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來風

中研院文哲所
人文來風

古典可以前衛,知識也能親切。 人文來風,帶你穿越時空,尋找安頓心靈的日常新配方。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24 JUN

    EP142|積厚流光:厚積薄發──專訪鄭宗義教授(上)-鄭宗義、林月惠

    本集由文哲所林月惠研究員訪談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鄭宗義教授。 鄭教授為兩岸三地與國際知名的卓越學者,研究領域為儒家哲學、當代新儒學、中國哲學史、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又長年擔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及《中國哲學與文化》主編,在學術行政、教學、學者的諸多角色中游刃有餘。 本集鄭教授透過分享個人的求學歷程、師承經驗、研究特色、未來研究展望,延伸出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的心得與關懷。 鄭教授分享自己大學到博士階段的學習,方向的抉擇皆以興趣為主,而得到如劉述先教授般的良師啟迪,成為他投入中國哲學的關鍵。劉教授每日必到研究室工作,以及鼓勵學生提出個人的觀點等開放的態度,皆影響鄭教授至深──他從而凸顯當代新儒家「反本開新」的特色、指出當代新儒家對20世紀中國哲學的重建及反思,在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代,有機會使人類免於科技的宰制,發揮人文價值。 鄭教授未來將繼續耕耘「哲學史的清理」及「哲學思想的開發」,希望深入探究哲學的概念與脈絡,將中國哲學與當代議題結合,並規畫撰寫中國哲學史。 【大綱標記】 01:07 學者路途上的三次轉折 07:36 與劉述先教授、勞思光院士的論學時光 14:20 當代新儒家「返本開新」的學術基因 23:57 哲學史的清理與哲學思想的開發 【講者介紹】 鄭宗義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文學碩士課程主任 林月惠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參考書目】 鄭宗義:《從宋明理學到當代新儒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4年。 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9年增訂本。 鄭宗義:《儒學、哲學與現代世界》,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鄭宗義、林月惠合編:《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劉述先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4年。 (Edited)New Directions in Chinese Philosophy, New Asia Academic Bulletin 21, Hong Kong: New Asia College, CUHK, 2014, 239 pages. - FB:https://www.facebook.com/iclp.sinica 聽眾信箱:iclp.podcast@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min
  2. 10 JUN

    EP141|積厚流光:發現「文本風景」──專訪鄭毓瑜院士-鄭毓瑜、黃冠閔

    本集由文哲所黃冠閔研究員訪談台大文學院院長鄭毓瑜院士,她也是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鄭教授學貫中西,縱橫古今人文思潮。她的研究由先秦漢魏經典至近現代詩學,提出「引譬連類」的獨到觀點,解析文學如何創造意象、傳達情緒,並回應世界的轉變。其治學風格融合思想史、詮釋學、人文地理學等跨學科視野,在文論、自然、與身體等議題上皆有創見,開拓了關於文本風景、自然氣氛、藝術與技術、城市意象等多元的人文論述。 在本集中,鄭教授回望自己在求學與教學中對「跨界」與「跨域」的探尋與實踐——包括如何以西方理論為鏡,剖析漢語文本;以及如何引領學生透過手作與田野,滋長對世界與他者的共感與共鳴。 訪談時,傅鐘的聲響悠揚迴盪,如同她所言——呼吸、血液、脈搏的節奏,正是身體與時間交織的流動經驗,而人之所以不可取代,不在於邏輯與計算,而在於呼吸與脈搏的節奏、以及起心動念與自我覺察的每一瞬。這樣一種曲折流動的生命經驗,以及敢於想像與創造的能力,正是人之獨特與珍貴所在,可企求與嚮往之。 【大綱標記】 01:07 交織藝與技,與世界的有溫度往來 06:05 在知識經驗中開創「文論」 13:20 引譬連類:中國傳統感知世界的方式 19:52 詩文的姿態在漢字氣韻肌理之間 22:08 「歷史感」與「身體感」之必要 【講者介紹】 鄭毓瑜 國立台灣大學「台大講座」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冠閔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引用書目】 鄭毓瑜著作:《顛倒世界:古典詩畫論與唯科學主義》、《姿與言:詩國革命新論》、《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文學典範的建立與轉化》、《中國文學研究的新趨向:自然、審美與比較研究》、《性別與家國︰漢晉詞賦的楚騷論述》等。 - FB:https://www.facebook.com/iclp.sinica 聽眾信箱:iclp.podcast@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min
  3. 27 MAY

