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天下文化 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郝哥)分享弗雷德里克.佛特的《原力心態》副標題「Google 模式的未來思考」主張創新的根本不在於產品或服務,而在於人們的思維模式。書中提出六種未來不可取代的心態,並透過實例和個人經驗說明其重要性。
第一種是激進的樂觀。它並非盲目認為一切都好,而是提醒人們用積極的角度定義問題,尋找其中的機會。作者以「負面偏誤」為例,說明人類容易被負評、壞消息影響,甚至一條負評就能抹消眾多好評。要打破這種習慣,需要刻意調整語言與思考,例如避免用「不」、「但是」,多用「好,我試試看」來替代自我設限,從「句點」轉為「問號」,才能讓視野更開闊。
第二種是毫無保留的開放。這意味著願意擁抱未知,像自由落體般投向未知環境,並相信無論結果如何,都能從中收穫。郝哥引用書中及愛迪生的故事,說明失敗只是「發現不可行的方法」,它是過程的一部分。作者小時候母親用「這是一個迷」回應難題,讓他學會探索未知,把不確定當成驚喜而非威脅。
第三種是引燃好奇心。好奇心是探索新路徑的動力,但隨著年齡與既有成功經驗的累積,人們往往喪失這種動能。作者主張將好奇心與「玩」連結起來,用興奮和樂趣面對未知,避免被「過去成功的經驗」綁住。主持人提出三個問題幫助突破框架:「如果……會怎樣?」「為何一定要這樣?」「不這樣,還能怎樣?」提醒大家世界可以不一樣。
第四種是不停的實驗。再多想法不落實,都是空談。書中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不必追求一開始就做出正確決定,而是要「把決定做正確」,透過行動獲取反饋,不斷修正與迭代。實驗降低了對失敗的恐懼,把失敗視為學費,就能累積經驗,發現真正可行的道路。
第五種是擴展同理心。同理心讓不同經驗的人能連結在一起,讓創新的價值更具人性化。主持人以靜默修行的經歷為例,原本因別人咀嚼聲焦躁,轉念理解對方可能是為了避免咳嗽吵人,情緒立刻平復。從「以己為中心」轉為「理解他人立場」,不僅能促進團隊合作,也能找到更真實的需求與解方。
最後是X 特質,即每個人獨特的天賦與專長。前五種心態讓人擁有探索與選擇的能力,但最終仍須回到「我是誰、我擅長什麼」這個核心。郝哥強調,我們常活在他人期待中,但唯有認識並發揮自身獨特性,才能在創新與合作中找到真正的滿足感與影響力。
在不確定與變動的時代,與其執著於控制結果,不如培養這六種心態,保持積極、開放心胸、勇於行動、理解他人,並回歸自我價值。如此不僅能為自己創造更多選擇與幸福,也能帶動他人,一同走向更有意義的未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Información
- Programa
- FrecuenciaCada día
- Publicado4 de septiembre de 2025, 9:02 a.m. UTC
- Duración22 min
- Temporada7
- Episodio3
- ClasificaciónAp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