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街到厨房

知了和张小电
从菜街到厨房

知了很爱做饭,在云南生活的15年里,累积了许多关于云南食材和烹饪方式的经验。 张小电是云南人,不会动手下厨但嘴很刁,除了吃也喜欢收集食材和烹饪背后的故事。 知了是张小电的朋友和邻居,经常邀请张小电去家里吃饭,或者去逛菜街挑食材。每不管是在菜街还是厨房,每次聊天时关于食材和烹饪的话题都会碰撞出新的认知。 于是他们决定把这些关于食材和烹饪的对话做成节目,分享给所有对菜街和厨房有热情的朋友们。 对了,录制工作其实也是在知了家的厨房里完成的。

  1. 25. MAJ

    从菜街到厨房-55 小电卖瓜:《踏遍青山吃饭去》背后的故事

    朋友们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空档一个月,现在更新啦。本期的节目,是“小电卖瓜,自卖自夸”,主要聊聊今年初出版的《踏遍青山吃饭去》,这是一本关于云南美食、风土与生活的散文书。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也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时能找到更多发现云南的快乐和共鸣。为了感谢听友们,这期节目会有抽奖送书的小活动来表达心意。另外我们的节目在小宇宙的关注量也即将到达一万人,在这里要再次感谢所有听友的支持和喜爱。=======================️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40 小电新书《踏遍青山吃饭去》,借用的是乱世讲座的名字05:07 从说明文到散文:在写这本书时,和之前写作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08:35 过瘾瞬间,从苏东坡的一句话开始打开思路,把笔墨落在云南菜的丰富性,尽量丰富地去呈现云南菜的丰富15:22 云南菜的复杂度很大程度来自丰富的物产,有物产有想法,就会有新的口味出现在云南菜里22:30 写这本书时的找到的新角度:植物食材传播进入中国的道路,值得多放些注意力给云南32:29 云南米线的地位:一天四顿吃米线,可能也吃不腻38:20 新派云南菜,两家餐馆的特别之处(不是软广)(采访部分还写到了Rose酱和梅子的故事,以及知了带朋友们赶街时的所见所感,节目时间有限就没提到,这里再次表示感谢,没聊到的采访部分,在书中同样是很有意思的亮点)48:32 知了夸夸时间:书中的比喻很生动52:08 虽然签名很难看,但这本书从内容到外观和价格都很有诚意,特别感谢群友的支持57:53 聊聊最近都见闻和计划01:06:52 结尾抽奖送书,谢谢朋友们的留言和转发谢谢收听!

    1 t. 8 min.
  2. 14. MAR.

    从菜街到厨房-54 来饮拾堂闲聊场:A姐能玩进冰激淋的不止“杀猪饭”

