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維度 The New Dimension

JASS YANG 楊威宇

探討不常被看見的價值,用另一個維度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加深對世界的認知。聊聊音樂、產業、藝術、文化和價值,從獨立音樂人的角度出發,聊聊怎麼當個現代獨立藝術家。講者介紹:JASS YANG 楊威宇旅居倫敦台灣音樂人,曾為滾石唱片簽約藝人、FUN4樂團吉他手兼主唱。華語幕後製作經歷包含台灣滾石唱片、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國江西衛視與東南衛視,獨立製作方面包含樂團茄子蛋、瑞典獨立遊戲公司Ace Maddox,以及妙台灣系列作品等等。2017年受英國BBC電台專訪並入圍第16屆全美獨立音樂獎並受邀為第18屆唯一亞裔評審,同時也受英國國家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推薦為傑出藝術家。代表作品包括《We Are Formosa》、黃鴻升《不屑》、《食尚玩家》主題曲、中國電視劇《新閨蜜時代》全劇配樂等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4 AUG

    EP426 - 音樂人投廣告注定悲劇?(什麼叫做風格?A&R 在幹嘛?接業配對事業有毒?)

    **2025 限時免費課程 || **https://indieisland.tw/limited_2025 **最小單位創作修煉法則 || **https://course.indieisland.tw/mvp-law/ **你問我答 || **https://tally.so/r/n96d7G **更多經營相關資訊 || **https://indieisland.tw/link-in-bio EP426 - 音樂人投廣告注定悲劇?(什麼叫做風格?A&R 在幹嘛?接業配對事業有毒?) 好一段時間沒有更新影片了。很多人問我是不是放棄經營了,或者是不是不打算繼續分享內容。 老實說,我本來也想過乾脆停更。 因為幫我剪片的夥伴離開了,我一個人要扛起所有工作,影片更新速度一定會變慢。 這段時間,我也不斷從提問中發現一些殘酷的現實: - 很多音樂人想靠演出和創作養活自己,但最後被現實壓到不得不妥協,做出自己根本不想做的音樂。 - 很多人想快速累積粉絲,但追求的其實只是「別人說你好棒」,而不是用音樂建立情感連結。 - 幾乎所有找我問廣告怎麼投的人,花了大錢後都告訴我:「流量沒有變,錢卻燒光了。」 - 還有人以為只要衝進主流媒體,人生就會翻盤,卻不知道**社群經營才是唯一能讓陌生人真正認識你的方法**。 這些問題在過去幾個月不斷有人問我,我也反覆在想, 如果我現在還是一個剛起步的音樂人,沒有名氣、沒有資源、也沒有後台,我會怎麼做? 我在這支影片裡,把這些問題一次講清楚,包含: - 為什麼不要急著用創作養活自己 - 怎麼看待「想增加粉絲數」這件事,避免陷入認同感的陷阱 - 廣告投放為什麼幾乎都失敗?要不要花錢找廣告商? - 主流媒體和社群經營,為什麼只有一條路是真正能走通的 如果你曾經因為沒錢、沒粉絲、沒資源而懷疑自己值不值得繼續走下去, 這支影片會給你一個答案,讓你少走幾年的冤枉路。 (看完後留言告訴我,你目前在哪個階段,我會再做更多能幫到你的影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min
  2. 7 JUL

    EP425 - 音樂產業沒有真相 (會說故事的人贏)

    **2025 限時免費課程 || **https://indieisland.tw/limited_2025 **最小單位創作修煉法則 || **https://course.indieisland.tw/mvp-law/ **你問我答 || **https://tally.so/r/n96d7G **更多經營相關資訊 || **https://indieisland.tw/link-in-bio EP425 - 音樂產業沒有真相 (會說故事的人贏) 你做了作品,卻沒人看。 點閱低、回饋少、演算法不理你。你開始懷疑: 是不是我的音樂不夠好?是不是我還不夠專業?是不是我其實沒有資格講話? 但這支影片想提醒你: 你卡住的原因,不一定是能力問題,而是你還沒分清楚—— 自己是在堅持藝術價值,還是被恐懼綁住了創作自由。 🎯 在這支影片裡,你會看到: 為什麼創作「很耗神」本身就是警訊,而不是藝術浪漫的一部分 不斷修改作品,是出於藝術堅持?還是害怕他人評價?三個關鍵問題幫助你找到答案。 沒有背景也能做出好作品,只要你能呈現沒人敢說的「真實」。 從幕後走向幕前,為什麼幾乎沒有人成功? 藉由回答兩個聽眾提問,這支影片將會給你一把尺,幫你重新整理自己的創作系統: 該堅持的部分,不再懷疑 該放下的部分,不再內耗 如果你是一個創作者,正在嘗試用音樂說話、建立受眾、甚至走出自己的路, 相信這集內容會對你有幫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8 min
  3. 16 JUN

