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Folgen

從佛法獲得快樂

pabongka 定覺法師

    • Religion und Spiritualität

從佛法獲得快樂

    俱舍論379 (分別賢聖品第六)

    俱舍論379 (分別賢聖品第六)

    俱舍論379 (分別賢聖品第六)

    定覺法師

    學異生亦六 練根非見道
    應知退有三 已未得受用
    佛唯有最後 利中後鈍三


    之前所說阿羅漢的六個種姓,皆是從是從異生、有學階段而來的。因為異生、有學有六個種姓,所以他們成就阿羅漢的時候,也有這六個種姓。

    「練根非見道」

    在見道的時候沒有練根。因為見道的時候非常速疾,見道的時候跟法輪一樣的,前十五剎那與後一剎那,中間一個插針的機會都沒有,所以無法起練根加行。練根要用功加行,但見道的時候,中間一剎那也沒機會停,插也插不進去。沒有加行怎麼練根呢?所以見道的時候沒有練根的。

    「應知退有三」

    有三種退:

    一是已得退,已經得到失掉,這是真的退。

    二是未得退,沒有得到那些功德也叫退,這不是真的退。

    三是受用退,這個功德現前的時候,其他功德隱在裡邊,這叫受用退。功德的功能沒有顯出來。受用退佛也有。

    「利中後鈍三」

    利根阿羅漢,有中後兩種退,即未得退與受用退。還沒有得到的,叫未得退。證到沒有拿出來用,叫受用退。

    鈍根的這三種退都有。這三種退,經上說現法樂住的退不是真的退,是受用退。所以如果沒有世親菩薩的解釋,自己就會搞不懂。

    阿難尊者,受佛的囑咐要住在娑婆世界度眾生。他一百二十歲的時候,有一次在一條河邊,看見一個小沙彌在念「人生一百年,不聞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見聞之」。

    阿難一聽知道這個沙彌背錯了。於是教他,「人生一百年,不聞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見聞之」,只要一剎那能夠聽到生滅法,比一百年虛度要好得多,要超勝。這個沙彌也就照著背了。結果過了幾天,尊者再看見那個小沙彌,他還是按他原來錯誤的念。阿難尊者奇怪問他原因,原來小沙彌的師父認為尊者一百二十歲了,記錯了,讓小沙彌不要改。這樣,阿難尊者很嘆惜,他是多聞第一,沒有記錯,一切經都是他背下的。那個小沙彌的師父不學無聞搞錯,還要怪阿難錯,這樣阿難尊者就入涅槃,因為不起作用了。

    聽不懂經是自己智慧不夠。怎麼辦呢?不學,哪有那麼大的智慧呢?

    問題要學才能解決,那些不要學的人,眼睛閉起來就修,非常可惜。認為學法沒有用,心地開了之後才是真的證到。但心地不學法怎麼開呢?學法就是開心地呀!戒定慧,聞思修,暖、頂、忍、世第一見道,無漏法就來了。但如果前面都不要,空中樓閣怎麼來呢?


    剛剛提到退有三種:

    一、已得退,謂退已得殊勝功德,殊勝功德得到之后,碰上不好的緣失掉了,這是真的退,這種案例經上有很多。

    二、未得退,約未得殊勝功德,即名為退,功德沒有得到也叫退,還沒有得到。

    三,受用退,謂已得功德,於受用時,不現在前,名為退也。所以是功德沒有失掉,但是現前沒有去用,這是受用退。

    「佛唯有最後」,佛也有受用退。佛德是萬德具備,也不可能在一剎那裡邊,什麼功德都顯出來,那些沒有顯的就是受用退。所以,有部說佛也有受用退。佛尚且還有退,不動阿羅漢當然還是有的。

    「利中後」,利根的阿羅漢,有中後兩種退。中退是未得退,未得到的功德也叫退。后退,受用退。因為利根已經得到的不會退,沒有第一個退。

    「鈍三」,鈍根的阿羅漢,退法、思法、護法等等,這五種根性已得退,未得退,受用退三種都有。

    經裡邊說不動法的阿羅漢,「所證四種增上心所、現法樂住,隨一有退」,這個現法樂住指四根本靜慮,四個根本靜慮有的時候不現在前,受用

    • 51 Min.
    《水論》 004

    《水論》 004

    《水論》 004

    第三頌就是鼓勵聽聞,鼓勵具有智慧的人好好地聽聞。

    「染香潔淨水,供養或洗滌,灑水皆良妙,格言遍莊嚴。」


    「染香潔淨水」把潔淨的水加上了紅花、檀香等,就成為可當作為供養三寶的香水、如八供中的頭兩杯供水,我們一般都會加上紅花。加上紅花的淨水亦當作灑淨的水。不管用在任何方面都非常地好。

