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IATC(HK)
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

【IATC(HK)首個廣播劇!《劇本的回音》】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本地原創劇本在舞台上蕩氣迴腸,十年過去,言猶在耳。 現在我們回到編劇的文字,一起收聽劇本的回音。 🔊~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進行「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為本會首個廣播劇製作。本計劃旨於整理並活化香港劇場原創作品的成果,更凝聚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和表演者,透過聲音演繹重探香港原創文本的活力,讓觀眾重溫香港具代表性的劇本,打開對文本的想像。 本計劃經由編選委員會選出劇本,並為其撰寫短評。廣播劇呈現每個劇本約十分鐘的精彩選段,由新進導演、劇場構作、演員與聲音設計師重新演繹。廣播劇和短評將會同步推出。 編選委員會由九位資深劇場工作者、劇評人及劇場研究者組成,成員包括(按筆畫序):丁羽先生、朱琼愛女士、張秉權博士、陳國慧女士、陳嘉恩博士、潘璧雲女士、鄧正健博士、鄭威鵬博士、盧偉力博士。 入選劇本合共十四個,類型由傳統戲劇、獨腳戲、紀錄劇場以至新文本。評審的考慮要素包括:劇本的題材、藝術風格、語言特色、劇情推進、成熟度、完整度、代表性、可演性、多樣性,能否反映當下社會和地區的特色等。 《劇本的回音》經已在本會的Spotify、Apple Podcast以及YouTube channel推出。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與計劃人員名單(按筆畫序): 導演:張凱婷°、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申偉強、杜艷珊、林浩迪、林嘉婷、周漢寧、高翰文*、張俊文、張凱婷°、張焱*、陳淑儀、陳琳欣、梁浩邦、黃衍仁、楊寶霖、蔡運華、鄭綺釵、 黎啟勁、 黎逸正、盧宜敬^、謝君豪 、謝慧思、蘇巧珊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聲音剪接:陳衍昊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簡僖進、Allison Fong 錄音場地:Wave Room Studio 平面設計:江田雀 統籌及製作: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16 MAY

    【劇本的回音】《都是龍袍惹的禍》∣ 編劇:潘惠森

    安德海借採辦龍袍之名私出宮門,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擒獲。判刑前,安德海自剖太監命途坎坷,憑其本事攀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何其風光,最終卻敗於龍袍惹的禍! 立刻收聽新舊班底充滿火花的演繹!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都是龍袍惹的禍》(2013) 編劇:潘惠森 評審短評: 慣於寫昆蟲般小人物的潘惠森,這次寫的「小人物」是權傾一時的安德海。安之「小」在於他「只是」個太監:他給人看小,也從心底看小自己。他為一碗飽飯自閹入宮,經多少痛與淒涼掙扎至為慈禧所寵,卻因私出宮門採辦龍袍而被山東巡撫丁寶楨就地正法。他活該被殺,還是死於複雜的政治鬥爭?這真太監、假男人安德海,聲稱他「敢於」自閹而比滿朝文武更像個「真正的男人」。在有與無、虛與實之間,怎樣才算個真男人?這個潘氏問題實在耐人尋味。 ——張秉權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二十一、二十三場 導演:張凱婷 °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梁浩邦 飾 安德海 陳淑儀 飾 丁寶楨 蔡運華 飾 馬小玉 張焱* 飾 董心田、公差、傳話公差、傳旨官、劊子手 黎啟勁 飾 公差 舞台指示:黎啟勁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簡僖進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9 min
  2. 3 APR

