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ㄕ的歷史講堂

EP041 辛亥革命特輯 (2) 清末新政:從洋務運動到立憲運動,是決心改革還是流於形式?


清朝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後,一連串的對外戰爭失利,推行改革失敗,讓外界對其有守舊、迂腐、落後的印象。事實上,就在鴉片戰爭過後,清朝首推洋務運動,開始推動現代化工業以及軍事現代化的改造;又在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之役後,以慈禧太后為首(以光緒皇帝為名義)於1900年開始推行一連串新政,史稱「清末新政」(又稱「庚子後新政」、「光緒新政」、「晚清改革」)。


這一連串的改革,其中包括廢除擁有悠久歷史的科舉制度,派遣大臣出國考察,以及推行君主立憲制度,宣布九年的預備立憲,更在1908年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確立未來清朝將朝向君主立憲制政體,並成立以慶親王奕劻為首的「慶親王內閣」;然而,《欽定憲法大綱》雖然首推君主立憲,但相較於其他君主立憲政體,《欽定憲法大綱》依舊強調滿清皇權,議會制度弱化,讓革命黨人士擔憂軍權憲法化,立憲派人士也大失所望;加上以慶親王為首的「慶親王內閣」,多半以滿人為主,也讓不少改革派人士譏諷為「皇族內閣」。清廷一連串的改革似乎不僅不得人心,反而加速了革命浪潮勢不可擋。


本集節目將介紹有關清朝在晚期推動的改革政策內容,如果你也對這段歷史有興趣,就馬上打開我們的節目收聽,並寫下您對本集節目內容的想法吧!


【本節目每週四晚間7:00更新,歡迎準時收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