    EP140|積厚流光:宗教與哲學的對話──專訪李豐楙院士-李豐楙、林維杰

    本集由文哲所林維杰研究員訪談中央研究院院士、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暨本所兼任研究員李豐楙教授。 李豐楙教授是臺灣唯一集「三士」(博士、道士、院士)於一身的傑出學者。他在本集節目中,暢談自己對人性幽微的體認,及尋找安頓之法的歷程。不論是由文學創作、宗教文學,轉入宗教研究的學問養成;抑或是拜師求法,成為道士,透過上壇等實踐來實修道藏經典的內涵,都在回應內在對人性、人心、生命意義的好奇與探究。 他認為宗教的義理與儀式的真諦在於幫助人們面對罪惡、安頓生命,而道教的關懷始於起心動念、中經罪惡冤結、直指生死的關懷,透過「慈」來化解人與自我、他者、外在的冤與罪,展現自度而度他的宗教情懷。 【大綱標記】 01: 15 以文學筆觸刻畫人性幽微 07: 13 實修、上壇,將道藏文字付諸實踐 15: 24 不同方言體現了不同的宗教經驗 21: 02 道教經懺中的「大慈」 34: 21 由「恥」、「罪」、與「過」思索人為何需要宗教 【講者介紹】 李豐楙 中央研究院院士 文哲所兼任研究員 林維杰 文哲所研究員 【引用書目】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 李豐楙、翁太明:《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 李豐楙、陳國寧:《道與藝合: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 - FB:https://www.facebook.com/iclp.sinica 聽眾信箱:iclp.podcast@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9 min
  4. 13 MAY

    EP139|積厚流光:其樂無窮──專訪李惠儀院士-李惠儀、劉瓊云

    本集由文哲所副研究員劉瓊云訪談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李惠儀院士。李惠儀教授專精中國古典文學,尤擅明清與先秦文學和思想,曾以《明清文學中的女子與國難》一書榮獲美國亞洲學會列文森圖書獎,學術研究之外,英譯《左傳》、《板橋雜記》等文史著作亦屢屢獲獎。此次訪談中,李院士分享了個人的文學歷程,在哈佛如何引領學生進入古典文學的世界,透過閱讀進行「共感訓練」,以及研究和翻譯過程中源源不絕的樂趣。 【大綱標記】 00:39 受訪者介紹 03:03 如何走上文學研究這條路的? 05:47 翻譯:我的忘憂草 07:37 孔子的故事和爭議:從先秦到二十世紀 14:24 教學樂趣:顛覆學生對古典中國文學的想像 24:16 清初戲曲孔尚任《桃花扇》的歷史深度與文學成就 35:00 給喜好文學的朋友們 【講者介紹】 李惠儀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 劉瓊云 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參考書目】 李惠儀著,李惠儀、許明德譯:《明清文學中的女子與國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2年) 李惠儀著,文韜、許明德譯:《左傳的書寫與解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 劉瓊云訪談、張俐盈撰稿:〈專訪李惠儀教授〉,《明清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2017年)https://mingqing.sinica.edu.tw/Academic_Detail/523 - FB:https://www.facebook.com/iclp.sinica 聽眾信箱:iclp.podcast@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0 min
  5. 29 APR