    同樣道理,現在貢唐大師要講的「格言」,不管誰來聽都很適合。不管只是為了暫時的安樂,或為了究竟的安樂,只要有這樣的追求者,都可以來聽聞、學習。

    正如加了紅花等做成的香水,這種淨水用途非常廣泛,可當作供養水、濯足水、灑淨水…,應用在任何方面都非常地好。與此比喻一樣,在兩個規矩方面: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講解,這個論典本身的運用亦非常廣泛,只要是追求世間的安樂、出世間的安樂,任何人士來聽聞都非常好。

    第四頌:

    「二規知取捨,成辦久暫事,如同善思察,舵手之入海。」

    這本書的內容是兩個規矩,即世間法的善惡取捨應該怎樣做,與及出世間法的善惡取捨應該怎樣做。如果能瞭解兩個規矩如何取捨,便會有「成辦久暫事」的好處。

    也就是於輪迴之中的世俗事能夠達成,解脫方面的究竟之事也能成辦。依靠著貢唐大師的教導,知道好壞取捨,世、出世間之事也能成辦。

    例如「舵手入海」,這裏舵手的意思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船長,他非常精通於海上航行,應該走什麼地方,哪裡會發生危險等等,他非常擅巧、謹慎地觀察分析, 當我們倚靠這樣的一位船長入海,他會很順利地帶領我們到目的地,不會發生危險或障礙。


    因為古代沒有雷達探測儀器等,當時若要穿過大海到某地,便要找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船長,能夠觀察分析大海中哪個地方有危險,何處的風浪較大,哪裡有礁石、急流等。在大海中,大家的生命都完全在船長手上,所以船長是否專精非常重要。假如有一位非常有經驗的船長,那麼,我們想要到什麼目的地都很順利,並沒有危險。

    同樣的,若能通達了解世俗與解脫兩方面的善惡取捨,那麼不管是世間事我所希求的目
    標,或出世間事我所希求的目標,都比較容易成辦。

    • 5 Min.
    《水論》 003

    《水論》 003

    《水論》 003

    昨天的第一頌是恭敬讚嘆,今日是第二頌稱為「立誓頌」。

    「離污濁淨水,息眾生躁熱,新格言甘露,慰藉聰慧者。」

    「離污濁淨水」,已離開污垢以及混濁的清澈的淨水,因為這水很乾淨、清澈,就能使眾生的熱惱能夠止息。

    這也是一個比喻,用能令眾生熱惱止息的淨水,來比喻貢唐大師他即將要講說的格言,這些新的格言就像甘露一樣,能令聰慧者得到離開各種的痛苦,得到休息的機會。

    所謂「新的格言」,就是貢唐大師即將正確無誤地,把世、出世的兩個善惡取捨道理講解出來。這個正確無誤的內容,再用一個具體的比喻,就是「甘露」,傳說人喝了甘露之後,什麼疾病都就能治好。同樣道理,現在這個新格言的甘露,能使聰明的人離開各種痛苦憂惱,得到心性的休息。

    「新的格言」就是以前沒有的,在暫時的安樂、究竟安樂兩方面,透過這個新格言,我要讓這些有身情眾生、聰明的行者都能得到,所以立誓要寫一個新的格言,就是貢唐大師發誓要撰寫《水論》這本書。


    立誓的必要性何在?

    因為高雅之士不會多承諾。譬如有些人做了很多承諾,可是大部分承諾的事情都沒有做完。但高雅之士不是這樣,他不多承諾,凡是承諾過的事情,沒有徹底達成之前不會放棄,不管再怎麼辛苦、勞累、危險,都不會放棄。

    所以,高雅之士的承諾如石頭上的雕刻。石刻經歷風吹雨打,還是一樣不會改變的;高雅之士的允諾就像這樣。

    一般來講,在承諾者方面可以分上、中、下,一般用三個比喻來說。上等者的承諾,如石頭上的雕刻。中等者的承諾如沙泥上畫圖。如果是下等者的承諾,就像是水面上的畫圖一樣,寫了就馬上消失,出現了就馬上消失掉。所以,下等者所做的承諾,往往會莫視承諾或出爾返爾。

    中等者會履行承諾,但沒法很持久,當中間有些特別困難,就會放棄了。

    而高雅之士的承諾,不會輕言放棄,就像石頭上的雕刻一樣。

    因此,立誓頌是發誓要寫這一本書,中間不管辛苦、困難,遇到什麼障礙,非要達成不可。為了要表示如此,所以有立誓頌。

    • 5 Min.
    俱舍論378 (分別賢聖品第六)

    俱舍論378 (分別賢聖品第六)