    朋友们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更新啦!三月里的昆明已经鲜花盛开,不过我们又吃了一轮特殊的“杀猪饭”。嘉宾 @来饮拾堂 的A姐用灵感和手艺,把云南热气腾腾的风土滋味浓缩进冰凉爽口的冰激淋里,用开胃菜、前菜、主菜和甜点的正餐形式来呈现,让探索云南味道的地图维度又打开了一寸。这期节目里,我们以“杀猪饭”冰激淋菜单作为切入点,聊聊被A姐玩到冰激淋里的神奇云南食材。=============================️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35 把杀猪饭做进冰激淋里,这是本期节目嘉宾A姐给我们带来的神奇云南风味02:42 昆明周边的杀猪饭是什么样的?小电的记忆和A姐的经历分享07:11 和本地朋友一起去拜访老乡吃杀猪饭,随礼的礼数很重要10:39 冰激淋“杀猪饭”主题菜单里,发酵元素是线索。骨头糁和猪肝鲊,杀猪菜里的一抹异色腌制品,云南不同地方的骨头糁有什么不同?18:05 用西餐四道菜的方式来呈现冰激淋,这是A姐工作室“来饮拾堂”的特殊形式,用应季菜单体系来呈现主题,这里详细分解“杀猪饭”里都能吃到啥26:55 是“拾”不是“食”,来饮拾堂的来历:从私厨食肆到拾取云南食材来做冰激淋,玫瑰老卤小试牛刀36:46 吃冰激淋就像考试,味道还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别紧张,不同颜色风味卡,背后“放公鸡”40:48 各种热做食材放到低温冰激凌里,被剧透也难以猜透。以臭菜开头,A姐来讲讲做冰激凌时妙手拾取过的云南特有食材43:45 菌子拉满,贵价包山菌带来高起点。如何在冰激淋里兼顾菌子的香味和口感?48:47 牛奶作为溶剂,水油二象性兼顾,冰激淋能承载的风味其实可以很宽52:03 做冰淇淋需要在低温状态呈现出食物的风味,因此对食材的品质和新鲜度都有更高的要求,否则香气和味道都出不来55:37 新一季换新菜单,新灵感剧透一二三61:45 冰激淋、ice cream和gelato,从材料到温度,从工作室到零售门店,展开聊聊几个名词背后的区别和共性,归根结底还是探索云南风土、味觉和人的关联01:09:47 如何尝试在自家厨房把家乡风土做成冰激淋?A姐分享了几种情况下的实用小贴士01:14:51 插播小电的极致懒惰冰沙配方:用气泡酒带来空气感01:16:04 A姐继续专业分享:在家庭厨房做冰淇淋,几种萃取食材风味的小贴士01:18:06 感谢A姐的灵感分享,期待菜街的听众朋友们激情尝试,做出大兴安岭榛蘑冰激淋、德州扒鸡冰激淋、江浙腌笃鲜冰激淋.etc01:18:34 关注“来饮拾堂”公众号,来昆明找A姐吃冰激淋。三月“杀猪菜”菜单进入尾声,可能还赶得上再吃一顿谢谢收听!

    1 t. 20 min.
  3. 22. JAN.

    从菜街到厨房-53 曼谷清迈双城记(附赠琅勃拉邦)