    EP423 - 音樂人這樣經營社群 (大家都做錯這件事)

    2025 限時免費課程 || https://indieisland.tw/limited_2025 社群音樂名人堂 || https://course.indieisland.tw/startupindie2025/ 你問我答 || https://tally.so/r/n96d7G 更多經營相關資訊 || https://indieisland.tw/link-in-bio EP423 - 音樂人這樣經營社群 (大家都做錯這件事) 或許你已經知道,《社群音樂名人堂》是獨立音樂島課程裡最特別的資源之一。 這份資料庫收藏了數百位在社群上成功經營群眾的職業級音樂人,依照課程內容分類整理,包括中英文創作者、歌手、樂手、製作人、DJ 等角色,並附上我親自撰寫的註解與評價。 我一直強調,在這個時代,一個音樂人能否吸引群眾目光,跟你花了多少錢買廣告、請誰宣傳,幾乎無關。 關鍵在於:你是否具備吸引目標群眾的能力。 今天這支影片,我就從《社群音樂名人堂》中挑選幾部百萬觀看的代表性影片,帶你逐一分析背後的設計與細節。 你將會看到—— ✔ 樂團怎麼用最基本的鏡頭,就讓陌生人停下來看完影片。 ✔ 有人把滑板與吉他結合,分享屬於自己的熱情。 ✔ 有人只是拍下手寫樂譜,就突破百萬觀看。 ✔ 還有運用「聽眾搜尋器」的運鏡,讓觀眾秒懂你的音樂重點。 甚至,我還會帶你看看英國大唱片公司旗下藝人,拍出 Netflix 等級單曲預告片的超高製作影片——再對比同一位藝人在家用手機自錄的彈唱影片流量。 如果你正在考慮花大錢拍一支業界規格的 MV,這集影片可能會為你省下一大筆錢。 因為這些例子都在告訴我們: 這些影片不是靠模仿流量套路,而是靠人格特質與音樂能力的真誠結合。 當你能夠真實表現自己、分享創作熱情,觀眾自然會被你吸引。 如果你還在猶豫該怎麼開始經營內容, 這支影片,就是你最好的起點。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1 min
  4. 2 JUN

    EP421 - 音樂產業希望你相信的事 (報導者:音樂市場飽和危機)

    2025 限時免費課程 || https://indieisland.tw/limited_2025 你問我答 || https://tally.so/r/n96d7G 更多經營相關資訊 || https://indieisland.tw/link-in-bio EP421 - 音樂產業希望你相信的事 (報導者:音樂市場飽和危機) 最近讀到《報導者》一篇關於台灣音樂產業現況的長文,這篇報導看似中立、全面,但事實上夾帶了多少過時的產業偏見? 為什麼這類型的文章會不斷出現?他們究竟希望音樂人相信哪些事? 這篇文章說:要經營樂團,就要拍 MV、做燈光舞台特效、提供「多重感官體驗」,才能在市場中生存。文章裡那些被稱為「合理現實」的標準,其實正在形塑一種單一的成功模型──讓音樂人相信,你需要公司的資源、而且要先花大錢投資自己,才能換到群眾支持。 但這真的是常態嗎?國外的音樂人也都是這樣做的嗎? 這集我不只是帶領你閱讀這篇報導,我還拆解它的用詞語氣、資訊選擇,以及背後潛藏的價值觀。 你會發現,很多產業文章其實無意間在傳遞一種訊息:如果你沒有預算、沒有公司,就別妄想成功。 🎧 本集你會聽到: 報導文字背後,如何「溫柔地」強迫你進入產業價值觀 為什麼音樂人需要更警覺這些資訊的影響 音樂人該如何正確評估資金上的投入規模 希望看完之後,你也能和我分享你的看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7 min
  5. 26 MAY

    EP420 - QA 經紀合約的真實內幕 (最後都沒好下場?)