    俱舍論378 (分別賢聖品第六)

    定覺法師

    有是先種性 有後練根得
    四從種性退 五從果非先

    這六種種姓,有的是本來就是那個種姓,也有的是後來練根,慢慢轉到利根。這兩種都有可能。

    練根是指修行者在加行位中,調練其根性,使根性成為勝根。與轉根、增進根同義。即藉由道力,令根相續捨下而得中、捨中而得上,漸次增勝,稱為練根。所以練根只是往上練,不會往下練根而練到退法的,所以退法阿羅漢這個種姓,必定是先有的。

    思法、護法、安住、堪達、不動等五個,有先得,亦有後得。

    意思是有的本來是思法阿羅漢種姓,那是先有的。亦有的是從退法阿羅漢開始,一直練根練上去成就思法阿羅漢。乃至思法阿羅漢再練上去,練到護法阿羅漢。護法阿羅漢再練成安住阿羅漢。安住阿羅漢再練成堪達阿羅漢。堪達阿羅漢再練成不動阿羅漢。先有或後面才練根,兩種都可以有。所以,不動阿羅漢乃至思法阿羅漢一樣,可以是本來有,也可以從退法練上來。

    所謂的退法阿羅漢,不是說他一定會退,非退不可。乃至堪達,堪達阿羅漢,亦不一定練根練到不動阿羅漢,他是有進入不動阿羅漢的可能性,但是也可能就在那裡停住了,達不到不動阿羅漢的境地。所以這些名相,只是根據可能性而安立,並不是一定如此。

    所以六阿羅漢,能通三界,三界皆有。三界裡邊,都有這些六種阿羅漢的根性。假如退法阿羅漢是決定要退法,堪達阿羅漢的決定要達到不動阿羅漢,那麼上界色界、無色界便只有安住、不動兩種阿羅漢的種姓。因為上界不會自害,更不會自殺。也不需要自己「防護」,更不要「練根」。上界生的聖者,不要練根。那其他四種阿羅漢在上界就不會有了。但事實上,因為是「容有」,所以不是決定的,而六種阿羅漢,三界裡邊都會有。

    「四從種姓退」

    要退的有四種。首先,不動性阿羅漢,是利根的不會退的。另外五種,「唯退法一,姓必不退」,退法阿羅漢的種姓不會退,因為下邊再沒有可退的種姓。所以若果以退種姓來說,只有中間四個可以退種姓。亦唯思法等四個有種姓可退。

    「五從果非先」

    但若以退果位的角度而言,便有五種阿羅漢可以從果位上退下。從退法阿羅漢起一直到堪達阿羅漢,都是鈍根,都有退果的可能性,這是退無學果。

    總結一下,思法阿羅漢一直到堪達阿羅漢這四種,種姓退也有,果上退也有。這個果也可以退,種姓也可以退。

    「非先」

    若果他本來的種姓,在有學位的時候是思法,到無學位還是思法阿羅漢,這樣的聖者,果位不退,種姓也不退。

    同樣,在有學位的時候是的種姓安住,無學果的時候也是安住阿羅漢,那種姓不退,果位也不退。

    假使不是原來的種姓,便可以退。原來有學道是這個種姓,無學道也是這個種姓,那他的果位、種姓都不退。

    因為有學道、無學道都是同一個種姓,這兩個無漏道成為非常堅固,不會退。

    假使他在有學道的時候練根,本來是退法阿羅漢,練到思法阿羅漢,或者是護法阿羅漢,乃至堪達阿羅漢。或者本來是思法阿羅漢,練到安住阿羅漢,堪達阿羅漢等等。原來有學的時候,不是這樣的種姓,叫非先。非先的人會退。

    因為練根在無學道練的,這個果只有無學道一個道,不堅固,所以可能退。


    照有部的說法,預流果決定不退,因為他斷的是迷理的惑。所以他的見決定可依據,不會迷惑。無漏的慧已經證到這個道理,必定不會再退。

    有部的說法,見道的惑,理上的道理是可以肯定的,聖慧

    • 49 Min.
    《水論》 002

    《水論》 002

    《水論》 002

    • 5 Min.
    水論 001

    水論 001

    水論 001

    • 9 Min.

Top‑Podcasts in Religion und Spiritualität

Unter Pfarrerstöchtern
ZEIT ONLINE
Seelengevögelt | Für die Rebell*innen des Lebens
Veit Lindau
JANA&JASMIN  – In Zeiten wie diesen...
Jana&Jasmin
RealModel Podcast
REALMODEL PODCAST
Johannes Hartl über die Philosophie des wahren Lebens
Dr. Johannes Hartl
ÄSTHETIK & TIEFGANG
Gella

Das gefällt dir vielleicht a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