    朋友们好啊!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冬歇期停更后,#从菜街到厨房 终于更新啦!因为知了和小电都刚刚从东南亚回到昆明,所以这期话题趁热聊了“曼谷清迈双城记”,另有知了在琅勃拉邦的体验作为超值赠品*—*对于旅行者来说,曼谷和清迈都不是陌生的目的地。这期节目我们尝试从“国际大都市”这个角度切入,来聊聊作为海洋世界重要节点的曼谷,以及作为山地城邦集散地的清迈。此外,华南与西南两处的中国人,分别给两座都市带来了什么样的味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泰两国的关联似乎更近了。希望朋友们在东南亚旅行时,能发现更多真实的精彩与触动。也祝朋友们春节快乐,蛇年好运~============================️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1:12 本期主题“ 曼谷清迈双城记”,因为小电和知了都刚从东南亚回国;小电旅行计划改变,但仍然在2天内浓缩曼谷游:挽面、看展、逛市场04:53 知了和nilao从琅勃拉邦到清迈跨年,上了两个cooking class,学做当地菜05:52 小电觉得曼谷迷人,但并不一定讨人喜欢,因为交通太糟糕;知了觉得泰北人太多了。泰国旅游创新高,可能是因为性价比还不错07:38 不止曼谷,清迈其实也是国际都市,这种国际化是一种山地的不同民族的国际化;清迈的国际化背景:喜马拉雅南麓和“赞米亚”;曼谷则是欧亚大陆的海上十字路口,是马帮和船队的物资交汇的地方11:57 从西到东的交流,葡萄牙和泰国大城王朝在四百年前的航海时代就已经开始;看起来非常泰国的热带水果,其实是葡萄牙从南北洲大陆搬运来的15:43 曼谷从建城以来就是国际都市?在这里回顾曼谷的过去16:31 小城清迈的叙事角度其实更复杂,大城市曼谷叙事时间更短,线索也更明晰17:57 小电对潮汕的兴趣,其实始于泰国的猪脚饭?以电影《荷尔蒙》里学中文的小女孩为榜样,用“猪脚饭”练习泰语造句19:36 泰国正大集团生产的潮州酸菜,现在已经把蔬菜原料产地放在了中国东北?这也是一种国际化20:30 潮汕怎么和泰国连接起来的?信风与帆船连起了潮汕与南洋。清朝初年和汕头开埠,是潮汕人抵达泰国的高峰期,压船的瓷片和回程的大米,以及古今未变的“卖猪仔” 25:18 回到清迈,云南人与泰国清迈的往来,则是山间陆路的马帮生意的往来,走马帮的人有更高的自由度 28:53 国际化大都市,有什么代表的融合美食?移民故事也是迷人的食物迁移史。清迈是Khao Soi,马帮扮演了食物收集者的角色;曼谷是Pad Thai,这种炒粉可以是潮州移民融入泰国社会的标志之一47:26 聊了快一个小时,知了来聊聊在琅勃拉邦和清迈两个cooking class的体验;先从糯米聊起,某个地方是否把糯米作为主食,与当地人口密度有什么关联?53:51 清迈的课程里,知了印象深刻的是泰式红咖喱的舂制;顺便说下酸茶和香菜根;打抛叶和亚楠叶也很特别01:00:47 在清迈的市场里,特别是每周五在王和清真寺赶街时,可以看到很多云南食物:稀豆粉、乳扇、云南腌菜等01:02:42 小电聊聊在曼谷逛的市场,Talat Khlong Toei就像曼谷的篆新,有一种立体的多元;曼谷比起清迈,第一感觉是太拥挤嘈杂不易居01:08:18 再聊聊曼谷和清迈的咖啡:清迈咖啡有向上卷价格的空间,曼谷“乌凉”咖啡里藏着华人平民的生活智慧01:13:02 差不多ending一下,小电总结曼谷交通,推荐利用好昭披耶河公交船和金山寺运河船;在唐人街说潮州话,可以拉近与本地人的距离01:18:29 在东南亚旅行时,警戒心强当然是重要的,但也不必太害怕01:24:21 最后再推荐小电写的一个泰国王室历史与八卦: 《把子女作为方法》谢谢收听!

