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 夏志誠主教3分鐘默想

YouthBoilingPoint沸點- 香港天主教青年媒體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1. 8月1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4條:「最後審判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4 HR AGO

    8月1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4條:「最後審判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14條,問題是:「最後審判是甚麼? 」 最後審判在傳統上叫做「公審判」,有別於「私審判」。私審判是個人的,當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立刻面對天主,看到自己在生命裡面,有沒有或如何回應天主的愛。 於是,有三個地方:地獄、天堂、煉獄。公審判就是最後的審判,即是永遠的獎賞或永遠懲罰的審判。當主耶穌以生者和死者的審判者身份,再度來臨世界的時候,也即是說祂圓滿的愛的出現,對齊集在祂面前的所有異人或惡人進行審判。 這有一個象徵的比喻。在《瑪竇福音》第25章中,主耶穌坐在審判座上,所有的人在祂面前分開。主耶穌要將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這就是審判。復活的肉身,以及已經接受審判的靈魂,會一起接受應得的報應。 所以,審判的原則都是一樣,就是人在自由裡面做的決定,然後要負責任的,究竟是走向天主還是遠離天主。但是,有些人會疑問,我們死後已經審判了一次,進行了私審判,為什麼還要第二次?會不會私審判說我會升天堂,公審判又叫我下地獄⋯⋯應該不會。 但是,審判哪裡進行呢?教會的教導沒有這樣去解釋。不過,有些神學家的思想再理解,這裡就是煉獄的靈魂,關乎我們如何為他們祈禱,諸聖相通功,幫助煉靈他們能夠去到天堂上。 所以,轉變就是這些煉獄裡面的煉靈。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可以讓最後的審判早日來臨,讓煉靈可以早日登上天堂,與天主永遠在一起。 所有亦有神學家解釋為,那是最後一代人的選擇;他們選擇走向天主,或是遠離天主、拒絕天主。然而,卻不只是他們的,因為之前的每一個世代的人,每一個人類的決定,互相影響。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這個時代、這個世代親近天主,大家都皈依悔改,下一代這樣的人,他們的起始點,也就更加接近天主。 所以,我們每一世代的人都要努力。好,今天的金句給大家就是:「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瑪竇福音》第25章第32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4條:最後審判是甚麼?//最後審判(公審判)就是永福或永罰的判決。當主耶穌以生者和死者的審判者身分再度來臨時,將對齊集到祂面前的所有「義人或惡人」(宗24:15)進行審判。這個最後審判後,復活了的肉身將與已接受私審判的靈魂一起接受應得的報應。//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2. 8月13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3條:「地獄的存在如何符合天主的無限美善? 」】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 DAY AGO

    8月13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3條:「地獄的存在如何符合天主的無限美善? 」】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13條,問題是:「地獄的存在如何符合天主的無限美善? 」 因為天主這麼愛我們,且這麼美善,這麼好,祂怎會捨得有些人處於痛苦當中?又或者,這樣是否會使天主的無限美善帶有瑕疵呢? 在聖經《伯多祿後書》第3章第9節中 有這樣一句:「天主雖然『願意眾人回心轉意』」但是我們要特別留意「願意」一詞;天主想、天主渴望,因為祂愛我們,想我們回心轉意,接納祂的愛。不過,同時真正的愛又如何呢?真正的愛是給人自由的。沒有自由,強迫的人,又怎能是愛呢? 於是,天主尊重我們的自由決定。如果我們要拒絕祂到底,天主沒有辦法,亦不可能強迫我們。「所以,下地獄是人在完全自由下,故意脫離與天主的共融(合一),在大罪中至死不悔改,拒絕天主的仁慈憐愛。」 所以在《聖經》裡面,在福音當中,耶穌說:「一切罪過和褻瀆,人都可得赦免;但是褻瀆聖神的罪,必不得赦免。」(瑪12:31)即拒絕聖神,聖神就是天主的愛。拒絕天主的愛、漠視天主的愛、不接受祂的愛,怎會得到悔改呢?怎會得到罪赦呢? 其中一個例子,且看耶穌面對猶達斯。並非指猶達斯必定落地獄,但他的經歷是一個好例子。耶穌怎樣做呢?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各種方法來邀請猶達斯悔改,給他機會。例如在晚餐廳時,耶穌蘸了一塊餅遞給他,這是一個親近的行動,愛的行動。甚至在山園祈禱的時候,容讓猶達斯來口親自己,同時提醒他:「你是不是用口親來出賣人子?」等等。 但是,猶達斯竟然拒絕到底。雖然如此,猶達斯一定會下地獄嗎?我們的確不知道,因為他自縊而死了。在他斷氣之前會不會悔改呢?我們不作判斷,不肯定。不過,教會肯定的是,天堂上有聖人,公開宣佈哪些人是聖人;但地獄,教會從來沒有肯定過。 雖然如此,我們別要去嘗試,卻要堅持天主對我們的心意,讓我們回應天主對我們的心意:願意眾人回心轉意。 各位弟姐妹,我不知道大家如何,不過我很明白我自己;有許多不足、欠缺、罪惡……真的要好好地跟天主的恩寵合作,回應天主心意。今天就大家一起背誦這聖經金句:「天主願意眾人回心轉意。」──《伯多祿後書》第3章第9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3條:地獄的存在如何符合天主的無限美善? //天主雖然「願意眾人回心轉意」(伯後3:9),但祂既創造人是自由和負有責任的,祂亦尊重人的決定。所以,下地獄是人在完全自由下,故意脫離與天主的共融,在大罪中至死不悔改,拒絕天主的仁慈憐愛。//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3. 8月1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2條:「地獄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2 DAYS AGO

