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的播客

“许纪霖的播客”主播为著名资深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许纪霖教授。 许纪霖教授是一个狐狸型的学者,他的专业是中国思想文化史和知识分子研究,同时也非常关心当代中国与世界最前沿的社会文化现象,有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视角和有个性的观点。 在这个播客里,他将通过具体的社会文化现象,与你分享他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的梳理和细致分析。

  1. 2 DAYS AGO

    69,大历史小细节:6位美国亲历者的近代中国

    1912年,帝制终结;1928年,硝烟渐息。这十六年,是古老中国迈向现代的关键转折。辛亥革命、五四风雷、军阀混战、思想启蒙、民众觉醒……每一次震荡,都在重塑这个国家的命运。 著名历史学家、澳门大学王笛教授的新著《中国记事(1912-1928)》,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特殊的窗: 他聚焦于六位深度参与或观察这段历史的美国人——外交官芮恩施、记者鲍威尔与阿班、作家赛珍珠、教育家司徒雷登、军官史迪威。他们以记者之笔、外交官之眼、学者之心,留下了关于那个剧变时代中国的第一手记录。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 多元视角: 汇集《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主流及各类西方报刊报道,展现不同背景下的中国观察。 关键见证: 从《二十一条》签订、袁世凯称帝,到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参与国际和会、五卅风潮、北伐烽火,亲历者笔下的重大时刻。 细节温度: 不仅记录政治风云,更捕捉社会变迁、市井生活、普通人的挣扎与希望。 影像重现: 48幅珍贵历史图片,将文字化为可触摸的记忆。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记录,是历史的“第三只眼”。 它们或许带着异域的眼光,甚至偏见,却真实折射了那个年代中国在世界眼中的形象,那些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巴黎和会、南京事件、临城劫车案、都在这些文字与影像中留下了另一面的真相痕迹。 为什么值得关注?理解他人如何看我们,是认识自身的重要维度。这些尘封的记录,为我们理解辛亥后的社会激荡、事件真相与政治诡异,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参照。 7月23日(周三)晚,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将与作者王笛教授,围绕《中国记事》,在许纪霖文化说的萤火虫夜谈,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这不仅是一场新书分享,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观察。 跟随两位学者的导引,借助亲历者的目光,重回那个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激荡年代,感受历史深处的脉搏与回响。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亦可观自身。

    2h 11m
  2. 21 JUN

    68,下沉世界中的五四新文化与地方知识人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新青年》、《新潮》、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傅斯年……但你知道吗,还有另一个五四:地方视野中的五四,一个下沉世界中的五四?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瞿骏教授的新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社科文献出版社2024年10月版),独辟蹊径,从地方视野,特别是江南区域考察新文化运动,呈现出另一种五四的叙事。 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从中心到边缘的等级性网络,那些“联结性人物”,是如何将京沪与省城、省城与县城、县城与小镇之间衔接在一起的?新文化的传播网络,除了联结性人物,还有载体性的报刊和社团。人物、报刊和社团,是否构成了“三位一体“? 新文化运动只是一个从中心到边缘的单边扩散过程吗?边缘和地方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中心的?在地方的下沉世界,是否还有另一个五四?假如有的话,又与大家所熟悉的五四有何异同呢? 地方上的小镇青年,在新文化运动当中,通过什么渠道实现“阶层的跃升“?反过来,向下沉沦的知识人,又如何成为了革命的播火者? 五四是一个“话语权势”转移的时期,谁拥有了白话文和新知识,谁就拥有天下的话语权,这一世代交替是如何在“老新党”和“新青年”之间发生的?老新党们虽然失去了话语权的C位,但是否依然在地方上拥有千丝万缕的社会权势,而新青年们只是游离地方社会、高高在上的文化精英? 白话文运动的迅速胜利,仅仅是《新青年》一家之功吗?还是教育部、《新青年》、商务印书馆政学商三大合力的结果? 从历史反观今日,自媒体、社交媒体的平台上,流行的是年轻一代非常喜欢的网络语言。而替代学院知识人和媒体知识人的,是一批在下沉世界中拥有巨大流量的网红知识人。这是一场新的白话文运动吗?网络世界的话语权势的转移,将给中国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6月17日萤火虫夜谈第8期。两位华东师大历史系的教授,许纪霖与瞿骏对话,与大家聊聊一个你所陌生的关于五四的地方叙事,一同感受大时代的风起云涌。

