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丨老舍《正红旗下》

品读经典丨正红旗下09:定大爷和金四叔

很多传统小说里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现在的学者研究《红楼梦》,喜欢探究谁谁谁是康熙雍正年间的哪位大人物,和曹家是什么关系。

从这些人物原型身上,可以探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成长经历,尤其是自传体小说。作者一般不会告诉读者人物原型是谁,但是瞒不过熟人的眼睛。

《正红旗下》写完过年,接下来就是主人公“我”满月的日子。这一天来贺喜的宾客中,有一位不速之客——定大爷。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定大爷是旗人里的土豪,家里有多少钱连他自己都不大清楚。定大爷为人大大咧咧,乐善好施,因为“我”的曾祖母曾在他的先祖家当过女佣,他一直还记得我们这个穷旗兵家庭。

小说里还写到,“我”后来之所以能上得起私塾,全靠这位定大爷的资助。

这位定大爷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名叫刘寿绵,满清内务府人,祖上曾在广东负责海外贸易,积下家财万贯,据说老北京西直门大街一半都曾经是他们家的家产。后来因为不善经营,加之出手阔绰,最终家道败落,遁入空门,法名“宗月”。

宗月大师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有名的人物。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城沦陷,宗月大师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僧人掩埋阵亡的中国士兵遗骸,因此得到北京民众的爱戴。1939年宗月大师圆寂,北京有成千上万的人为他送葬。

1940年老舍先生在《华西日报》上发表悼念文章《宗月大师》,文中称宗月大师为“刘大叔”,回忆了宗月大师当年资助他上私塾时的情形,和《正红旗下》里的描写非常相似。在这篇悼文的结尾处老舍写道:“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老舍与宗月大师》一文中,明确告诉我们,《正红旗下》里的“定大爷”身上,就有宗月大师的影子。

关于老舍与宗月大师的交往,还隐藏着一段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很可能就是老舍先生的初恋。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宗月大师出家前,有一位和老舍同岁的女儿,两人青梅竹马,同为师范学校毕业生。随着年岁增长,两人的感情一天天加深。但是两人家境相差悬殊,少年老舍一直不敢表白。后来刘家败落,刘寿绵出家做了和尚,夫人和女儿也做了带发修行的居士,刘小姐立誓终身不嫁。得知这个消息,老舍倍感伤心,远走英伦。

老舍生前没有对外人公开证实这段恋情的真实性。但是他在1933年出人意料地创作了一篇颇具诗意的爱情小说《微神》,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以爱情为表现主题的小说:男女主人公青梅竹马,在共同成长的日子里暗生情愫,然而世事突变,女子家道中落,男主人公又远走南洋,女子走投无路沦落风尘,多年后男子回国欲与初恋情人结百年之好,但女子不愿以被玷污之身嫁给情郎,于是毅然赴死,只在情郎心中留下一个美丽纯洁的“过往身影”。

许多年后,老舍的发小兼同窗好友,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我与老舍》一文中隐隐透露了一些蛛丝马迹:“老舍后来所写的《微神》,就是他自己初恋的影儿。这一点灵感的嫩芽,也是由雷神庙的一夕谈培养出来的……他告诉了我儿时所眷恋的对象和当时感情动荡的状况,我还一度自告奋勇地去伐柯,因为那位小姐的父亲当了和尚,累得女儿也做了带发修行的优波夷(女居士的梵文音译),以致这段姻缘未能缔结——虽然她的结局并不像那篇小说描写的那么坏。”

在小说《微神》完笔四年之后,老舍写了一篇散文《无题》,被认为是表达了对初恋姑娘刻骨铭心的怀念:“对了,我记得她的眼。她死了好多年了,她的眼还活着,在我的心里。这对眼睛替我看守着爱情。当我忙得忘了许多事,甚至于忘了她,这两只眼会忽然在一朵云中,或一汪水里,或一瓣花上,或一线光中,轻轻的一闪,像归燕的翅儿,只须一闪,我便感到无限的春光。”

在这些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略窥一个作家的成长经历和情感轨迹。

品读经典丨老舍《正红旗下》

全本共16集

欢迎免费订阅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