    8月1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2條:「地獄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12條,問題是:「地獄是甚麼?」 因為說天主是這麼愛我們,又這麼美善、這麼好,怎會讓有些人處於這麼痛苦當中?又或者會不會因為這樣,而使得天主的無限美善有了瑕疵呢? 在《聖經》中,《伯多祿後書》三章九節有這樣一句,說天主願意眾人回心轉意。但是我們要特別留意「願意」這詞。天主想、天主渴望,因為祂愛我們,想我們回心轉意,接納祂的愛。不過同時,真正的愛又怎樣呢?真正的愛是給人自由。沒有自由、強迫的,又怎會是愛呢?於是天主又很尊重我們的自由決定。如果我們要拒絕祂到底,天主沒有辦法,就是不可能強迫我們。於是,落地獄就是人在完全自由之下,故意脫離和天主應該有的共融合一,在大罪中至死都不會改,拒絕天主仁慈的愛到底。 所以在《聖經》中,在《福音》中,耶穌說所有的罪都可以赦免,唯獨是藐視或拒絕聖神的愛。聖神就是天主的愛。拒絕天主的愛,藐視天主的愛,不接受的愛,怎會得到悔改?怎會得到罪赦免? 所以譬如我們其中一個例子,可以看看耶穌對猶達斯。那不是說猶達斯一定落地獄,不過是一個好的例子。耶穌怎樣呢?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各種方法來邀請他悔改,給他機會。例如晚餐廳的時候,怎樣把餅子也遞給他,一個親近的行動,一個愛的行動。又在山園祈禱的時候,容讓他來親吻自己,亦提醒他:「你還沒有用親吻來出賣人子?」等等。但是耶穌又特色拒絕到底。雖然是這樣,但耶穌說一定落地獄,我們不知道。就是他吊頸自殺,吊頸斷氣之前會不會悔改呢?我們不做判斷,不會肯定。不過肯定的是什麼呢?教會肯定天堂上還有人,是不是有聖人公開宣佈哪些人是聖人。但地獄,教會從來沒有肯定。 雖然是這樣,但各位兄弟姊妹,我們不要嘗試仍然堅持,就是天主的那份對我們的心意。讓我們都回應天主對我們的心意是什麼呢?願意眾人回心轉意。《伯多祿後書》三章九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2條:地獄是甚麼? //地獄是人因自由的抉擇,在大罪中過世時所遭到的永罰。地獄主要的痛苦是與天主永遠分離,因為人只可從天主那裡得到生命和福樂,人是為此被創造,並不斷地渴求這生命和福樂。基督以這樣的話表達這事實:「可咒罵的,離開我,到永火裡去」(瑪25:41)。//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4. 8月1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1條:「我們可以怎樣幫助煉獄中的靈魂得到煉淨?」】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3 DAYS AGO