    2h 4m
  3. 31 MAY

    67,光华大学:一所私立大学在民国的生与死

    你知道吗?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一所梦幻般的私立大学:光华大学?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震撼了全国同胞,圣约翰大学的师生们为了抗议校方对爱国运动的压制,毅然出走,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在上海成立了著名的光华大学。 光华大学历经26载春秋,最后成为985高校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光华的故事,是私立大学在时代巨浪中求存求变的缩影,也承载了一代学子理想与浪漫的情怀。 当年的光华,大师云集,群星璀璨:胡适、徐志摩、张东荪、钱基博、钱钟书、吕思勉、罗隆基、潘光旦、田汉、萧公权、叶圣陶等在光华执掌教鞭;学生群中诞生了储安平、邓拓、穆时英、张芝联、何炳棣、夏济安、杨宽、周有光、赵家壁等众多名家。 光华,有光华的风采,光华,有光华的精神。光华为华东师范大学留下了人文的基因,光华塑造了丽娃河、樱桃河的灵魂。 一所私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商界和社会的支持,也需要与政府权力有抗争也有妥协。然而,战争和暴力摧毁了中国的商业力量和市民社会,也让一所拒绝被国家收编、坚守独立与民间的私立大学举步维艰。从辉煌到衰落,不过短短的20年光阴,生生死死,皆是国运的缩影。 今年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了韩戍的《私而不立:变动时代中的光华大学》一书,这部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的著作,并非传统意义上平铺直叙的校史,而是一部动态立体式展现近代中国政学商错综复杂关系之中私立大学时代命运的优秀学术专著。 5月27日,值此光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萤火虫夜谈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和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韩戍,一起回溯光华大学曾经的光荣与梦想、经历过的历史沧桑。

    2h 6m
  4. 24 MAY

    66,动物伦理,就是人性的尺度

    关于动物,或许你也有许多日常思考已久却没有答案的问题:把猫狗关在家里当宠物,有没有违背他们的天性?我有权利给宠物绝育吗?如何看待动物实验?动物内部也分等级吗,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要想解答这些谜团,我们必须回到源头——动物为什么构成道德问题?这也是政治哲学研究者钱永祥写作《人性的镜子:动物伦理14讲》的思想缘起。这本书刚刚获得新周刊刀锋图书奖2024年度好书,“它是一部讨论动物伦理学的动物之书,更是一部人性之书”。 5月13日晚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许纪霖与《人性的镜子》作者钱永祥,在萤火虫夜谈直播间里,一起对话人与动物的那些事儿,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和对待动物?作为“铲屎官”的人类从宠物身上学会了哪些事?什么是真正的爱动物? 本场播客,讨论的话题有: 1, 宠物在人们的生命之中,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和价值?动物让你对生命、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 对待宠物,是按照主人自身的意愿,还是应该尊重动物的天性?比如是否要对宠物绝育?是否必须圈养在家? 3, 对宠物的爱到对动物的普遍关怀,这之间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跨越?人类中心主义乃是将自身作为主体,动物作为客体,从“我与它”到“我与你”的关系变化,是理性的认知还是情感的伦理? 4, 西方道德观的革命,乃是18世纪情感主义的兴起,从理性的思考转向肉身的感知,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是暴力与痛苦的减少,动物也有感知痛苦的能力,动物伦理学因此而诞生。假如以感知痛苦的能力作为衡量的尺度,不同的动物与人依然有差序格局吗?平等对待与差序格局如何平衡处理? 5, 辛格的《动物解放》出版50年,今天的动物保护蔚成潮流,从思潮到立法,哪些国家在这部分做得更好? 6, 动物保护主义者必须不吃肉吗?您的“量化素食主义”基于什么样的道德尺度?

    2h 3m
  5. 10 MAY

    65,卢作孚:一个民营企业家与他的时代

    2025年4月29日,徐蓓导演做客许纪霖直播室“萤火夜谈”第5期,畅谈卢作孚。 2024年8月,徐蓓导演新作《卢作孚》播出,迅速登上纪录片热度飙升榜第一位,位列蓝鹰平台热播电视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第一,引起业界内外热议。 卢作孚,重庆合川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营企业家,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长江船运之王。他从教育救国、地方自治起步,曾经步入官场,后来以创办民生公司出名。抗战爆发之初,他组织的的宜昌大抢运,被称为史诗级的“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新中国建立之后,卢作孚从香港回到内地,民生公司试行中国第一个公私合营。1952年,他的自杀,留下了众多谜团,也令国人为止扼腕。 卢作孚的一生,折射出一个民营企业家,与他所经历的大时代的复杂纠缠。民企的命运,与国运同步。民企盛,则国运盛,民企衰,则国运衰。 让我们记住卢作孚的遗言吧:“如果只顾眼前的问题,不顾世界的方法,必定做出许多错误的事体。” 内容: 1, 你是如何想起拍卢作孚片子的?除了是乡贤之外,还有什么亮点激起了你的兴趣? 2, 在民国,四川是一个地方性文化权力网络非常深厚区域,卢作孚在办教育、乡村建设和实业过程之中,是如何借助这些资源的? 3, 支持卢作孚的,前后有杨森、刘湘等这些四川将领,过去的史书,都将他们视为四川军阀,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否应该改变过去的刻板印象? 4, 卢作孚担任过四川建设厅厅长、航管处处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局局长等官职,但他弃官不做,创建民生公司。在权力与市场之间,卢作孚是如何在平衡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 5, 卢作孚统一川江航运,与外商太古等竞争,不是靠行政手段,而是经济的优化模式和优质的服务,这是中国民企的成功之道吗? 6, 卢作孚之死,令人扼腕和悲痛。历史不该重复,今人可以从历史中获取什么样的教训?

    2h 9m

About

“许纪霖的播客”主播为著名资深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许纪霖教授。 许纪霖教授是一个狐狸型的学者,他的专业是中国思想文化史和知识分子研究,同时也非常关心当代中国与世界最前沿的社会文化现象,有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视角和有个性的观点。 在这个播客里,他将通过具体的社会文化现象,与你分享他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的梳理和细致分析。

More From 光之来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