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 城大養牛牛歡喜?

不吃動物的人

《牛歡喜》Philip:
近日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宣布,位於大埔林村的自家農場於 11 月 16 日正式啟用,並一同引入 24 頭懷孕乳牛,未來可產出自家鮮奶及雪糕。同時,農場成立目的亦為修讀六年制獸醫學學士課程的學生,供給一個實戰經驗、學習畜牧及農場管理技巧的場地。

從城大「自家」新聞稿的用字(aka. hastag)考究,項目標榜「環保」、「可持續發展」、促進「動物醫學」、「健康一體化」、保障「公共衞生」及倡議「動物福利」,並「進入另一里程」。

在 COP27(埃及國際氣候峰會)終將碳排放大國避談多年的「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放進議程討論範圍。西方諸國早為生境的「可持續」及「動物權利」作考量,推出了各樣的大豆、燕麥和杏仁乳製品,甚至風行植物肉,均受民眾青睞。此刻,在本地引入 24 頭懷孕乳牛,代表著自家的畜牧業將以「可持續」作考慮,乳牛的後代亦生生不息。

此「持續」非彼「持續」,這次,感謝致力倡議素食文化的團隊《不吃動物的人》所邀請,Sky 將以畜牧業與動物權利的角度,揉合筆者對本地野化牛保育境況的理解,談論當中利弊。從大環境、動物友善、牛隻研究及學生實習等層面,城大是否背道而馳?

《不吃動物的人》Sky:
《牛歡喜》補肉員 Philip 一日主動同我討論城大農場事件,當然要立即捉住佢(in a humane way)錄返一集,傾下啲牛歡唔歡喜。由相約到錄音到出街都只不過用咗幾日時間,實在佩服感動。希望下次可以傾得更加輕鬆歡喜。

《不吃動物的人》錄音後製 Anna:
我相信城大牧場的誕生是出於良好意願,讓獸醫學生獲得實習機會,但良好意願不等於好事。若從動物權利的角度出發,不論牛牛在牧場如何受人性化的對待,牠們的存在全然要為人類服務,已越來越不為人所接受。或許我們不用無中生有,可以關注在塔門及其他地區因著環境污染而生命受危的野牛們。

五分鐘認識現代乳製品工業:https://bit.ly/3xMQtmK

(圖片來源: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如要聆聽兒童不宜的單集,請登入。

隨時掌握此節目的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關注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消息。

請選擇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

美國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