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美术

白大山人

做自己人生的导演 让我来当电影美术 电影人自己的播客

  1. 1 DAY AGO

    从电影编剧到短剧导演:我学会了“说废话”|串台《油尖旺午夜场》

    久违的和【油尖旺午夜场】又串台啦~~ 上一期刚和熊探讨了短剧,没想到这么快骡拉自己拍的短剧也上线了,片名是《休夫后,她回家继承帝位》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了一部80集的短剧。 看得过程中还是积攒了很多问题,这一期我们从一部短剧开启,聊了聊电影人在参与短剧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听了听骡拉如何在流量与表达之间寻找平衡。 欢迎加入「一个电影美术」听友群,随时交流热爱的电影! VX:rollinginthecan 主播:   海日罕【一个电影美术】 主播:   Neil    【油尖旺午夜场】 嘉宾:   骡拉  (导演/编剧) --------------------------------------------------- 00:33 - 02:23 | “失踪人口”回归骡拉这半年:接连参与了《演员请就位》、《无限超越班》第三季的影视化编剧/导演工作,之后又去香港领奖、广州调研,在横店拍了短剧的大忙人 02:24 - 04:14 | “天崩开局”与意外惊喜骡拉的“坎坷”经历:最初作为付费剧在腾讯首发,名为《贬妻为妾,医女竟是长公主》,但付费数据不佳;三天后悄然转战免费平台“红果”,改名《休夫后,她回家继承帝位》,凭借演员粉丝基础和口碑,热度意外突破5000万。 04:15 - 07:13 | 付费VS免费:短剧的两种平行宇宙付费剧追求“旱地拔葱”,在单一场景内用密集台词和强冲突留住观众;免费剧更注重前10集的快节奏和多场景转换来吸引追看。 07:14 - 10:07 | 短剧演员的“超能力”:精准与高效盛赞了短剧演员(韩雨彤、程澄、张庭睿)的专业性:走位精准、台词记忆力惊人、对镜头极度敏感(尤其擅长借位假打)。他们能完全复刻剧本要求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和表情,这种“工业化”的精准度让传统影视出身的导演感到震惊! 10:08 - 13:32 | “贬妻为妾”IP:一个故事,N种拍法故事源自番茄小说《贬妻为妾》,同一IP已被多个剧组拍摄过(甚至共用造型团队)。但不同版本在复仇方式、结局和侧重点上各有不同。 13:33 - 17:44 | 短剧的“强设定”密码:为何主角必须有隐藏身份?“强设定”的必要性。最直接的“爽感”来源,满足了观众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公平正义”和“逆袭打脸”的幻想。 17:45 - 20:50 | 导演的自我修养:如何“合理化”一个狗血故事?她作为导演切入剧本的方法:将古装权谋戏理解为“婚姻家庭纠纷”,以此找到人物行为的心理支点,避免陷入“为何因小情小爱就掀起国战”的逻辑纠结。 20:51 - 24:56 | 亲嘴与Guilty Pleasure:短剧满足了什么银幕缺失?短剧恰恰填补了当前大银幕上缺失的“亲密感”(如接吻、暧昧拉扯)和“少女漫画”式的“Guilty Pleasure”(罪恶快感),提供了更直接的情绪满足。 24:57 - 28:30 | 从1.0到3.0:短剧的“进化论”与审核升级回顾了短剧的演变:从1.0时代纯付费、强擦边的“土狗”阶段,到2.0时代广电总局介入备案管理,再到如今3.0追求“精品化”,整体制作水平和合规性都在提升。 28:31 - 32:42 | “红果”改变战局:短剧的“Netflix模式”?分析了免费平台“红果短剧”的崛起如何改变短剧生态。几秒的广告时长大幅降低了观众的追剧成本,推动了内容向更精品、更靠口碑和演员粉丝驱动的方式转变。 32:43 - 35:02 | 服装引发的“血案”:电影人降维打击短剧?别闹!部分传统电影人进入短剧行业后的“水土不服”。骡拉本想用宋制、汉制服装区分两国文化,但短剧观众可能更想要“bling bling”的视觉冲击。 35:03 - 37:12 | 行业通病大吐槽:定妆在开机前夜?!短暂开启了行业吐槽模式,指出无论大小制作,筹备不专业、流程混乱(如开机前一天才定妆)仍是常态。 37:13 - 41:12 | 投流与排片:短剧的“生死72小时”平台会根据首日付费数据决定投流力度,若数据不佳,投流量会断崖式下跌,剧集基本就被宣判“死刑”,其速度比电影院线排片调整更快、更无情。 41:13 - 44:08 | 顶流演员的“粉丝经济学”为何要启用有粉丝基础的“短剧顶流”演员。他们的粉丝会主动搜寻新作、自发宣传,甚至承包剧组饮料,是剧集在缺乏平台投流后能否“起死回生”的关键。 44:09 - 48:20 | 10天算“奢侈”?短剧的极限生产流程正常80集体量的剧拍摄周期仅6-7天,骡拉拍了10天已属“奢侈”。后期通过剪辑、配音、AI特效(如千军万马)来弥补拍摄中的不足。 48:21 - 52:11 | 综艺是导演的“黄埔军校”参与《无限超越班》等综艺的收获:在短时间内体验了爆破、威亚、动作设计等多种高成本拍摄,快速提升了与不同工种(如武指)的沟通和执行力。 52:12 - 56:07 | 电影编剧写不了短剧?信息重复的“语言快感”承认传统电影编剧难以胜任短剧创作。短剧需要不断重复核心信息(如“太子就是不信”),制造一种“语言快感”,这与电影追求信息密度的创作原则完全相悖。 56:08 - 59:58 | “一卡”“二卡”:短剧的付费点设计与“无事生非”科普了短剧的术语“一卡”(第一个付费点,通常前10集)和“二卡”(第二个付费点)。很多剧为了拉长集数,在“二卡”后剧情会开始“无事生非”,强行制造冲突。 59:59 - 01:04:20 | 短剧造型的“财富密码”:小香风与“服装库”短剧现代戏造型的同质化问题(角色必穿小香风显贵)。短剧极快的筹备速度(通常仅2-3天)决定了造型师必须有现成的“服装库”,无法进行定制化设计。 01:04:21 - 01:08:04 | 尾声:短剧之都的崛起与给新人的入行指南西安、郑州等城市正在争夺“短剧之都”。骡拉的入行建议:横店等地对化妆、发型等岗位需求巨大,只要技术过硬,机会非常多。--------------------------------------- 本期嘉宾骡拉的现场剧照,如果感兴趣欢迎大家收看~