    1 t. 26 min.
  4. 29.10.2024

    从菜街到厨房-52 从菌山到温泉:知了云南风物团,精彩亮点分享

    朋友们大家好啊~踩在10月的尾巴,#从菜街到厨房 更新啦!今年夏天我们没有凑热点讲菌子,不过知了都在跑菌山和带采菌团,这期节目主要是关于今年夏天采菌团的精彩回顾,可以边听边回味菌子的味道。接下来进入秋冬,是在云南享受户外温泉的好季节,知了还推出了应节气的温泉主题长线团。即使朋友们时间不多,也完全可以把知了的线路拆解开,用周末去享受滇西南的温泉和美食。============================️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47 菌季结束了,这期由忙了整个夏天的知了来聊今年带过的采菌团02:58 2024的采菌活动很多,但知了的路线都比较长,头一次组长线团,知了也很忐忑06:50 先从艰难成行的6月采菌团讲起,也分享7月、8月和9月几个采菌团的思路10:37 聊聊哀牢山的7月团,再次感谢《起朱楼宴宾客》的大卫翁、《知行小酒馆》的雨白和《文理两开花》的肖小跑来参加知了的团,还帮忙大力宣传14:37 无量山的8月采菌团,亮点是在南华和墨江吃了很多菌子 18:07 9月采菌团,是干巴菌和松茸主题的21:24 再挑出各个采菌团的亮点聊聊,通过这些亮点给大家提供一些在云南的旅行思路,找找灵感:先从通海的海云餐厅说起,让人难忘的菜肴有臭菜和太极鳝鱼25:53 6月采菌团,在建水甸尾立体化体验到了菌子的供应链,在这里采菌吃菌的地方也很特别31:01 说说7月采菌团,去了易门菌山,吃到了厚切见手青炖大鹅,这条线上镇沅的新鲜夏威夷果也是特别的美味38:30 经验分享:去墨江双龙烧烤城,挑选烧烤店家反而要选没人排队的? 41:32 8月采菌团,思茅茶马古道采菌吃菌的惊奇历险,再重点表白下青黄甜品51:25 9月团的亮点是两个干巴菌产区:狗街和龙朋(这段小电的收音设备有点问题,于是成了知了的solo) ,南华的五街镇是离昆明最近的松茸产区,管理做得很好57:46 回顾在采菌团吃的几个印象深刻的菌子菜,顺便分享知了跟乱师学习的干巴菌炒饭思路和具体方法01:05:40 今年的采菌团结束了,明年还是在6月、7月、8月和9月会有,欢迎大家明年找知了01:07:56 知了聊聊今年对云南菌子的整体感受:气候变化影响菌季,菌子的价格还有点回跌,采菌团很多很多 01:11:24 知了再聊聊接下来的3个团,11月和12月的2个团,都和温泉相关,12月团还有余位;听起来像广告,其实是在云南旅行吃喝的精彩亮点回顾,也希望大家可以边听边找到旅行灵感谢谢收听!

    1 t. 21 min.
  5. 从菜街到厨房-51 开学季,海外留子有福了!嘉宾飞宇做菜经验大公开

    24.09.2024

    从菜街到厨房-51 开学季,海外留子有福了!嘉宾飞宇做菜经验大公开

    朋友们好啊!九月是开学的季节,#从菜街到厨房 邀请在日本留学和生活的嘉宾飞宇,一起聊聊在国外怎么做云南菜,希望能给刚刚开始留学生活的新晋小留们带来更多吃饭灵感,shownotes拉到最后,还有两道飞宇的私家菜谱。大家在世界各地也要吃好喝好啊! =============================== →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 00:24 欢迎嘉宾飞宇(小红书ID:雀神怪鸟) 02:28 开学季请飞宇来聊聊故乡风味和海外留学生活:在东京做云南菜是因为自己想吃,离开家乡有了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 12:51在日本居然可以自己做豆面汤圆和豆花米线?(此处安利星益豆花粉和米布粉) 14:46 在外地做云南菜,技术上的难点几乎不存在,但痛点是购买合适的食材,飞宇在东京的解决方案很有趣 21:54 除了新鲜的食材,其它云南风格的调味料,飞宇觉得最不可替代的是丘北辣椒,因此也聊聊关于辣椒的家庭记忆 28:14 调料里的酱和油腐乳,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34:15 干米线、干饵丝、干面,云南小吃三元素,就由飞宇来试错。再请飞宇分享几个品牌(干米线:阿表哥的粗米线或细米线都很好用;干面:岳记锦宏、老杨广面,飞宇个人更喜欢宽面) 50:46 聊聊腌菜,云南的腌菜很不可替代(飞宇贴士:喜欢用栗树园腾冲腌菜、调鼎斋酸菜、弥渡老土罐老坛酸腌菜。要是觉得腌菜太酸了,就用小碗接点水把腌菜泡一下再迅速捞出) 56:49 自己动手做云南菜,从简单的炸洋芋开始说起(菜谱见最后) 01:04:18 看似简单的洋芋焖饭居然会失败?因为在日本能买到的火腿怎么都不对,再吐槽日本市场里的蔬菜>_ 01:24:43 聊聊飞宇在日本做私厨,从茶叶店到饮食店,不辣但香料味重的口味,都很容易被当地食客接受 01:30:53 留学生在新环境里怎样才能吃得舒服?适应当地饮食的思路,和家里的人多聊,了解当地的食材,再勇于尝试。想做云南口味,采购食材时不要忘记东南亚超市, 01:35:52  飞宇分享昆明卤面的思路(菜谱见最后) 01:42:15  像飞宇这样在海外解锁云南菜的博主,留学生朋友们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解锁采购云南食材和做菜的经验(飞宇推荐:小红书 肥肠在pub喝酸笋stout,英区选手、油管@muwa,美区选手) 炸洋芋 洋芋、葱(葱末)、蒜末/蒜片、单山蘸水 1.将洋芋切块,油炸至金黄。如果喜欢熟一点的,可以多炸一会儿。 2.炒锅中留一点油,倒入蒜末炒香,待有香气时将炸好的洋芋倒回锅中拌匀。 3.立刻关火(重点!)。 4.撒入适量盐,倒入葱末,加入单山蘸水,搅拌均匀。 5.根据口味调整盐和单山蘸水的量,可以不慌不忙地慢慢操作。 昆明卤面 100g老杨广面 自制甜酱油:生抽7g老抽7g白糖5g 炒制肉帽:用云南的酱 腌菜、韭菜、葱末