    8月1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1條:「我們可以怎樣幫助煉獄中的靈魂得到煉淨?」】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11條,問題是:「我們可以怎樣幫助煉獄中的靈魂得到煉淨?」 首先,我們要理解一個觀念,就是「諸聖相通」。所謂「諸聖」,我們用回聖保祿在書信中對基督徒的了解。他稱呼初期的教友、初期的基督徒為「聖徒」。意思是什麼?就是所有願意渴望天主、願意為聖、願意走向神聖的天主,於是不陷於大罪當中,且乃彼此相通、互相影響的。因為人與人之間有著關係,彼此互相影響,是一個團體,這個很容易明白和了解。 但是,所有基督徒更因著同一個洗禮,因著承認與天父的愛的關係,更加連結在一起。不過如果犯了大罪,自願地自己跟天主斷絕關係,當然也跟其他基督徒斷絕關係,所以這個關係不會因為死亡而不存在。因為死後,人仍然存在於天主之內。 於是,「仍在現世旅途中的信友,可以幫助煉獄中的靈魂」。雖然他們現在不能為自己作些什麼去親近天主,傳統而言所謂「立功勞」,不過我們作的事會影響他們。正如昨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我們可以因親近天主,通過什麼?我們的善行、愛德、祈禱,於是我們帶同他們一起親近天主,他們便會更容易,或更快到達天主永恆的福樂之中。 所謂更容易、更快,以往就是一個比較物質化的表達。現在我們去歐洲,尤其是朝聖古老的朝聖地,都不難看見某某誠心來到這裡朝聖、念《天主經》、《聖母經》等等,便獲得多少天大赦,不單可以為自己,更可以為煉獄裡的煉靈,就是這些意思。 現在教會不再這樣表達,只說我們作了以後便有「全大赦」。何謂「全大赦」?即將自己完全交托在天主手中,總之全照天主的意思,毋須多理會。別按「多少天」去計算,我們出於愛去幫助我們所愛的人,或是我們的家人、教會裡的兄弟姊妹、朋友,甚或沒有領洗的,只要他們不是觸犯嚴重罪、與天主隔絕的狀況,都可予以幫助。 各位兄弟姊妹,其實我們為煉獄裡的煉靈來祈禱、幫助他們,是出於什麼?正是彼此相愛。所以,今天邀請大家背誦的聖經金句就是: 「你們該彼此相愛。」──《若望福音》第13章第34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1條:我們可以怎樣幫助煉獄中的靈魂得到煉淨?//因著諸聖的相通,仍在現世旅途中的信友,可以幫助煉獄中的靈魂,為他們奉獻祈禱,尤其是感恩祭,也為他們行施捨、得大赦和做補贖。//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5. 8月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0條:「煉獄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5 DAYS AGO

    8月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0條:「煉獄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10條,問題是:「煉獄是甚麼?」 「煉獄是一個境界」。首先,建基於與天主的關係上,因著這份關係,影響了與他人的關係。其實,天堂、地獄、煉獄三者在這方面是類似的,只是煉獄是人在與神的愛的關係、「在天主友誼中」是肯定的,沒有失去天主的寵愛。不過,仍有許多「沙沙石石」,必須經過煉淨,方能進入天堂的福樂。 為何會有這麼多沙石?人生難免如此。無論我們多麼警覺,有時候仍會跌倒,有時甚至遠離天主。具體來說,例如辦告解時有些補贖分心走意、不齊全。舉例有人犯了嚴重的罪,神父叮囑你要誦唸十串《聖母經》,但你每天只唸一串,怎料唸了兩三天便過身了,那怎麼辦呢?這就是與天主關係中,沒錯,這人是轉向天主的,這是好的,但仍有不圓滿的地方,以人性而言還未能直接進天堂。 煉獄的聖經基礎主要來自舊約《瑪加伯書(下)》第12章。經文記載,有場戰爭中,一些猶太士兵去世,其同胞收回他們的遺體安葬,卻發現他們的衣服下藏有邪神的符咒,以求保護自己。於是明白這些士兵因拜邪神而死,可謂死有餘辜。不過,他們的同胞很好,籌錢送到耶路撒冷,請司祭為這些死於罪中的士兵禱告。當時他們開始發現有這樣一個境界──煉獄,一個介乎天堂與地獄之間。他們尚未進天堂,但我們可以為他們祈禱,因為他們自己已不能為自己做什麼。 以今天的說法,若我們親近天主,我們所愛的人也因我們與天主的關係而受益。雖然他們已離世,但因我親近天主,透過祈禱、彌撒、善功,可以為他們拉近與天主的距離,更加親近天主。即雖則他們因已逝去而不能為自己作什麼,但因著我,也得以早登天鄉,就是這意思。 好,邀請大家一起背誦這句聖經金句:出自《瑪加伯書(下)》第12章45節:「為亡者獻贖罪祭,是為叫他們獲得罪赦。」 我們今天依然可以這樣做,讓我們為所有已故的、我們所愛的和愛我們的家人、朋友、主內的兄弟姊妹而做。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0條:煉獄是甚麼?//煉獄是一個境界,即那些死在天主友誼中的人,雖然他們的永遠得救已確定,可是仍須經過煉淨,才能進入天堂的福樂中。//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min
  6. 8月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9條:「『天堂』是指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6 DAYS AGO