    1h 12m
  2. 24 AUG

    当电影人跑去拍短剧:以为是降维打击,实际是被教做人

    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短视频。就电影而言,可能从《我不是药神》开始,现实题材影片封神。大师表现自己接地气的方式,就是拍部电影,瞄准“小人物”。好坏不做评价,但是,从那时开始,电影好像没那么浪漫了,骡拉那天说我都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好看的亲嘴儿了……短剧用它的夸张、无脑,满足成年人的幻想。只能说,大人也需要童话。短剧的盛行让我在想,会不会给成年人的童话太少了,这是我们当下想看的童话吗?欢迎加入「一个电影美术」听友群,随时交流热爱的电影! VX:rollinginthecan 主持人:海日罕 (一个电影美术)嘉宾:   熊(编剧/导演)跨界拍摄全能创作者(参与作品:电影《明日战记》《使徒行者》《危城》《控制》等网剧《熟年》《双姝美探》等纪录片《河西走廊—嘉峪关》短片《小偷》《失独者》《钥匙》《生日快乐》等综艺《演员请就位3》短剧《伍折天重生之女帝当总裁》《热点女王》 等)-------------------------------------------00:00 开场发问"电影开场了不能退票,但短剧不好看可以随时划走,做短剧是不是更难?"01:00 短剧现象观察分享个人刷短剧体验短剧市场的快速崛起:造富、造星、用户习惯改变短剧质量争议:是作品还是快消品?04:00 嘉宾介绍与电影行业现状嘉宾:熊,电影编剧/导演跨界短剧和综艺当前电影行业的分化现象:商业大片与艺术电影两极分化拍电影也有小圈子,圈外的电影人更难找到工作机会了08:30 短剧与传统影视的差异一切是从婆媳剧开始的短剧与传统横屏短剧(如万万没想到)的本质区别收费模式演变:从前几集免费到插片广告14:15 短剧创作特点与挑战"旱地拔葱"式叙事:先给结果再讲过程编剧话语权的颠覆性变化表演风格的差异:外放vs内敛30秒一个梗的节奏要求21:18 竖屏拍摄的技术挑战竖屏与横屏的构图差异美术重点的转移:从左右到上下调度简化与节奏加速多人场景的处理方式27:50 短剧制作实践分享光效要求:明亮、清晰、突出演员与综艺节目的相似性演员选择标准:"扛打"的重要性短剧为不知名演员提供的机会34:00 行业展望与思考短剧题材同质化现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从满足幻想到内容创新 不同内容形式的观众体验差异影视创作者应有的开放心态41:12 结尾总结从"表达"到"观察"的创作观念转变观众接受度的重要性电影、网大、综艺、短剧……我们需要多元化41:32 录制后的新观点补充 ----《我期待的短剧是什么样的之〈陈翔六点半〉》