    【劇本的回音】《香港家族》三部曲∣ 編劇:龍文康

    1996年,黃歡安排長子黃秋榮移民加拿大,黃秋榮回老家吃餞行飯,不安與不捨瀰漫在開飯前夕。 2004年,黃秋榮於沙士後回流香港,隨著黃歡患上腦退化症,弟妹成長獨立,一家人關係日漸疏離,失落與無力籠罩各人。 《香港家族》三部曲,發生在三個香港命運中的重要年份。從黃歡一家的三餐晚飯,眾人離合聚散,看香港二十年的變遷。此次選段來自首兩部曲。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香港家族》三部曲(2017) 編劇:龍文康 評審短評: 《香港家族》聚焦在1996(回歸前)、2004(沙士後)及2017年(特首選舉年),三部曲寫三餐飯,即三個轉捩年份中尋常港人的身份、定位、心態與關係。劇中「家」的體現在於「齊人開飯」,家庭始於血緣,但父親年老失智,家庭遽失主軸,隨即互相探問感情親疏、地理遠近及政見歸屬,重新衡量誰「(還)是不是」「自己人」,化了矛盾,有了共識,方算齊人,才能開飯。錯位滑稽的對白具有荒誕劇的特色,充滿雙關語、重複、不完整的句子和不搭理的內容,常以港式粵語的助語詞和單字粗口回應,既體現了家人熟不拘禮的對答,亦揭示了人物的迷惑和不安,更透過語言確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陳嘉恩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一部《香港太空人》第三場、第二部《留住香港》第三場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謝君豪 飾 黃歡 張焱* 飾 黃秋榮 蔡運華 飾 黃春萍 杜艷珊 飾 黃夏美 林浩迪 飾 黃冬東 舞台指示:盧宜敬^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7 min
  3. 3 APR

    【劇本的回音】《午睡》∣ 編劇:陳炳釗

    七十年代,一個火紅學運的年代 八十年代,一個註定失憶的年代 昊、圖同Jacob三人把酒感嘆 「我哋跌咗落一個時間嘅斷層」 要向前行,就要同以前劃清界線?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午睡》(2016) 編劇:陳炳釗 評審短評: 陳炳釗的《午睡》以兩兄弟的重逢為骨幹,1980年代為場景,透過回溯1970年代火紅的學運,探討衝突與和解的可能。陳炳釗以兄弟兩人的對話,將兩人關係逐步展現,個性鮮明,其他人物也各有代表性,藉着彼此的互動呈現了當時一代人的心態。回憶以夢境的旁白/獨白方式處理,與現實部分形成清晰的分野及對比,構成劇作的不同層次。作品將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氛圍活現,同時也與廿一世紀香港對照。 ——朱琼愛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六場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黃衍仁 飾 昊 林浩迪 飾 圖 黎逸正 飾 Jacob 舞台指示:黎啟勁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8 min
  4. 24 MAR

    【劇本的回音】《後殖民食神之歌》∣ 編劇:陳炳釗

    食神老薛與一眾飲食男女在回歸前的一個週末為史提芬慶生。眾人大吃大喝,齊高歌《後殖民之歌》,同慶賀即將來臨的普斯歌隆尼奧列岑~ 改編自也斯小說集《後殖民食物與愛情》其中三個故事,加上資料搜集和編導陳炳釗的個人家族史,為你呈獻《後殖民食神之歌》。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後殖民食神之歌》(2014) 編劇:陳炳釗 評審短評: 也斯是香港現代文學其中一位重要作家,陳炳釗是香港劇壇的資深編劇,二者的結合可說天衣無縫。《後殖民食神之歌》對於「後殖民」(1997回歸後的香港)、食物和愛情,都能反映也斯原著小說的觀點,裁剪得宜地搬上舞台,具像化地成為有聲有色的戲劇。 陳炳釗輕描淡寫地處理原著的其中三個故事,已足以展現也斯的文學風格和香港情懷。作為劇場作品,陳炳釗更重要是賦予其一種全面的藝術態度:抽離地觀看世情,同時能與觀眾建立平等和相向的溝通。 ——佛琳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亮相及一、史提芬的故事(部分)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謝君豪 飾 老薛 蔡運華 飾 小雪 黎逸正 飾 史提芬 陳琳欣 飾 瑪利安/貴婦人 杜艷珊 飾 愛美麗/伊沙貝 張俊文 飾 羅傑 張焱* 飾 老何 林嘉婷 飾 小確幸/美子 舞台指示:盧宜敬^ 原創歌曲:《後殖民之歌》(短版) 填詞:陳炳釗 作曲及編曲:崔展鴻 演唱:《後殖民食神之歌》2014演出班底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min
  5. 24 MAR