    EP138|積厚流光:以文學與歷史、世界的變局對話───專訪王德威院士-王德威、陳相因

    本集由文哲所陳相因研究員訪談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院士,他也是文哲所學術諮詢委員暨通信研究員。 王教授在華語語系文學的耕耘與推動貢獻卓著,讓臺灣文學進入國際漢學視野,也為兩岸三地的人文研究注入豐沛的學術能量。本集中,他環繞「為何文學?」的提問,回顧了因閱讀而敞開的文學學習與方法摸索、以及教學的嘗試。因應著學術的興趣、自覺的反省,他陸續開拓出晚清小說與被壓抑的現代性、歷史與怪獸、抒情傳統、華夷風土及華夷走廊、中國現代文論等研究領域及論述,不僅在教學中實踐,也和變動中的輿論、世界文化與政治格局對話。 他也提醒我們,這個時代看似文學被疏遠、看輕,但文學卻其實如空氣般存在於行走坐臥之中,只是未被充分自覺。而當人們傾向追求簡單易捷的答案時,文學「化簡為繁」的特質則彰顯了生命的複雜性,而益顯彌足珍貴。 【大綱標記】 01:12 由閱讀敞開的文學風景 03:34 文學志業與生命探問 08:29 以文學回應時空、身分之辯、辨與變 27:00 文學的劇場性與思想空間 30:33 生活於文學的氧氣與樂趣之中 【講者介紹】 王德威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 英國家學術院國際院士 陳相因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引用書目】 王德威著作:《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後遺民寫作》、《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二十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分子與藝術家》 - FB:https://www.facebook.com/iclp.sinica 聽眾信箱:iclp.podcast@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8 min
  6. 15 APR

    EP137|積厚流光:在詩句裡凝練人生的詩──專訪奚密教授-奚密、楊小濱

    本單集由中研院文哲所楊小濱研究員訪談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的奚密教授。 英美學界知名漢學家奚密教授,可說是全球研究現代漢詩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她在台大外文系就讀時,深為英詩著迷,最熱愛的就是文學與詩,不僅教詩、也翻譯詩、研究詩。在本集中,她分享了自己與詩邂逅並終身以之為職志的心路歷程,教學經驗的感思,也由世界詩壇的角度評述了台灣現代詩的藝術成就,與在本土滋養並邁向國際的現況。 【大綱標記】 00:46 在加州大學開講「中國詩歌導論」及「台灣文學」 04:59 由著迷於英詩到沉醉於漢詩 10:07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形式與內容面面觀 14:58 為什麼在高科技的當代,我們依然需要詩? 19:27 面對詩的不同身分:閱讀、書寫、翻譯、研究 24:53 在台灣的土壤上,開出現代詩的花 【講者介紹】 奚密(Michelle Yeh)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傑出教授 楊小濱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參考書目】 奚密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現代漢詩:1917年以來的理論與實踐》、《現當代詩文錄》、《從邊緣出發》、《台灣現代詩論》等學術論述,《現代漢詩選》、《園丁無蹤:楊牧詩集》、《二十世紀台灣詩選》、《黃翔詩集》、《心之鷹:楊牧詩集》等英譯本,《海的聲像學:沃克特詩選》中譯詩集,及《誰與我詩奔》與《芳香詩學》散文集 - FB:https://www.facebook.com/iclp.sinica 聽眾信箱:iclp.podcast@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3 min
  7. 1 APR

    EP136|積厚流光:由《天方夜譚》開啟的世界文學冒險──專訪歐陽文津院士-歐陽文津、李育霖

    本單集由文哲所李育霖研究員訪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阿拉伯文學暨比較文學系歐陽文津教授。 歐陽教授是英國國家學術院首位台籍院士,同時也是中研院院士,文哲所通信研究員。歐陽教授娓娓道來她在阿拉伯世界、美國、英國度過的光陰,價值觀的衝撞、遇見的良師益友。而出入多元的語言、社會之間,形成她進行世界文學研究時,對文化背景互動的敏銳感知,也發揮於飲食、時尚、物質文化的研究上。並由孜然、咖啡、茶等食物,與我們分享她提煉日常生活經驗,回應學術研究議題的經驗。 【大綱標記】 00:21 台灣出發,利比亞成長,美國的學術訓練,英國任教 02:07 走上阿拉伯文學、比較文學、人文研究之路 12:31 「絲路研究計畫」:孜然、咖啡、與青花瓷 24:27 十年磨一劍:知識傳統與學術傳統的連結 28:24 在AI崛起的世界,人文作為道德的底線 【講者介紹】 歐陽文津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教授,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育霖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參考書目】 Ouyang, Wen-Chin (2012) Poetics of Love in the Arabic Novel: Nation-State,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Ouyang, Wen-Chin (2025) Ethical Living Through Stories: Encounters with Adab. London: I. B. Tauri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stitute of Ismaili Studies. - FB:https://www.facebook.com/iclp.sinica 聽眾信箱:iclp.podcast@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3 min

About

古典可以前衛,知識也能親切。 人文來風,帶你穿越時空,尋找安頓心靈的日常新配方。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