    47 min
  3. 10 AUG

    360度无死角的演员存在吗?剧照师艺可揭秘明星镜头焦虑

    在电影片场,当所有人屏息凝神盯着演员拍戏,剧照师必须像幽灵般存在——不能发出声音、不能挡住任何人的路,却要在电光火石间抓住那个足以登上头条的瞬间。 本期播客,我邀请到了剧照师艺可,入行12年,用镜头「偷走」了无数经典:《大唐荣耀》的华美、《星汉灿烂》的鲜活,还有那些未公开的片场秘辛—— 主持人:海日罕 (一个电影美术) 嘉宾:   崔艺可 (剧照师/侧拍 ) ( 作品:《星汉灿烂》《穿过月亮的旅行》《要久久爱》《 暮色心约》《纵有疾风起》《大唐荣耀》等) ------------------------------------- 00:04 开场:剧照师——光影背后的隐形叙事者 · 剧照师如何在不干扰拍摄的情况下捕捉决定性瞬间? 02:54 入行契机:从惠英红的“合眼缘”到职业转折 · 从大学写生偶遇惠英红,到走进片场。艺可从设计专业转行艺人宣传,再转型剧照师的成长之路 08:10 女性剧照师的视角优势:情感与冲突的放大镜 · 女性对感情戏、哭戏的敏锐捕捉 · 男性演员“魅力瞬间”的性别视角差异 · 行业现状:女性剧照师占比从10%增至20%,但仍是少数 15:00 片场生存法则:不打扰的“隐形人”艺术 · 演员对剧照师的敏感度差异 · 专业剧照师的站位技巧与时机把握 · 八卦爆料:某男演员因表演节奏问题迁怒剧照师 19:48 剧照师的审美博弈:甲方需求与个人风格的平衡 · 剧照师需适应不同题材、导演、宣传需求 · 艺可的自我要求:“不接能力外的戏,避免成为绊脚石” · 行业痛点:流水线海报缺乏创意,剧照海报更胜在故事性 25:44  爆款剧背后的高光时刻:从《大唐荣耀》到《星汉灿烂》 · 拍摄《大唐荣耀》时“女性群像皆出彩”的创作激情。 · 《星汉灿烂》片场的专业氛围与赵露思的“小太阳”性格 32:36 剧照师的未来:AI无法替代的“人类算法” · AI难以捕捉演员情绪的细微差别(如眼泪落下的每一帧不同) · 演员的“360度无死角”神话与真实镜头焦虑。 ·“观众记住的永远是黄海式海报,而非快餐式摆拍。” 37:59 幕后花絮:进错组、车抛锚与职业惨案 · 横店拍戏误入隔壁剧组的乌龙事件 · 每日交片,只睡4小时 · “剧照师赚不了黑心钱” 40:26  尾声:如果不做剧照师,我想开一家集合店 · 艺可的理想退休生活:黑胶唱片+甜品店+撸猫狗的旅居生活。 -------------------------------- 欢迎加入「一个电影美术」听友群,随时交流热爱的电影! VX:rollinginthecan

