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時 14 分鐘

VOL.105悲剧!规培生不止沦为了廉价劳动力!和7位医生解剖规培利弊得‪失‬ 这病说来话长

    • 健康與體能

规培生为何沦为廉价劳动力?悲剧可不可以避免?撑起了半个科室工作的规培生为何如此绝望?
当规培生的悲剧再一次上演的时候我们各方面都应该给予重视了,不探究新闻中的个案,我们从这个事件出发,试图剖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毕竟环境、个体差异不尽相同。这一期我们和7位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科室、不同规培阶段、不同规培遭遇的医生朋友聊聊,在当时规培时和现在带学生后的感触。
嘉宾阵容
社交媒体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银心:小Yin老湿
尹子涵:Zoe
董心童:是董小姐呀~
翁嘉懿:医姐牛翁翁
张宇涵:大涵别吃了
冯燕飞:六边形战士
合作及微信群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
00:00 新闻背景
00:47 嘉宾阵容介绍
01:30 什么是规培生?规培制度怎么来的?
04:45 国内和美国的规培生的差异? 
05:09 规培的近些年的变化 
06:29 企业中的管培生也有同样尴尬 
07:22 深圳地区规培生的待遇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对比
11:08 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
11:58 规培生心态处于漂泊,身体极度劳累
12:57 董老师作为深圳第一批规培生的境遇
14:31 江苏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16:54 现在没有规培证不能考主治
18:11 专硕规培生双重身份的困局:工作时是医生,发钱时是学生
20:13 专硕规培生面临的多重压力
21:21 上海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2:36 体力上的劳累和心里的压力的对比
23:10 北京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4:48 蒋老师当时面对压力时的解忧法宝
28:38 每一年的学生明显减少,善待规培生就是善待过去的自己
29:45 规培和实习、试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1:50 正在规培中的宇涵经历的很有感触的一课
34:45 规培生的漂泊状态很难让自己有归属感
36:14 美好会在我们变强大的时候到来,要找到排解压力的方式
41:52 宇涵在规培阶段遇到的“逢凶化吉”的故事
42:47 董老师在规培阶段喜欢多问问题
50:35 董老师今年成为责导的时候变成了大家长
51:42 子涵见到摆出一副“反正我以后也不想来ICU”的姿态的学生
54:17 多方不理解或导致规培生心态崩塌
55:27 蒋老师当年在规培时被骂的经历导致现在有了条件反射
57:26 蒋老师作为带教老师时遇到的不愿意遵守医疗准则的学生
01:02:32 冯老师结束规培后有一种“淋过雨后想给现在规培生撑一把伞”的想法
01:05:46 不同科室的知识到现在都能用得上
01:07:22 冯老师每轮转一科室就给这个科室画一个特色病种的宣传图,和各个科室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01:10:51 最后嘉宾老师的寄语
拓展阅读
早在1957年,社会学家默顿等就在一本名为《学生—医生:医学教育社会学的初步研究》的论文集里,将那些在医学院里学习的医学生称为“学生—医生”(student-physician),因为医学院的目的在于塑造他们的专业自我,培养他们“像医生一样思考、感受和行动”(Merton et al.,1957:viii)。在这之后,涌现出了一批探讨“成为医生”(becoming a doctor)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献(Becker et al.,1961; Bosk, 1979;Konner, 1987)。
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有关医学教育的关注逐渐被患者的病痛体验(illness experience)、医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医患关系、健康不平等诸多议题所取代。直到最近十几年,有关医学教育的关键议题才出现复兴迹象(Jenkins et al.,2021)。这是因为今天的医学生和医学毕业生与20世纪中叶的“白衣男孩”(boys in white)很不一样:他们的来源更为多样化,有更多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他们也需要经历更为明显的职业社会化(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历程(Underma

