像SWIFT就是美元清算,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概念。美元最重要的清算机构是美国的CHIPS系统,它是一个私营的银行间的账户记账系统,虽然是私营的,实际上是受美国国家控制的。它的架构是一个双层结构,有19家直接参与的银行作为清算行在CHIPS系统里进行清算。所有其他的银行都是通过这19家清算行进行清算——也就是第二层。这些清算行相当于我们的支付宝。支付宝利用它在银行开的账户为我们个人进行资金往来结算。

我们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也就是用于人民币跨境清算的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类似于美国的CHIPS,目前设计也是双层架构,也有“直接参与机构”,但数量比较多,现在有几十家;再有“间接参与机构”通过直接参与机构来参与到跨境系统上来。

但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清算系统稍微复杂。在CIPS之前,我们在推广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人民银行已经在国际主要经济中心指定了人民币在当地的清算行,比如香港有中银香港。这两套系统目前还没有磨合好。当然这些清算行也都是CIPS的直接参与行,但它们可以自己参与到中国的大额清算系统里进行清算,也就是不需要通过CIPS。

CIPS的一个好处,是它也附带部分信息传输功能。比如直接参与行,互相清算的信息可以在CIPS上发送,不需要借助于SWIFT、邮局、第三方渠道。但是现在,因为许多间接参与者并没有直接接入,还是通过SWIFT向直接参与行报送报文——所以CIPS也接受SWIFT的报文。另外,因为它只是服务于银行间的清算,所以它的信息服务也是清算为主,银行间其他信息传输目前还接受不了。

还有,目前CIPS只为人民币服务,就像美国的CHIPS只服务于美元的跨境清算。因为服务于人民币清算,所以目前上面走的信息也是人民币的信息——这和SWIFT是不一样的。

小跑(13:19):就是不会有其他币种的信息?

刘晓春(13:22):目前没有。但是因为渠道已经建好,以后扩展也是可以的。

至于“能不能替代SWIFT”,目前人民币的跨境支付贸易结算在整个全球贸易中的比例还是很小的,因此目前CIPS的参与者,包括直接参与行和间接参与行大概也就千家左右——它和SWIFT的一万多家这个朋友圈还是不能比的。

而且它只服务于人民币,所以可以部分的“替代”SWIFT。将来大家用人民币多了,当然“替代”的就多一些。所以它和SWIFT之间更多还是“互补”、“并行”的关系,不是一个完全的互相替代的关系。

小跑(14:34):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支付、清算、结算、银行之间的信息传输分成“通信层”和“账户层”,SWIFT主要是做通信层工作,就是给大家传递信息。美国的CHIPS、人民币的CIPS更多是账户层面。而CIPS不仅在人民币的账户层面,也为信息传输设计了一套自己的报文系统。毕竟SWIFT都是英文,我们可以用中文。但尽管如此,不能简单把它想成SWIFT的替代系统。而且像您讲的,如果海外行(第二层)想参加我们的CIPS,可能还要先用SWIFT来接入我们的直接参加行(也就是第一层),然后再进入CIPS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CIPS在目前阶段要扩展朋友圈的话,可能还要借助SWIFT来帮助我们拓展市场?

刘晓春(16:00):对,两者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小跑(16:06):我们刚刚在上海高金完成了一个报告,这里提前做个小预告。报告中我们也深入总结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清算体系,这样我们就知道除了CIPS,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清算体系,比如美元有CHIPS,欧元是TARGET2,还有欧洲银行业协会的EURO1,英镑是CHAPS,日元FXYCS,然后还有加元、瑞郎、澳元等等,大家都分别是用自己的清算体系,并没有从账户层面上都被SWIFT垄断。只不过大家大概率上是都共用SW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