    42 min
  4. 24 对话金像奖最佳视效郑文政:如何把电影画面效果写成诗

    13 JUL

    24 对话金像奖最佳视效郑文政:如何把电影画面效果写成诗

    这一期请了我的好朋友cecil,他是业内很有名的一个特效指导。我们认识的十年来他给过我非常多启发和灵感。因为刚看了《F1》,这部片让我有一种久违的不愿离开影院的时刻。 不知道有没有赛车之神,但是看《F1》的时候我看到了电影之神。相识十年后我们依然为电影疯狂,为持续创作疯狂。 感谢cecil和我录了这一期,感谢大家收听 欢迎加入「一个电影美术」听友群,随时交流热爱的电影! VX:rollinginthecan (附赠一张十年前我和cecil在片场的合影~≧◡≦) --------------------------------------------主持人:海日罕(一个电影美术)嘉宾   :郑文政cecil  (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视效奖得主)⏱ 00:00-01:50 | 开场金句:金像奖特效大神的“隐形魔法” 嘉宾身份揭秘:特效指导Cecil(郑文政),凭《寒战》摘得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特效核心哲学:“观众看不出的特效才是最高境界”(《寒战》桥段改造案例)⏱ 01:50-07:10 | 特效进化史:从胶片到AI的颠覆革命 技术里程碑:胶片→数码化→AI时代 特效的AB面:▶️ A面:擦屁股工具(去苹果箱/换天空)▶️ B面:《沙丘》--特效也可以写诗“贾樟柯不用特效?调光也是视觉艺术” ⏱ 07:10-15:22 | 《F1》如何用IMAX封神? 比实拍更真实的秘密:→ 15台6K微型摄影机塞进赛车→ 声效组把麦克风埋进赛道0.5米 沉浸感炼成术:维修区3秒换胎:电影人的终极浪漫会议戏革新:抛弃长桌套路,打造“战场指挥所” 布拉德·皮特VS小鲜肉:两代车手的训练反差暗喻⏱ 15:22-24:15 | 梦幻团队:F1赛场就是片场缩影 拉斯维加斯极限拍摄:1年只给3晚,每次仅15分钟! Cecil的团队哲学:→ “一个眼神就能联动” 才是Dream Team→ 老炮经验+新人科技=打破规则(F1积分战术启示)“没有过气的创作者,只有停转的团队” ⏱ 24:15-34:33 | 创作突围:给导演“反着来”的艺术 特效指导的叛逆方法论:→ 案例1:《铁拳无敌》融合东西方暴力美学→ 案例2:印度广告改分镜致敬《创世纪》“导演要8分,我们也可以给到12分” ⏱ 34:33-41:20 | 技术反思:AI是敌是友? AI双刃剑:✅ 解放人力做创意(概念图/擦除瑕疵)⚠️ 《双子杀手》翻车:过度追求技术反陷恐怖谷“电影是骗术,但别让观众发现魔术师的手” ⏱ 41:20-48:00 | 代际对话:62岁皮特给创作者的启示 匠人精神VS互联网捷径:“该踩的坑年轻人躲不掉” Cecil团队管理心法:→ 尊重90后方法论 → 用“培根梗”化解创作冲突从孤狼跑步到团队狂奔——电影人的终极浪漫 ---------------------------------------- 本文提及影片《F1:狂飙赛车》2025 《沙丘》2021 《双子杀手》2019 《寒战》2012

    48 min
  5. 23 “我们的听觉审美正在集体退化”|对话一个电影录音师

    29 JUN

    23 “我们的听觉审美正在集体退化”|对话一个电影录音师

    在遥远的格鲁吉亚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杀青那天我们遇到了很美的落日。 好不容易腾出点时间,和我们这部戏的录音指导也是我的师哥录了一期关于“电影声音”的播客。 工作这么多年我对录音师的工作也是一知半解,所以这次短暂的和师哥录了一期,希望之后能多和师哥聊一聊关于电影声音幕后的故事。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电影声音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 ----------------------------------------------- 主持人:海日罕 嘉宾:   师哥(高宇光) 00:20 电影录音师老高的“宿命”起点 02:01 电影声音的创作本质 电影学院考学揭秘:声音如何“反推画面”? 音乐滥用:当配乐成了“情绪绑架犯” 手机观影时代悲哀:“我们正在集体退化听觉品质” 09:07 同期录音VS后期配音:谁偷走了演员的“真实情绪”? 美术组真实案例:因石板路噪音被迫放弃取景地 → 却被回应“后期补” 行业真相:“声音是第一个被牺牲的部门,损失的是表演的不可复制性!” 13:36 录音师工作现场大揭秘 录音师现场控音秘籍:什么是“声音焦点”? 多人对话场景如何选择主次声音(类比摄影焦点) 技术变革:从单轨到多轨录音,“现场判断”仍是不可替代的艺术 18:31 剧组生存法则:录音师能被随意替换吗? 临时换组风险:“新录音师不懂剧本” 吐槽韩国导演:要求全员鞠躬的“文化冲突” 22:31 导演的盲区:为什么剧组忽视声音? 扎心现实:“90%国内剧组缺乏声音价值认知” 声音与演讲艺术共通点:奥巴马如何用“留白”掌控听众 27:51 终极拷问:电影是“造梦”还是“露馅”? 好电影标准:“润物细无声,让你忘记在看电影” 案例推荐: 《悲惨世界》(同期录音教科书) 是枝裕和(用声音拓展画外空间的天才) ------------------------------------------- 最后分享几张在格鲁吉亚拍摄期间拍的一些照片~ 夏日炎热,注意避暑~ (夏天就是要喝冰啤酒呀!)