规培生为何沦为廉价劳动力?悲剧可不可以避免?撑起了半个科室工作的规培生为何如此绝望?
当规培生的悲剧再一次上演的时候我们各方面都应该给予重视了,不探究新闻中的个案,我们从这个事件出发,试图剖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毕竟环境、个体差异不尽相同。这一期我们和7位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科室、不同规培阶段、不同规培遭遇的医生朋友聊聊,在当时规培时和现在带学生后的感触。
嘉宾阵容
社交媒体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银心:小Yin老湿
尹子涵:Zoe
董心童:是董小姐呀~
翁嘉懿:医姐牛翁翁
张宇涵:大涵别吃了
冯燕飞:六边形战士
合作及微信群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
00:00 新闻背景
00:47 嘉宾阵容介绍
01:30 什么是规培生?规培制度怎么来的?
04:45 国内和美国的规培生的差异? 
05:09 规培的近些年的变化 
06:29 企业中的管培生也有同样尴尬 
07:22 深圳地区规培生的待遇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对比
11:08 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
11:58 规培生心态处于漂泊,身体极度劳累
12:57 董老师作为深圳第一批规培生的境遇
14:31 江苏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16:54 现在没有规培证不能考主治
18:11 专硕规培生双重身份的困局:工作时是医生,发钱时是学生
20:13 专硕规培生面临的多重压力
21:21 上海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2:36 体力上的劳累和心里的压力的对比
23:10 北京地区规培生的发展情况
24:48 蒋老师当时面对压力时的解忧法宝
28:38 每一年的学生明显减少,善待规培生就是善待过去的自己
29:45 规培和实习、试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1:50 正在规培中的宇涵经历的很有感触的一课
34:45 规培生的漂泊状态很难让自己有归属感
36:14 美好会在我们变强大的时候到来,要找到排解压力的方式
41:52 宇涵在规培阶段遇到的“逢凶化吉”的故事
42:47 董老师在规培阶段喜欢多问问题
50:35 董老师今年成为责导的时候变成了大家长
51:42 子涵见到摆出一副“反正我以后也不想来ICU”的姿态的学生
54:17 多方不理解或导致规培生心态崩塌
55:27 蒋老师当年在规培时被骂的经历导致现在有了条件反射
57:26 蒋老师作为带教老师时遇到的不愿意遵守医疗准则的学生
01:02:32 冯老师结束规培后有一种“淋过雨后想给现在规培生撑一把伞”的想法
01:05:46 不同科室的知识到现在都能用得上
01:07:22 冯老师每轮转一科室就给这个科室画一个特色病种的宣传图,和各个科室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01:10:51 最后嘉宾老师的寄语
拓展阅读
早在1957年,社会学家默顿等就在一本名为《学生—医生:医学教育社会学的初步研究》的论文集里,将那些在医学院里学习的医学生称为“学生—医生”(student-physician),因为医学院的目的在于塑造他们的专业自我,培养他们“像医生一样思考、感受和行动”(Merton et al.,1957:viii)。在这之后,涌现出了一批探讨“成为医生”(becoming a doctor)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献(Becker et al.,1961; Bosk, 1979;Konner, 1987)。
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有关医学教育的关注逐渐被患者的病痛体验(illness experience)、医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医患关系、健康不平等诸多议题所取代。直到最近十几年,有关医学教育的关键议题才出现复兴迹象(Jenkins et al.,2021)。这是因为今天的医学生和医学毕业生与20世纪中叶的“白衣男孩”(boys in white)很不一样:他们的来源更为多样化,有更多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他们也需要经历更为明显的职业社会化(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历程(Underma

1 小時 14 分鐘

關於健康與體能的熱門 Podcast

健人港人話 Steven Talks
Steven Yu
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
iHeartPodcasts
The Psychology of your 20s
iHeartPodcasts
Huberman Lab
Scicomm Media
Feel Better, Live More with Dr Rangan Chatterjee
Dr Rangan Chatterjee: GP & Author
情感關注組
情感關注組