    職業音樂人養成地圖 || https://course.indieisland.tw/indie-map-intro/ 你問我答 || https://tally.so/r/n96d7G 群眾經營免費資源 || https://indieisland.tw/link-in-bio EP420 - QA 經紀合約的真實內幕 (最後都沒好下場?) 這一集是我在音樂產業裡迷航多年後,回頭照見一段曾經難以釐清的關係——「藝人與經紀公司之間,到底怎麼樣才能健康的合作?」 從一位業界經營者提出的真實提問出發,分析音樂人與公司之間,是怎麼在充滿期待、投資與誤解的交界處走鋼索。當資源給得太順手、機會來得太容易,創作者反而失去了為自己燃燒的必要性;而公司則在藝人成長停滯或暴衝時,失去掌控的節奏。 這不只是分析一段合作關係,更是對現代產業結構的真實體驗分享。從養成到爆紅,從感恩到訴訟,從互助合作到對簿公堂,每一條路線圖背後,都藏著音樂人,以及公司老闆心中最深的自我懷疑:這份「才華」是否值得被繼續投資? 這集的內容,會幫助你理解: ✅ 三種事業發展可能的合作結果和心理關係 ✅ 什麼情況下簽經紀公司是最危險的? ✅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加入公司? ✅ 如果你是經紀人,又該如何選擇合作對象? 如果你正在摸索:該不該簽約?要怎麼看待合作關係?或是,你曾經懷疑自己是不是公司眼中的「失敗投資」——這集可能會成為你思考未來方向的重要節點。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6 min
  6. 19 MAY

    EP419 - 傻子才花錢進錄音室?(正確判斷製作預算)

    職業音樂人養成地圖 || https://course.indieisland.tw/indie-map-intro/ 你問我答 || https://tally.so/r/n96d7G 群眾經營免費資源 || https://indieisland.tw/link-in-bio EP419 - 傻子才花錢進錄音室?(正確判斷製作預算) 你曾經懷疑過:「我真的需要花這麼多錢去錄音室嗎?」「製作品質不夠好,是不是根本沒資格發表?」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糾結過,這一集你絕對不能錯過。 🎯 這次用一個簡單又殘酷的對比,劃開兩種創作者人格: 是追求完美、在意專家評價的「工匠」? 還是專注自我情感、堅持獨特性的「藝術家」? 兩種人格都沒有對錯,但如果你連「自己偏哪邊」都不知道,就無法做出明智選擇,只會被產業標準和外界聲音牽著走。 🔍 重點討論包括: 為什麼會客觀比較分析作品的人,注定不會成為你的支持者? 為什麼錄音混音 A/B test 其實是過份暴力的比較機制? 產業眼中的「好作品」,其實是讓你焦慮的開始? 自我視角 vs 上帝視角:你用哪個在審判自己? 「藝術創作和群眾支持,本質上都是非理性的。專業的角色,不是要你完美,而是幫你讓這份非理性更有機會發生。」 如果你常常卡在「到底要不要花錢找專業?」「作品不完美就不能發嗎?」這一集會讓你理清混亂,重新找回創作的信心與判斷標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min

Ratings & Reviews

About

探討不常被看見的價值,用另一個維度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加深對世界的認知。聊聊音樂、產業、藝術、文化和價值,從獨立音樂人的角度出發,聊聊怎麼當個現代獨立藝術家。講者介紹:JASS YANG 楊威宇旅居倫敦台灣音樂人,曾為滾石唱片簽約藝人、FUN4樂團吉他手兼主唱。華語幕後製作經歷包含台灣滾石唱片、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國江西衛視與東南衛視,獨立製作方面包含樂團茄子蛋、瑞典獨立遊戲公司Ace Maddox,以及妙台灣系列作品等等。2017年受英國BBC電台專訪並入圍第16屆全美獨立音樂獎並受邀為第18屆唯一亞裔評審,同時也受英國國家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推薦為傑出藝術家。代表作品包括《We Are Formosa》、黃鴻升《不屑》、《食尚玩家》主題曲、中國電視劇《新閨蜜時代》全劇配樂等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