    32 min
  6. 22 视听上大分,剧本拖后腿?闲聊《大风杀》:风格片需不需要谈逻辑

    11 MAY

    22 视听上大分,剧本拖后腿?闲聊《大风杀》:风格片需不需要谈逻辑

    《大风杀》是一部风格强烈的西部类型片,导演张琪通过极致的视听语言(如风沙特效、声音设计、美术造型)展现了剪辑出身的创作优势,但剧作逻辑的薄弱(反派动机模糊、角色扁平化、情节割裂)成为其最大争议点。 聊的过程中总觉得影片在追求荒诞美学与类型化表达时,牺牲了部分叙事连贯性与人物深度,导致观众体验两极分化。 我们非常理解导演在处理这些人物关系时可能故意弱化了一些信息,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就导致了视听党为影院效果喝彩,剧情党为逻辑漏洞叹息。 就像史铁生说的“方法常常比目的还要紧” 如何在风格化表达与剧本扎实性之间找到平衡,可能是我们对未来华语类型片的期待吧。 播客开播即将一周年,非常感谢在主播拍戏期间还在默默关注的小伙伴们,之后的日子我们会继续更新的~感谢大家这一年的支持~ --------------------------------------------- 主持人:海日罕 嘉宾:   徐天淳 00:10 喜迎开台一周年,我们终于更新啦 00:50 电影市场遇片荒?《大风杀》是春节档至今的亮眼之作吗? 01:33 起底导演:一线大片剪辑师出身,极限设定抽象化不足? 05:15 写实地理与荒诞剧作的撕裂感,波斯老板娘与土味村民的魔幻混搭 08:35 从“造型”谈角色割裂? 白客:从旁观者到摩托侠的突兀转型 警察三人组:95式制服带来的体制违和感 高光时刻:风沙中摘头巾的超级英雄镜头 李红:一个工具人的终极牺牲 妹妹的包:看到第一眼就猜中结局 22:11 剪辑师当导演的得与失 "每一帧都能当海报的构图强迫症" "用蒙太奇缝合剧本裂缝的侥幸" 43:53 终极安利:为视听效果值得买票 自曝黑料:"上期《出走》被骂到自闭" 周年预告:"下次更新可能又是明年" -------------------------------------------------- 本文提及电影 大风杀 (2025) 寿喜烧西部片 スキヤキ ウェスタン ジャンゴ (2007)(个人很推荐这部影片~) 无人区 (2013)一出好戏 (2018)感谢收听~~~