    1 t. 43 min.
  6. 从菜街到厨房-50 苍麻来做客,新生代茶空间可以是什么样?

    17.08.2024

    从菜街到厨房-50 苍麻来做客,新生代茶空间可以是什么样?

    朋友们好啊~ #从菜街到厨房 新一期节目更新了,这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新派茶饮空间@苍麻 的主理人 黄浩然,和我们聊了作为“茶二代”在茶饮赛道上的各种观察和探索,很精彩有料 ===================== →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 00:34  小电和知了介绍苍麻 01:33  互相吹捧时间,听黄老板夸《从菜街道厨房》 05:05  开苍麻的原因: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茶饮和消费空间的新需求 06:46  年轻的茶二代黄老板,拥有新生代的教育经历,让他思考了很多家族的生意和面临的挑战,并展开了具体行动,和弟弟一起经营苍麻 14:54  苍麻和传统茶馆的区别:很舒适,可以待很久;活下去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勇气和自我意识 17:46  苍麻对于喝茶空间的巨大颠覆;空间被小电形容为一个大型火塘,原来黄老板是学心理学的;产品的核心科技:从开业到现在,给市场提供了很多新选择 27:14  苍麻开业一年来对家族传统生意的帮助,更多的体现在理解消费者,收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案例 31:45  黄老板聊聊日本的见闻:感觉日本人离茶更近、想买茶的人很年轻、日本人更在意口味和包装 39:46  中国茶现在的状况,两个赛道:一是霸王茶姬为代表的新茶饮,另一个是传统茶饮,年轻人不太接受 46:14  茶的传承和迭代,黄老板的角度让人很有启发;希望黄老板走出新道路,不怕变成炮灰; 49:32  普洱有茶有咖啡,咖啡与茶之间的启发和互补 59:41  苍麻做了很多很用心的产品,听听黄老板的思路:中国茶改革前夜:物流和信息打破信息差,可能会有新的茶类和新的口味出现,中国茶的多样性也能带来更多的玩法 01:05:54  聊得很激动,再听听苍麻在做的事情:总之要保持一些开放性 01:10:54  说回苍麻茶空间,除了茶还有与茶饮相配的茶点;好消息:可以作为特产伴手礼的产品很快上架 01:17:48  想体验茶,来到云南先去昆明的苍麻,然后可以去哪里?畅想农家乐2.0 谢谢收听!