    8月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9條:「『天堂』是指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9條,問題是:「『天堂』是指甚麼?」 這個名字翻譯得相當好:「天」有別於「地」。地──大地,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人類生活的地方,人在地上生活;天卻表示一個不同的境界,不是我們自己能隨意上去的地方,是一個超越的所在。那麼「堂」呢?「堂」是指大堂,是許多人聚合、聚集、共聚的地方。但說到底,天堂並不是真正的「地方」,而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人與人、人與萬物、人與神之間的關係。 「『天堂』即指至高和決定性的幸福境界。」「至高和決定性的」,即是沒有比這更好的幸福。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心最渴望、一直追尋,卻又無法被填滿的,就是希望得到無條件的愛、無限的愛。只有在愛中,生命才能得到圓滿。世上的愛都是有條件的、有限的,可能是物質的,或者是他人的肯定、財富、名譽、地位、成功,甚至是他人給予的感情、愛、接納……這些全都與這個世界有關。唯獨天主的愛是無條件且永恆的。因此,天堂其實就是與天主同在的意思。 那麼,哪些人可以去天堂呢?就是「那些在天主的恩寵中過世(即沒有大罪,或雖有小罪),而無須再煉淨的人」。下一條我們會講煉獄是什麼。經過煉淨之後,便會「與耶穌、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相聚。他們組成天上的教會」。按景《格林多前書》第13章第12節,我們會「面對面的觀看」天主,一清二楚。從負面看,在《默示錄》第21章(第4節)說:「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沒有眼淚)。正面來說,就是天主與人同在。在同一章(第3節)中,《默示錄》亦形容天堂如天上的耶路撒冷:「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 與天主同在,豈不是非常歡喜嗎?這視乎我們現在與祂的關係如何。其實,試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何時我們感到開心?就是與所愛的人、愛我們的人在一起,便是開心。如果我現在一心一意尋求天主,也能感受到祂如此愛我。雖然在現世許多有限且不完全清晰,但將來我們會完全一清二楚,全然感受到天主對我們的無限愛。在祂之內,我們也愛其他所有人,包括家人、朋友和知己。哇,這不就是天堂! 讓我們背誦的聖經金句很簡單:「面對面的」──出自《格林多前書》第13章第12節。 面對面的看見天主,希望我們都期待那一天的來臨!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9條:「天堂」是指甚麼?//「天堂」即指至高和決定性的幸福境界。那些在天主的恩寵中過世,而無須再煉淨的人,與耶穌、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相聚。他們組成天上的教會,在那裡「面對面的」(格前13:12)看到天主,與至聖聖三生活於愛的共融內,並為我們轉禱。實存而真正的生命,是父通過子在聖神內將天上的恩賜,傾注在眾生中,一無例外。又因著祂的仁慈,我們,作為人,也領受永生的不朽許諾(聖濟利祿‧耶路撒冷)。//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7. 8月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8條:「私審判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6 AUG