    46 min
  7. 21 当韩服遇见夕阳,《郊游》如何用造型展开一场生命终章

    30 MAR

    21 当韩服遇见夕阳,《郊游》如何用造型展开一场生命终章

    因为工作原因,又是好久没有更新。 恰好最近在忙一部新片,这一次是负责片中的造型。在找参考的过程中,看到了《郊游》这部影片。 这是一部让你笑着流泪的电影——韩国导演用春日野餐包裹生死议题,却在衣褶褶皱里藏满答案。在片中,你会看到褪色韩服如何成为老人的铠甲,情趣酒店的荒诞镜子映照出衰老窘迫,甚至一管涂歪的口红里住着少女灵魂。这些被忽视的造型密码,正无声撕开东亚社会最痛的伤疤:当疾病、孤独、子女啃老同时袭来,我们能否像恩心与金顺那样,用最后一套盛装完成对生命的诗意反叛? 打开这部片子的评论,大多都是唏嘘一个老龄化的东亚社会下,养儿防老真的可行吗。确实为很多劝你生孩子的朋友说的那句,不生孩子你老了以后怎么办的朋友们,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片中的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模式各有各的复杂和无可奈何,这真的是新世纪的《楢山节考》吗。 片子本身揭示了一个很现实的话题,这几年,全球经济形势都堪忧,一场疫情更是让许多家庭遭受重创。年轻人就业难。许多中年人更是深陷泥沼。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甚至抛开原则就是为了能赚到钱活下去。 而一个勤勤恳恳努力一生的人到了暮年,子女不仅不能帮你分担时,还需要被依靠更多。甚至欠下的债务都要老父亲老母亲来偿还。那这种情况下你是否愿意再用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帮一把孩子呢? 虽然这是似乎是个沉重的题材,但我却觉得这更像是《樱桃小丸子》的老年番外篇。所以我今天只想聊聊这些老丸子和老玉同学,她们哪怕遭遇种种挫折,就是会一辈子可爱,老花轮同学哪怕被病痛缠身也会一辈子慷慨大方优雅绅士呢~ 作为一名电影美术,我常被问“衣服能讲故事吗”?今天,我就试着第一次从造型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影片。 02:26 当韩服遇见夕阳:开场造型如何预埋一场生命终章 ——解析电影序幕中服饰、色彩与环境的隐喻叙事 10:39 从睡衣到香奈儿:服装如何成为衰老与觉醒的暗语 ——对比恩心造型的转变,探讨角色从麻木到重生的心理弧光 15:05 情趣酒店与廉价丝巾:狼狈细节里的黑色幽默与尊严崩塌 ——分析荒诞场景中服饰符号如何解构老年困境的残酷与温情 21:44 菜市场与养老院:衣物褶皱中藏匿的社会困局 ——从庆子的护理床到金顺的起球马甲,揭露老龄化社会的无声呐喊 35:59 少女裙摆与悬崖海风:造型如何让死亡成为一场诗意的郊游 ——解读结局服装设计对生命仪式感的极致升华

    52 min
  8. 20🍂最浪漫的秋天,在这4部电影里🎥爱在 人生果实 小森林 纽约的一个雨天

    03/11/2024

    20🍂最浪漫的秋天,在这4部电影里🎥爱在 人生果实 小森林 纽约的一个雨天

    请原谅这期播客的姗姗来迟。 最近这一个月在厦门,忙着堪景和前期筹备。此刻已是深秋,北方树叶落尽,气温骤降,炒栗子、烤红薯成为念想。南方温润的气候,街头仍是满眼的绿色。而在银幕之上,秋天更受到特别的钟爱。颜色深深浅浅,悲欢离合的戏码轮流上演。一面是金黄的收获,一面是万物凋零,人间的喜怒哀乐在这个季节里缓缓展开,它们并不狂烈,只是淡淡的,但却有种厚重的力量。 本期我们聊了四部影片: 《纽约的一个雨天》 2019 伍迪·艾伦《爱在日落黄昏时》 2004 理查德·林克莱特《人生果实》 2017 伏原健《小森林·夏秋篇》 2014 森淳一这四部影片里,主角或是在秋天相爱、分手,或是在秋天见证人生百态、生离死别,在秋天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馈赠。 一起开启一段关于秋天的电影之旅吧! 【本期征集】 我们想要征集你的声音,和我们分享你和电影的故事。本期主题:秋天,电影。 你在秋天的观影回忆,你喜欢的关于秋天的电影,讲给我们听听吧! 手机录制下你的声音,发给我们吧!(vx:rollinginthecan) ======================================================== 00:30 我进了剧组,在美丽的海边找秋天 03:39 走进《纽约的一个雨天》,爱人「来时相伴,归时相离」 06:34 跟随伍迪·艾伦,找到纽约最美的秋天 11:16 巴黎黄昏下:《爱在》系列的秋日续章 19:52 取景 色彩 建筑——巴黎的秋天,此生必去 24:27 《人生果实》: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踏实地走好每一步34:21 《小森林》:在自然间找寻秋天的美好 42:54 推荐!一道秋冬の幸福美味 【本期影片】 《纽约的一个雨天》 2019 伍迪·艾伦《爱在日落黄昏时》 2004 理查德·林克莱特《人生果实》 2017 伏原健《小森林·夏秋篇》 2014 森淳一

    46 min

About

做自己人生的导演 让我来当电影美术 电影人自己的播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