    1 t. 24 min.
  7. 09.07.2024

    从菜街到厨房-49 本土友台来发酵!与 #长虫山茶话会 对谈云南吃喝中的发酵

    朋友们好啊~本期#从菜街到厨房 按时更新,并且邀请了本土友台 #长虫山茶话会 的两位主播安然和静茜来对谈。我们把有微生物参与的“发酵”作为切入点,聊了茶叶和几种土产食物,并且发现:原来发酵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那么大的影响。 ======================= →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 00:38  昆明的两个播客节目终于聚到了一起,欢迎 #长虫山茶话会 的安然和静茜,一起聊聊云南的发酵制品,有喝有吃 02:59  #长虫山茶话会 的安然先来界定发酵的概念:需要有微生物参与 04:52  先从茶叶的发酵说起,只有普洱老生茶、普洱熟茶和黑茶是微生物参与的发酵茶,再说说和葡萄酒发酵的一些对比 19:30  说回茶的发酵,发酵给茶叶带来了什么改变?云南制茶的发酵节点:实际上熟茶有微生物参与发酵的工艺在1973年才形成标准 25:38  云南的酸茶:厌氧湿发酵工艺 28:01  浅说一下烟叶发酵的都市传说 31:03  聊食物的发酵,先从腌菜和腌菜膏开始;各地都有让人念念不忘的发酵制品,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发酵食物? 39:55  云南蒲缥的发酵豆制品居然很像纳豆?再说说傣族的酸鱼酸肉 48:23  滇池流域的发酵名物“鮓”,万物皆可“鮓” 51:46  酸笋:每个人甚至在不同的阶段,对酸笋的态度都不太相同 54:40  关于酸浆米线,我们有很多话说,觉得遗憾,又有一些期许 01:05:52  同样是米发酵,甜白酒为什么没有米酵素的影响,顺便聊聊云南的酒 01:11:50  保山“”糖渣“”不是发酵制品,更像红茶工艺,是一种酶化反应 01:19:07  哈尼豆豉,很臭,食用门槛很高 01:25:54  火腿也有发酵?聊到云南的火腿,我们也有很多话说。猪好、工艺好、产量大,仿佛是个不可能三角 01:38:29  乳扇是不是发酵制品?稍微有点争议,但乳扇的确是很云南的乳制品 01:41:56  推荐各自最喜欢的发酵食品:知了推荐哈尼豆豉,小电推荐乳条,静茜推荐黑龙潭道观的素斋里的茄子醡,安然推荐老仓醋米线 谢谢收听!