    8月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8條:「私審判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8條,問題是:「私審判是甚麼?」 「私審判是每個人從死亡一刻」必須接受的審判。「私」,即是指個人, 每一個人。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當一個人死亡時,死亡之前,我們尚有肉身,在模糊不清中走向天主。但到了死亡的那一刻,我們已不再受肉身的限制,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一生為善為惡,所作的所 有大大小小的決定,都被明晰地呈現在我眼前。我們也會看到天主一直以來對我無限的愛,如何伴隨我、幫助我,以及我如何拒絕祂而作我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決定。在死亡那一刻,這一切都非常清晰。 所以,這個審判其實可謂自我審判,是一個愛的審判,因為天主創造我們原是希望我們與祂結合,趨向愛、走向永恆圓滿的愛。那麼,現在我看清楚了,我一生究竟如何?這便是自我審判:若我體會到自己完全努力地走向天父,那麼我便會立刻進入天堂,即與天主愛的連結。因為我不會覺得自己慚愧、不足、不配,而是完全接受天主對我愛的擁抱。 但一般而言,我們作為人或多或少總有缺欠,不知你是否如此,反正我自己是。當我死去時,回顧生命當中許多不完美,雖然有努力,但也有地方真的很差,真的錯了。那怎麼辦呢?便會進入煉獄。在那裡,我渴望走向天父,但同時仍保持距離。這距離是由我自己造成的,我的羞愧、不配、不堪當。這就是煉獄。要待多久?不知道。也需要透過與我有關、愛的人為我所作的善功和祈禱,好使我有如傳統所說「早登天鄉」。 但假設有人檢視自己一直拒絕天主的愛,永不回應祂,大奸大惡,那麼他將會「進入地獄的永罰」。 私審判,就是這個愛內的審判,每一個人的自我審判,按照耶穌基督身上所顯示的天父無限的愛作為標準。所以,也可以說,是基督在審判我們。 最後,邀請大家一同背誦這句聖經金句:出自《若望福音》第5章第29節,經文說:「行過善的,復活進入生命;作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必懂得作選擇。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8條:私審判是甚麼?//私審判是每個人從死亡一刻開始,就在其不朽的靈魂上,按照其信德和功行受天主的審判,直接領受應得的報應:即直接地或經相稱的煉淨後進入天堂的榮福,或者進入地獄的永罰。//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8. 8月6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7條:「永恆的生命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5 AUG

    8月6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7條:「永恆的生命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7條,問題是:「永恆的生命是甚麼?」 永恆的生命,一般被理解為我們在肉身「死後立即展開的生命」。然而,有些神學家認為,如果我們在現世的生命中親近天主,沒有犯大罪,並與祂同在,其實我們已經開始了永恆的生命。 永恆的生命究竟是什麼呢?就是永遠與天主生活在一起 。不過嚴格來說,這說法也有不足之處。為什麼?因為在現世,我們雖然能體會天主的愛,與祂親密相連,但始終活在肉身中,有限制,不能完全看清楚,與天主的愛之間仍有障礙;有時候,我們也會犯罪、跌倒。所以永恆的生命在今世仍可能被阻隔。 然而,當死亡發生,以至接受審判之後,永恆的生命將不再有任何阻隔。這份生命是永無止境,「將沒有終結」。我們在現世或多或少也能經驗到,為什麼?因為當我今天能與我所愛的人,以及愛我的人在一起時,我的生命感覺充滿活力,開心且充勁。這種經驗告訴我們,在愛的連結之下,生命力方能產生。 那麼,死亡之後的永生是什麼意思?它不是像現在這樣每天呼吸、吃飯、睡覺……而是永遠與那位無限愛我的天主同在,與所有我所愛的人,乃至愛我的人在一起。這將是多麼的歡喜、多麼充滿活力!這就是我們日夜期盼的生命存在的形式。不再是陰暗、不清楚。 不過,死亡與永生之間,還需要審判。這不是要審判多少年,而是審察我們是否按著基督的榜樣生活,是否效法耶穌基督,與天父建立愛的連結。無論生命中面對多少艱難困苦,我們首先「每人都會先從基督—生者死者的審判者手中,接受私審判,然後在最後審判中獲得確定(公審判)」。我們會稍後再詳細解釋這些意思。 今天,讓我們記住並背誦一句簡單的聖經金句,出自《瑪竇福音》第25章第46節。當時,記載耶穌講述審判的情景,人子坐在寶座上審判眾人,祂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我希望大家背誦的金句是:「義人要進入永生。」並且活出義人生命,讓我們所有的行動都為耶穌而做,活出天主對我們的永恆愛。 好,讓我們一起努力:「義人要進入永生。」——《瑪竇福音》25章46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7條:永恆的生命是甚麼?//永恆的生命即死後立即展開的生命。這生命將沒有終結。這生命之前,每人都會先從基督—生者死者的審判者手中,接受私審判,然後在最後審判中獲得確定。//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min
4.9
out of 5
24 Ratings

About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