    【劇本的回音】《棋廿三》∣ 編劇:張飛帆

    相傳日本皇軍司令部於二戰期間秘密設立了一個棋舍,將戰況擺成棋局,讓二十二位圍棋高手拆解,以助皇軍的侵華行動。 年輕棋士木谷實被邀請加入棋舍,棋士千代子和井上孝平向他揭示棋局背後的殘酷真相——每一步棋足以影響千萬人生命! 視棋道為生命的木谷實,面對眼前殘局,思考究竟何為棋道。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棋廿三》(2014) 編劇:張飛帆 評審短評: 以棋喻戰本是個傳統。象棋棋盤以河界分楚漢,將相馬炮兵卒都是戰場上角色;圍棋只分黑白二子,表面上似較含蓄,而圍地決死活,卻也與實戰並無二致。早在1970年代初,林大慶與袁立勳以「冬眠」為筆名,已經在舞台上藉《大戰》以棋局喻戰局;四十年後張飛帆藉《棋廿三》寫中日之戰,恢復此尋常編劇較少措意的傳統,實在可貴——何況角色佈置得宜,情節起伏有致,棋道、人道、天道,融為一體,始於黑白而超越黑白,洵為本地舞台難得佳作。 ——張秉權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二場(部分)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周漢寧 飾 木谷實 張凱婷 飾 千代子 張焱* 飾 井上孝平 楊寶霖 飾 阿夏 舞台指示:黎啟勁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簡僖進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 min
  6. 18 MAR

    【劇本的回音】《一頁飛鴻》∣ 編劇:陳敢權

    寫劇本是粵劇編劇葉飛鴻的畢生摯愛,男花旦常映輝多年來為他抄寫劇本,直至常映輝的視力衰退,無法再抄寫下去,葉飛鴻發現後把他大罵一頓…… 二人之間的情誼耐人尋味,是同事,是兄弟,還是家人? 《劇本的回音》誠邀重演班底高翰文和申偉強聲演《一頁飛鴻》廣播劇精彩選段!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一頁飛鴻》(2014) 編劇:陳敢權 評審短評: 編劇陳敢權不止一次在作品中呈現一位編劇的心路歷程,包括對自我、創作、家庭和愛情等等各方面,當中的成長和掙扎也是他著意探問的。作為一位多產和活躍的香港編劇,他的技法固然成熟;這個劇本以粵劇為背景,劇中兩位主要人物,粵劇編劇及男花旦之間的情感也寫得非常真摯有趣,劇情加入粵劇,也是編劇有涉獵及擅長的元素。可說是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一個作品。 ——潘璧雲 陳敢權頗喜歡藉著劇場特性反映現實人生,透過不同的舞台崗位,展現細緻而複雜的人情。不論原創作品《周門家事》,或是翻譯及改編的《風雨守衣箱》,故事與角色都與舞台藝術息息相關。陳敢權編寫的《一頁飛鴻》,以粵劇編劇(開戲師爺)與乾旦(男演員扮演女角)為核心角色,既引發一段撲朔迷離的男性情誼關係,亦探究戲劇家如何矢志不移地忠於自己心中的藝術。《一頁飛鴻》以話劇形式訴說粵劇人物的故事,實際意旨所有藝術工作者的堅持和夢想。 ——佛琳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十場F、G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高翰文* 飾 葉飛鴻 申偉強 飾 常映輝 舞台指示:黎啟勁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min
  7. 18 MAR

    【劇本的回音】《過河卒》∣ 編劇:陳敏斌

    《過河卒》以紀錄劇場的方式創作,結合偷渡者歷歷在目的往事回顧、捕捉偷渡者的水警語錄、官方資料、報導文學和學術著作等資料,重塑1950至1980年偷渡逃港潮中命懸一線的歷史面貌。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過河卒》(2017) 編劇:陳敏斌 評審短評: 在香港當代劇場過去十多年的「真實轉向」中,《過河卒》可謂其中一部甚具代表性之作。《過河卒》的創作團隊透過紀錄劇場的方式,針對1950至1980年代的偷渡逃港潮,綜合大量人物訪談、新聞剪報、官方與民間的調查報告、學者的相關著述與分析,以一種近乎民俗誌的鉅細無遺的精神,結合風格化的藝術剪裁與處理,嘗試在一代人的難民集體意識中,為香港人的精神面貌探源。「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或許,這是香港人拼搏精神的根源,也是宿命。 ——小西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三、四節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周漢寧 飾 治、P、波、達、駱 謝慧思 飾 珍、玲、佳、P 黎逸正 飾 揚、陳、坤、P 蔡運華 飾 P、月、良、駱太 舞台指示:盧宜敬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Allison Fong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 ~ ~ ~ ~ ~ ~ ~ ~ ~ ~ ~ ~ ~ ~ ~ ~ ~ ~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min
  8. 24 FEB

