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易衍(衍哥),印尼艾孚语言中心校长,资讯类自媒体博主,印尼青年侨领
主播:奥特快,南大世界史毕业,亚非拉工作生活多年,长期关注并参与出海
前不久印尼暴乱,一些在国内观众看热闹不嫌事大,嚷嚷印尼又开始反华了,于是我找到在印尼工作了11年的衍哥聊了聊。衍哥在印尼办语言学校,专门教中国人印尼语,协助中国企业在印尼本地化,而他本身也是印尼当地的青年侨领(93阅兵受邀参加那种),既懂中国,也懂印尼。
对话中,我们聊了中资出海印尼的行业变迁、印尼的新消费机遇和短剧出海、社会贫富差距和种族多样性、印尼华人的现状、印尼人对中资和中国的看法、普拉博沃的对华态度等等。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个更真实的印尼。
摘要:
1.印尼的“慢效率”和中国的“高效率”是一体两面。正是因为当地效率不高,才为习惯了高竞争强度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更舒适、竞争更少的环境。指望一个地方既有蓝海市场又有效率和勤奋的员工,是不存在的。
2.关于短剧出海:目前的主流模式是成本更低的“二创”,即将国内验证过的霸总、狗血剧配上印尼语字幕和配音。内容本地化的关键在于“懂当地”而非“懂中国”,比如“绿茶”不能直译为Green Tea,需要结合当地语境重新解释和寻找替代词。
3.关于种族多样性:印尼是“万岛之国”,有两三百个民族,地理上的破碎导致国家认同感是一个持续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华人与本地人的区别,印尼本地人内部也分不同族群,不同族群之间也有一些矛盾。主岛(爪哇岛)与“外岛”发展差距巨大,一些边疆地区甚至还有反政府武装和独立倾向。
4.关于贫富差距:印尼贫富差距极其悬殊。在雅加达,五星级酒店50米外可能就是贫民窟。在华人聚集的PIK区,一顿中餐(如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一两百人民币,而本地一个普通白领一个月工资也就两三千人民币。
5.关于印尼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老一辈可能还停留在“反华”的刻板印象里,但随着中国企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更高薪酬,年轻一代的态度在转变。不过在求职时,如果有得选,本地人可能还是会优先选择欧美或新加坡公司。
6.关于印尼华人:华人虽然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前十大富豪有七八位是华人),但在政治上影响力很小。本地人对华人的心态很复杂,比如有华人财团在雅加达修建了宏伟的中式黄金巨龙雕像,华人觉得很骄傲,但很多本地人会留言质疑这是“文化入侵”。
7.在印尼的注意事项:第一是要尊重,不能当面直接批评本地员工,他们自尊心很强(甚至有点玻璃心);第二是要接受慢节奏,不是他们慢,而是中国人太快;第三是要低调,尤其不要露富,赚了钱更要照顾本地人的情绪。
8.关于印尼暴乱:近期动乱的直接导火索是一辆警方装甲车压死了一名外卖员,根本原因则是民众对贫富差距和警方暴力执法的不满。但示威范围控制得很精准,只针对政府和警察,并未扩大化。
9.关于普拉博沃的对华态度:他在国内动乱刚有好转时便“克服困难”访华,释放了明确信号,即与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大的对华友好方向不会改变,但可能会在关税、签证等具体政策上收紧,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加强合规管理。
10.在印尼做新消费,横向看机会很大,因为当地每个细分领域都还有空白;但纵向看,同一个赛道在第一、二名占据生态位后,第三、四名就很难再做起来,因为印尼市场体量有限。
11.想在印尼长期做大,必须掌握强大的线下资源。当年OPPO、vivo能成功,就是靠地推一家家跑下来的。后来极兔快递能迅速铺开,也是复用了OPPO已有的线下网络。
12.印尼不存在“二三线城市”的概念,除了雅加达这3000万人口的一线城市,其他地方更像乡镇,电商等基础设施普及率很低,线下生意依然是基本盘。
13.印尼人对买房没有那么热衷,导致当地房产的投资属性很弱,但租售比很高,能达到7%左右。
14.印尼街头的电车几乎清一色都是中国品牌。比亚迪旗下的腾势D9,以一半的价格和全方位的配置优势,“毁灭性地”打击了此前在印尼老板圈中作为地位象征的丰田阿尔法。
15.100个出海印尼的人,可能有七八成在3到6个月内就回去了。但如果能待满三年,真正“活明白”了,大部分人就都不愿意回去了,会很享受当地的节奏。出海是长期主义,需要做好扎根的准备。
📢 会员群通知
欢迎加入【奥特快出海笔记】会员群。会员费早鸟价99元,永久有效。
会员权益:
1.可以在群里与奥特快本人及往期播客嘉宾深度交流;
2.结识其他志同道合价值观相似的朋友;
3.优先参与未来线下活动权益。
欢迎添加@奥特快小助理(微信ID:chuhai000),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加好友请备注“会员”,谢谢🙏
資料
- 節目
- 頻率每星期更新
- 發佈日期2025年9月15日 下午3:18 [UTC]
- 長度1 小時 22 分鐘
- 分級兒童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