    1 t. 48 min.
  8. 08.06.2024

    从菜街到厨房-48 笋、菌、药根和米干,听舅舅讲普洱的事情

    朋友们好啊,踩着按时更新的点,#从菜街到厨房 的这期节目还应了节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我们请了嘉宾来做客,嘉宾舅舅从小在普洱长大,在这期节目中和我们聊了从前的普洱市区:思茅,推荐了思茅老城的老街老字号。这期节目非常长,但有很多有意思的料。如果你对思茅端午吃药根的习俗有兴趣,想知道醋米线的醋是用什么做的,或者好奇普洱米干和滇中卷粉的区别,节目里都有聊到,请切到相应的时间点来收听吧。 ⇈卖药根的盛大场面 ⇈非常新鲜的甜笋 ⇈普洱人在端午节前后爱吃的鸡枞品种 ⇈云南南部非常瘦非常柴的干巴菌 ⇈舅舅家湿炒的牛肝菌 ⇈舅舅家仅4种药根的药根汤 ===========️======== 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00:28 这期邀请到的嘉宾舅舅,是知了非常好的朋友,请舅舅来聊聊自己印象中普洱02:48 普洱到昆明,三天两夜的路途变成今天高铁的三小时,这是巨大的改变08:19 开在所有地方的普洱菜,共同点是贵。如今在昆明也有普洱菜馆的潮流,这有赖于大基建带来的交通提升10:53 现在的普洱市区,从前叫做思茅。思茅二中变成普洱一中,最早的二中鸡脚,就在现在的普洱一中门口13:42 珠市街是思茅以前热闹的老街,戴家巷是新近打造的老民居街区,街上有家老式糕点店,椒盐味的鞋底饼很好吃18:17 在普洱生活的人们,在这么多年的变化是怎样的?还是交通的改变,让现在的普洱汇聚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朋友们27:53 聊聊思茅应季美食:春天吃花,夏天吃笋和菌32:06 思茅人吃笋的几种方法:炒、煮汤、凉拌、包饺子。思茅甜笋已成为大产业,有人种植管理,之后直接发货到外地37:39 买笋和菌子的经验:早上的可能是隔夜货,下午送到市场的相反可能更新鲜38:46 舅舅喜欢的思茅菌子做法:奶浆菌炒韭菜、焖煮后湿炒的见手青、马皮泡炒腌菜。有名的大红菌煮汤,相反是舅舅眼里的异类。另外,思茅鸡枞和干巴菌与昆明的品种差别很大48:57 秋冬天,外公在院子里种的菊花裹面油炸,就是菊花天妇罗52:19 端午节的大场面,是街上摊子摆满各种各样的草药根,家家户户用药根做汤吃59:03 吃药根汤是为了换肠肚,思茅人会不会拉肚子满街找厕所?01:02:15 舅舅家的粽子,是知了吃过最好吃的云南咸粽子01:06:55 舅舅推荐思茅的饭店,从鸡豆花说起仕美娘饭店01:13:07 米干的做法,舅舅专门问了妈妈。思茅最有特色的花生汤米干和豆汤米干,在昆明也能吃到,艺术剧院旁边的银生食府做得很不错01:17:53 用来搭配米干,豆汤和花生汤的浓稠度特别重要,做花生汤在磨浆时加了米。两家普洱当地的米干店,互相有亲戚关系:豆浆米干店(振兴大道103号,即节目里提到的近兰花市场的桃园米干)和张记豆汤米干店(倒生根公园对面)。老魏家和连兴早点,也很有口碑 01:21:23 吃花生汤米干重要的几件事:调过味的苤菜根、豆汤米干放酱油、花生汤米干放盐、再加香菜、辣椒和腌菜调味01:25:04 舅舅从小吃到大的二嫂烧烤(金城酒店22号),是用糖和酱油给肉串调味的烧烤,大美仙烧烤也很好吃,但好像停止营业了? 01:28:37 舅舅小时候的思茅,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水果。凉拌辣口水果“酸东西”,是水果丰富后的这几年才红火的小吃01:30:53 好吃的思茅鸡,做法是快炒后加滚水煮。舅舅吃很多年的店:澜沧口味鸡(梅园路10号),炒鸡和糯玉米粑粑非常好吃01:36:55 再说说酸醋米线(杨记普洱酸醋米线,太平街59号),酸醋不作汤底而是配米线另喝,这是一种红糖水发酵的酸水(类似于流行的康普茶,录的时候硬没想起来)01:46:05 最后请舅舅建议,去普洱可以怎么玩 谢谢收听!

    1 t. 53 min.

Om

知了很爱做饭,在云南生活的15年里,累积了许多关于云南食材和烹饪方式的经验。 张小电是云南人,不会动手下厨但嘴很刁,除了吃也喜欢收集食材和烹饪背后的故事。 知了是张小电的朋友和邻居,经常邀请张小电去家里吃饭,或者去逛菜街挑食材。每不管是在菜街还是厨房,每次聊天时关于食材和烹饪的话题都会碰撞出新的认知。 于是他们决定把这些关于食材和烹饪的对话做成节目,分享给所有对菜街和厨房有热情的朋友们。 对了,录制工作其实也是在知了家的厨房里完成的。

Måske vil du også synes om

Log ind for at lytte til episoder med anstødeligt indhold.

Følg med i denne serie

Log ind, eller tilmeld dig for at følge serier, gemme episoder og få de seneste opdateringer.

Vælg et land eller område

Afrika, Mellemøsten og Indien

Asien/Stillehavsområdet

Europa

Latinamerika og Caribien

USA og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