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天有識

EP_19 | 百事可樂在關稅戰重傷,死對頭可口可樂為何沒事?


百事可樂在關稅戰重傷,死對頭可口可樂為何沒事?

作者:法新社與商業周刊

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一向是飲料界死對頭,但他們在面對挑戰時的表現,卻南轅北轍。

當美國各地城市開始對含糖飲料課稅,百事選擇退出市場,可口可樂卻穩住陣腳、甚至擴張,這背後反映了兩家飲料巨頭在商業策略與產品佈局上的根本差異。

以費城為例,該市在二〇一七年對含糖飲料課稅,百事隨後關閉配送中心,裁員數十人,理由是稅太高、獲利太低。但可口可樂依舊持續供貨,並調整產品組合,以無糖、低糖商品應對市場變化。

這是因為,可口可樂這些年來已積極朝向「健康化」產品佈局,其含糖飲料在產品比重中已非主力;反觀百事,則仍仰賴高糖飲料獲利,當市場轉向健康風潮時,自然首當其衝。

百事美國市場中甚至到二〇二〇年,仍有八成營收仰賴高糖飲料,這使得稅一來,百事營運雪上加霜。

反觀可口可樂,不僅有Zero系列,更加碼氣泡水等健康飲品,加上旗下擁有多款非碳酸飲料品牌,產品線多元,使得在含糖稅來襲時,仍能穩住市場。

此外,百事母公司與可口可樂集團在營運模式上也有重大差異。

百事可樂除飲料業務外,更有樂事洋芋片、多力多滋等零食事業,其實美國境內的飲料部門獲利有限,反而靠零食事業撐場。這使得百事在面對高稅與利潤下滑的雙重打擊下,選擇退出不利市場。

美國耶魯大學商學院教授克勞蒂亞(Cladia Girio-Lay)受訪時指出,當一個企業面對政策風險,若原本利潤就低,選擇撤出也是理性選擇。

反觀可口可樂,其本業核心就是飲料,獲利仰賴產品策略與品牌價值,能在困境中撐住,才有今日的全球市占霸主地位。

根據美國稅務機關的報告指出,在過去五年間,美國含糖飲料稅平均提高售價將近百分之二十,銷售量因此下滑超過一成,但可口可樂卻能透過產品調整與品牌操作,成功避開重創,成為含糖稅政策下的最大贏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