    【劇本的回音】《未來簡史》∣ 編劇:甄拔濤

    當所有人要去南面,異鄉客要帶一個盒子去北面,但他不知道盒子裝著甚麼。 目撃痛苦的男人喜歡看音樂劇,有次他看音樂劇,愛上了一個女演員,為了跟她在一起,他願意放棄看音樂劇。 白骨精極力想忘記過去,在自己創造的現實變成一隻蜘蛛,卻一下子被認出。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如果想生存下去,你會是異鄉客、目撃痛苦的男人、白骨精,還是…… 🔊~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未來簡史》(2016) 編劇:甄拔濤 評審短評: 象徵與寫實,隱喻跟明示,《未來簡史》有著看似鮮明不過的歷史現實指涉,但在字裡行句又透露出其不拘一時一地的宇宙性。劇作者甄拔濤借幾個概念化的角色:異鄉客、目擊痛苦的男人、不祥女孩等,提煉出在政治災變中,人類的普遍存在狀態。這種狀態有效地以多重劇場文本敘事技巧呈現出來,而觀眾亦必會按照自身的文化背景和關懷詮釋作品。這恰是《未來簡史》可貴之處:這種時空寬廣度跟跨語境性質的作品,在香港劇場至今仍十分罕見。 ——鄧正健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第一、二、四場 導演:張凱婷°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張俊文 飾 異鄉客 黎逸正 飾 目擊痛苦的男人 陳琳欣 飾 白骨精 杜艷珊 飾 白骨精 舞台指示:杜艷珊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簡僖進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計劃網頁:https://www.iatc.com.hk/doc/107612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6 min

About

【IATC(HK)首個廣播劇!《劇本的回音》】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本地原創劇本在舞台上蕩氣迴腸,十年過去,言猶在耳。 現在我們回到編劇的文字,一起收聽劇本的回音。 🔊~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進行「劇本的回音:2013-2017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網上廣播計劃」,為本會首個廣播劇製作。本計劃旨於整理並活化香港劇場原創作品的成果,更凝聚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和表演者,透過聲音演繹重探香港原創文本的活力,讓觀眾重溫香港具代表性的劇本,打開對文本的想像。 本計劃經由編選委員會選出劇本,並為其撰寫短評。廣播劇呈現每個劇本約十分鐘的精彩選段,由新進導演、劇場構作、演員與聲音設計師重新演繹。廣播劇和短評將會同步推出。 編選委員會由九位資深劇場工作者、劇評人及劇場研究者組成,成員包括(按筆畫序):丁羽先生、朱琼愛女士、張秉權博士、陳國慧女士、陳嘉恩博士、潘璧雲女士、鄧正健博士、鄭威鵬博士、盧偉力博士。 入選劇本合共十四個,類型由傳統戲劇、獨腳戲、紀錄劇場以至新文本。評審的考慮要素包括:劇本的題材、藝術風格、語言特色、劇情推進、成熟度、完整度、代表性、可演性、多樣性,能否反映當下社會和地區的特色等。 《劇本的回音》經已在本會的Spotify、Apple Podcast以及YouTube channel推出。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與計劃人員名單(按筆畫序): 導演:張凱婷°、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申偉強、杜艷珊、林浩迪、林嘉婷、周漢寧、高翰文*、張俊文、張凱婷°、張焱*、陳淑儀、陳琳欣、梁浩邦、黃衍仁、楊寶霖、蔡運華、鄭綺釵、 黎啟勁、 黎逸正、盧宜敬^、謝君豪 、謝慧思、蘇巧珊 錄音與聲音剪接:Lok Chan 聲音剪接:陳衍昊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黃衍仁、簡僖進、Allison Fong 錄音場地:Wave Room Studio 平面設計:江田雀 統籌及製作: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承蒙一島劇場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 承蒙香港話劇團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